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說說那些勞動市場的供需失衡問題(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raw-image

facebook:黃天的雜想聚集地


所有找過工作的,所有當過人資當過老闆的,都有一種共識:寫履歷是變相的文案大賽,面試已然是說謊大會,原本很單純的找人才找工作,實務上變成了某種心理攻防。

我很討厭這種選才方式,如果有效,那我討厭不討厭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效率極度不彰,尤其是中小企業的員工流動率,老闆們自己心裡有數,

《人才不要面試,要挖掘》這三篇文章之中我講過資方怎麼找人才的事情,現在要說更加結構性的東西。








草莓族與社會變遷


「草莓族」最早形容1961年後出生的世代,算一算他們也58歲了,現在這些58歲的人繼續批評他們的下一代是草莓族。

這是很典型的年齡歧視,年紀比較大的人往往會比較輕視年輕人,中年人覺得自己眼界寬歷練廣,而年輕人什麼都不懂。稱為「歧視」表示這些只是偏見,不是事實。人腦經過長期演化,喜歡走捷徑,遇到自己看不慣的人事物習慣先貶低再說。

草莓族其根源來自於社會變遷,中老年人看事情憑著過去的經驗,他們的人格形塑屬於過去,幾十年社會生存讓他們學會了當年的生活、思維方式。

58歲世代約莫是戰後嬰兒潮世代,他們被稱作草莓族的主要理由是因為他們的上一輩經歷戰爭,刻苦生活。長輩看著戰後經濟起飛,後輩不必打仗,物質生活越發豐富,自然覺得後輩比自己軟弱。

今天這些嬰兒潮世代已經進入老年期,他們雖然坐擁經濟奇蹟的紅利,但是早年生活普遍貧窮,靠著自己出社會打拚才有今天的成果,看著現在七年級、八年級生,從小物質生活富裕,想要追求精神生活,不想加班,覺得年輕人根本吃不了苦。


思想誤區


長輩嫌晚輩毫無抗壓性,「抗壓性」具體上是什麼?

抗壓性是對抗環境壓力的能力,越適應環境,抗壓性越強;越不適應環境,抗壓性越弱。

所以我們可以知道,所謂的抗壓性是大環境因素決定的。長輩所認為的環境,是幾十年前他們適應的舊環境;年輕人面對的環境,是將來變幻莫測的世界。長輩們推崇的品格可以幫助年輕人因應未來的大社會嗎?或者說,長輩純粹只是不適應未來的社會,他們的年齡歧視,他們的批評,僅僅為了抓住漸漸失去的,自己熟悉的舊社會?




raw-image



逆向思考


試想一下,現代的年輕人完全復古,心態回到二戰前。二戰前的台灣大部分人務農,年輕人有樣學樣天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對於一百年前的老人來說,這群年輕人抗壓性超級強,可謂未來的棟樑。

可是現在是21世紀,農業早就自動化,美國粗放農業所需人力是傳統集約農業的一成不到,要繼續讓年輕人務農,不就等於有九成年輕人會面臨失業的窘境嗎?現在戰後嬰兒潮世代給年輕人的期許是什麼?期許回到過去?還是期許開創未來?



未來需要的能力


後工業時代的自動化、AI化已經取代不少傳統工商業工作,跟上面舉的「人人去務農」的例子一樣,戰後嬰兒潮的長輩們倘若還是用幾十年前的標準去審視年輕人,要求年輕人照著上個世紀的價值觀走,即便不像農業這樣高達九成的誇張失業率,也會影響到兩到三成青年就業。

現在的年輕人為什麼不願意加班?因為未來的世界大部分的工作由AI來做,不需要這樣加班。

現在的年輕人為什麼把精神生活看得比柴米油鹽還要大?因為糧食生產量在上個世紀早就過剩,之所以有飢荒都是資源分配問題,不是生產問題,工業大量製造生活用品,家家戶戶的倉庫堆積如山,買回來的東西有一半根本用不到。物質豐富了自然會想要探詢精神世界。

現在的年輕人為什麼反抗體制,不遵守傳統價值?因為服從的美德僅限於農工業社會,只要乖乖地照著體制走就會有基本生活保障。但是在資訊社會之下,服從沒有辦法給年輕人帶來以往的利益,要打破現狀,就必須用新的創意價值取得金錢。

創意的來源是什麼?紙風車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李永豐說,創意來自對現狀的不滿。


創意來自對現狀的不滿


年輕人所有讓長輩看不慣的人格特質,正好是適應未來所需要的觀念思維,老派政治人物口裡說關心青年,我相信他們有一定的真心,然而現實中的未來往往跟長輩的意向背道而馳。

當發現未來不是自己所想像的那個樣子的時候,長輩們能不能夠放下心中的成見,好好的正眼看待真實的未來?



raw-image



學用落差的真相


現代的教育體系大多延續幾十年前國民政府的政策,教育改革看起來好像三年一小改,五年一大改,每次改革通常是改革邊邊角角的內容,國文的字音字形、歷史多考哪個年代刪除考哪個年代、數學第一冊的內容調到第三冊去教等等。

教育的大綱基本上沒有什麼大變化,那就奇怪了,為什麼三十年前沒有學用落差,三十年後教了差不多的東西,學用落差卻開始擴大?


學與用


學用落差分成兩個部分探討,一個是學,另一個是用,既然學沒有什麼大變化,大學傳統科系還是教授差不多的東西,那學用落差的問題不在學,在用上面。

用又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學習的知識用不到,第二是老闆或主管認為知識面沒問題,與倫理態度有關的方面有問題。我認為工作態度是很個人的事情,然而上一輩覺得學校不僅僅是教授知識的地方,還要教授三綱五常,他們將工作態度歸咎於學校的邏輯在這裡。

我們要問,現有的職場的工作內容,有困難到年輕人無法擔當嗎?但凡上班過的人都知道,自己在大學學習到的內容,有九成職場用不到,除了少數真的需要專業技能的工作以外,大多數的職業其實只要高中學歷,甚至國中學歷就夠了。

認為「受過高等教育才能進來我們公司」的人,他們真的用邏輯思考來想人才問題嗎?還是只是依照自己的一廂情願?因為單就我的工作經驗來看,我做過,或者說我同事做的很多事情,根本不需要什麼高學歷,甚至說得更透徹一點,絕大多數的文職工作,僅僅需要會打字會算數,會基本社交技能就沒問題了。

餐廳、工廠之類的工作,更看重的是體力還有在熱悶的環境下適應程度,基本上與學歷無關。

那請問「學用落差」在哪裡?為什麼產業會認為有學用落差呢?


落差


雇主對於員工上工的期待,與員工實際表現不符合,產生了落差。

雇主對於員工有三個要求:

  1. 上手快
  2. 態度好
  3. 不離職


我相信無論是聘請基層或者幹部,這三項都是最核心的要求。

那為什麼這三個要求對於現在的雇主來說越來越艱難呢,下回我會用青年思維對職場想像、資訊透明度的外部性成本、產業轉型的核心問題來探討。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黃天的沙龍
45會員
54內容數
專門評論社會事件、政治、人物
黃天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0/01/06
回覆網友留言,份量很多,說得很尖銳,腦細胞死得也差不多了。
Thumbnail
2020/01/06
回覆網友留言,份量很多,說得很尖銳,腦細胞死得也差不多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是的,你沒有看錯,就是這個在挑戰企業主的標題! 如果這個企業讓他們瞧得起,也許他們願意離開舒適的宿舍或家,給企業一個機會,進入一個組織工作。你真的沒有看錯,時代已經不一樣了。
Thumbnail
是的,你沒有看錯,就是這個在挑戰企業主的標題! 如果這個企業讓他們瞧得起,也許他們願意離開舒適的宿舍或家,給企業一個機會,進入一個組織工作。你真的沒有看錯,時代已經不一樣了。
Thumbnail
這是一整個世代的新故事。 招不到人、留不住人、搶不贏人、找不對人更成為跨產業集體痛點。 人口結構高速老化、生育率世界倒數是問題根源,短期難解。 人才技能加速 Reskill & Upskill 是台灣企業迫切需要補修的學分。 〈人才難求,世界第一〉5原因 〈如何把人才找回來、留下來〉? 對今年的大學
Thumbnail
這是一整個世代的新故事。 招不到人、留不住人、搶不贏人、找不對人更成為跨產業集體痛點。 人口結構高速老化、生育率世界倒數是問題根源,短期難解。 人才技能加速 Reskill & Upskill 是台灣企業迫切需要補修的學分。 〈人才難求,世界第一〉5原因 〈如何把人才找回來、留下來〉? 對今年的大學
Thumbnail
看到一個影片在講千禧世代 影片中所謂的「千禧世代」泛指1984年後出生的工作者,他們在2005年之後大量進入企業,也帶來職場文化的衝擊。也有人定義是1980~2000年左右這段時間出生的人。 影片連結:七、八年級生的職場悲歌「千禧世代在職場上出了什麼問題」 家庭教養 科技 沒耐心,渴求立即的滿足感
Thumbnail
看到一個影片在講千禧世代 影片中所謂的「千禧世代」泛指1984年後出生的工作者,他們在2005年之後大量進入企業,也帶來職場文化的衝擊。也有人定義是1980~2000年左右這段時間出生的人。 影片連結:七、八年級生的職場悲歌「千禧世代在職場上出了什麼問題」 家庭教養 科技 沒耐心,渴求立即的滿足感
Thumbnail
「草莓只能待在溫室,而猛獸主宰整個叢林。」
Thumbnail
「草莓只能待在溫室,而猛獸主宰整個叢林。」
Thumbnail
這個用詞在八零年代就出現,一直被沿用至今。主要是用來職場上和社會上,在形容年輕人的抗壓力低,動不動就容易放棄。
Thumbnail
這個用詞在八零年代就出現,一直被沿用至今。主要是用來職場上和社會上,在形容年輕人的抗壓力低,動不動就容易放棄。
Thumbnail
職場上的前後世代差異,當然是一種偏見,一種刻板印象。但現實中是如此嗎?還是有其他角度來描述這個現象?
Thumbnail
職場上的前後世代差異,當然是一種偏見,一種刻板印象。但現實中是如此嗎?還是有其他角度來描述這個現象?
Thumbnail
剛進社會時,總能聽見上一個世代的人用某種標籤貼在這一個世代身上,而這種輪迴,似乎是週而復始的無盡循環。 每到畢業季節前後,也就是求職旺季,各種所謂的「人力專業顧問」就又會出來對各個新世代與當今職場給些評論與建議。總而言之,永遠就是職場上的老鳥覺得菜鳥不耐操、玻璃心且不受控。然後隨著一屆又一屆的菜鳥
Thumbnail
剛進社會時,總能聽見上一個世代的人用某種標籤貼在這一個世代身上,而這種輪迴,似乎是週而復始的無盡循環。 每到畢業季節前後,也就是求職旺季,各種所謂的「人力專業顧問」就又會出來對各個新世代與當今職場給些評論與建議。總而言之,永遠就是職場上的老鳥覺得菜鳥不耐操、玻璃心且不受控。然後隨著一屆又一屆的菜鳥
Thumbnail
你是那個曾經被說沒大目標、沒狼性、喜歡小確幸的年輕人嗎?為什麼社會總抹煞了年輕人的努力?
Thumbnail
你是那個曾經被說沒大目標、沒狼性、喜歡小確幸的年輕人嗎?為什麼社會總抹煞了年輕人的努力?
Thumbnail
你也是XX族嗎? 從聯合報專題〈【失落世代】這15年間出生的台灣囝仔 你可能被犧牲了〉報導後,在PTT或是DSCARD被高度討論,事實上每個世代都有被冠上名稱,像是尼特族、草莓族等等,好像可以用一個名字或現象來解釋那個世代的變化與優缺。可是,就是這個BUT,你不好並不代表別人不好。說實話,這時代很多
Thumbnail
你也是XX族嗎? 從聯合報專題〈【失落世代】這15年間出生的台灣囝仔 你可能被犧牲了〉報導後,在PTT或是DSCARD被高度討論,事實上每個世代都有被冠上名稱,像是尼特族、草莓族等等,好像可以用一個名字或現象來解釋那個世代的變化與優缺。可是,就是這個BUT,你不好並不代表別人不好。說實話,這時代很多
Thumbnail
高失業率與高缺工率並存,主因在於現實環境跟現有產業結構的斷層落差!
Thumbnail
高失業率與高缺工率並存,主因在於現實環境跟現有產業結構的斷層落差!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