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平面設計多年,深知這一個道理,想平想快成果就不會好,想又平又好就一定不會快,想又快又好就不會平。其實不止在設計界,在很多服務性行業中也是如此,在咖啡店其實也一樣。當你趕著上班想快速的買一杯外帶咖啡,就到超商便利店,有要求一點的就到國際連鎖品牌,但味道一定不會太好。想平價但有些質素的就一定不會快,最少也要等五到十分鐘吧!又快又好的咖啡一定不會平吧!
但其實以咖啡來說,已靜靜的在不停的革新,平、快、好三者共存的機會也不是沒有。只要有專業的技術和全新自動化的設備就能做到,像我試過日本京都的一間咖啡店就能做到平、快、好三個元素一起,而價錢是常見的三分之一,不用等待就能享受一杯單品的咖啡。不是專業飲家不會飲得出它和手沖的分別,他們的對像當然也不是專業飲家。不過一杯咖啡味道好不好是很主觀的,真的有些人會覺得即溶咖啡比較好喝也說不定。
設計現在也可能利用AI幫助下做到平快好,網上有很多教人用AI很快的做出以前要用很多時間才能做到的設計圖案。基本上來說,以前那一套理論,可能很快就不合用,人是要不斷的進步,幾個月前學的東西,可能今天已經過時。我因為家庭停止了學習十多年,現在重新學習,才發現當年大學學的東西很多已經不合時而我不知道。幸好大學的課程替我打好基礎,就算設計方法怎樣變,那底層羅輯也是一樣的。
這也說明了,是咖啡又好,設計又好,其他服務行業也好,要做到平、快、好,個人的知識和底層羅輯要很清楚才能做到。就算是寫作,AI給了你一堆東西,你也要有相當的知識才能分辨那些可以用那些不能,那裡要作修改,到最後還是人腦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