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批評不是照單全收:學習聆聽內在真實的聲音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我們從小到大,都避免不了被評價及被標籤的過程。我們從很小開始,就受這些人際回應的影響,不僅從中認識自己,也從這些看法和評論裡,辨識出哪些是自己認同的「我」,哪些則不。

如果,環境中總是出現對你大肆批評和攻擊的言語,那麼,你可能不知不覺中,就開始形成對自己的負面看法,也可能有非常多疑惑,像是弄不清楚自己究竟是什麼樣子?自己真的是別人說的那麼糟糕、那麼壞的人嗎?怎麼別人說得那麼斬釘截鐵,好像他比你還更知道你的真實模樣?

在那些被數落及被批評的日子裡,你可能常搞不清楚,究竟要怎麼做,才不會被人說話、才不會遭人非議?所以,你總要自己小心謹慎,把自己弄到神經緊張,很多事情過了,還要反覆檢視,就怕哪一個環節沒有注意到,就又惹到哪一個人,對你多加指正和批評。

這種日子,你肯定過的不輕鬆,人累心更累。你總是不懂,為什麼你要那麼害怕別人的三言兩語,也要那麼在乎那些負面的批評?好像一有負面的批評出現,你整個人都不應該活在這個世界上的樣子……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3369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療癒時光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蘇絢慧的療癒沙龍
4.3K會員
216內容數
這塊文字園地中的文章,將是我從心理諮商專業出發,讓已經接觸心理相關的知識,以及在自我探索方面有相當經驗的讀者,能夠獲得更深入探討內在心理的文章,陪伴或協助自己更進一步自學,提升更多思考與情感、理性與感性之間的平衡和自我整合。希望透多定期的文字餵養,我們能以文字養心,把內在養茁壯。</p>
2025/04/30
活得很累的人生感覺裡,其中之一,便是深受痛苦情緒侵擾。因此,在生命的過程,知曉透澈如何為自己情緒急救,是不可或缺的學習歷程。 如何把憂傷痛苦的情緒化為對自己生命的關懷? 童年及成長過程的心理損害及正向情感經驗缺乏,將導致我們經驗幾種困難: 1.無法愛自己,無法相信自己的生命有價值。 2.渴求
Thumbnail
2025/04/30
活得很累的人生感覺裡,其中之一,便是深受痛苦情緒侵擾。因此,在生命的過程,知曉透澈如何為自己情緒急救,是不可或缺的學習歷程。 如何把憂傷痛苦的情緒化為對自己生命的關懷? 童年及成長過程的心理損害及正向情感經驗缺乏,將導致我們經驗幾種困難: 1.無法愛自己,無法相信自己的生命有價值。 2.渴求
Thumbnail
2025/04/08
在《苦盡柑來遇見你》劇集中,第三代女兒金明曾經以為會和初戀男友順利的結婚。他們交往了七年,男友也一直對金明很好,他們很相愛。 愛情或許是兩人的事,但婚姻就不是兩人的事,而是兩家的事。在重視孝順(順從)的社會環境下,婚姻很難只需要相愛的兩人相處就好。 所以,一切的風雲變色,就從金明遇到男友的母親之
Thumbnail
2025/04/08
在《苦盡柑來遇見你》劇集中,第三代女兒金明曾經以為會和初戀男友順利的結婚。他們交往了七年,男友也一直對金明很好,他們很相愛。 愛情或許是兩人的事,但婚姻就不是兩人的事,而是兩家的事。在重視孝順(順從)的社會環境下,婚姻很難只需要相愛的兩人相處就好。 所以,一切的風雲變色,就從金明遇到男友的母親之
Thumbnail
2025/03/25
《苦盡柑來遇見你》堪稱2025年上半年絕對要看的影集。雖然敘述著1950年傳統、保守的家庭故事,但無論是愛純(母)或是金明(女兒),都有著守護家人也愛惜自己生命的勇氣。 有別於傳統家庭的母親總是抑制女兒的價值,把女兒視為和自己一樣「沒價值」「麻煩」「要小心看人臉色」「要討好他人過日」的延伸,愛純的
Thumbnail
2025/03/25
《苦盡柑來遇見你》堪稱2025年上半年絕對要看的影集。雖然敘述著1950年傳統、保守的家庭故事,但無論是愛純(母)或是金明(女兒),都有著守護家人也愛惜自己生命的勇氣。 有別於傳統家庭的母親總是抑制女兒的價值,把女兒視為和自己一樣「沒價值」「麻煩」「要小心看人臉色」「要討好他人過日」的延伸,愛純的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當你們自己的靈性進化到一個願意認真看到自己的狀態的時候,你會知道,你不只不想看到自己醜陋的樣貌,你也不忍心別人看到他們自己醜陋的樣貌。在那個起心動念之下,你會下定決心,你會尊重每一件事情它自然的進程。
Thumbnail
當你們自己的靈性進化到一個願意認真看到自己的狀態的時候,你會知道,你不只不想看到自己醜陋的樣貌,你也不忍心別人看到他們自己醜陋的樣貌。在那個起心動念之下,你會下定決心,你會尊重每一件事情它自然的進程。
Thumbnail
「我不夠好」這個想法植根在我的潛意識中,讓我極度自卑。我非常害怕自己的不足、不完美,會讓人失望,所以盡量與人保持距離。我對「人」有極大焦慮,潛意識相信他人會傷害我,很難與人建立真正連繫。
Thumbnail
「我不夠好」這個想法植根在我的潛意識中,讓我極度自卑。我非常害怕自己的不足、不完美,會讓人失望,所以盡量與人保持距離。我對「人」有極大焦慮,潛意識相信他人會傷害我,很難與人建立真正連繫。
Thumbnail
每個人從小到大應該都有被批評過或是批評別人的經驗,受到批評的當下經常會出現從焦慮、不安再到自我懷疑,最後演變成憤怒的情緒。我們都渴望被接受,希望自己受到歡迎,所以當我們感覺到自己被別人批評時會感受到困惑和受傷,心裡出現「為什麼你要這樣說我?」、「我平常做的不夠好嗎?」等自我懷疑。
Thumbnail
每個人從小到大應該都有被批評過或是批評別人的經驗,受到批評的當下經常會出現從焦慮、不安再到自我懷疑,最後演變成憤怒的情緒。我們都渴望被接受,希望自己受到歡迎,所以當我們感覺到自己被別人批評時會感受到困惑和受傷,心裡出現「為什麼你要這樣說我?」、「我平常做的不夠好嗎?」等自我懷疑。
Thumbnail
看見家人傳來有些責備我的訊息,情緒上馬上被拉走,意味著在她眼裡我是個糟糕透底的人,我不敢說自己多麼的好,但至少也無需如此地說我的不是,或許她只是站在她自己的角度來看待,在責備我之前,她有沒有想過這之間所發生的事情,而不是一昧的因為表面的狀況而來評斷我。
Thumbnail
看見家人傳來有些責備我的訊息,情緒上馬上被拉走,意味著在她眼裡我是個糟糕透底的人,我不敢說自己多麼的好,但至少也無需如此地說我的不是,或許她只是站在她自己的角度來看待,在責備我之前,她有沒有想過這之間所發生的事情,而不是一昧的因為表面的狀況而來評斷我。
Thumbnail
「人會缺乏自信往往都是來自於比較。」 「人不是因為優秀才自信,而是因為自信而優秀。」 「人類的文化都是以自卑感為基礎。」 「自我接納的人能夠了解:沒有人是完美的,每個人活在世界上,都有自己獨特的價值。」 <#所有壞事背後都有未來的好事>
Thumbnail
「人會缺乏自信往往都是來自於比較。」 「人不是因為優秀才自信,而是因為自信而優秀。」 「人類的文化都是以自卑感為基礎。」 「自我接納的人能夠了解:沒有人是完美的,每個人活在世界上,都有自己獨特的價值。」 <#所有壞事背後都有未來的好事>
Thumbnail
身為媽媽的她,相當注重孩子們的飲食和教育。她不只會親手幫孩子們做早餐和晚餐外,下班後還會撥空陪孩子們寫作業。等孩子們都睡著,她會在餐桌上,繼續整理公司要的資料,或是寫碩班的作業。忙到十二點或一點才睡,是常態。心理師問她:「你怎麼看你正在做的這些事呢?」她尷尬的笑著說:「別人都說我做很多,而且做的很好
Thumbnail
身為媽媽的她,相當注重孩子們的飲食和教育。她不只會親手幫孩子們做早餐和晚餐外,下班後還會撥空陪孩子們寫作業。等孩子們都睡著,她會在餐桌上,繼續整理公司要的資料,或是寫碩班的作業。忙到十二點或一點才睡,是常態。心理師問她:「你怎麼看你正在做的這些事呢?」她尷尬的笑著說:「別人都說我做很多,而且做的很好
Thumbnail
當日常中隱微的羞辱創傷日積月累,逐漸影響到我們的生活秩序時。 當日夜累積的羞辱創傷一點一滴的侵蝕著自己的自信,讓我們忘記「自己是誰」 曾羞辱創傷這本書中慢慢的牽著自己,走出陰影
Thumbnail
當日常中隱微的羞辱創傷日積月累,逐漸影響到我們的生活秩序時。 當日夜累積的羞辱創傷一點一滴的侵蝕著自己的自信,讓我們忘記「自己是誰」 曾羞辱創傷這本書中慢慢的牽著自己,走出陰影
Thumbnail
每個人從小都是在家人、朋友、老師的互動中學習成長,透過重要他人對自己的評價,慢慢建構出自己的形象。也因此為了讓別人有好印象,常常執著於證明自己的價值,博得別人的認同與關愛,只是不免也苦了自己,甚至迷失自我。
Thumbnail
每個人從小都是在家人、朋友、老師的互動中學習成長,透過重要他人對自己的評價,慢慢建構出自己的形象。也因此為了讓別人有好印象,常常執著於證明自己的價值,博得別人的認同與關愛,只是不免也苦了自己,甚至迷失自我。
Thumbnail
雖然我們都知道,自己是人生的主人,但很多時候我們的內心存在著一個劇場,有時候會說:“我不行,我沒這麼好"“我不能拒絕他,否則他會討厭我”“我這麼做是錯的,我不該這麼做”。 一切的問題來自於內心的審判者與內在的小孩 在面對審判者和內在的小孩時,會出現的應對方式 擺脫過去的枷鎖,找回掌控生命的鑰匙
Thumbnail
雖然我們都知道,自己是人生的主人,但很多時候我們的內心存在著一個劇場,有時候會說:“我不行,我沒這麼好"“我不能拒絕他,否則他會討厭我”“我這麼做是錯的,我不該這麼做”。 一切的問題來自於內心的審判者與內在的小孩 在面對審判者和內在的小孩時,會出現的應對方式 擺脫過去的枷鎖,找回掌控生命的鑰匙
Thumbnail
我們可以依照自己的思考及對事件的立場,釐清自己的觀點。同時,也學習接納不同的存在,試著了解每個人都只能看見一片風景,沒有人有全景的視野,所以我們才需要相互討論和溝通交流。
Thumbnail
我們可以依照自己的思考及對事件的立場,釐清自己的觀點。同時,也學習接納不同的存在,試著了解每個人都只能看見一片風景,沒有人有全景的視野,所以我們才需要相互討論和溝通交流。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