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智
含有「心智」共 92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PM斜槓行銷魂|uuisme
2025/08/10
職場心智模式:為什麼聰明人也會做蠢事?
職場成功關鍵在於心智模式:固定型思維者害怕挑戰、容易放棄,成長型思維者樂於學習、從失敗中成長。聰明人也會掉入思維陷阱,過度自信反成阻礙。透過改變內在對話、重新定義失敗、建立學習型指標,能有效切換思維模式,提升職場競爭力。
含 AI 應用內容
#
生涯規劃
#
團隊
#
成長
12
1
老安的方格子
3 天前
喜歡
想到一個詞:「路徑依賴」! 一個人或組織在做決策時,會受到過去選擇的影響,即使現在有更好的選項,也可能因為習慣、成本或既有體制,而繼續沿用原來的路徑。 簡單說,就是「過去的成功,限制了現在的選擇」。
喜歡
沾沾自喜的沙龍
2025/07/25
心願的重量
本文探討「心願」的重量,從個人期許到背負家人期待,闡述追逐目標過程中的情感與責任,以及如何在疲憊時堅持下去。
#
理想願景
#
心智
#
成長
3
留言
付費限定
碎進時間的裂縫
2025/07/21
我想像中的愛,像是帶有淡淡顏色的本源
我想像中的愛,像是帶有淡淡顏色的本源。會這麼想,是相對於本源的通透性本身難以被頭腦直觀感受、捕捉,大多時候只是被「知道」(說知道可能更直覺)。愛的無所不在讓每個生活片段都有機會與之產生共鳴,其回聲或說折射的光影,似乎更能被感受辨認。
#
覺察手記
#
自我覺察
#
愛
6
2
喬安納
2025/07/22
1
謝謝zaza的回應~ 寫的好美啊~ 😍就是這個 FU~~~ (是知己💓
1
閒人|Kuiza
發文者
2025/07/23
1
喬安納 你來啦~納納🥰 謝謝你的美好存在~~(擁抱知己)💓
1
丁飛多。下班動起來
2025/07/15
別被大腦控制了|從情緒反應,到真正覺察自己。
年輕時,習慣以情緒,來解決工作中的問題。升任主管後,這種模式延續到團隊管理中,最終導致團隊成員流失。藉由康納曼的「快思慢想」理論,以及後設認知的概念,反思自己的行為模式,並學習察覺,從而做出更理性的選擇。文章強調,真正的掌控力來自於覺察與選擇,鼓勵讀者學習理解自身大腦的運作模式,而非被動地受其控制。
#
大腦
#
控制
#
自動駕駛
2
2
旅人小萌
2025/07/15
喜歡
謝謝您的分享🫶
喜歡
丁飛多。下班動起來
發文者
2025/07/16
喜歡
旅人小萌 👍
喜歡
心虛的軍事白癡
2025/06/24
如何建構強韌的心智?
一個好的軍事人員,必須擁有堅韌的心智,才能在惡劣的戰場上保持冷靜與理性。本文嘗試簡單的介紹與說明如何鍛鍊出強韌的心智,以面對自訓或是生活中不間斷的壓力與挑戰。
#
後備軍人
#
後備自訓
#
軍事自訓
1
留言
小紅臉的幸福魔法實驗
2025/06/10
當人生卡關時,你需要的不是努力!而是轉換模式,重啟主權人生
這篇文章分享了閱讀心得《重啟主權人生》,並從「成為自我的主人」、「成為情緒的主人」、「成為心智的主人」三個面向,分享如何透過自我覺察、自我疼惜,以及改變限制性信念,來掌握人生的主導權。文中也包含了抽獎活動資訊。
#
幸福
#
幸福魔法
#
人生
8
留言
Claydee的沙龍
2025/05/01
四月回顧
回顧2025年的四月,快樂的一個月,持續了解自己。
#
螢火蟲
#
旅行
#
心
64
71
Emma Tsai
2025/05/01
6
情緒勞動外包感覺很不錯,這樣子可以保守我們自己的情緒不要浮動過大嗎?😆
6
Claydee
發文者
2025/05/03
1
Emma Tsai 哇,同感擊掌!有時候會覺得「多感」的心太吵太emotional了想壓抑他,不過現在很慶幸他還在,沒有「死掉」,練習接受不穩定/有活力的他本來的樣子:) 最近常聽到一種說法是,我們是最後一個世代的「碳基」人,年輕朋友和小孩們或許有另一種與世界相處的方式吧~
1
Claydee的沙龍
2025/03/03
二月回顧
回顧2025年的二月,感受當下的一個月,持續了解自己。
#
觀察
#
感謝
#
身體
61
61
哈斯的採購人生
2025/03/03
7
二月很適合休養,話是這麼說,但我現在也還是懶洋洋(*¯︶¯*)
7
Claydee
發文者
2025/03/04
4
哈斯的採購人生 有喔,最近知道一個名詞叫「春困」,所以覺得自己花很多時間睡覺這件事很合理🤭
4
付費限定
Angie的阿卡西紀錄閱讀
2025/02/27
能量身體-智能體
智能體是甚麼 智能體與人體的連結 智能體對地球生活的影響 智能體對靈魂成長的幫助 延伸QA: 1. 智能體是指我們的智商智力嗎?是不是智能體較熟練的人都比較聰明呢? 2. 那我們要如何擴展自己的智能體呢? --------------------------------
#
能量體
#
靈魂
#
心智
3
留言
付費限定
迷途的羊羹
2024/11/18
待辦事項堆積如山?先別慌,優先排序才是解決之道。
我們經常追求提升生產力卻往往感到壓力過大。探索內在動力、心理頻寬與創造力之間的關聯,我們能更有效地管理時間與心智資源。無論是進入「心流」狀態,還是運用生產力工具來優化日常安排,重點在找到平衡,減少壓力,提升效率與創意。學習批次處理任務、優先排序,巧妙結合創造力與高效工作,讓每一天都更充實而不再焦慮。
#
心流
#
動力
#
創造
2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