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眾來信
不知兩位主持人是否還記得前陣子北一女有個國文老師大動作召開記者會,嚴厲批評臺灣108課綱,批評108課綱大幅刪減文言文的比重,連顧炎武的廉恥一文也刪除了,因此,該名國文老師怒轟108課綱是「無恥的課綱」。
幾乎每次只要有課綱調整的議題,一定會上媒體版面,充滿濃濃的政治煙硝味。除了政治以外,有無法律的依據?臺灣既然是法治國家,法律是怎麼看待課綱的議題?
本集許律師將從課綱爭議檢視教育與法律的關係。
本集重點
- 談顧炎武〈廉恥〉一文及顧炎武生平事蹟。
- 從歷史的角度(清末、日治、黨國時代、民主化)談臺灣課綱的沿革。
- 回顧臺灣課程綱要的發展,課綱一直是政治角力的場域。課綱的調整是純粹政治問題呢?還是法律問題。他的法律面向討論是什麼?
- 臺灣課程綱要從統編版本到審定制,並且規定要一綱多版,淡化課綱的影響力。
- 臺灣課綱調整之所以會發生爭議,主要是過往以意識形態敵我為基調,忽略了憲法第21條教育基本權,學生在是教育的主體,也忽略對教育問題的全面性考察。因為國家訂的課綱不是教學的全部,而是應該與教師及父母共同形成課程的內容。
- 當臺灣慢慢地把教育走向全人個人發展與個人追求,中國的腳步反而越來越將人當作工具來看—線性的敘事模式,走向單一、線性的教育觀,強迫人民只能接受一種故事的版本。檢視中國教科書的更迭。
- 中國並於2024年1月實施「愛國主義教育法」。習近平「新時代」思想控制之集大成,並指出其中「潛藏對於統一臺灣的強烈意志」。
愛國主義教育法第23條提出「加強推進祖國統一方針政策的宣傳教育,增強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全中國人民對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神聖職責的認識,依法保護臺灣同胞的權利和利益,堅決反對『臺獨』分裂行徑,維護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該條文裡「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全中國人民」的表述超越過往界線,亦改變了對於「臺灣同胞」的定位,無法忽視。 - 中國和臺灣是光譜兩端,更值得觀察的是變動中的香港。香港新舊課綱帶來最大的改變:強調國家,減少公民道德。
- 香港一家大學的歷史系教授黎梓翹(化名)指出,這些中史教科書的轉變,背後是一套中國民族主義歷史觀。「這很明顯是中國民族主義的史觀——歷史是為民族國家服務,為了證明民族和國家一直存在,在某些民族論述中,版圖甚至是固定的。」
- 歌曲推薦:《囡仔你甘知》。
由農村武裝青年帶來的《囡仔你甘知》,歌曲以叩問的方式,告訴孩子們,大人的世界裡面可能充滿各種暴力政治、思想控制、錯誤教育,只有永遠不停的追問與反思,才能更看清楚世界,走出新的希望,迎接新的挑戰。
收聽網址
https://www.rti.org.tw/radio/programMessagePlayer/programId/109/id/152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