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得教,這麼辦》後記:放下吧,去吃個蛋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在這本書的編輯初期,我們有兩份材料,一份是我這兩年開始在 SOSreader 網路平台、也是就現在的vocus方格子的專欄文章,另一份則是從阿果兩歲左右,持續書寫記錄的「阿果記事」。專欄文章是很囉唆的教育思索,在網站編輯陳大中的專業協助下,我很滿意這些文章的品質;至於阿果記事,則大多是鬆散的散文,這兩份材料要放在一起出版,應該是很為難的事。多虧了編輯拉麵的才智跟投入。
在考慮整本書的軸線和書名時,我們前後翻盤了好幾次,要不是嫌棄太「普通」,要不就是擔心太繞口難以被讀者「一眼看懂」。左右為難之下,我們半開玩笑地決定要請臉書上的網友們幫忙取名字,在幾百則留言中,最後我們看上的是「懶教養」這個概念,後來微調成「懶得教」,就這麼決定了書名以及書的主要軸線。
「懶得教」不是「不教」。
在當代的教養敘事裡,某些專家們在誇談「怎麼教」,或傳達「你教錯了,照我的來」的鐵口直斷,甚至散佈「這樣教得不夠,像我這樣教才夠」的教養焦慮。教養對家長來說,既是一種不能輸的軍備競賽,也是一種時時被他人凝視的、不能犯錯的道德考驗。
難道只有通過考驗的人,才是夠好的父母?
這本書想要反對這樣的價值,也反對那些便宜行事、過度簡化的教育想像。即使幾經思考與反省才決定了書名,並且在文章的選擇與編排上試圖傳達我們想像的軸線,但在這個教養書多如天上繁星的時代,為了保險起見,我覺得仍然有必要在這本書最後的這些文字裡,向讀者們重申一次我對這本書的期待。
對我來說,這本書一方面想要告訴大家,身而為人,我們在教養現場就是有放不下又沒來由的堅持,會有自私、愚昧和幼稚,在各種人的脆弱與無能襲來之際,照顧者除了先照顧自己之外,沒有更好的選擇。在承認自己做不到、承認自己虧待小孩的時候,也許我們不可能不懷抱著虧欠感,但這份虧欠感是好的,它可以讓我們有動力去思考、去設想一個對小孩、對自己都更好的可能性。
幸運的是,小孩愛的不是完美無缺的父母、不是完美無缺的照顧者,而是「他的父母」、「他的照顧者」。即使你不完美,小孩仍然無條件地愛你,就像你(可能)也願意無條件愛他一樣。
另一方面,這本書也想要傳達,在教養現場裡,假如我們能夠逃離軍備競賽與旁人眼光,進而得到一絲靜思的清明,那我們也許就會發現,我們其實是那麼願意跟孩子親密起來,而不願意為了那些「冷靜想過就會發現並不真的重要」的那些堅持,跟孩子日漸疏離。
也就是說,我覺得在這個教養專家百花齊放的年代,我們並不是像某些教養專家說的那樣,是「教錯了」或「教得不夠多」,反而是被他們煽動得不得不教、被他們恐嚇得三天兩頭變著方法去用力教,因此而教得太多太用力了,不知不覺就過度干預了孩子的自由與發展,而處處跟孩子對立了起來,損傷了親子關係,也妨礙了小孩的自主與發展。
假如本書的讀者接收到了上面這些訊息,而願意承認我們確實有過多的焦慮,並且想要繞過這些焦慮,試著跟孩子更親密,那麼,我在本書裡提供的路線,就是「懶得教,勤惜惜」。
在我的身邊,「懶得教」的家長越來越多。我們試著在工作坊裡探索這本書裡的這些議題,檢驗我們跟孩子之間的權力差距,思考零用錢對孩子用錢觀念的影響,練習「惜惜」的實作技巧,並且進一步思考我們的伴侶關係,想要試著讓拖後腿的伴侶轉變成惜惜孩子的伙伴。
我們還在FB上使用「#百善惜為先」的hashtag,來標記我們的教養記錄。跟那些總是標舉自己「教得多對」的文章不同,我們在這些文章裡提醒彼此不要太焦急著要去教,反而破壞了親子關係。我們也在偶然間教養焦慮發作的時候,發一篇文章到FB,或者傳訊給同樣接受「百善惜為先」的教養同伴,接受同伴們的慰問與質疑,讓自己不會被焦慮拖著拖著,就去做了自己其實並沒有那麼想做的事,造成了自己其實不那麼想要的後果。
我們會在對方教養焦慮發作的時候,建議對方:「放下吧,去吃個蛋糕。」
吃完蛋糕之後,心情好了,有精神有力量了,我們再去找小孩好好地連結,說說心底的話。
距離這本書的編輯拉麵第一次跟我說「來出本書吧」,應該一年半多了。老實說,這一年半我雖然也不是沒有「來出本書吧」的心情,但其實也提不起勁來多做點什麼,就只是繼續在教育現場打滾、陪阿果長大、努力維持跟伴侶的戀愛關係,並且保持穩定寫作的習慣。
阿果又長大了一歲半,現在已經八歲多了。這個極端的教養實驗,在許多面向上已經到了足以「成果驗收」的情況,像是書裡提到的「家庭所得共有制度」、「阿果跟3C產品的關係」、「自主學習的能力與成果」、「溝通的能力」等等,都有一些暫時性的結論。關於這些「實驗結果」,雖然沒辦法在這裡清楚的說明,但試著用一句話來說明的話,那就是「像你我這樣的一般人,既不特別了不起,也不值得特別擔心」。
我想要透過這本書傳達給父母或照顧者們的,並不是我們多會教,反而是「像我們這麼誇張都沒什麼教,你們也許不用這麼焦慮。」
像我們這樣,努力對抗教養焦慮,把教東教西的力氣省下來,用在惜惜小孩上,最後長出來的阿果,就是一個值得我們無條件去愛的人,而他也是那麼無條件地愛我們。也許你也可以試試。
「放下吧,去吃個蛋糕。」
在最後的最後,我要感謝讓這個實驗能夠發生的人,廣義來說,這些人都是「實驗人員」。
我跟我的伴侶是獨立教育工作者,這是一個收入非常不穩定,而且也非常難以向家人說明的職業。阿果能夠在「雙親都在」的環境裡長大,而不是在「爸爸是工程師很少見得可以吃嗎」的家庭長大,要多虧了我們雙方家庭的包容與支持,是因為他們是那樣無條件地愛我們,我們才能這樣無條件地愛阿果。
也是因為工作的關係,我們的生活裡有許多對孩子溫柔包容的大人,他們每一個都願意好好聽阿果說話,願意陪阿果玩,雖然我覺得只是因為你們沒有自己生的小孩的關係,但總之即使是如此,還是好難得有這樣的環境。
還有還有,在這些年裡,給予我們物質與精神上支持的每一個家長與小孩,你們有時比我更擔心我的收入以及我的健康,用各種不讓我們覺得虧欠的方法照顧我們,讓我們家能夠繼續進行這個奢侈的教育實驗。
以及每一個在跟我合作的過程中,教會我許多事情的孩子,受苦的那些時刻,以及幸福的那些時刻。希望你們知道,我像你愛我那樣愛你,有時還更多一點。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61會員
121內容數
我和朋友共同分享、推動「合作式教育」的概念,試著建立由父母、小孩與教育者共同合作、建構的教育場域。在這個寫作計畫中,我想要寫下我在教育現場的記錄及相關問題的思考,希望能讓讀者和我一樣,在繁雜的教育/教養現場得到些微的救贖,且保有討論和省思的空間。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盧駿逸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不打算跟讀者或焦慮的父母說「你教錯了,應該照我的方法教」,而是想要跟父母說:「別擔心,像我們這樣教得那麼少,小孩其實也長得還不錯」。假如我們可以放下更多焦慮,而不要把力氣花在太多「教小孩」的方向上,也許我們就可以有更多力氣拿來好好愛小孩、惜(sioh)小孩。
我發現教養書往往不能讓父母們更加穩定,反而讓他們更加焦慮,所以我建議大家把教養書都燒掉,包括我即將要出的那本。燒掉教養書之後,我建議大家讀一些其他領域的,有趣的書。如果你讀《照護的邏輯》,你也許會跟我一樣覺得,生小孩跟得糖尿病其實很像。
最近我被問到一個問題:「小孩打電動看影片都不會自己停下來,要怎麼訓練小孩的自制力?」在更早之前,大約五六年前吧,那時我合作的家庭則比較會問:「小孩都不會自己去寫作業,寫一寫就跑去玩,都沒有自制力,要怎麼訓練他們的自制力?」自制力到底有什麼難的?
這篇文章不是要說「大家都不要管小孩就對了」,也不是要說「像我這樣教小孩,小孩就會乖」,反而是想要透過這樣「積極不教」的教育實驗,來緩解大家「忙著教」的教養焦慮。我們是這樣想的:我們也許是因為總是太想要教了,而看不見孩子當下的狀況,也看不見被妨礙的親子關係。
我打算在這兩三個月內,用幾篇文章來說明我想像中的自主學習模型,也是一種盡可能趨近學習者中心的教育模式。首先要談的是,怎麼樣的教育環境,對孩子習得在社會中生活的「基本能力」最有助益?
時常有一種論調聲稱要分出「需要」與「想要」的差別,但這種差別究竟是不是真的存在的呢?這種說法被應用在教育或教養現場時,很明顯就是一種「大人覺得你想要 VS. 讓大人覺得你需要」的掰理由比賽。
我不打算跟讀者或焦慮的父母說「你教錯了,應該照我的方法教」,而是想要跟父母說:「別擔心,像我們這樣教得那麼少,小孩其實也長得還不錯」。假如我們可以放下更多焦慮,而不要把力氣花在太多「教小孩」的方向上,也許我們就可以有更多力氣拿來好好愛小孩、惜(sioh)小孩。
我發現教養書往往不能讓父母們更加穩定,反而讓他們更加焦慮,所以我建議大家把教養書都燒掉,包括我即將要出的那本。燒掉教養書之後,我建議大家讀一些其他領域的,有趣的書。如果你讀《照護的邏輯》,你也許會跟我一樣覺得,生小孩跟得糖尿病其實很像。
最近我被問到一個問題:「小孩打電動看影片都不會自己停下來,要怎麼訓練小孩的自制力?」在更早之前,大約五六年前吧,那時我合作的家庭則比較會問:「小孩都不會自己去寫作業,寫一寫就跑去玩,都沒有自制力,要怎麼訓練他們的自制力?」自制力到底有什麼難的?
這篇文章不是要說「大家都不要管小孩就對了」,也不是要說「像我這樣教小孩,小孩就會乖」,反而是想要透過這樣「積極不教」的教育實驗,來緩解大家「忙著教」的教養焦慮。我們是這樣想的:我們也許是因為總是太想要教了,而看不見孩子當下的狀況,也看不見被妨礙的親子關係。
我打算在這兩三個月內,用幾篇文章來說明我想像中的自主學習模型,也是一種盡可能趨近學習者中心的教育模式。首先要談的是,怎麼樣的教育環境,對孩子習得在社會中生活的「基本能力」最有助益?
時常有一種論調聲稱要分出「需要」與「想要」的差別,但這種差別究竟是不是真的存在的呢?這種說法被應用在教育或教養現場時,很明顯就是一種「大人覺得你想要 VS. 讓大人覺得你需要」的掰理由比賽。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2024 德勒斯登美食推薦|不可錯過的餐廳與甜點指南 本篇整理德勒斯登必訪美食,包括香料濃郁的印度咖哩、健康份量大的地中海料理,以及適合中世紀氛圍愛好者的 Zum Musketier。甜點愛好者不可錯過 CAMONDAS Kakaostube 的德勒斯登起司蛋糕與熱巧克力。同時避開雷區餐廳!
Thumbnail
每當玩起遊戲,他們彷彿開啟人生的二檔,可以恣意、毫無包袱地揮灑自己的手指靈活度、動態視力、以及臨危不亂的應變力與意志力
Thumbnail
2023 德國-奧地利-法國 19天自駕自由行 行程規劃分享 前言 : 德國的啤酒節是我們一直想去體驗的一個節慶,原本在疫情爆發的當年就要出發的,但是因為航班都被取消了所以沒有去成,疫情結束後我們第一趟遠門就決定要去實現我們當年的願望了! 因為疫情剛解封所以台灣到德國的機票都好貴,
Thumbnail
日常生活裡,需要跟孩子解釋的東西,真的太多了, 在這些親子對話中,我們會跟孩子一起長大。 小孩天生是喜歡聽父母說話的, 我們得把握機會好好跟他們說(不是嘮叨), 不要等到父母想說的時候, 孩子已經不想聽, 那親子關係也會漸行漸遠的了。
Thumbnail
有些時候,孩子就是教不會。 無論你用什麼方式, 就是...教不會、教不會、教不會! 那不是身為父母的您們的問題 用盡方法,努力過了,還是不管用怎麼辦 只要相信 「孩子會長大的」 就夠了。 然後跟隊友說聲「辛苦了!」 足以 #高小露的阿薩母教養 #高佳均
Thumbnail
沙田文化博物館舉辦了《文又得武又得》經典武俠劇服飾道具展覽。展覽包括多年來電視臺的武俠劇戲服,吸引觀眾回憶起80、90及2000年代的大臺武俠劇。然而,展覽介紹只有戲服跟文字,缺乏劇照輔助。本文詳細介紹了展出的武俠劇服飾道具,並指出了一些版本不一致的情況。
Thumbnail
聽著家教學生最近的煩惱,我滿是心疼,在充滿恐懼與壓力的環境下,孩子升上高中後已失去動力讀書,孩子身邊不缺少「你老是逃避讀書。」的勸說,缺少的是一個願意理解他的大人。很幸運地,教育界在這個世代有了《不用獎勵的教育之道》這樣相見恨晚的書,這本書幫助許多老師放下背負已久的重擔,是讓我重拾教學熱情的寶典。
Thumbnail
家庭系統出現狀況,以理解尊重支持取代嘮叨控制,資深校園心理師給父母、老師的實戰書。書中提出解方,贏回尊重需要大人需要表現出努力和真誠,從而重新建立青少年對大人的信任。
Thumbnail
游擊文化 四月推出由我個人超欣賞的作家 #吳曉樂 選書推薦的【別教出混蛋】是一本適合在教養書海中感到焦慮,不知道該如何選擇書籍、或教養策略,孩子約莫在三歲以上的家長。因為書中所提及的育兒困境和建議,我覺得實用性並不太多在嬰幼兒階段,但並不是三歲下的家長就不推薦你看,只是三歲內的家長,我真心推薦的
Thumbnail
我想我說過我不是很相信所謂甚麼股市分析師、或股市專家老師的,但這一集是我在我看得為數不多的講投資理財的影片中,我個人蠻推薦大家可以參考一下的。 雖然我信奉的還是我自己的五分鐘奇摩股市選股術,事實上我自己認為我這套方法其實可以說就是一個最簡單的、適用於台灣的價值投資法,教你用最簡單的方式計算一支股票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2024 德勒斯登美食推薦|不可錯過的餐廳與甜點指南 本篇整理德勒斯登必訪美食,包括香料濃郁的印度咖哩、健康份量大的地中海料理,以及適合中世紀氛圍愛好者的 Zum Musketier。甜點愛好者不可錯過 CAMONDAS Kakaostube 的德勒斯登起司蛋糕與熱巧克力。同時避開雷區餐廳!
Thumbnail
每當玩起遊戲,他們彷彿開啟人生的二檔,可以恣意、毫無包袱地揮灑自己的手指靈活度、動態視力、以及臨危不亂的應變力與意志力
Thumbnail
2023 德國-奧地利-法國 19天自駕自由行 行程規劃分享 前言 : 德國的啤酒節是我們一直想去體驗的一個節慶,原本在疫情爆發的當年就要出發的,但是因為航班都被取消了所以沒有去成,疫情結束後我們第一趟遠門就決定要去實現我們當年的願望了! 因為疫情剛解封所以台灣到德國的機票都好貴,
Thumbnail
日常生活裡,需要跟孩子解釋的東西,真的太多了, 在這些親子對話中,我們會跟孩子一起長大。 小孩天生是喜歡聽父母說話的, 我們得把握機會好好跟他們說(不是嘮叨), 不要等到父母想說的時候, 孩子已經不想聽, 那親子關係也會漸行漸遠的了。
Thumbnail
有些時候,孩子就是教不會。 無論你用什麼方式, 就是...教不會、教不會、教不會! 那不是身為父母的您們的問題 用盡方法,努力過了,還是不管用怎麼辦 只要相信 「孩子會長大的」 就夠了。 然後跟隊友說聲「辛苦了!」 足以 #高小露的阿薩母教養 #高佳均
Thumbnail
沙田文化博物館舉辦了《文又得武又得》經典武俠劇服飾道具展覽。展覽包括多年來電視臺的武俠劇戲服,吸引觀眾回憶起80、90及2000年代的大臺武俠劇。然而,展覽介紹只有戲服跟文字,缺乏劇照輔助。本文詳細介紹了展出的武俠劇服飾道具,並指出了一些版本不一致的情況。
Thumbnail
聽著家教學生最近的煩惱,我滿是心疼,在充滿恐懼與壓力的環境下,孩子升上高中後已失去動力讀書,孩子身邊不缺少「你老是逃避讀書。」的勸說,缺少的是一個願意理解他的大人。很幸運地,教育界在這個世代有了《不用獎勵的教育之道》這樣相見恨晚的書,這本書幫助許多老師放下背負已久的重擔,是讓我重拾教學熱情的寶典。
Thumbnail
家庭系統出現狀況,以理解尊重支持取代嘮叨控制,資深校園心理師給父母、老師的實戰書。書中提出解方,贏回尊重需要大人需要表現出努力和真誠,從而重新建立青少年對大人的信任。
Thumbnail
游擊文化 四月推出由我個人超欣賞的作家 #吳曉樂 選書推薦的【別教出混蛋】是一本適合在教養書海中感到焦慮,不知道該如何選擇書籍、或教養策略,孩子約莫在三歲以上的家長。因為書中所提及的育兒困境和建議,我覺得實用性並不太多在嬰幼兒階段,但並不是三歲下的家長就不推薦你看,只是三歲內的家長,我真心推薦的
Thumbnail
我想我說過我不是很相信所謂甚麼股市分析師、或股市專家老師的,但這一集是我在我看得為數不多的講投資理財的影片中,我個人蠻推薦大家可以參考一下的。 雖然我信奉的還是我自己的五分鐘奇摩股市選股術,事實上我自己認為我這套方法其實可以說就是一個最簡單的、適用於台灣的價值投資法,教你用最簡單的方式計算一支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