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這一篇,讓你更了解「特教」!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現今,隨著融合教育概念的興起,在學校裡越來越容易看見所謂「特教生」的身影。「特教」全名「特殊教育」,簡單來說,就是提供符合孩子個人需求的教育或相關服務。而特教大致上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身心障礙類」,另一類則是「資賦優異類」。不過,在此主要要談的是「身心障礙類」的部分。
教育植根于愛。——魯迅
為每位特質及後天學習狀況不同的孩子,針對個別需求,提供適合他們的教育方法及內容,也就是適性化、個別化的教育方式。  
  大家知道嗎?特教並不是現在才有,因為特生不是現在才有啊~只是在以前,教育是有錢人才能接受的服務,加上對特殊需求的孩子沒有足夠的了解和研究,導致無法提供適合他們的教育以及服務。一直到20世紀後,社會對身心障礙者的權益日漸重視,教育慢慢普遍化,特殊教育也逐漸受到重視。
  說了這麼多,那特教到底是什麼呢?我們認為,特殊教育不應該只局限於特殊生。特教的意旨是為每位特質及後天學習狀況不同的孩子,針對個別需求,提供適合他們的教育方法及內容,也就是適性化、個別化的教育方式。其實不只是特殊生,對於一般生來說,不論是老師或是父母,都應該充分地了解孩子的特質,並依照孩子的特質,設計符合其需求的教學。不可否認的是,個別化、適性化的教學對特殊生來說是必要且非常重要的。
  再來想和大家談談學前特殊教育的部分,學前特殊教育必須要替所有經過診斷、有特殊需要的家庭及其幼兒,發展個別化家庭服務計畫(IFSP)或個別化教育計畫(IEP),同時提供相對的服務,以符合家庭和幼兒的需要。在學前的特教環境中,有兩種型態的特教模式,一種是集中式的特殊教育班,在學前階段稱為特幼班,另一種則是現在最常見的巡迴輔導班,也就是政府機關會安排巡迴輔導的教師,到各個幼兒園提供部分時間之特殊教育及相關服務,以上所提及的一些專有名詞,在往後的文章中,會慢慢帶大家認識。
學前的特教環境中,有這兩種型態的特教模式。
教育無他,唯愛與榜樣。請別忘了要保持一顆愛孩子的心。一個願意接納並擁抱孩子的態度,才是教育真正的關鍵。
  或許大家會好奇,一般學前教育和學前「特殊」教育有什麼區別。由於一般的孩子隨著年齡的成長,基本能力便會透過在日常的學習當中自然而然的發展。或許有快有慢,但大致上來說,孩子們學習的速率差異並不大。然而,特殊生在許多能力的發展上緩慢了許多。學前的特殊教育課程,一般較著重於行為和技能表現。簡單舉例來說,一般5、6歲的孩子已可以自然地使用簡單的語言和大人聊天,但特殊幼童仍需要大量的引導,才能被動式的仿說;又如同幼兒園的孩子應當已可以自行如廁,特殊幼童則需要在學校、在家裡進行系統化的如廁訓練。
  對於這些有特殊需求的孩子,教育者應該學習運用他們發展的差異和行為表現,制定符合他們學習的方式,使特殊幼兒在學習上能夠更快的達成目標。也因為教學模式需要建立在教學目標的基礎上,所以學前的特殊教育課程多數傾向正式、由導師主導的方式。以自閉症幼童為例:自閉症兒童透過高度組織化的環境,他們的學習效果遠比我們想像的理想許多,因為典型的自閉症兒童有高度的固執性,他們不喜歡熟悉的事物突然改變,否則會造成他們適應環境上的困難。因此在課程安排方面,對於時間的組織跟結構上需要有系統性地讓自閉症孩子習慣,只要他們一旦接受且習慣了,他們的學習也是可以步上正軌的。這樣的教學模式需要由教師主導,並且考驗了教師的專業及耐心。
  以上內容是讓關心教育的父母和夥伴們大致了解學前特教是甚麼。不過理論及方法固然重要,最重要的事情,是別忘了要保持一顆愛孩子的心。一個願意接納並擁抱孩子的態度,才是教育真正的關鍵,教育學家福祿貝爾說過一句話,他說:教育無他,唯愛與榜樣。盼望看完文章的每一位夥伴,讓我們一同用愛走進特生的世界,用愛傳播愛,用生命感動生命!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大手拉小手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許多的父母親在生小孩之前,都有著各式各樣的幻想:認為生小孩之後可以和一個可愛的小人兒一起生活,平日早上一起共進早餐、假日一起出門遊玩,與可靠的伴侶共築一個愛的小窩、共養愛的結晶。 其實每個爸爸媽媽都是第一次當父母、家長,如同我們第一次當學生、第一次進入職場,父母的角色也是需要學習的。
許多的父母親在生小孩之前,都有著各式各樣的幻想:認為生小孩之後可以和一個可愛的小人兒一起生活,平日早上一起共進早餐、假日一起出門遊玩,與可靠的伴侶共築一個愛的小窩、共養愛的結晶。 其實每個爸爸媽媽都是第一次當父母、家長,如同我們第一次當學生、第一次進入職場,父母的角色也是需要學習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特教生因與老師溝通無效而失控的事件引發討論。正向教養與危機處理可以有效減少衝突的應對方法。願我們都有能力成為他人的幫助,並以這樣的態度面對特別的孩子、面對周圍的人們。
Thumbnail
每個孩子都應該受到尊重和包容,特教生需要特殊的支持和理解。父母應該教導孩子去欣賞每個人的獨特之處,社會需要正確地報導特教生的相關內容,政府和非政府組織也需制定和推行包容政策。
承上篇,特殊教育法和鑑定辦法的不明確,令人質疑特教的基礎研究不足以支撐融合教育的理論,也有足夠的理由懷疑,對於特殊學生的鑑定,醫界有誤判的可能。 而融合教育重點將特教生安置在一般生的班級,因為特殊,作業可以減量或調整,可以不守班規校規。 或許融合教育的潛在課程就是:乖學生要守規矩,但有些人不必。
現在國中小的融合教育,主旨是讓彼此熟悉日後如何在社會上相處互動,班上有特殊生的比例非常高。 但所謂特殊生,有這麼多都是並沒有完整的基礎研究支持,連成因都含糊,一切交由醫師鑑定,但未必有共識。 數十年來,醫界和特教雙巨頭的學術研究基礎,如此薄弱? 這會影響國中小所有師生吧? 整個教育這樣也行??
一直以來我覺得學校是一個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最先接觸到的小社會,還有適應社會的環境,這個小社會裡面有老師還有學校的總總行政人員跟教學人員去規範學生的行為。 看到一名高中代課老師被特教學生毆打的新聞 詳見→老師被高中生狂毆! 台灣自民國一○三年起實施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將原來的九年國教延長至十二年,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高中生打老師事件的背後教育政策與問題,分析了特教生與一般生上課、校園霸凌以及教師對特教學生的疑慮等議題。提出學校在教育過程中應承擔更多責任,恢復特教班與普通班,特教生應由特教老師負責教導與輔導。文章討論了學校教育不負責任的態度及對特教與一般生的整合教學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Thumbnail
臺北市某高中發生特教生上課攻擊老師事件,事件引發社會關注。本文從心理學家的觀點,探討了早期幹預對治療潛在自閉症患者的效果、情緒障礙的攻擊性行為來自父母的遺傳等觀點,並提出了幫助孩子正確情緒控制的建議。
Thumbnail
學習障礙孩子從小到大缺乏完整的服務協助,不僅在學校教育方面,就業照顧方面都有困難。本文提出建立完整一條龍的特殊需求孩子服務觀念,需早療、特教、社會福利系統的介入服務,以及完善的課後照顧系統,以幫助這些特殊需求孩子脫離貧窮、犯罪,找到自己應有的人生。支持中華兒童暨家庭守護者協會的特殊需求課後照顧服務。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特教生因與老師溝通無效而失控的事件引發討論。正向教養與危機處理可以有效減少衝突的應對方法。願我們都有能力成為他人的幫助,並以這樣的態度面對特別的孩子、面對周圍的人們。
Thumbnail
每個孩子都應該受到尊重和包容,特教生需要特殊的支持和理解。父母應該教導孩子去欣賞每個人的獨特之處,社會需要正確地報導特教生的相關內容,政府和非政府組織也需制定和推行包容政策。
承上篇,特殊教育法和鑑定辦法的不明確,令人質疑特教的基礎研究不足以支撐融合教育的理論,也有足夠的理由懷疑,對於特殊學生的鑑定,醫界有誤判的可能。 而融合教育重點將特教生安置在一般生的班級,因為特殊,作業可以減量或調整,可以不守班規校規。 或許融合教育的潛在課程就是:乖學生要守規矩,但有些人不必。
現在國中小的融合教育,主旨是讓彼此熟悉日後如何在社會上相處互動,班上有特殊生的比例非常高。 但所謂特殊生,有這麼多都是並沒有完整的基礎研究支持,連成因都含糊,一切交由醫師鑑定,但未必有共識。 數十年來,醫界和特教雙巨頭的學術研究基礎,如此薄弱? 這會影響國中小所有師生吧? 整個教育這樣也行??
一直以來我覺得學校是一個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最先接觸到的小社會,還有適應社會的環境,這個小社會裡面有老師還有學校的總總行政人員跟教學人員去規範學生的行為。 看到一名高中代課老師被特教學生毆打的新聞 詳見→老師被高中生狂毆! 台灣自民國一○三年起實施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將原來的九年國教延長至十二年,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高中生打老師事件的背後教育政策與問題,分析了特教生與一般生上課、校園霸凌以及教師對特教學生的疑慮等議題。提出學校在教育過程中應承擔更多責任,恢復特教班與普通班,特教生應由特教老師負責教導與輔導。文章討論了學校教育不負責任的態度及對特教與一般生的整合教學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Thumbnail
臺北市某高中發生特教生上課攻擊老師事件,事件引發社會關注。本文從心理學家的觀點,探討了早期幹預對治療潛在自閉症患者的效果、情緒障礙的攻擊性行為來自父母的遺傳等觀點,並提出了幫助孩子正確情緒控制的建議。
Thumbnail
學習障礙孩子從小到大缺乏完整的服務協助,不僅在學校教育方面,就業照顧方面都有困難。本文提出建立完整一條龍的特殊需求孩子服務觀念,需早療、特教、社會福利系統的介入服務,以及完善的課後照顧系統,以幫助這些特殊需求孩子脫離貧窮、犯罪,找到自己應有的人生。支持中華兒童暨家庭守護者協會的特殊需求課後照顧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