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袋的理性與感性《大腦超載時代的思考學》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這本書是偶然看到臉書的朋友要出售時跟他買的,2014 年出版的書至今也有六年多了,其實後來拿到這本書也有一段很長的時間沒有拿出來看,是在今年入伍後,軍中生活過於無聊,又怕自己智商退化的狀況下才再次拿來啃。
這本書其實在一開始不算好讀,因為自己並沒有腦神經科學的知識背景,再加上作者有點把內容寫得包山包海(也是網路上一些讀者給予負評的原因),所以不同的章節內容其實差異會有點大,老實說一開始念的時候很多地方有點囫圇吞棗念過去,不過其實書中舉了滿多實用的例子,之後再次回頭看時,對我來說有很大的幫助。
書中提到大腦的模式分為白日夢模式以及中央執行模式,白日夢模式會幫助你從事具有創造性的工作,而中央執行模式則是協助你進行分類或架構等較需要專注的工作。現代由於科技的發達,我們會從各樣的管道接受到各樣資訊,又快又多,每一天近乎將人淹沒,而本書在如何專注進行工作以及發揮創造力上給了很多實用的建議。
從以前我就不認為自己是一個非常專注的人,做事情常常五分鐘熱度,在各樣的興趣以及專長培養上,與其說廣,不如說淺嚐即止,很難專精於某一項的事物,背後很大的原因我個人認為是很容易分心,導致自己無法將一件事情做到好,並多走一哩路,這本書其實也從中提到了易分心者的大腦運作方式,以及可以如何改善。

資訊外部化

大腦的進化讓我們只能專注地做一件事情,若將注意力分散於其他事情,其實反而對於把一件事情做好沒有甚麼幫助,特別在作者出版這本書的年代,大約 2012~2014 年左右,正好是社群媒體以及各類資訊科技發展蓬勃的濫觴,而人類的腦部會對於任何新鮮的資訊釋放出好感,因此現代的人更容易因為要查看社群媒體或通訊軟體的訊息,而將原本更重要的事情擱在一旁,排擠到重要任務的處理時間。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需要常常做出決定,因此人需要將腦中眾多的思緒丟到外部,以分擔大腦執行的困難工作。
古老又有效的頭腦清醒法
作者在第二單元中有提到一個古老,但又非常有效的頭腦清醒法,就是把腦中的想法立即寫下來,這個看似簡單的動作其實對於我們的思維有極重大的幫助,許多在專業領域上有傑出表現的人其實都是使用這樣的方法,腦中有任何的想法或是創意時,先記在隨身攜帶的小卡或筆記,並且在每一天找出些許時間整理待辦事項的先後次序,跟子彈筆記術有異曲同工之妙,這樣的方法也能將自己腦海中各種龐雜的資訊轉移到外部,從而清理繁複的資訊以及想法,也讓自己不會再次分心。另外,對於很容易遺失身邊物品的人如我,可以刻意讓自己的腦袋有意識的培養習慣,例如每天回到家的第一件事是將車鑰匙放在鑰匙櫃上,如此便不會耗費太多心神找車鑰匙。

心流時間最大化

心流(Flow)是近年在個人工作/時間管理很常被提及的詞,作者在本書中也有一個章節提到心流的運用。通常心流狀態會出現在極端專注時,並對於自己所投入的任務有明確目標,執行任務的過程中,執行者很明白自己的狀態好壞,以及執行的狀況是否正確,而你的專業技能與你所面臨到的挑戰也相差不遠。這時你會感受不到時間的流逝,並且人會對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完全投入,不被外界所打擾,作者用了一張圖說明心流的狀態。
心流狀態圖
從上圖可以看到,當挑戰大時人會焦慮,而挑戰低則是讓你感到厭煩,心流狀態的特點是思想和行為合於一體,書中作者也提到,心流狀態可以在特定領域投入大量時間進行訓練時達到最大化。
通常心流狀態較常出現在運動員或是音樂家身上,以音樂為例,很多的爵士樂手在平常會專注於樂理的知識,以及各音階、調性、和弦內音等專業的練習。當這些樂手上了舞台開始即興時,都會有這樣的體驗,照當下背景音樂的氛圍進行音調、律動的重新排列,往往會出現令人意外且好聽的弦律。
能讓你的心靈與音符產生連結感,這才是真正的好音樂。
當代的知名貝斯手──Billy Sheehan 在某次的講座曾提到的這句話,即為心流狀態做了貼切的說明。

後記

《大腦超載時代的思考學》整本書的內容非常的多,也有許多關於腦神經科學的研究以及學術說明,後面還有使用 Confusion Matrix 以及貝氏定理來進行醫療判別的章節,但這部份可能會較難進行說明,如果有做過機器學習模型評估的人看這部份應該就會比較好上手。因此我從當中擷取一些自己比較喜歡的章節,建議讀者可以先至自己有興趣的單元看看,書中的舉例都算是淺顯,如果要更深入了解如何爬梳自己每天所接收到的資訊,或是當我們在整理這些資訊時,大腦的哪些部份會比較活躍,本書都寫的非常詳細,有興趣的讀者也可從頭到尾將這本書細細品味一番,會有很多的收穫。

12會員
3內容數
真實身分是一個 Podcast 頻道。 兩位主人翁與你聊軟體、聊科技、聊創新、聊現象、啥都聊。 Leo:剛出社會,便快速融入社畜生活的工程師。 Hinrick:從人資轉職剛滿一年半的工程師,最近卻還是常做人資的事。 歡迎大家跟著我們,從社會新鮮人/軟體工程師的角度看待這個社會以及自己的自我成長。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最難拒絕誘惑的時刻:避免挑戰大腦設定的人性二〇一三年發表的「晨間道德效應」,用「自我報告」的小實驗,創造一些說謊可以多得到一點好處的情境,來偵測謊報的機率。結果發現,到了下午,欺騙、說謊的比例就會增加。研究者推論,堅持某個倫理原則抗拒誘惑需要耗費腦力,在大白天比較做得到。到了下午,疲勞的大腦就很難抵抗各種「欺騙可以得到好康」的引誘了。
Thumbnail
avatar
陳豐偉
2021-09-30
1分鐘的理財:《大債時代》對小資族的理財啟示  今年有一齣戲劇,獲得廣大迴響,聽說他們利用大數據,分析年輕觀眾最在意的社會議題。受眾群為30~40歲左右的青壯年,離開校園有段時間,但在職場卻是上有主管,下有部屬的夾心世代,其中買房、負債的問題,成了最大的討論核心,這部劇叫做《大債時代》。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小資上班族們,給我們什麼樣的理財啟示
Thumbnail
avatar
教育界走跳
2021-09-20
影評|《謝謝你,在世界的角落找到我》:舊時傳統的媒妁之言 vs. 新時代女性的自由戀愛這部片美在呈現了一個「女性社群 (Female Community)」,不論是舊女性小鈴抑或是新女性晴美,兩人卻在最後相依為命,共同打理家務。雖然新女性闖蕩的結果不順利,舊女性的小鈴也在戰亂中失去了手臂,兩人呈現出來的卻是經歷了人生不同路徑後的堅毅與溫柔。
Thumbnail
avatar
里諾
2021-03-04
釀專題|《新世紀福爾摩斯》:聰明是這時代的性感當 19 世紀的名偵探來到 21 世紀,班奈狄克・康柏拜區將這位現代福爾摩斯的古怪、天才和無情詮釋得淋漓盡致,幾乎改寫了全世界大小螢幕對性感男人的定義。就像與夏洛克交手的「那個女人」艾琳・艾德勒,赤裸著姣好身材對他說的:「聰明是新的性感。」
Thumbnail
avatar
黃郁書
2020-11-12
《微笑憂鬱:社群時代,日益加劇的慢性心理中毒》我對書中很有感的一段是「愛書人如果重視的是別人的讚賞及肯定,就變成不斷追逐數量、速度及難度,反而造成自己的壓力,原本閱讀的美好消失了,反而有情緒困擾,又不能大方談論或讓身邊的人知道。」
Thumbnail
avatar
謝毅貞
2020-07-27
《勇敢的安妮》與《她們》:時代、女性,以及愛與良善的光輝過年前我看了標題所寫的兩部作品,一部影集、一部電影,兩者有著相近的時代、風格和議題,所以我就把他們寫在一起。如果你只看過其中一部,很適合把另一部當作延伸觀賞。
Thumbnail
avatar
凱文的觀影筆記
2020-02-17
善用大腦的特性,學習效率會更好——《大腦喜歡這樣學》真正最好的讀書方式是輸出,讀完之後,回想自己今天讀過的東西,用自己的話寫出來或講出來,講得很順,那就是有完全吸收,講得不順或講不出來,就再複習一遍。但是光輸出一次是不夠的,隔一段時間就必須再確認一次自己是否還記得那些內容,這是加固記憶的主要方法。
Thumbnail
avatar
艾雅/碧天
2019-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