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孩子被保母虐待的巨變後,我選擇樂觀面對。
如今,我已漸漸能接受孩子腦傷的事實,能開口向身邊的人訴說孩子的病況,能轉念想「現在就是他最糟的情況,給他多一點時間,他會越來越好的」,也能在未來的藍圖裡,慢慢勾勒出有特殊兒的模樣。這樣的生活,雖然跟預期不同,但我相信仍是有笑、有淚、也有精彩。
大部分的時候,我認為自己已經走出低潮,來到悲傷五階段的最後一哩路「接受」,卻沒想到在某些時刻,當現實重重襲來,把我的堅強和樂觀擊倒,我這才意識到自己還在悲傷五階段的「討價還價」和「沮喪」階段徘徊,彷彿不管我再怎麼努力,都無法改變孩子永久腦傷的現實。
一年過去了,隨著時間的推移,醫生當初預言的「他的發展會遲緩,未來有可能沒辦法走路、沒辦法跑跳」正慢慢兌現中,儘管經過持續努力的復健,能看出孩子在進步,像是頭控變好了,自主動作也比以前多,但無可否認的是,他距離同齡孩子的發展越來越遠。看著仍像個大baby的他,我不知道,醫生的預言是否會成真?
此外,還記得剛出院時,我和先生曾開玩笑說「鼻胃管的灌食針筒買了100支,至少能用三個月,應該很足夠吧!」我們放在心底的期待是,三個月後,孩子就能用嘴巴喝奶了。可惜事與願違,他的吞嚥能力至今仍未恢復,需靠鼻胃管進食,口腔肌肉長期沒有活動,也讓嘴巴變成了櫻桃小嘴。
腸胃科醫師建議,如果孩子無法在兩個月內戒除鼻胃管,可考慮進行「胃造口」手術,也就是在胃上打一個洞,將管路從腹部放入到胃裡,以取代鼻胃管來進食。相較於鼻胃管,胃造口的優點很多,包含管徑較大,方便餵食;半年更換一次的頻率,遠低於鼻胃管的一至兩週;沒有管路卡在食道內,孩子不會胃食道逆流,會比較願意練習吞嚥。
理性的我知道胃造口手術是正確的選擇,但感性的我卻不禁擔憂,會不會開了胃造口之後,戒除管路的時間更遙遙無期了呢?同時間,孩子也被醫生診斷為重度聽損,要開始配戴助聽器,雖是預期中的結果,但聽聞醫生的宣判,心裡仍是十分難受,心疼小小年紀的他,就要經歷這麼多苦難。
也許這就是特殊兒家長不斷經歷的過程吧!總是在希望和失望之間擺盪,必須懷抱希望,相信孩子還小,有無限可能,才能支撐自己度過那些最黑暗的時刻;可是每當發現孩子的復原狀況不如預期,被迫一次又一次降低期待時,那種失落感是格外傷人,甚至不敢再抱期待了。
由希望與失望交織而成的生活,真的是一言難盡,充滿辛酸血淚。能怎麼辦呢?我想起以前瑜珈老師說的,尊重內在情緒的流動,開心也好、沮喪也罷,每個情緒都值得被承認與接納;讓壓抑的情緒得以釋放,才能夠找回身心平衡,擁有繼續前進的力量。
因此難過就大哭吧!當我哭著承認自己還沒有走出來,哭著接納對於孩子的失落感,哭著說出自己的無能為力,心裡頓時舒坦許多。就像打開潘朵拉的盒子,其實也沒那麼可怕,真正可怕的是將情緒埋在心底、避而不談,因而無止盡的精神內耗。
哭完擦乾眼淚,我又能找回樂觀的自己。我想,哪怕未來還是會不斷地經歷失望,我還是情願懷抱希望,和孩子一同面對生命中的不完美,也一起分享克服難關的美好和感動。也許有一天驀然回首,我會發現孩子的狀況並沒有想的那麼糟,只要我們全家攜手前行,終有一天,會找到屬於我們的光明。
附註:悲傷五階段包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