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病房實習|心靈如何形塑我們眼中的世界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raw-image


病房的第一印象

提到「精神科病房」,你的腦海浮現的是不是陰暗封閉的場景?冷冷的白牆、消毒水的味道,還有隱隱的喊叫聲?我剛開始時也是這樣想的,但當我真正在精神科實習後,眼前的景象完全改變了我的想法。

這裡的病房明亮寬敞,牆上掛滿了病人的塗鴉和繪畫,甚至還有一些手工創作作品。病房裡並不安靜,患者們坐在大廳裡聊天,有時還會有人哼起歌來。這種溫暖的氛圍和想像中的壓抑天地簡直是天差地別。

在病房裡工作的日常

在精神科病房的工作,有幾點跟一般病房非常不同。首先,在病歷記載的部分,比起其他科著重在患者生理狀況和治療計畫,精神科的病歷更像在翻譯一個人內心的語言。既要保持醫學上的客觀,同時又要精準捕捉患者心靈的樣貌,就像在畫一幅看不見的畫。另外,就是病房會有許多貌似「不醫學」的治療課程,比如繪畫、手工、甚至是看劇。

而當時我作為一名醫學生,我的角色相對輕鬆,並不用負責病人的藥物治療。因此,我有很多時間可以和病人對話,一窺他們的內心世界。


不同的內心世界

在這裡,我接觸到各式各樣的病患,他們的故事多到可以寫一本書。

有一位患者,因為欠債壓力崩潰。雖然他已經還清所有的債,但仍每天反覆計算那些數字,彷彿想從中找回一點安全感。還有一位患者,耳邊時時刻刻都有聲音命令他去做危險的事。即使他知道那些聲音不是真實的,也無法忽視它們的存在。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位與我年齡相仿的女孩。

她因躁鬱症入住,情緒高漲時會傷害自己,也可能傷害他人。躁症發作時,她不得不被綁在床上,每天服用大量的情緒穩定劑。

由於她是我負責記錄病歷的患者,我需要經常與她對話。剛開始接觸時,我經常感到緊張,擔心她情緒失控可能會對我動手,護理師也特別提醒我要小心。但隨著我們建立起信任,我得以深入了解她的內心世界。

每天上午,我們都會聊天,她的樂觀態度常常讓我驚訝。她喜歡與我分享自己的進步,講述她與剛住院時的對比,也會談起出院後的計畫:她夢想成為一名設計師,開一間服飾店,並結婚生子。

雖然她仍會有情緒不穩定的時候,甚至需要再次被約束關進禁閉室,但她談起夢想時,眼中總是閃爍著希望的光芒。那光芒讓我相信,她正在努力向前走。


從病房裡學到的事情

這段經歷教會了我許多。

首先,我見到傾聽,對於真正地去理解別人眼中的世界的重要性。即使這些世界和我們所認知的有天壤之別,但痛苦與渴望卻是共通的。同時,我也意識到,內心的穩定與彈性,是面對生活挑戰的關鍵。不是每個人都能避免那些「壓垮駱駝的稻草」,但如果內心足夠強大,那些壓力可能只是生活中的一場小風雨。

一位精神科的老師曾說過,許多精神疾病的背後,往往不是單一壓力事件造成的,而是長期的心理不穩定導致的。那些壓垮人的事件,只是觸發崩潰的導火線,真正讓人崩潰的,是內心那座本就搖搖欲墜的橋樑。

在病房裡,這些橋的倒影非常明顯。一扇窗,可能是他們眼中監牢的鐵欄,也可能是通向自由的出口。一條棉被,可能成為一條絞繩。儘管身處相同的環境,他們所看到的世界卻與我們截然不同。然而,那些世界卻也是真實的,值得我們理解與尊重

離開病房後,我逐漸意識到,其實病房外的世界也是如此。即使身處同一個環境,每個人因內心視角不同,看到的景象也各不相同。有些人看到的是充滿傷害的現實,有些人則看見良善與希望。而這些差異並非來自外在條件,而是源於我們內心的狀態。


世界是我們心靈的倒影

精神科病房讓我看見了各種不同的世界,也讓我開始反思自己的內心。

《聖經・箴言》4:23,說:

「你要保守你的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

因此,世界是我們心靈的倒影,而非我們受制於世界。當我意識到這一點時,發現世界在眼中的面貌變得截然不同。改變世界的第一步,是先改變自己的內心,學會如何與自己的內在和平共處。

或許這些經歷並不能解答所有的疑惑,但它們讓我更加明白,真正的力量來自於內心。這力量讓我看清,即使身處困境,依然能尋找到一條通往希望的道路。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凡思筆記
52會員
53內容數
熱愛創作、喜歡閱讀書籍並思考的醫師作家。希望能以文字紀錄自己的不同時期的想法,會在這裡分享閱讀心得、創作、信仰、生命經驗與體悟。希望能與更多人交流、激盪更多不同的思維。期望能盡己所能,成為對社會帶來正向影響力的人。 . 合作聯絡☎️ michaelseal8@gmail.com
凡思筆記的其他內容
2024/11/26
「無心率!CPR!」 醫療現場,最讓人耳熟能詳的莫過於劇中的這句話。心臟停止,需要急救壓胸,這是病房值班時最害怕遇到的情況之一。 本文想分享我正式在醫院上工後,第一次在醫院遇到需要CPR急救患者,當時手足無措的情形。我相信許人一定都有過這樣的心情,尤其在剛成為職場新人時,卻在工作上第一次遇到危機。
Thumbnail
2024/11/26
「無心率!CPR!」 醫療現場,最讓人耳熟能詳的莫過於劇中的這句話。心臟停止,需要急救壓胸,這是病房值班時最害怕遇到的情況之一。 本文想分享我正式在醫院上工後,第一次在醫院遇到需要CPR急救患者,當時手足無措的情形。我相信許人一定都有過這樣的心情,尤其在剛成為職場新人時,卻在工作上第一次遇到危機。
Thumbnail
2024/11/13
「未來很長,請記得,彈性才是醫師路上最重要的資產。無論遇到什麼挑戰,都不要控告自己,學會接納當下的選擇。成功固然重要,但幸福才是最值得追求的終點。」 昨日是醫師節,我想藉由本文,分享我父親不久前在醫學系畢業典禮,對即將踏入職場年輕醫師的演講。以本文提醒自己,也鼓勵每位在壓力下奮鬥的工作者們
Thumbnail
2024/11/13
「未來很長,請記得,彈性才是醫師路上最重要的資產。無論遇到什麼挑戰,都不要控告自己,學會接納當下的選擇。成功固然重要,但幸福才是最值得追求的終點。」 昨日是醫師節,我想藉由本文,分享我父親不久前在醫學系畢業典禮,對即將踏入職場年輕醫師的演講。以本文提醒自己,也鼓勵每位在壓力下奮鬥的工作者們
Thumbnail
2024/11/05
雖然跟著主治醫師學習時,見過許多生離死別的場面。我們經常看到家屬在床邊落淚,或努力展現出堅強的一面。但多數時候,這些場景對我而言只是擦身而過,即使我能理解,也會認真聆聽,卻很少能讓我真正感同身受。然而,這位女孩是第一位讓我切實體會到什麼是「共感」的患者,因此,她的故事在我心裡佔有無法替代的位置。
Thumbnail
2024/11/05
雖然跟著主治醫師學習時,見過許多生離死別的場面。我們經常看到家屬在床邊落淚,或努力展現出堅強的一面。但多數時候,這些場景對我而言只是擦身而過,即使我能理解,也會認真聆聽,卻很少能讓我真正感同身受。然而,這位女孩是第一位讓我切實體會到什麼是「共感」的患者,因此,她的故事在我心裡佔有無法替代的位置。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意識如何影響我們對世界的感知,並提供一個練習,幫助讀者改變自己的意識,從而改變生活。文章的核心觀點是:我們所見並非真實,而是被意識所塑造。改變意識,就能改變生活。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意識如何影響我們對世界的感知,並提供一個練習,幫助讀者改變自己的意識,從而改變生活。文章的核心觀點是:我們所見並非真實,而是被意識所塑造。改變意識,就能改變生活。
Thumbnail
本文探討靈界體驗的多樣性,並強調個人觀點和靈魂特質對其感知的影響。作者以烹飪的比喻說明,有些人注重細節的體驗,有些人則關注整體架構。文章鼓勵讀者接地氣地體驗人生,並與周圍的人互動學習,透過心輪與頂輪的連結,更純粹地與靈界存有交流。最後,作者指出靈界並非一成不變,而是個人定義和理解的結果。
Thumbnail
本文探討靈界體驗的多樣性,並強調個人觀點和靈魂特質對其感知的影響。作者以烹飪的比喻說明,有些人注重細節的體驗,有些人則關注整體架構。文章鼓勵讀者接地氣地體驗人生,並與周圍的人互動學習,透過心輪與頂輪的連結,更純粹地與靈界存有交流。最後,作者指出靈界並非一成不變,而是個人定義和理解的結果。
Thumbnail
本文簡單分享,首次到精神科病房實習的經歷,在病房中,透過與患者的互動溝通,我逐漸理解他們看似荒謬的世界觀,背後藏著更深的疑問——我們眼中的世界究竟是由什麼決定的?甚至,是否真的有一個「真實」或「客觀」的世界存在呢?這篇文章將走進這個特殊的空間,探索心靈如何決定我們所看到的現實。
Thumbnail
本文簡單分享,首次到精神科病房實習的經歷,在病房中,透過與患者的互動溝通,我逐漸理解他們看似荒謬的世界觀,背後藏著更深的疑問——我們眼中的世界究竟是由什麼決定的?甚至,是否真的有一個「真實」或「客觀」的世界存在呢?這篇文章將走進這個特殊的空間,探索心靈如何決定我們所看到的現實。
Thumbnail
在《奇蹟課程》中,「感知的世界」是一個關鍵概念,它描繪了我們如何通過感官和思維來解讀和理解周圍的世界。然而,這個世界並不是真實的,而是一個充滿幻象的領域,基於我們的錯誤信念和對分離的錯覺。理解「感知的世界」有助於我們認識到自己所處的精神狀態,並且引導我們尋找通往內在平安與真理的道路。 感知
Thumbnail
在《奇蹟課程》中,「感知的世界」是一個關鍵概念,它描繪了我們如何通過感官和思維來解讀和理解周圍的世界。然而,這個世界並不是真實的,而是一個充滿幻象的領域,基於我們的錯誤信念和對分離的錯覺。理解「感知的世界」有助於我們認識到自己所處的精神狀態,並且引導我們尋找通往內在平安與真理的道路。 感知
Thumbnail
我們所感知的世界,其實是大腦根據感官輸入所建構出來的。這個建構過程可能受到我們的經驗、記憶、情感等因素的影響,因此我們所感知到的世界並非客觀世界的完全反映。 我們用語言來描述世界,但語言本身就具有模糊性。相同的詞語在不同的情境下可能會有不同的含義。不同的語言之間也有思維的先天限制與隔閡。
Thumbnail
我們所感知的世界,其實是大腦根據感官輸入所建構出來的。這個建構過程可能受到我們的經驗、記憶、情感等因素的影響,因此我們所感知到的世界並非客觀世界的完全反映。 我們用語言來描述世界,但語言本身就具有模糊性。相同的詞語在不同的情境下可能會有不同的含義。不同的語言之間也有思維的先天限制與隔閡。
Thumbnail
人們走進靈性的原因,通常是一種直覺,也許更接近直覺,甚至可能是意想不到的寧靜時刻。當你的世界觀、看待事物的方式突然改變,存在變得截然不同,一切皆呈現不同的面貌。或許正是這樣,引導你進入靈性之門的,是一些前兆,一些瞬間的預視。對於其他人而言,也許只是某種感覺,一種超越我們所共識的感知方式的意識。因為我
Thumbnail
人們走進靈性的原因,通常是一種直覺,也許更接近直覺,甚至可能是意想不到的寧靜時刻。當你的世界觀、看待事物的方式突然改變,存在變得截然不同,一切皆呈現不同的面貌。或許正是這樣,引導你進入靈性之門的,是一些前兆,一些瞬間的預視。對於其他人而言,也許只是某種感覺,一種超越我們所共識的感知方式的意識。因為我
Thumbnail
當我們注視著世界時,實際上是在窺視我們的心靈。這個觀點可以從科學和神秘兩種角度來理解。科學的觀點認為,無論外在世界如何,我們透過感官接收到的信息會被大腦解釋,然後在我們的心靈中創造出我們所觀察到的事物。 眼睛被形容為通向世界的窗戶,但這一觀點可能存在著一個假設。隨著我們接受更多教育,我們或許會無意識
Thumbnail
當我們注視著世界時,實際上是在窺視我們的心靈。這個觀點可以從科學和神秘兩種角度來理解。科學的觀點認為,無論外在世界如何,我們透過感官接收到的信息會被大腦解釋,然後在我們的心靈中創造出我們所觀察到的事物。 眼睛被形容為通向世界的窗戶,但這一觀點可能存在著一個假設。隨著我們接受更多教育,我們或許會無意識
Thumbnail
今天突然想到曾經有人提過,自己眼中所呈現的跟別人不一定一樣的思維,覺得很有趣,特定查一下資料分析看看。 (人生篇章持續努力中ಥ_ಥ)
Thumbnail
今天突然想到曾經有人提過,自己眼中所呈現的跟別人不一定一樣的思維,覺得很有趣,特定查一下資料分析看看。 (人生篇章持續努力中ಥ_ಥ)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