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渣文本】真的有中立理性選民嗎?

文 / 周偉航

 

真有理性中立選民嗎?

 

許多人在討論政治時,常一開口就強調自己是「理性中立」。這種自認理性中立的起手式,在公共領域越來越常受到批判,甚至因為其實際言行表現一點都不理性,也不中立,而被嘲笑是「李姓中壢選民」。

 

但若選擇站在某種顏色立場來發言,好像也會讓講者和聽者感覺「怪怪」的,似乎不太「中肯」。這是因為我們自小被教育要理性和客觀中立,不過那是在科學研究上的態度。

 

於個人政治判斷及參與公共事務的討論時,我們其實無法確認何種立場是絕對的中立,也無從判斷哪種思考方法算得上是真正的理性。這代表不存在「理性中立」的選民嗎?

 

其實還是有的,人數還不少,但你要換個角度來觀察才能發現。不妨先來看一個和「理性中立選民」很類似的詞彙:「中間選民」。

 

raw-image

攝影 / 蕭嘉慶

 

我跑選舉時,經常碰到選民問我:「真有藍綠以外的中間選民嗎?」

 

這是因為台灣藍綠意識形態衝突太過劇烈,許多人因此認為不存在中間選民,人人都會帶著情感因素而選邊站。但實際上還是存在不少的中間選民。他們可能這次投X黨,下次投光譜另一側的Y黨,再下次又投X黨或是新的Z黨。這種投法,當然比總是投X黨的人來得「中間」一點。

 

依我們在選舉實務上的經驗與相關科學數據,這類中間選民的數量非常多,在台北這類選區甚至會多到三成以上。不然柯文哲是怎麼贏的。但這些中間選民怎麼會一下支持國民黨,一下支持民進黨?因為他們很容易被騙嗎?還是不知道國民黨(或民進黨)的黑暗歷史?

 

答案是,這些中間選民的政治考量非常多元,不會像「深色選民」把「顏色」當成投票的唯一條件。

 

這些中間選民的投票理由非常分歧,像是「有握過手」、「覺得每天在路口敬禮很認真」、「投給長得最正/最莊重/最老/最年輕的」、「Logo很可愛」、「說會幫我們蓋公園」、「上次找他,態度很好」、「是我媽朋友的朋友」、「我只知道這個人」。

 

這些投票理由就某些知識份子看來是「不夠成熟」、「隨便」、「想得太淺」,會「浪費選票」,甚至會「帶來嚴重的負面政治後果」,因此是「不理性」。

 

你說不定也這樣認為。

 

但某些學者主張應該從不同的角度來分析這種現象。當代社會可能由許多大小社群(像「原住民」、「上班族」、「慢跑同好會」等等)組成,若每個社群都有其獨特的價值標準,那該社會就會有多種並存的價值觀,彼此之間可能矛盾。

 

前述知識份子的看法(像「這種投票理由不理性」),也只是諸多價值觀之一,在進行公開討論與整合意見之前,我們難以確認是否應該以他們的看法為主要的判斷標準。

 

開放民主政體中的政治活動,就是讓各種價值觀一較高下或進行整合的場域,而選舉期間自然是各種觀點交流最頻繁的「主戰場」了。選舉時的政策(價值)論辯,就是針對各種價值觀進行比較、溝通與整合。像是我們到底是要更多的代工廠,還是走向服務業,該蓋核電或發展綠電,增加更多的老人社福亦或強化嬰幼兒設施等等。

 

只要不斷進行意見交換,我們就可能跨出自身社群,學習彼此長處並去除自身缺點,漸漸形成共識,或是創造出更多元的可能性。

 

這種溝通與討論是形成知識的過程,也會是「理性」的過程。認同並參與這過程的公民,當然就可以算是「理性選民」了。而那些認為答案很明顯,且沒有討論必要性的選民,相對來講就沒那麼理性了。

 

raw-image

攝影 / 宋小海

 

那「中立」呢?

 

如果一個人採取上述的理性論政模式,只要對方提出的論點有說服力,他就有可能改變自身的立場。因此雖然他一開始抱持某種價值觀,但若有改變立場的意願,可以被說服,就能算是「中立」的。

 

是以只要願意參加討論(相對理性),也會參考他人意見而修正立場(相對中立)的選民,就可以算是理性中立選民。因此「理性中立」是客觀的行為模式,而不是自我主張即能成立的個人特質。那些一開口就強調自己理性中立的人,往往只是想裝成政治權威,並沒有參與討論的誠意。

 

回歸原旨,我想強調的不脫以下三個重點:

 

第一,宣稱自己理性中立的人,有可能是「假貨」。理性中立是由與你互動的人來評價的,不是你自封的。

 

第二,「理性中立」不是特定的言論主張,而是一種行為模式。你可能有時是理性中立溝通的人,有時不是。當我們進入公共領域,應該盡量保持這種行為模式。

 

第三,身為公民,我們都應該表明立場,參與討論,並維護這個可以讓多元價值觀交流溝通的公共場域。

 

講了半天,那到底誰是理性中立選民呢?

 

一直投給同一黨,不代表你不夠「理性中立」。你願意理解不同立場者的看法,也願意修正自我主張,那就算是理性中立選民。

 

每次都投不同黨的「中間選民」,不一定就是「理性中立」。他可能很執著投給正妹,不分藍綠,只選最正的,也拒絕與他人討論這種原則。這就不太理性中立了。

 

討論政治時直接表示「我是支持台獨/統一」的人,看起來很「偏激」,但如果他真能講出一翻道理並獲得你的認同,就可算是「理性中立人士」。

 

而一開口,都是「我覺得你們討論政治時都不夠理性」、「我沒有藍綠」、「大家的立場都很偏頗」的朋友,就有可能須要你的協助了。怎麼協助他呢?

 

你該協助他認清自己可能「不夠理性」、「顏色很深」、「立場很偏」的事實。具體方法,不妨參考之前「兩黨一樣爛」的專文

 

raw-image

▲「2016總統大選募資報導計畫」是由讀者資助、支持的計畫,一起加入成為一份子吧!

 

延伸閱讀:


編輯:蔡宜蒨

封面圖片攝影:張國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總統大選報導特派小組的沙龍
3會員
40內容數
<p>當特定人士不斷的以偏概全,媒體拿著大聲公放大極端事件,急著混淆真實的樣貌時,我們往往會忘記,媒體24小時放送、臉書塗鴉牆上不斷出現的,其實只是極為片段、少數、零碎,被斷章取義的事件和議題。台灣民眾看似享有全世界最開放的「新聞自由」,但這些大量無用的資訊,影響了人民對許多重要議題的認知。</p>
2016/01/31
<p>蔡英文選後沒幾天便提醒大家,要團隊「謙卑、謙卑、再謙卑」,即使被媒體以「千杯」開玩笑,她都不介意,甚至借力使力在「謙卑」、「千杯」間玩文字遊戲,就是要讓所有支持者以及黨內同志清楚意識到未來民進黨已經成為執政黨,凡事必須小心謹慎。</p>
Thumbnail
2016/01/31
<p>蔡英文選後沒幾天便提醒大家,要團隊「謙卑、謙卑、再謙卑」,即使被媒體以「千杯」開玩笑,她都不介意,甚至借力使力在「謙卑」、「千杯」間玩文字遊戲,就是要讓所有支持者以及黨內同志清楚意識到未來民進黨已經成為執政黨,凡事必須小心謹慎。</p>
Thumbnail
2016/01/28
<p>相較於4年前,宋楚瑜多了快120萬票,宋楚瑜找朋友,不但找到了徐欣瑩當副手,更成功吸引不少年輕的支持者及首投族。帶著《寧為劉銘傳-宋楚瑜的僕人領導哲學》,他們真切地相信:宋楚瑜是個有能力且為國為民的宋省長。</p>
Thumbnail
2016/01/28
<p>相較於4年前,宋楚瑜多了快120萬票,宋楚瑜找朋友,不但找到了徐欣瑩當副手,更成功吸引不少年輕的支持者及首投族。帶著《寧為劉銘傳-宋楚瑜的僕人領導哲學》,他們真切地相信:宋楚瑜是個有能力且為國為民的宋省長。</p>
Thumbnail
2016/01/25
<p>蔡英文曾說,「如果能握100雙手,就不能只握99雙」,因為每一雙手都是真實的溫暖,都是熱切的期待。選戰後期,民進黨規劃了36場的深入各地的造勢晚會,從大票倉高雄、台南到艱困選區苗栗、新竹無一不缺,但與先前不同的是,不提供媒體車,也幾乎不做網路直播,因為這是地面肉搏戰,選民才是造勢晚會的主角。</p>
Thumbnail
2016/01/25
<p>蔡英文曾說,「如果能握100雙手,就不能只握99雙」,因為每一雙手都是真實的溫暖,都是熱切的期待。選戰後期,民進黨規劃了36場的深入各地的造勢晚會,從大票倉高雄、台南到艱困選區苗栗、新竹無一不缺,但與先前不同的是,不提供媒體車,也幾乎不做網路直播,因為這是地面肉搏戰,選民才是造勢晚會的主角。</p>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8月在某個聊天區中跟人聊到,國內不同政黨的支持者,似乎也有不同的階級性,只是好像有那個感覺,想要硬切討論,卻好像有點切不出道理來。 嗯,蠻有感的,所以專欄來講點這方面的東西。
Thumbnail
8月在某個聊天區中跟人聊到,國內不同政黨的支持者,似乎也有不同的階級性,只是好像有那個感覺,想要硬切討論,卻好像有點切不出道理來。 嗯,蠻有感的,所以專欄來講點這方面的東西。
Thumbnail
我說真的會關心這場選舉,現在(8/17)會看這篇文章的人,理論上已經有了想法要投給誰,你如此關心,你想知道只有兩件事 1.找尋同溫層,取得更大認同 2.找出其他人的漏洞,證明自己判斷是對的 就這樣,所以真的不需要花更多力氣去寫甚麼分析文了,那都是取暖而已。 我覺得很可憐,因為這是一件很理性的
Thumbnail
我說真的會關心這場選舉,現在(8/17)會看這篇文章的人,理論上已經有了想法要投給誰,你如此關心,你想知道只有兩件事 1.找尋同溫層,取得更大認同 2.找出其他人的漏洞,證明自己判斷是對的 就這樣,所以真的不需要花更多力氣去寫甚麼分析文了,那都是取暖而已。 我覺得很可憐,因為這是一件很理性的
Thumbnail
所以到底是政客膚淺,還是他們「選擇」展現膚淺,因為人們漠不關心、盲目又愛看熱鬧。我們選擇的,真的是那些對我們未來有幫助的政見嗎?
Thumbnail
所以到底是政客膚淺,還是他們「選擇」展現膚淺,因為人們漠不關心、盲目又愛看熱鬧。我們選擇的,真的是那些對我們未來有幫助的政見嗎?
Thumbnail
類共產其實就等於類民主,看似有選擇其實沒有選擇。
Thumbnail
類共產其實就等於類民主,看似有選擇其實沒有選擇。
Thumbnail
公投是一種選擇,人民的選擇,這是的投票是針對個人的想法,做出一定的決定,無關於誰執政或是誰要你投同意不同意。
Thumbnail
公投是一種選擇,人民的選擇,這是的投票是針對個人的想法,做出一定的決定,無關於誰執政或是誰要你投同意不同意。
Thumbnail
 人心隔肚皮,你根本不知道誰是好人誰是壞人? 昨天晚上ptt的一場大戰,是該讓更多人省思了。到底自己是不是被利用了?可能從頭到尾都是某些人的自導自演。該好好想想你過往接收到的訊息,是不是都來自同類型的管道?他們告訴你的都是些什麼? 我們太習慣在故事開始的時候就先找出誰是好人誰是壞人,可是政治沒有,
Thumbnail
 人心隔肚皮,你根本不知道誰是好人誰是壞人? 昨天晚上ptt的一場大戰,是該讓更多人省思了。到底自己是不是被利用了?可能從頭到尾都是某些人的自導自演。該好好想想你過往接收到的訊息,是不是都來自同類型的管道?他們告訴你的都是些什麼? 我們太習慣在故事開始的時候就先找出誰是好人誰是壞人,可是政治沒有,
Thumbnail
閃躲版本的狀況是:四個題目裡,會有一題是主持人問東,傑出演員答西。比如主持人問他對經濟與就業機會的計劃,演員回答中東的和平計畫。也就是說,如果認真聽、認真思索,一定會查覺這個人在胡扯。觀看影片後,會請參與者回答,剛剛這位政治人物有沒有在閃避回答?
Thumbnail
閃躲版本的狀況是:四個題目裡,會有一題是主持人問東,傑出演員答西。比如主持人問他對經濟與就業機會的計劃,演員回答中東的和平計畫。也就是說,如果認真聽、認真思索,一定會查覺這個人在胡扯。觀看影片後,會請參與者回答,剛剛這位政治人物有沒有在閃避回答?
Thumbnail
大選將屆,最近流行起兩個專有名詞,「民粹主義」與「事實查核」。但理性投票,事實上可能根本不存在。
Thumbnail
大選將屆,最近流行起兩個專有名詞,「民粹主義」與「事實查核」。但理性投票,事實上可能根本不存在。
Thumbnail
「藍綠一樣爛」聽起來很中立客觀、很理想主義,因而很鼓動人心。然而,如果我們認真分析一下,你就會發現,其實,這種論述是一種騙人的話術。而「超越藍綠」這個口號聽起來很令人嚮往,但它本身也存在很多可能性,是我們不能不去警惕的。
Thumbnail
「藍綠一樣爛」聽起來很中立客觀、很理想主義,因而很鼓動人心。然而,如果我們認真分析一下,你就會發現,其實,這種論述是一種騙人的話術。而「超越藍綠」這個口號聽起來很令人嚮往,但它本身也存在很多可能性,是我們不能不去警惕的。
Thumbnail
臺灣人還是很厚道的。 選舉將近,幾個一級戰區的選情仍舊和過往的選舉相同,緊繃又熱鬧,即使,藍綠兩邊的過往,是由不斷的謊言、貪婪和背叛組成...
Thumbnail
臺灣人還是很厚道的。 選舉將近,幾個一級戰區的選情仍舊和過往的選舉相同,緊繃又熱鬧,即使,藍綠兩邊的過往,是由不斷的謊言、貪婪和背叛組成...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