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情緒繪本分享與問題解決的能力

幼兒情緒繪本分享與問題解決的能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近期的書市主流是認知情緒,我的blog也有個「寶寶情緒詞指認」的類目。但坊間同時有另一種思考角度——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一直在想這中間的關係是什麼?

向左走?向右走?不是這樣吧?!

向左走?向右走?不是這樣吧?!

先說坊間有些情緒繪本只重視辨識情緒,卻在敘事中近於某種貼標籤,沒有脈絡、沒有處理與解決的方法。有些敏銳的小孩甚至可能會覺得家長在影射他們,讓繪本淪於表面的說教。

當然不排除有相對良好的情緒繪本,例如《我的感覺》套書。以下以套書中的《我好難過》為例。書中先舉出多種令人難過的情境,並總結為「每個人都有難過的時候」,這是一種開闊視野的認知,讓孩子能理解我與他人一樣會難過,他人也可能與我有相同感受。這既提供幼兒被療癒的可能,也是同理心的前提。

說明了各種難過的情境後,作者將抽象的「感受」作「具體」的說明(以圖文的搭配)——「難過是灰灰的、累累的感覺」、「難過的時候,什麼都不好玩」,在清楚的識別中,擁有一定文字的處理能力,近乎寫作技巧的傳遞。在共讀時,成人也可以理解孩子的願望——「我不喜歡難過!我要難過的感覺消失。」

沒有人喜歡難過的感覺。成人理解孩子的需求後,才可能在包容裡討論做法,這種引入問題解決的能力,是《我好難過》後來的示範與協助。一本好的繪本,可能可以提供像這樣多種視角的轉換與切入。

何必要二選一?有認知情緒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是很好?

何必要二選一?有認知情緒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是很好?

讓孩子熟練處理情緒與解決問題的方法,另可參考《遊戲力》一書。

不過,坊間同時有對《遊戲力》翻譯的斟酌。我在接觸譯者本人後,才知道本書背後的翻譯有龐大的互助諮商脈絡。實際上,無法進入《遊戲力》或其他教養書的讀者,可能面對的是認知與情緒的斷裂。(也就是以前的我,詳參下文)

談了好的幼兒情緒繪本,下面簡單說說另一種可能~

所謂開卷有益,大概還是有CP值高低之分。例如有些繪本說教意味太濃厚,邏輯太過簡單,讀了,你說沒幫助嗎?也不至於。你說有幫助嗎?也實在是……令人發窘。

結合108課綱的語文素養或閱讀理解,幼兒繪本至少在畫面、語言、取材等,要有些可討論性與可分析性。當然,繪本的挑選仍然可以結合主題,例如要討論文學、藝術與思辨空間時,有些繪本可以做為正面與反面的教材……。

avatar-img
時間學苑——經濟思辨教育
51會員
87內容數
時間學苑是一個引導大眾進行「經濟思辨」的教育品牌,期待透過跳脫學院的經濟學理論,帶領大家思辨生活裡的經濟議題,也讓大眾認識「生活經濟學」的運作,成為培養個人金融素養之底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去年時間學苑剛成立時,國峰老師曾分享擁有金融素養可以讓人心情平和,聽起來有點玄虛。但經過兩年多來的實證,愈來愈可以理解後,最近也將我所學到的知識分享給大學生。 在經濟思辨主題的最後一週課程,請學生用學到的經濟學知識,來分析我另外一群學生打工的原因:「希望趕快還完學貸!」 在分組討論時,我聽到
在中、小學生的營隊之後,這三週嘗試將經濟素養帶給大學生。雖然學生在高中會學過「供需」、「看不見的手」等概念,但很少能直接解讀新聞或應用在生活中。 所以我們當然要來試試看囉!   知道自己不知道嗎? 一開始,讓學生閱讀新聞,分組解讀。 雖然學生討論得很快樂,但他們的解讀不脫網路留言:她很
關稅新聞這兩天讓許多人跳腳,有人開始指責政府談判不力,也有人開酸,「說什麼台美關係多好……」。關於這樣的大新聞,眾人心慌慌。不妨從奧地利經濟學派的視角,重新理解:關稅是懲罰?還是談判工具?我們該怕嗎?還是該動起來? 關稅是什麼? 我們都知道「所得稅」是直接對個人或企業的收入徵收,直接影響個體
去年時間學苑剛成立時,國峰老師曾分享擁有金融素養可以讓人心情平和,聽起來有點玄虛。但經過兩年多來的實證,愈來愈可以理解後,最近也將我所學到的知識分享給大學生。 在經濟思辨主題的最後一週課程,請學生用學到的經濟學知識,來分析我另外一群學生打工的原因:「希望趕快還完學貸!」 在分組討論時,我聽到
在中、小學生的營隊之後,這三週嘗試將經濟素養帶給大學生。雖然學生在高中會學過「供需」、「看不見的手」等概念,但很少能直接解讀新聞或應用在生活中。 所以我們當然要來試試看囉!   知道自己不知道嗎? 一開始,讓學生閱讀新聞,分組解讀。 雖然學生討論得很快樂,但他們的解讀不脫網路留言:她很
關稅新聞這兩天讓許多人跳腳,有人開始指責政府談判不力,也有人開酸,「說什麼台美關係多好……」。關於這樣的大新聞,眾人心慌慌。不妨從奧地利經濟學派的視角,重新理解:關稅是懲罰?還是談判工具?我們該怕嗎?還是該動起來? 關稅是什麼? 我們都知道「所得稅」是直接對個人或企業的收入徵收,直接影響個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