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學務(1)-校園領導力方案

2018/11/11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吳清山在教育概論一書中提到「學習輔導是指教師或輔導人員協助學生發展潛能、增進學習效果,以達到自我實現的歷程。如何協助高能力者有較高的學習成就;以及對於低成就者,利用適當的方式解決其學習上的困擾,提高其學習成就,為學習輔導的重要課題。」〔註1〕
  瀏覽國內大專院校設立學習輔導中心,如臺南大學教學與學習發展中心學生學習輔導組、逢甲大學學生學習輔導中心、臺灣師範大學教學發展中心學生學習促進組,其方案類型也涵蓋多元,有校外專業實習、補救教學、學習讀書會、課業輔導、英語增能等……。差異化教學是一種針對同一班級之不同程度、學習需求、學習方式及學習興趣之學生提供多元性學習輔導方案的教學模式(Hall, Strangman, & Meyer,2003; Subban, 2006; Tomlinson et al., 2003)
  綜合所獲得的資訊與文獻,大多談到學習輔導時,台灣實務上所重視與聯想到的多為專業學科學習上的輔導工作與方案,然而我自己比較接受林建平所提出的「協助學習者從事有效的學習並提高學習效果的措施,即是學習輔導的精神所在」〔註2〕。由此可推論目前許多大專院校開始重視與加強的領導力培育,也應屬於學習輔導中協助在校學生提升軟實力面向的學習成就一環。
  學生的領導能力絕非於課堂中修「領導統御」、「領導學」等課程就能夠具備;單純透過擔任社團領導幹部、辦理課外活動也無法確保學生就能有系統的培養領導能力。既然高等教育的核心使命是要培育未來社會中各行各業的領導者,規劃出合適的校園領導方案與投入學校資源支持就是刻不容緩的行動了。以下將介紹國內推動校園領導方案(學習輔導)的典範特色計畫進行介紹,並以美國杜克大學的領導力指南來對照比較。
  綜觀國內大專校院在發展校園領導方案主要的組織,筆者自行整理歸納為四大類:(2016年彙整)
  1. 學分學程:與教務體系的專業課程進行結合,具有正式學分,衍伸其他的實習或是活動方案,主要的經營規畫者是專任教師。EX:臺灣大學-領導學程、臺灣師範大學-社團人專業領導培力學分學程、交通大學-領袖人才培育學分學程、淡江大學-社團學習與實作、成功大學-工學院菁英班(無正式學分) 、輔仁大學-服務學習與領導學程、元智大學-領導碩士學程、亞洲大學-創意領導學程、大同大學-領導人才培育學程。
  2. 學生社團:特色是著重在擁有學生團隊來經營與執行方案,與一般校園內領導性社團不同之處在於背後有學校資源大力支持,方案特性偏向課外活動的形式進行,可能沒有強制性與學分,除了受益的學員外,亦會著重於學生團隊幹部本身的成長與學習成就。EX:淡江大學-北極星服務團、成功大學-領導力中心、元智大學-新世紀領袖培育計畫、中山大學-LEAD團隊。
  3. 書院:多在學務處體系內,部分非校內正式單位編制的組織,偏向結合生活性(與住宿輔導結合)、範疇較廣(偏向通識教育),可參與的人數可能會很多,追求平等的卓越。EX:東海大學-博雅書院、政治大學-博雅書院、X書院、國際發展書院、中正大學-紫荊書院、高雄醫學大學-高醫書院、清華大學-清華學院(厚德、載物、天下)、華梵大學-華梵書院。
  4. 認證制度:沒有組織特別去辦理相關課程與活動,但設計認證制度由學生累計相關經歷後給予領導力的認證。EX:中山大學-領導力培育認證制度、成功大學-通識教育生活實踐認證、高雄醫學大學-領導力認證。
  看了各校方案之後,歸納出來的建議是,各個學校的學生事務人員應該要仔細的思考自己學校學生的特質以及校園文化,適合去推動怎樣的學習輔導方案,適合臺大的模式不見得適合私立院校的學生,畢竟瞻前顧後把一切都準備好的資源如果提供給這些能力上比較領先的學生,對他們來說反倒是犧牲了給他們自我學習與碰撞的機會。雖然覺得像杜克大學這樣不設框架又能兼顧到各種高低能力學生的領導方案才是最接近完美的,但在臺灣現有的教育制度之下,大多數的學生依然習於被動接受且需要更直接的刺激才會前進的心態,唯有靠學生事務人員努力規劃設計出方案,才能讓這些學習輔導方案產生有效率的成效。

〔註1〕吳清山(2006)。教育概論(267頁)。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
〔註2 〕林建平(1997)。學習輔導: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圖書出版。

2會員
10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