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得教,這麼辦》後記:放下吧,去吃個蛋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raw-image

在這本書的編輯初期,我們有兩份材料,一份是我這兩年開始在 SOSreader 網路平台、也是就現在的vocus方格子的專欄文章,另一份則是從阿果兩歲左右,持續書寫記錄的「阿果記事」。專欄文章是很囉唆的教育思索,在網站編輯陳大中的專業協助下,我很滿意這些文章的品質;至於阿果記事,則大多是鬆散的散文,這兩份材料要放在一起出版,應該是很為難的事。多虧了編輯拉麵的才智跟投入。

在考慮整本書的軸線和書名時,我們前後翻盤了好幾次,要不是嫌棄太「普通」,要不就是擔心太繞口難以被讀者「一眼看懂」。左右為難之下,我們半開玩笑地決定要請臉書上的網友們幫忙取名字,在幾百則留言中,最後我們看上的是「懶教養」這個概念,後來微調成「懶得教」,就這麼決定了書名以及書的主要軸線。

「懶得教」不是「不教」。

在當代的教養敘事裡,某些專家們在誇談「怎麼教」,或傳達「你教錯了,照我的來」的鐵口直斷,甚至散佈「這樣教得不夠,像我這樣教才夠」的教養焦慮。教養對家長來說,既是一種不能輸的軍備競賽,也是一種時時被他人凝視的、不能犯錯的道德考驗。

難道只有通過考驗的人,才是夠好的父母?

這本書想要反對這樣的價值,也反對那些便宜行事、過度簡化的教育想像。即使幾經思考與反省才決定了書名,並且在文章的選擇與編排上試圖傳達我們想像的軸線,但在這個教養書多如天上繁星的時代,為了保險起見,我覺得仍然有必要在這本書最後的這些文字裡,向讀者們重申一次我對這本書的期待。

raw-image

對我來說,這本書一方面想要告訴大家,身而為人,我們在教養現場就是有放不下又沒來由的堅持,會有自私、愚昧和幼稚,在各種人的脆弱與無能襲來之際,照顧者除了先照顧自己之外,沒有更好的選擇。在承認自己做不到、承認自己虧待小孩的時候,也許我們不可能不懷抱著虧欠感,但這份虧欠感是好的,它可以讓我們有動力去思考、去設想一個對小孩、對自己都更好的可能性。

幸運的是,小孩愛的不是完美無缺的父母、不是完美無缺的照顧者,而是「他的父母」、「他的照顧者」。即使你不完美,小孩仍然無條件地愛你,就像你(可能)也願意無條件愛他一樣。

另一方面,這本書也想要傳達,在教養現場裡,假如我們能夠逃離軍備競賽與旁人眼光,進而得到一絲靜思的清明,那我們也許就會發現,我們其實是那麼願意跟孩子親密起來,而不願意為了那些「冷靜想過就會發現並不真的重要」的那些堅持,跟孩子日漸疏離。

也就是說,我覺得在這個教養專家百花齊放的年代,我們並不是像某些教養專家說的那樣,是「教錯了」或「教得不夠多」,反而是被他們煽動得不得不教、被他們恐嚇得三天兩頭變著方法去用力教,因此而教得太多太用力了,不知不覺就過度干預了孩子的自由與發展,而處處跟孩子對立了起來,損傷了親子關係,也妨礙了小孩的自主與發展。

假如本書的讀者接收到了上面這些訊息,而願意承認我們確實有過多的焦慮,並且想要繞過這些焦慮,試著跟孩子更親密,那麼,我在本書裡提供的路線,就是「懶得教,勤惜惜」。

在我的身邊,「懶得教」的家長越來越多。我們試著在工作坊裡探索這本書裡的這些議題,檢驗我們跟孩子之間的權力差距,思考零用錢對孩子用錢觀念的影響,練習「惜惜」的實作技巧,並且進一步思考我們的伴侶關係,想要試著讓拖後腿的伴侶轉變成惜惜孩子的伙伴。

我們還在FB上使用「#百善惜為先」的hashtag,來標記我們的教養記錄。跟那些總是標舉自己「教得多對」的文章不同,我們在這些文章裡提醒彼此不要太焦急著要去教,反而破壞了親子關係。我們也在偶然間教養焦慮發作的時候,發一篇文章到FB,或者傳訊給同樣接受「百善惜為先」的教養同伴,接受同伴們的慰問與質疑,讓自己不會被焦慮拖著拖著,就去做了自己其實並沒有那麼想做的事,造成了自己其實不那麼想要的後果。

我們會在對方教養焦慮發作的時候,建議對方:「放下吧,去吃個蛋糕。」

吃完蛋糕之後,心情好了,有精神有力量了,我們再去找小孩好好地連結,說說心底的話。

raw-image

距離這本書的編輯拉麵第一次跟我說「來出本書吧」,應該一年半多了。老實說,這一年半我雖然也不是沒有「來出本書吧」的心情,但其實也提不起勁來多做點什麼,就只是繼續在教育現場打滾、陪阿果長大、努力維持跟伴侶的戀愛關係,並且保持穩定寫作的習慣。

阿果又長大了一歲半,現在已經八歲多了。這個極端的教養實驗,在許多面向上已經到了足以「成果驗收」的情況,像是書裡提到的「家庭所得共有制度」、「阿果跟3C產品的關係」、「自主學習的能力與成果」、「溝通的能力」等等,都有一些暫時性的結論。關於這些「實驗結果」,雖然沒辦法在這裡清楚的說明,但試著用一句話來說明的話,那就是「像你我這樣的一般人,既不特別了不起,也不值得特別擔心」。

我想要透過這本書傳達給父母或照顧者們的,並不是我們多會教,反而是「像我們這麼誇張都沒什麼教,你們也許不用這麼焦慮。」

像我們這樣,努力對抗教養焦慮,把教東教西的力氣省下來,用在惜惜小孩上,最後長出來的阿果,就是一個值得我們無條件去愛的人,而他也是那麼無條件地愛我們。也許你也可以試試。

「放下吧,去吃個蛋糕。」

在最後的最後,我要感謝讓這個實驗能夠發生的人,廣義來說,這些人都是「實驗人員」。

我跟我的伴侶是獨立教育工作者,這是一個收入非常不穩定,而且也非常難以向家人說明的職業。阿果能夠在「雙親都在」的環境裡長大,而不是在「爸爸是工程師很少見得可以吃嗎」的家庭長大,要多虧了我們雙方家庭的包容與支持,是因為他們是那樣無條件地愛我們,我們才能這樣無條件地愛阿果。

也是因為工作的關係,我們的生活裡有許多對孩子溫柔包容的大人,他們每一個都願意好好聽阿果說話,願意陪阿果玩,雖然我覺得只是因為你們沒有自己生的小孩的關係,但總之即使是如此,還是好難得有這樣的環境。

還有還有,在這些年裡,給予我們物質與精神上支持的每一個家長與小孩,你們有時比我更擔心我的收入以及我的健康,用各種不讓我們覺得虧欠的方法照顧我們,讓我們家能夠繼續進行這個奢侈的教育實驗。

以及每一個在跟我合作的過程中,教會我許多事情的孩子,受苦的那些時刻,以及幸福的那些時刻。希望你們知道,我像你愛我那樣愛你,有時還更多一點。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盧駿逸的沙龍
662會員
121內容數
我和朋友共同分享、推動「合作式教育」的概念,試著建立由父母、小孩與教育者共同合作、建構的教育場域。在這個寫作計畫中,我想要寫下我在教育現場的記錄及相關問題的思考,希望能讓讀者和我一樣,在繁雜的教育/教養現場得到些微的救贖,且保有討論和省思的空間。
盧駿逸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0/12/18
今天跟一群高中生們開同學會。我和這群少年從他們三四年級時開始每週定期聚會上課,直到六年級。後來他們各奔東西,長出各自的身高和智慧。其中有一個少年問我:「現在上課的小孩裡,有跟我們當初一樣的人嗎?」
Thumbnail
2020/12/18
今天跟一群高中生們開同學會。我和這群少年從他們三四年級時開始每週定期聚會上課,直到六年級。後來他們各奔東西,長出各自的身高和智慧。其中有一個少年問我:「現在上課的小孩裡,有跟我們當初一樣的人嗎?」
Thumbnail
2020/11/21
最近騎士團(我所屬的在家自學社群)的低年級裡有排擠的情況。為什麼人會排擠人?為什麼人會被排擠? 有別於好人/壞人、成熟/幼稚的二分法,在這次的事件裡,牽涉其中的成員們有各自複雜的樣子。 事情的面貌,我覺得要從孩子們的組成開始說起。
Thumbnail
2020/11/21
最近騎士團(我所屬的在家自學社群)的低年級裡有排擠的情況。為什麼人會排擠人?為什麼人會被排擠? 有別於好人/壞人、成熟/幼稚的二分法,在這次的事件裡,牽涉其中的成員們有各自複雜的樣子。 事情的面貌,我覺得要從孩子們的組成開始說起。
Thumbnail
2020/11/13
教養專家列出父母不要對青少年做的事,包括侵犯隱私、總是懷疑質問、全方位監控、沒經過他人同意逕自拿取他人物品。跳脫「成人vs小孩」的情境時,這些毫無疑問是不尊重人、不道德甚至違法的行為。當一個人因為這些狗屁倒灶的事情反擊,為什麼要被形容為「叛逆」或「地雷」呢?
Thumbnail
2020/11/13
教養專家列出父母不要對青少年做的事,包括侵犯隱私、總是懷疑質問、全方位監控、沒經過他人同意逕自拿取他人物品。跳脫「成人vs小孩」的情境時,這些毫無疑問是不尊重人、不道德甚至違法的行為。當一個人因為這些狗屁倒灶的事情反擊,為什麼要被形容為「叛逆」或「地雷」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我們都很努力,只是有時候用力過猛,變成過度努力了。 前陣子看完了《樊登寫給過度努力父母的教養課》,這本書是他集結了自己閱讀十多本教養書的結晶。在前言的部分他提到,自己因為說了一些教養書,讓會員覺得他好像是一名教養專家,因此收到了
Thumbnail
我們都很努力,只是有時候用力過猛,變成過度努力了。 前陣子看完了《樊登寫給過度努力父母的教養課》,這本書是他集結了自己閱讀十多本教養書的結晶。在前言的部分他提到,自己因為說了一些教養書,讓會員覺得他好像是一名教養專家,因此收到了
Thumbnail
這是一本值得買的書。 禪宗的世界,總是說空道無;他們想透過各種故事案例來說明,語言文字只是表達的工具,其中的道理依然隱藏在生活之中。所以,繞了一大圈,生活還是生活,只是並不只是那樣而已。對很多人來說,這樣的探討實在有講跟沒講一樣,說道最後,只好歸結於自己沒有“慧根”。殊不知,即便“知道”了,也
Thumbnail
這是一本值得買的書。 禪宗的世界,總是說空道無;他們想透過各種故事案例來說明,語言文字只是表達的工具,其中的道理依然隱藏在生活之中。所以,繞了一大圈,生活還是生活,只是並不只是那樣而已。對很多人來說,這樣的探討實在有講跟沒講一樣,說道最後,只好歸結於自己沒有“慧根”。殊不知,即便“知道”了,也
Thumbnail
連續4天的課程…終於在昨天圓滿完成了(灑花) 大概是因為有在分享育兒日常 不知從何時開始 在親戚間我儼然已默默形成了一個 #很會教小孩 的型象 每每聽到親戚誇我「很會教」 我總是急著否認 一方面是因為我從來沒有想成為「專家」 一方面是自己心知肚明 我尚有許多不足之處… 尤其8月幼兒園開學後, 我
Thumbnail
連續4天的課程…終於在昨天圓滿完成了(灑花) 大概是因為有在分享育兒日常 不知從何時開始 在親戚間我儼然已默默形成了一個 #很會教小孩 的型象 每每聽到親戚誇我「很會教」 我總是急著否認 一方面是因為我從來沒有想成為「專家」 一方面是自己心知肚明 我尚有許多不足之處… 尤其8月幼兒園開學後, 我
Thumbnail
● 書名:溫和且堅定的正向教養 ● 作者: 簡‧尼爾森 ● 出版社:遠流 ● 出版日期:2018/04/27 ● 陳揚的小小介紹:   先前與大家介紹的《阿德勒愛與引導在教育的實踐》,其內容就是根據阿德勒正向教養(Positive Discipline)正向教養的例子,所以如果你想要理解阿德勒正向
Thumbnail
● 書名:溫和且堅定的正向教養 ● 作者: 簡‧尼爾森 ● 出版社:遠流 ● 出版日期:2018/04/27 ● 陳揚的小小介紹:   先前與大家介紹的《阿德勒愛與引導在教育的實踐》,其內容就是根據阿德勒正向教養(Positive Discipline)正向教養的例子,所以如果你想要理解阿德勒正向
Thumbnail
並不是人人都會成為父母,但每個人都在父母的教養下長大。「教養」是一個比表面字義上解讀還要複雜許多的詞彙,往往涉及教養者所抱持的信念與偏見,也會對被教養者造成或深或淺的影響。因此當討論「教養」議題時,談論的眼光不該只望向孩子,往往更需要回到教養者本身.....
Thumbnail
並不是人人都會成為父母,但每個人都在父母的教養下長大。「教養」是一個比表面字義上解讀還要複雜許多的詞彙,往往涉及教養者所抱持的信念與偏見,也會對被教養者造成或深或淺的影響。因此當討論「教養」議題時,談論的眼光不該只望向孩子,往往更需要回到教養者本身.....
Thumbnail
Hi this is Allee,今天想繼續筆記《羅寶鴻的安定教養學》書中,關於孩子的偏差行為。 我在老大未滿一歲時便接觸了羅寶鴻老師的第一本書《教孩子學規矩一點也不難》,也曾經參加了羅寶鴻老師的講座,自此成為羅寶鴻老師的粉絲。 但隨著孩子越來越大,管教一事卻沒有一點也不難。 尤其當孩子做了我們非
Thumbnail
Hi this is Allee,今天想繼續筆記《羅寶鴻的安定教養學》書中,關於孩子的偏差行為。 我在老大未滿一歲時便接觸了羅寶鴻老師的第一本書《教孩子學規矩一點也不難》,也曾經參加了羅寶鴻老師的講座,自此成為羅寶鴻老師的粉絲。 但隨著孩子越來越大,管教一事卻沒有一點也不難。 尤其當孩子做了我們非
Thumbnail
我想要透過這本書傳達給父母或照顧者們的,並不是我們多會教,反而是「像我們這麼誇張都沒什麼教,你們也許不用這麼焦慮。」像我們這樣,努力對抗教養焦慮,把教東教西的力氣省下來,用在惜惜小孩上,最後長出來的阿果,就是一個值得我們無條件去愛的人,而他也是那麼無條件地愛我們。也許你也可以試試。
Thumbnail
我想要透過這本書傳達給父母或照顧者們的,並不是我們多會教,反而是「像我們這麼誇張都沒什麼教,你們也許不用這麼焦慮。」像我們這樣,努力對抗教養焦慮,把教東教西的力氣省下來,用在惜惜小孩上,最後長出來的阿果,就是一個值得我們無條件去愛的人,而他也是那麼無條件地愛我們。也許你也可以試試。
Thumbnail
駿逸從一開始就把兒子盧果當成一個完整的「人」來對待,並且盡可能找到、趨近這個人的語言,摸索出一起相處、前進、成長的道路。這看似平凡、什麼也不做的「自學」,所花費的時間與心力,遠超過任何課程能夠給予的。
Thumbnail
駿逸從一開始就把兒子盧果當成一個完整的「人」來對待,並且盡可能找到、趨近這個人的語言,摸索出一起相處、前進、成長的道路。這看似平凡、什麼也不做的「自學」,所花費的時間與心力,遠超過任何課程能夠給予的。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不是要說「大家都不要管小孩就對了」,也不是要說「像我這樣教小孩,小孩就會乖」,反而是想要透過這樣「積極不教」的教育實驗,來緩解大家「忙著教」的教養焦慮。我們是這樣想的:我們也許是因為總是太想要教了,而看不見孩子當下的狀況,也看不見被妨礙的親子關係。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不是要說「大家都不要管小孩就對了」,也不是要說「像我這樣教小孩,小孩就會乖」,反而是想要透過這樣「積極不教」的教育實驗,來緩解大家「忙著教」的教養焦慮。我們是這樣想的:我們也許是因為總是太想要教了,而看不見孩子當下的狀況,也看不見被妨礙的親子關係。
Thumbnail
阿果出生後,我從一個沒自己養育過小孩的教育者,成為一個有小孩的教育者。這件事情最顯著的影響之一,就是再也沒有人可以在演講的時候嗆我:「你沒生過小孩不知道啦。」除了上面那個紅利之外,我也得到了一個長時間並且近距離觀察研究小孩的機會。
Thumbnail
阿果出生後,我從一個沒自己養育過小孩的教育者,成為一個有小孩的教育者。這件事情最顯著的影響之一,就是再也沒有人可以在演講的時候嗆我:「你沒生過小孩不知道啦。」除了上面那個紅利之外,我也得到了一個長時間並且近距離觀察研究小孩的機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