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光復的節日:為什麼我不說(中國)大陸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raw-image


我為什麼不說(中國)大陸?理由非常的簡單。

第一次被糾正,還是被一個美國人糾正的,所以我印象非常深刻。

幾年前某一次,我為林奐均的先生印主烈牧師 (Rev. Joel Linton)在台中一個小型福音佈道會中擔任翻譯,在會前跟那位牧師有短暫的談話,也許是因為林奐均的關係,牧師對於台灣與中國的關係非常瞭解,也許某程度而言,還更客觀清楚這當中的錯綜複雜。

在談話中,我提到中國 China 的時候,我很順口的說出 Mainland China  (中國大陸),聽到這個,印主烈牧師馬上回應: Why did you say Mainland China? China is China, is not your Mainland. (為什麼要說中國大陸?中國就是中國,不是你們(台灣)的大陸。」

小時候我也曾經以為10/25 是光復節,後來我才知道日本是被美國在二戰中打敗的,按這道理來說,台灣其實是被美國光復的。總而言之,台灣不是中國,絕非中華人民共和國,要說是屬於中華民國,也幾乎站不住腳。

是的,我們跟中國兩個不同的各自獨立國家,我們不是他的外島地區,他們也不是我們的大陸地區。

我們的內地,不是中國內陸,而是南投。

應該身邊有不少人被我很雞婆的糾正了很多次,也許有人說,這不過是習慣用語的問題,為什麼要這麼嚴肅,這麼拘泥小節?

我對於語言的敏感,一方面來自於我對中國的戒心,一方面來自於我對於語言的理解,加上目前從事全職翻譯,每天都在斟酌語言,為了每個字詞鑽牛角尖。

大多數人都認為,用詞不過就是語言,語言不過是工具,工具是什麼?可以用就好,可以溝通理解就好,到底有什麼好吵的。但其實工具不過是語言的其中一個特性,最重要還有承載歷史、認知、文化,甚至串起人與人之間關聯性、歸屬感的特性,這也是為什麼有越來越多人關注語言的消亡,甚至也跟生物一樣有「瀕危」等級之分。

我們人類對於廣大世界或周遭世界的認知,透過語言具體表達出來,因此語言是認知的終點,但語言同時也會回頭型塑、改變人對於世界的認知,因此語言也是認知的起點,兩者成為不斷互動的辯證關係。

換句話說,語言既是認知的起點,也是終點。

之前還很認真參加翻譯研討會時,曾經遇過有中國翻譯學者一起參加的場次,由於年代久遠,我也不太記得當時中國學者與台灣學者討論激辯的內容,大致記得的是兩者都同意譯者背後的意識形態(註)會影響他們對於 source language(原文)的翻譯,例如:認為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的人,就會把 China 翻成「大陸」或「內地」,但強烈認為台灣中國一邊一國的人的,就會把 China 翻成「中國」。

但有些時候,用詞並不是那麼由絕對、確切的意識形態所主導,語言也是一種文化的展現,這裡講的文化比較屬於實際文化層面,也就是生活部份。字詞的形成是有「故事」的,每個用詞的形成和成功流通,都有它的情境脈絡,這種軟性的文化因素,會比有攻擊性的政治更容易透過語言,影響另一群人的認知與認同。如果這兩群人在各方面的關係地位幾乎平等,彼此沒有敵意,那麼這種語言的交互影響,可以稱之為「交流」,而且可以豐富語言的內涵,但如果這兩群人基本上在許多方面都是屬於攻防狀態,甚至其中一方有併吞企圖,那麼這種語言的交互影響,就可被視為一種「滲透」。

這也是我對於用詞的選擇如此在意的原因,尤其認為掌握語言權力的人(包含作者和譯者)都需要在處理語言時更加審慎,當然語言沒有辦法做到完全的客觀中立,因為語言就是意識形態的展現,但可以也應該謹慎意識到自己的「主觀」部份,讓語言可以更加豐富,卻又不失去語言,甚至背後文化的主體性。

我想,問題就在於,就因為是習慣用語,才更需要謹慎,因為在口裡說出習慣用語的同時,我們的意識,也會漸漸的喪失敏感性,被用語所同化。



註:意識形態就是ideology ,就是 idea (想法)的總稱,也就是說只要是人都有意識形態,所以說人有意識型態其實是承認你是個活人,畢竟唯一沒有意識形態的,只有死人而已。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文字與麵粉的遊戲室
112會員
417內容數
除了翻譯之外,這裡也是抒發烘焙、時事、戲劇、書、自然環境、信仰等想法的天地。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新中國的文化統戰,和舊中國半個世紀以上的黨國教育,灌輸給台灣人最毒的三概念分別是:中華文化、華人和閩南語。近來台派最喜歡的『神主牌』,是基於理性與法制的認知,是無法處理台灣人內建許久的中華文化情感。而這樣非理性的情感,也曾造成二二八台灣菁英和社會對中國的誤判。希望這代可以好好處理台灣文化認同的議題。
Thumbnail
新中國的文化統戰,和舊中國半個世紀以上的黨國教育,灌輸給台灣人最毒的三概念分別是:中華文化、華人和閩南語。近來台派最喜歡的『神主牌』,是基於理性與法制的認知,是無法處理台灣人內建許久的中華文化情感。而這樣非理性的情感,也曾造成二二八台灣菁英和社會對中國的誤判。希望這代可以好好處理台灣文化認同的議題。
Thumbnail
美智庫親中派連續對台灣讀者發表專文,包括中國學者開始參與其中令人注目,「台灣」不是「台灣共和國」,防衛台灣不是世界的責任。「台灣的真相」美國人知道、中國人知道,只有台灣人不知道。
Thumbnail
美智庫親中派連續對台灣讀者發表專文,包括中國學者開始參與其中令人注目,「台灣」不是「台灣共和國」,防衛台灣不是世界的責任。「台灣的真相」美國人知道、中國人知道,只有台灣人不知道。
Thumbnail
近日參加此活動;過程中可以觀察到美國對台灣的政策已經從戰略模糊到戰略清晰(Michael Richard "Mike" Pompeo提及台灣不屬於中國的一部分),當然接下來Joe Biden政府在此政策上會如何執行是值得觀察的,但對台友善的態度及抗中路線是不會改變的,只是做法上會有些不同
Thumbnail
近日參加此活動;過程中可以觀察到美國對台灣的政策已經從戰略模糊到戰略清晰(Michael Richard "Mike" Pompeo提及台灣不屬於中國的一部分),當然接下來Joe Biden政府在此政策上會如何執行是值得觀察的,但對台友善的態度及抗中路線是不會改變的,只是做法上會有些不同
Thumbnail
Jacob Morch on Unsplash 我對政治沒有什麼立場,如果你問我。我支持九二共識嗎?當然,反正一個中國,各自表述,也就是用白話文說,你認為的一個中國,我認為的一個中國,但不是你認為的「一個中國」,因為我把中國與台灣分得清清楚楚。中國就是中國,台灣就是台灣,你想要把我納入你的「一個中
Thumbnail
Jacob Morch on Unsplash 我對政治沒有什麼立場,如果你問我。我支持九二共識嗎?當然,反正一個中國,各自表述,也就是用白話文說,你認為的一個中國,我認為的一個中國,但不是你認為的「一個中國」,因為我把中國與台灣分得清清楚楚。中國就是中國,台灣就是台灣,你想要把我納入你的「一個中
Thumbnail
可以想見,香港也將進入一段長時間的黑暗,不過根據人口普查,香港目前仍有九成以上的家庭使用廣東話,這就是香港民族主義的根,是黑暗中的微光,是一塊每個人都能私自守護的聖地,只要語言還在,只要文化能留下,自由與民主的光芒就仍會在某處等待,而且屆時這道光,肯定會比失去母語的台灣更亮、也更獨立。
Thumbnail
可以想見,香港也將進入一段長時間的黑暗,不過根據人口普查,香港目前仍有九成以上的家庭使用廣東話,這就是香港民族主義的根,是黑暗中的微光,是一塊每個人都能私自守護的聖地,只要語言還在,只要文化能留下,自由與民主的光芒就仍會在某處等待,而且屆時這道光,肯定會比失去母語的台灣更亮、也更獨立。
Thumbnail
當全世界都排華也跟我們沒關係,因為我們不是華人(Chinese) 這裡的我們 指的是台灣人(Taiwanese)。 Taiwanese is not Chinese. 這句話應該很好理解。 有一些台灣朋友,在中華民國的體制下無形中被洗腦認為自己是華人。不過這群人比較特別,他們不認為自己是中國人
Thumbnail
當全世界都排華也跟我們沒關係,因為我們不是華人(Chinese) 這裡的我們 指的是台灣人(Taiwanese)。 Taiwanese is not Chinese. 這句話應該很好理解。 有一些台灣朋友,在中華民國的體制下無形中被洗腦認為自己是華人。不過這群人比較特別,他們不認為自己是中國人
Thumbnail
漢字、「中文」不是屬於中國的東西,更不是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東西,但他們就把一些本來是人類文明共有的東西,佔據成為自己的東西,更予以排他,覺得別人使用就是虧欠了他們。
Thumbnail
漢字、「中文」不是屬於中國的東西,更不是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東西,但他們就把一些本來是人類文明共有的東西,佔據成為自己的東西,更予以排他,覺得別人使用就是虧欠了他們。
Thumbnail
人可以有立場,但不能沒有自己的國家。如果要放棄現在這個國家,那麼至少,守護我們獨特的文化,與隨時可以撼動政府、改變現況的民主制度,不要讓它消逝在新政權的手上。中國,是世界上最後一個,我們應該考慮「被統一」的國家。
Thumbnail
人可以有立場,但不能沒有自己的國家。如果要放棄現在這個國家,那麼至少,守護我們獨特的文化,與隨時可以撼動政府、改變現況的民主制度,不要讓它消逝在新政權的手上。中國,是世界上最後一個,我們應該考慮「被統一」的國家。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