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上,你都是強悍不會示弱、高度效率者,做起事來,就算心裡沒勁,但還是會使命必達的人。
你從沒有把這樣的工作態度當作問題或優點缺點看待,
總把這種情緒或是面對要求的態度,感到這再自然不過的事。
但常常在過程中,會有如鯁在喉的心境,常常被額外的工作量,
心裡第一個時間是為什麼又來了?我還不夠努力嗎?
理性的大腦會跟你說,你要好好生活,待人要和睦。
所以你會有打哈哈的心態說,吼,又來~
或是用一種恩恩,好,可以啊,了解,看似答應心裡卻萬般的不幸。
覺得工作就是這樣,拿人錢財替人做事。
不清楚怎麼量化衡量做多少事,什麼是多了?
多了應該要怎麼拒絕,更何況大家也都是拼了命的在做,你不跟大家一樣多一點,要怎麼行!
一直用這快速有效率的工作方式,拼命的完成對方期待的事情。
但事情可能會一直來一直來,可能會覺得就犧牲一點自己的時間吧,
因為職涯評估快要到了,或是前兩個月才加薪,
快要年終了,你總是為讓自己的身體勞累找好多藉口。
為了生存,你的大腦像是商人,不斷地把身體販售出去。
心想,也許是你真的混得還不錯,被大家認同了,
為了不要讓大家失望你一定要更努力才行!
於是就一直用這樣的心情,持續地努力工作著。
好像有了一點小成就,被同事主管認同了,說的話更多人聽了。
但在被許多外力情緒淹沒時,卻覺得自己是在拖著身體在工作,
你的意識是被操控的,你卻也不知道什麼在指使著自己,讓你如此停不下來。
接下來,你似乎越來越有意識到,
你討厭這樣,不喜歡這樣,
這種念頭會一直浮現。
在那段期間,大腦卻一直選擇吸收
有關失業率很高、平均薪資水平、第三世界的貧窮小孩。
大量的資訊又灌進腦海裡,於是,你依然說服自己,嘿,
自己很幸福了,一流的公司、一流的同事、都會生活、
物質生活也漸漸不匱乏,有什麼好抱怨的。
然後,又到了你覺得情緒已經滿到眼眶,
會不小心哭出來的時候。
這時候,看到別人辛苦賺錢,為了幾十元錙銖必較。
又想到,哪一個行業不辛苦,
誰誰誰不是換了產業,也覺得很累很想走啊。
是一個如同心圓一般的迷宮,你總是走不出去。
那一種迷路的失落感,是很難對外說的,
因為這對於很需要價值的人,是很受挫的。
想著想著安慰著自己,為了活在看似光鮮亮麗,
用物質世界的比較你沒有比較差,實在沒有什麼好抱怨的了。
「你到底在追求什麼?這個聲音,一直出現,
出現到覺得自己很沒用。難道不夠努力嗎?
為什麼每個人都會要你更努力,更努力做到更好再好。」
|樹木希林:『不需要太努力,如果你覺得你很費力,那這不是屬於你的。』|
一直以來你都很努力,努力追上大家的生活步伐,
努力不被看出破綻,努力吵架不要吵輸了,努力把主管客戶的期待做好。
明明很努力,也做好了,最後卻不是很開心。
|怎麼了?真的不需要努力嗎?|
之後你會領悟到,不需要太努力是一種感受,
你不會覺得在做喜歡的事情很吃力,
你不會覺得在犧牲時間給喜歡的事情,
而我們應該找到這樣適合自己的事情。
生命之流似乎就是一個闖關遊戲吧,你會領悟到的,
那些障礙以及躊躇,都好像是必然會發生的事。
需要這些過程去理解,去讓大腦不要再逼著身體生存。
相信生命不會讓你因為這樣白白餓死,但你必須要有意識地面對,才能開始。
第一步是自己走出去的,然後風才能吹著你推著你,讓你越走越快。
不知道不用努力的事情,是否真的適合自己,
也懷疑是不是沒有不用努力的事。你常常覺得除了原本的工作也沒有其他強項了,就喜歡的事情頂多只能是興趣,無法稱作為專長啊。
但感受到了生命現在想要離開,不想被限制住了,
環境與條件現在都允許你,是時候。
《我決定簡單的生活2》
努力,這個詞蘊含著「努力」和「忍耐」兩層意義,但或許應該將這兩個意義區分來看。選擇自己想做的事時,一定會心甘情願吃苦耐勞,這是努力。但從事自己無法選擇的,不想做的事時,絕對不會心甘情願地接受,這就是忍耐,所以一切取決於是否是自己的選擇。大家常說喜歡的事就能堅持下去,這是因為不論吃多少苦,這條路都是自己選的,受苦心甘情願
-
在我打這張文章時,發生了一個事件,讓我覺得是不是我要再努力一點,妥協一下,互相幫忙一下,但我真的強烈的感受到,那種排斥卻步。於是我難得勇敢拒絕了。
我很感謝自己的意志已經堅強到讓我能回絕情緒上的請託,會讓人感到麻煩的回覆。
為此也希望任何跟我一樣有這些循環的人,也許這些過程是必要之痛,但我們一定會破繭而出,我們要相信,事情才會發生。
|你是有意識的人,是非常幸運的。|
我們會一起找到那個不必很努力的事,然後好好跟它對話與交流。
沒試過,是會後悔的,後悔是再多錢與地位都無法彌補的遺憾。
不要有遺憾,然後不要再看別人有多成功,有多開心在自己的工作上了。
你都沒時間整理自己了,哪有時間羨慕別人呢。
很喜歡朋友的一段文字:
當我在做一件「我認為應該做的事情」,會有一種「我要努力,我正在努力,我必須努力的感覺」當我在做一件「發自內心喜歡的事情」,會有一種「投入享受而忘我」的感受。現在越來越能看清什麼是「應該做的」,什麼是「喜歡做的」,這之間不非對立,而是相應的狀態,我們會在這當中找到平衡並結合。 by Ishan C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