看到很多網路上的留言分析,中國大陸的各種廠商為什麼可以把價格搞的這麼殺?很多人會把原因歸咎在什麼政治體制拉什麼政府補貼等等…
政府補貼這件事很常見,許多產業發展初期與政府合作是很正常的(甚至政府帶頭),想當年兩兆雙星台灣大力扶植面板和半導體(當然韓國也是),要知道當年台積從工研院獨立出去的時候,蓋個晶圓廠也要幾百億,哪來這麼多錢?
而台灣面板的沒落之前我已經分享過了(想看的可以在我文章列表看看),而這幾年跟對岸的一些科技業朋友交流(有華為、抖音的總之一線的都有)加上我自己的深入調查,有一些心得簡單分享。
首先政府補助各國都有,那為何對岸一直能把價格打到不成人形?我們先撇開樹大必有枯枝人多必有白癡的視角,13億人總有騙補助或是只想賺快錢的廠商,但根本上就是競爭非常激烈。有多激烈呢?簡單舉台灣當作例子大家可以感覺到,基本上要有競爭就需要有錢和人才,補助上之前阿財也分享過了,從頂尖高校的教育經費到產業的各種補貼政策大家可以明白。
而從人才的「數量上」大家可以很明顯看出優勢,對岸不只是數量上的優勢,質量上優秀的人才數量也非常龐大,跟台清交成差不多世界排名的學校在對岸的數量大概是16~20所左右,看起來只有5倍…但對岸這些頂大人數普遍也收的不少,大概是1.5~4倍以上(舉例上交大約4萬,陽交大約2萬)實際上更多,因為中國大陸高考競爭的壓力更大,所以很多的學生可能沒辦法考上985頂尖學府,但不代表他們實力真的很弱。整體來說提供優秀人才的數量是很恐怖的,尤其是在理工科上,像阿財因為分享自動駕駛的技術,常常會查頂尖研討會的論文,這幾年對岸頂大發表的數量直線上升(據說對岸發表高影響因子或是重點期刊給的獎學金很高,激勵教授學生踴躍發表)而對於中國大陸的企業來說(這邊以科技業為例)每年有這麼多人才供他們挑選,就算進不了一線二線公司,三線四線公司也能找到許多優秀的人才。
再加上我們華人(不是在蹭超哥熱度哈)優秀且吃苦耐勞,大家都肝來肝去,卷的快進步的也就快…中國大陸倚靠著龐大的內需市場和補助,招募挖角海內外的人才也不手軟,以前大家都有聽過台幣變人民幣的故事,而高等教育中教授被挖角薪水直接翻3、5倍,啟動資金直接給幾百萬上千萬的都不是虛言。
而半導體領域是全球分工的市場,很多關鍵技術中國大陸投入的也較晚,加上專利保護,這倒是拉起了護城河。但其他領域就沒這麼幸運了,在很多領域中國大陸的廠商有很多選擇,他們可以更快的找到價錢實惠品質也不差的合作商,從設計、製造、驗證、模組、量產一條龍。(很多外商巨頭也有在中國大陸招募人才和找廠商尤其AR/VR熱度的關係Apple、Meta等都有)而競爭激烈也就意味著價格不斷的被挑戰。如我之前提到的,或許產品的品質和技術都領先一些,但價格可以差很多…
我另外有分享了對岸自動駕駛技術的卷,這幾年我算是親眼目睹對岸自駕技術爆發式的成長,速度之快讓我不寒而慄…不可否認,人多必有白癡和老鼠屎,但如果還認為中國大陸做的產品都是山寨或是不入流品質很差的次品,那真的要更新一下,中國大陸在許多科技領域全面追趕的腳步是事實。這2、30年來中國大陸改革開放經濟發展快速,許多原生家庭環境沒那麼好的人,因為迎著這波風口到中產,甚至有許多吃到紅利的人翻身。應該滿多人都同意沒有背景的人讀理工科系是比較有機會翻轉,即便沒辦法大富大貴,但混個小中產還是可以的,你知我知,中國大陸千萬考生也知道。
不是怕競爭,但對方不只是在跟你競爭,而是拼了命的要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