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化題材與成功的訊息:《返校》

本土化題材與成功的訊息:《返校》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經過推出階段性試玩版,臺灣遊戲《返校》在2017年1月中推出正式版本,一如所料的在臺灣爆紅,並引起了各國實況主播的遊玩,不僅是臺灣,也包括美國,加拿大,中國等。我想我能夠很安全的說,《返校》是個成功的遊戲。

《返校》的獨特之處,在於他的題材非常的本土。他以60年代的臺灣為題材,當年的臺灣處於白色恐怖的時代,政府嚴密的控制著社會,對政府有異見,在那個時代是非常危險的事,不僅人會失蹤,還鼓勵互相告密的風氣。當政府是這樣利用平民們的劣根性去維持統治時,平民也被驅使出自己的人性陰暗面。

raw-image

《返校》遊戲畫面

說自己的母語會被懲罰,母語從教育中消失,被視為次等語言。偶然會有人突然從社會和班房消失,大家會習以為常,甚至不敢多問,因為下一個消失的可能是自己。即使你甚麼犯法事情都沒做,當政府說你有罪時,法庭無論如何都會判你有罪。政治異見者的家被不明侵入者入侵屠殺,即使四周都有警察,他們永遠都找不到犯人,而且無動於衷,甚至會反過來指控是你自己殺的。《返校》的世界,就是處於這樣的時代。

返校的故事發生在一個偏遠地區的「翠華中學」的高中,玩者扮演女學生方芮欣,與偶然相遇的男學生魏仲廷,逃出那個氣氛詭異的校園。整個遊戲充斥著臺灣的本土道教信仰,民俗學,引出學校的祕密,以及各種時代的陰暗面。畢竟是個恐怖題材的遊戲,我自然不適合說出太多的內容,免得破壞讀者們享受的樂趣。

這遊戲的推出,引起了很大的迴響,是否這遊戲有超越常理的豪華聲光效果,或者是新奇的遊戲方式呢?這些都沒有,《返校》是一個非常傳統甚至舊式的遊戲,聲光效果不錯但也不會很豪華。他在系統上並沒有任何優異新奇之處,他最創造性的,正是他用的背景和故事。

《返校》最為成功之處,不在於他的銷售量,也不在於他先前成為媒體話題的那種爆紅,而是在於遊戲真的有傳達出其訊息。有一個中國的實況主(按:半支烟sama),在玩遊戲途中,感嘆說:人不是應該生而自由的嗎?這個感嘆,正正是開發團隊想要傳達的訊息。《返校》的主題就是想讓人反思人類的自由,而這個實況主的感嘆,代表了《返校》有做到他們想要做的成果。而隨之有關白色恐怖的討論,也不斷的增加,這也是因為團隊本身就真心想要說這些聲音。

raw-image

《返校》破關後的遊戲起始畫面

雖然是個單機遊戲,但是《返校》的成功,也有賴於遊戲團隊對於網絡的充分運用與理解。《返校》並不是線上遊戲,但是在和受歡迎的實況主達成良好關係後,實況主對於幫助推廣這遊戲有很大的效果,他們充分運用了現在的實況主播文化,做了成功的行銷,特別是遊戲的本質也很適合被實況,這使事情能更完整達成。

《返校》可說是繼《雨港基隆》之後,臺灣本地遊戲復興再次踏出的重要一步,臺灣遊戲從90年代末後沉寂了十多年,開始迎來一個復興期了。

延伸閱讀:

《返校》所召喚的創傷,以及國族認同

按:本文曾發表於香港《明報》;經SOS編輯調整內文及標題再次發表。

編輯:宅編

avatar-img
鄭立的沙龍
4.8K會員
209內容數
我並不介意觸及一些可能你們覺得很敏感的問題,例如臺灣為何不是獨立國家呢?如何穩固中港臺的人的基本人權?要如何面對中國那不可定的未來,會帶來經濟、政治和主權上的種種疑問?</p>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鄭立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首先,以下是關於政治的判斷,先放下你對於防疫的看法。即是說,你還是可以站在防疫的立場上,接受去打疫苗,甚至向其他人去推廣打疫苗。沒關係,但我現在談的不是一個醫學或健康問題,我以非人性或個人利益,純戰略的角度去看事情。
在談創作產業鏈這種問題之前,我知道談這個話題的人,他們之所以想臺灣有漫畫產業鏈的原因,是希望那些大受世界歡迎的作品像鬼滅之刃甚麼的是臺灣生出來的。他們希望的是,自己更有機會在本地從事動漫產業,更容易成功,更有機會靠漫畫名成利就。 但這必須要回到根本的問題,產業鏈是什麼?
以公民抗命的角度看,被國安法控告,是一個無可置疑的巨大光環,如果你想當甘地、曼德拉、翁山蘇姬這類型的政客,你需要的不是絕食而是國安法。他們的賣點,本來就是勇敢面對不義的法律,正面跟政權的理念衝突,這是和理非或非暴力抗爭的核心精神:以自身的受害,去把政權與法律的不義與矛盾浮成一個巨大爭議......
首先,以下是關於政治的判斷,先放下你對於防疫的看法。即是說,你還是可以站在防疫的立場上,接受去打疫苗,甚至向其他人去推廣打疫苗。沒關係,但我現在談的不是一個醫學或健康問題,我以非人性或個人利益,純戰略的角度去看事情。
在談創作產業鏈這種問題之前,我知道談這個話題的人,他們之所以想臺灣有漫畫產業鏈的原因,是希望那些大受世界歡迎的作品像鬼滅之刃甚麼的是臺灣生出來的。他們希望的是,自己更有機會在本地從事動漫產業,更容易成功,更有機會靠漫畫名成利就。 但這必須要回到根本的問題,產業鏈是什麼?
以公民抗命的角度看,被國安法控告,是一個無可置疑的巨大光環,如果你想當甘地、曼德拉、翁山蘇姬這類型的政客,你需要的不是絕食而是國安法。他們的賣點,本來就是勇敢面對不義的法律,正面跟政權的理念衝突,這是和理非或非暴力抗爭的核心精神:以自身的受害,去把政權與法律的不義與矛盾浮成一個巨大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