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現象學、詮釋學到社會建構的諮商
一段諮商關係的展開,開始於當事人邀請助人者進入他的世界,讓助人者陪著當事人一起面對眼前的困難或經驗。因此,助人者需要充份理解當事人所經驗到的世界。同時,進入諮商關係,也是助人者帶著自己原有對世界的理解,進入當事人的世界,一起探索當事人所感受的知覺,以及所處的世界。
然而,我們每一個人感知世界的方式、理解世界的方式,無不受到我們的環境所影響。我們之所以各自不同的方式感知世界、理解世界,立基於我們的家庭成長經驗、學校的學習、人際互動、社會與網路媒體的接觸,一步步建構我們看世界的視角。這些家庭、學校、組織,也受到歷史事件、文化經驗、儀式、習俗、宗教、革命(社會變革)、制度影響。這些看似龐大、遙遠的社會文化體制,透過一套套的論述,運用日常生活的語言,甚或影響,甚或宰制了我們的生活,決定了我們如何思考。
助人者作為提供心理健康、社會健康的促進者。在進入諮商關係時,助人者成為個人變革與社會變革的橋樑。助人者需要看見當事人在社會文化的之中,建構了何種需求,如何知覺自己的困境,運用助人者的社會角色,參與當事人主觀知覺世界的社會建構歷程。同時也在諮商歷程中,投入個人改變與社會改變的歷程。
小豪是為情緒低落所苦的當事人。以下我嘗試以現象學、詮釋學及社會建構論的觀點,說明在諮商中這三種思考方式對於諮商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