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教育體制的改革建議(5):安親教育的需要
付費限定方格精選

教育體制的改革建議(5):安親教育的需要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以上談過的這四個問題,本質是缺人,實際上是預算問題,所以你不去動到所得替代率,解開預算編列限制,就無法解決。

經濟和少子化,如何影響安親班?

下半段,我們要來討論另一個影響深遠的問題,也就是為何今天教育制度演變至此,少子化跟經濟因素如何循環回到教育界?下圖是筆者個人經驗,實際看到學校與補教業的狀況,以及產業界不同階級,面對經濟變差的實際反映。

raw-image
過去十幾年,有安親班變多,所以教改無用的講法,也有覺得安親班變少,實際上補習變少的說法,到底哪個正確?答案是,都正確,因為不同階層看到的狀況完全不同。

舉2008的金融海嘯為例子,許多藍領勞工瞬間失業、放無薪假,在勞工住宅較多的地區,補教業的生意是馬上砍半,筆者就遇過拖欠幾個月安親費,最後拿著零錢來一枚枚數,數到我們都不忍收的狀況。對放無薪假、薪水變差的家長來說,「通常最後才會縮減小孩補習費」,但卻真的拿不出來,表示狀況無比慘烈。

這些收掉的安親班,以郊區居多,都市補習班多半以中產白領為主,公教住宅區多的反而生意還變好。這不是因為公教薪水增加,是經濟差加上對教改的不信任,對於孩子的未來極度焦慮的結果,所以都市區域的補習班生意平均來說變好。但從圖中也可以看到,並非所有人都這樣,從少子化趨勢來說,資淺公教人員以及中產白領,會選擇晚生或是乾脆不生。

這些減損國力的狀況,沒有一個政治人物有全觀,其實也是因為這筆帳算下去很難處理,但也不是毫無辦法。解決之道就是充分利用學校資源,以及要有外包業務的心態。從前幾篇可以了解,現職的學校教師,業務量已經過多,很難在教學本務之外,再接其他業務。但也不是所有業務都沒人想接,從這十多年來的課輔、社團、夜自習的參與度,我們可以大概歸類出三個原則:

  1. 年輕的老師比較願意作課後輔導業務。
  2. 藝能科的老師比較想要參與社團活動。
  3. 補教業才曉得怎麼協助排班跟夜間活動。

簡單的說,就是台灣的工作型態已經改變,能夠5點準時下班接小孩的少之又少,公托的設定擺明就是為了公教子女,縣市政府若不強制延托,根本沒有多少產業界雙薪家長願意送公托。學校也是如此,放學到晚上父母接回家的時間,沒有妥善管理,則會有不少小朋友無處可去,在家狂看電視打電動,更糟糕的是被當地的幫派吸引。學校是可以說放學後與我無關,但就以政府和社會的角度來說,一個龐大的組織架構不加以利用實在可惜。

更何況,這是可以實際幫助到年輕教師,以及大量需要短期工作的年輕朋友。

利用學校機構進行延托工作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3233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王立第二戰研所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王立第二戰研所
30.1K會員
1.4K內容數
王立第二戰研所在方格子的主要基地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王立第二戰研所 的其他內容
第一篇提過的教師四大問題,這篇會一次談第三「薪資福利感受不平等」及第四「缺人」,後續的文章再談教育制度的演變,如何受到少子化和經濟因素影響,以及對於補習教育的迷思和素養教育的建議。
台灣教師面臨的四大問題,首先是「行政流程繁複」。除教學專案之外,還有各種非教育本科的要求,行政職變成畏途,常找菜鳥跟代課老師兼任,經驗很難傳承,換人後常常重來,結果是積不完的案子。這真的超多超複雜,但不解決,任何良善的改革都會被耗損光。
這個系列要談台灣教育體制的問題,不會碰到教改課綱,主要指如何在現行制度上,找到較有可行性的辦法,可以促成教育系統的優化,進而幫助到學生。這些改革辦法,偏向現狀的延伸,以解決短、中期的問題為主,學業部分的較少,偏重的是筆者個人經驗。 
最早,筆者的想法跟大家差不多,偏激派的聲量比較大,所以可以獲得較多關注,加上這些年網路時代,激進的議題很容易穿越各種保護層,被拿來討論與加大音量。等到這些年,筆者算被產業界洗臉過很多次,自己也開始去管人之後,慢慢有很多不同的體會。
定期文章會同步發表在medium https://tinyurl.com/t6h3qp4 ================= 先說結論,筆者支持延後開學。政府現在下達這個指令,總是比開學前兩天講來得好。
在研究過上下層四個面向的問題後,可以接著用方向性來作問題的整體修正,這分為兩大方向,一個是教育的地基式,另一個是科技的樑柱式,將教育與科技連成一線,再與四個面向的整合問題作結合,通常可以修正出真正的近程、中程、遠程三段的規劃。但這種分析很重視反證,所以可以說是全面性檢討前四個面向的問題。
第一篇提過的教師四大問題,這篇會一次談第三「薪資福利感受不平等」及第四「缺人」,後續的文章再談教育制度的演變,如何受到少子化和經濟因素影響,以及對於補習教育的迷思和素養教育的建議。
台灣教師面臨的四大問題,首先是「行政流程繁複」。除教學專案之外,還有各種非教育本科的要求,行政職變成畏途,常找菜鳥跟代課老師兼任,經驗很難傳承,換人後常常重來,結果是積不完的案子。這真的超多超複雜,但不解決,任何良善的改革都會被耗損光。
這個系列要談台灣教育體制的問題,不會碰到教改課綱,主要指如何在現行制度上,找到較有可行性的辦法,可以促成教育系統的優化,進而幫助到學生。這些改革辦法,偏向現狀的延伸,以解決短、中期的問題為主,學業部分的較少,偏重的是筆者個人經驗。 
最早,筆者的想法跟大家差不多,偏激派的聲量比較大,所以可以獲得較多關注,加上這些年網路時代,激進的議題很容易穿越各種保護層,被拿來討論與加大音量。等到這些年,筆者算被產業界洗臉過很多次,自己也開始去管人之後,慢慢有很多不同的體會。
定期文章會同步發表在medium https://tinyurl.com/t6h3qp4 ================= 先說結論,筆者支持延後開學。政府現在下達這個指令,總是比開學前兩天講來得好。
在研究過上下層四個面向的問題後,可以接著用方向性來作問題的整體修正,這分為兩大方向,一個是教育的地基式,另一個是科技的樑柱式,將教育與科技連成一線,再與四個面向的整合問題作結合,通常可以修正出真正的近程、中程、遠程三段的規劃。但這種分析很重視反證,所以可以說是全面性檢討前四個面向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