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有著光鮮亮麗的外表,卻是千瘡百孔的心靈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這些年,我諮商過大量的個案中,大概有一半的人符合這個狀況。

諮商室外,他是活潑有趣、陽光般的溫暖、帶給他人正向的勇氣與力量。走進諮商室前,他仍看似自信滿滿,只不過臉上微露陰影。坐下來開始談話後,能夠感受到他的語氣中帶有防衛,那可能不是他願意,而是他沒辦法拋下理智的、社會化的面具。但你若仔細聽見那聲音中的顫抖,會發現某種聲嘶力竭後的無奈,渴望自己還有向外求救的能力。

我們強迫自己戴上微笑面具,努力不讓心中的負面感受現形,但每當遇到好事時,又忍不住心想:「別高興得太早,等一下就毀了」、「我根本不值得被這麼好的對待」、「我應該要做到更好的......」。

這些想法讓你就算要快樂,也快樂不起來。

亮麗的外表底下,是一顆受傷與自卑的心。

《暗黑心智》的作者認為,我們每天都在用「意念操縱」(Mindfuck)的方式,覺得自己會失敗、停止讓自己追求快樂、認定自己永遠無法平靜,也就是用負面的想法在控制與限制自己的潛能。

Mindfuck,你可以把它看作是自己在潛意識中聰康自己。

這也容易產生「自我預言實現」。比如說,你越覺得工作會出錯,就會讓你越感到焦慮不安,而在報告時聲音弱小、做不下事情整天查看臉書的通知、忘記老闆告知的重要事項,最後導致工作上真的漏洞百出。

raw-image

作者列出七大自我破壞的意念操縱,這些都是阻礙自我的原因,我在這邊舉出三種在心理諮商中最常見的類型:

1. 災難式意念操縱:容易想到最糟的結果,雖說是未雨綢繆,但想像的畫面已經嚴重干擾自己的情緒、思考和行為,讓我們無法正常生活。

2. 評價式意念操縱:認定他人會用負面的方式看待自己,但更本質的原因是:我們的自卑感在作祟。我們已經先用負面的眼光看待自己了,因此就算再多稱讚的話語,我們也只會看到其中一條負面的評論,把它放大,接著腦中陷入無限的批評輪迴。

3. 過度正向式意念操縱:外表光鮮亮麗的人最常用的方式。當你看到「過度」,肯定要聯想到,他在掩蓋另一方面的不足,也就是他可能是個滿(怕)負面的人,才需要這麼多的正向情緒來補足。這經常出現在會用工作逼死自己的人身上。因為表面的我們,受到各種社會期待和金錢文化的影響,覺得必須起身前進,不允許自己像是廢物,用盡方法塞滿內心的空缺,告訴自己要正向、要擺脫懶惰努力上班,再用大量的歡樂社交和長途壯遊「好像」跳脫痛苦的瑣事輪迴。但同時,其實你也正使用正面情緒勒索自己,逼迫著「我一定要變好!」這些時候反而讓我們的判斷偏離現實。過度正向時,讓我們忽略了真正應該多花時間處理的事情,也讓我們從自我中抽離。

而不管是哪一種意念操縱,事實上都是為了保護自己

只是這些讓自己奮力起身的意念,若缺乏恰當的覺察與釋放,它就也壓抑了「情緒」的那一面,只使用「理智」告訴自己「應該」做什麼。

當我們不在乎內心的感受時,會有一股反噬的力量站在對立面。雖然「意識」可以強迫自己去做該做的事情、表現的正向積極。但你的潛意識裡,始終有個聲音呢喃著:「我不快樂。」

「理智」嚴守義務,極度遵從於社會的期待。這些戴著微笑面具的人,面具下總是嘴角下垂,表面上過著成功的生活,內心卻早已分崩離析,而最終,他將被自認的成功給壓倒。

raw-image

你覺得他是否知道自己出現異狀?

他肯定知道。

但仍舊會對自己實施「意念操縱」。因為我們都有自己的一套生活方法,這套方法在多數時管用,我們也習慣了這套方法。因此在面臨更大、更困難,或是這套方法無法解決時,我們仍會持續的使用,也形成困擾我們的來源,這也是所謂的「內在限制」。

至少能讓我們覺得一切都在掌控中,不會偏離原本的生活軌道,也就是上述所言之「保護」。只要沒有新事物,就沒有新危險,也就不需要再花心力去處理。但也成為我們無聊、對生活無感、重複造成困擾的來源。

說到底,我們都是害怕改變的。

過往所養成的思考習慣,讓我們經常「從成年人切換到兒童狀態。」覺得自己做不到,很無能、無助,拒絕再為自己負起責任,想要躺在地上耍賴。或是反過來,「切換到當初被我們內化的父母狀態。」嚴厲的對待自己,處罰自己,覺得自己永遠不夠好。

只是過去的生活環境與自我條件,和現在已經不同了,但我們的內心還停留原地。因為:

  1. 我們認為自己能夠控制「不能控制的東西」。
  2. 我們沒去控制「應該控制的東西」。

已經長大成熟,有能力替自己做點事情的時候,你是否也能清楚知道,「自己可以擁有掌握人生的權利?」我會這麼問是因為,這是身為小小孩的幼童時期、父母以愛或暴力控制類型、或是成長旅途中迷路的孩子,所不知道的。

我們需要細膩地感受,自己內在角色的轉換。

接受負面想法,看見它正在破壞現在的自己。但沒關係,它並不會造成真正的傷害──除非你願意讓它影響你。因此,我們不評價它,持續專心於手頭上的事情。

它會漂走的。

最終,讓你的外在表現與內在感受一致。

也就是,讓你的外在成人與內在小孩能夠相遇,他們可以合作、相互打氣、和給予對方所需要的心靈能量。尤其在那些我們對自己說「這我不行」的時候,「聽起來就像是舉起食指在對自己說話,傳達出來的訊息並不是『沒辦法做』,而是『不被允許去做』。他們禁止自己擁有。」

每個人想要的都不同,你的內在真正期待的,也許是和家人的相處時間多一些,也許是工作減少生活變好,也許是找到人生在世的終極意義。

現在,我想邀請你,聽聽內心的聲音:你真正想做的是什麼?讓你感到幸福滿足的是什麼?即便現實不允許,但有沒有一些妥協的可能性,讓兩方面稍微平衡?

思考,你的人生定位是什麼?

當有了目標,我們才知道這些辛苦是值得的。

當有了方向,我們才不容易在繞路時走失了。

當有了持續前進的勇氣,我們才能向內心深處探求,求一個這輩子的渴望得以實現。

更多文章,歡迎至臉書專頁:標註自由-莊博安諮商心理師


🎉抽書囉!只又在8/28(三)23:59前完成以下兩步驟:

  1. 至臉書按讚本貼文
  2. 臉書貼文留言「我真正想去做的事情是_____」

我將在8/29(四)抽出2位朋友,可以獲得《讓你不自覺做錯,事後卻又受傷懊悔的「暗黑心智」》一本!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莊博安的沙龍
134會員
35內容數
莊博安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1/22
前幾天剛聽完 Stand up, Brian! 博恩站起來! 的第一集Podcast,馬上列入我的必聽清單,覺得又好笑又實用,博恩像是嗑藥完講真心話的感覺XD
Thumbnail
2022/01/22
前幾天剛聽完 Stand up, Brian! 博恩站起來! 的第一集Podcast,馬上列入我的必聽清單,覺得又好笑又實用,博恩像是嗑藥完講真心話的感覺XD
Thumbnail
2021/08/22
「厭食症,焦慮症,加上前段感情完全毀滅了我身為人該有的尊重。」 「從前年我升上大學開始,有著飲食上的強迫症和厭食症,整個症狀在去年4月爆發,我就休學了。那時我是厭食暴食重複輪迴......
Thumbnail
2021/08/22
「厭食症,焦慮症,加上前段感情完全毀滅了我身為人該有的尊重。」 「從前年我升上大學開始,有著飲食上的強迫症和厭食症,整個症狀在去年4月爆發,我就休學了。那時我是厭食暴食重複輪迴......
Thumbnail
2021/08/07
「親愛的H你好,你會怎麼描述曾經或是正在身處的狀態?」 「父親出軌,離婚,媽媽過於依賴孩子,曾經兩個小孩被單獨丟在家好幾天,父母輪流離家出走。之後好幾年打官司,財產、監護權等等,身為長女的我幾乎都會陪媽媽去法院,有時候也會是列席人。家庭界線模糊。
Thumbnail
2021/08/07
「親愛的H你好,你會怎麼描述曾經或是正在身處的狀態?」 「父親出軌,離婚,媽媽過於依賴孩子,曾經兩個小孩被單獨丟在家好幾天,父母輪流離家出走。之後好幾年打官司,財產、監護權等等,身為長女的我幾乎都會陪媽媽去法院,有時候也會是列席人。家庭界線模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遇過類似的情境?初入職場的你,在家族聚會中很熱切地想要分享剛到工作環境的酸甜苦辣,你也很期待家人們能與你一同討論,並給予正向的回饋,但你卻聽到……   「這有什麼呀!當初我也是這樣過來的呀,有什麼好在意的。」 「拜託,這件事有什麼好大驚小怪的,我那時候就這樣做的……」
Thumbnail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遇過類似的情境?初入職場的你,在家族聚會中很熱切地想要分享剛到工作環境的酸甜苦辣,你也很期待家人們能與你一同討論,並給予正向的回饋,但你卻聽到……   「這有什麼呀!當初我也是這樣過來的呀,有什麼好在意的。」 「拜託,這件事有什麼好大驚小怪的,我那時候就這樣做的……」
Thumbnail
各位讀者,不知道你生活周遭有沒有遇過這樣類型的人,他們很勤勉做事,能力也很好,若你交與他們任務會感覺十分安心可靠,因為他的理智總是上線,事情按部就班的在掌握中要去達成。 但這樣類型的人,相處久了也會有壓力,因為事情若不如他們預料的發展,他們會對周圍的人充滿指導性或應該如何如何的責難要求。 這樣類型的
Thumbnail
各位讀者,不知道你生活周遭有沒有遇過這樣類型的人,他們很勤勉做事,能力也很好,若你交與他們任務會感覺十分安心可靠,因為他的理智總是上線,事情按部就班的在掌握中要去達成。 但這樣類型的人,相處久了也會有壓力,因為事情若不如他們預料的發展,他們會對周圍的人充滿指導性或應該如何如何的責難要求。 這樣類型的
Thumbnail
一個人內心怎樣看待自己,在外界就能感受到怎樣的眼光。在這個世界上,只有我們自己,才能決定別人看我們的眼光。
Thumbnail
一個人內心怎樣看待自己,在外界就能感受到怎樣的眼光。在這個世界上,只有我們自己,才能決定別人看我們的眼光。
Thumbnail
碰到愛說教的人,常叫別人做人要豁達,要看開點,不要太糾結,要大度一點,勸人很容易,因為他不是當事人,其實這種人看似豁達其實最負能量。不只愛說教,還有愛攻擊的人,不管任何人做什麼都錯,只有他是對的。這些人很多,想不當一回事,偏偏左右我們的情緒。 觀察後,發現這些人都有相同特質。 沒同理心 人際中最怕碰
Thumbnail
碰到愛說教的人,常叫別人做人要豁達,要看開點,不要太糾結,要大度一點,勸人很容易,因為他不是當事人,其實這種人看似豁達其實最負能量。不只愛說教,還有愛攻擊的人,不管任何人做什麼都錯,只有他是對的。這些人很多,想不當一回事,偏偏左右我們的情緒。 觀察後,發現這些人都有相同特質。 沒同理心 人際中最怕碰
Thumbnail
有許多人 喜歡為自己設定一個很美好的形象 總是要表現生活無虞、日子開心 到處享受、物質生活豐盛 總是美麗大方、參與了某種知名活動 在社交媒體上呈現正能量滿載、有許多朋友 然而能量和打造出來的形象不一定是同件事 能量不會騙人 眼睛也不會 我碰過許多學員 常常都是喜歡轉念、喜歡正念思考
Thumbnail
有許多人 喜歡為自己設定一個很美好的形象 總是要表現生活無虞、日子開心 到處享受、物質生活豐盛 總是美麗大方、參與了某種知名活動 在社交媒體上呈現正能量滿載、有許多朋友 然而能量和打造出來的形象不一定是同件事 能量不會騙人 眼睛也不會 我碰過許多學員 常常都是喜歡轉念、喜歡正念思考
Thumbnail
我們會吸引與我們相同頻率的人事物來到生活中,外在的顯現即是內在的投影,在了解一切人事物都是自己吸引來的之後,讓我不禁思考著一件事。
Thumbnail
我們會吸引與我們相同頻率的人事物來到生活中,外在的顯現即是內在的投影,在了解一切人事物都是自己吸引來的之後,讓我不禁思考著一件事。
Thumbnail
只讓別人看見自己好的一面時,在社會心理學中我們可以知道,我們會趨向認知一致,傾向忽略身體的感覺,認為自己就像是相片看起來一般開心。 「但鏡頭底下的人生才是百態,有暴力與挫折、粗魯與醜陋、臭味與辛酸,那些不會端上台面的,才是尋常生活。」
Thumbnail
只讓別人看見自己好的一面時,在社會心理學中我們可以知道,我們會趨向認知一致,傾向忽略身體的感覺,認為自己就像是相片看起來一般開心。 「但鏡頭底下的人生才是百態,有暴力與挫折、粗魯與醜陋、臭味與辛酸,那些不會端上台面的,才是尋常生活。」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