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屬於自己的標籤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不想被貼標籤,那為何不創造標籤。



Design by 窩DEMAA

Design by 窩DEMAA


貼標籤是種本能,也是我們讓生活更輕鬆的方式。

想想人一天24小時,86400秒鐘的時間,扣除需要消耗腦力的吃飯、睡覺、上班、做家事、認識新朋友,以及學習新知識等,實際上能用於理解未知事物的時間已經微乎其微。但生活在這個凡是追求快狠準,沒有趕緊做出反應便會被歸納成呆頭鵝的世代,要減少陌生人將你偏頗地亂歸類,最快的方式只有主動釋放屬於你的標籤,讓對方因此能更快速地認識你才是良策。



—— 想想看 ——



01|哪些詞彙是曾被用來形容你的?

成長至今,或多或少都會有人對於你的一切給與評價,有好也會有壞,讚美的當然開心,批評的理所當然不悅。但請記得,那些給與你評價的人,認識的只是一部份的你,你無需因而對他的話語產生情緒。換個角度思考,或許你還需要感謝他們給予你回饋,讓你知道原來這便是屬於你的特色。所以請先別探討詞彙的褒貶意義,而是先列出所有你曾直接或間接聽聞,那些用來介紹或形容你的字詞,並思考為何你是被如此形容的,這才是首要之道。

02|哪些文字是你會用來介紹自己的?

就像社群網站的#Hashtags,為了讓更多人更快速地搜尋和看到自己的貼文,都會透過關鍵字的建置及視覺重點的呈現,方便大眾理解和認識。那麼你呢,哪些名詞及形容詞是你會用來介紹自己的呢?舉例來說,我可以說我是「理性的」,因為在看待事情的態度,我更多地透過邏輯推理的思路來選擇,反之,你也可以說,你是「感性的」,因為你在事情的選擇上,情感思維會更多地影響你。然而,不管是何種名詞及形容詞,都請不帶批判,心平氣和地捫心自問,什麼樣的名詞及形容詞,是現在的你能用來介紹自己的。

03|哪些用語是你希望別人用來形容你的?

哪些在別人身上的標籤也是你想要擁有的呢?想想看,那些你所崇拜的偶像、所羨慕的朋友、所欽佩的同事,他們身上哪些特點特別吸引你,是你也希望能夠擁有的。舉個例子,我同事很會用電腦繪圖軟體畫圖和編排圖片,設計出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視覺呈現,我也想要擁有。那麼「完成能讓他人眼睛為之一亮的視覺圖像」,便是其中一個你希望別人會用來形容你的,所以以此脈絡繼續思考,列出你也想要有的能力或特質,但請別先想這是否太難,因為我們不會,一定不簡單。

綜合以上列點,我們已經知道他人是如何看待自己、自己是如何認定自己,以及什麼是自己希望擁有的。因此在初見陌生人或需要介紹自己時,與其等對方慢慢思考完畢,將你歸類於你認為偏頗的標籤中,不如拿回主動權,大方地展現自己的標籤,告知他人你所擁有的能力




🧿 五個步驟

  • 步驟一
    篩選那些曾被用來形容你的詞彙,列出你也會用來形容自己的標籤。
  • 步驟二
    在步驟一的內容下,繼續列出你會用來介紹自己的名詞及形容詞。
  • 步驟三
    於步驟二列出的項目中,針對每個列點,舉例說明你的經歷,以此為你的列點做更充分的證明。
  • 步驟四
    排序那些你希望別人用來形容你的能力,開始依序逐步學習,從而慢慢地擁有你希望有的特質和技能。
  • 步驟五
    待增加了一個特質或技能後,回到步驟二,將之列於你會用於介紹自己的資料庫中,以此循環。

能不用嗎,五個步驟創造專屬於你的標籤。這不僅是展現自我價值的機會,還能減少對方慢慢思考要將你歸類於何處的時間,讓他人在想到你的同時,直接聯想到你擁有的能力。因此,開始建立專屬於自己的標籤資料,用貼標籤的方式將你的優勢注入對方的記憶中吧


最後,感謝您閱讀到最後,
這是我們的第一篇文章,希望你也會喜歡:">
若有任何疑問,歡迎留言告訴我↓↓↓
祝好 😊

💬 留言分享屬於你的標籤,讓大家知道也有夥伴在認識自己呢^^

如果喜歡窩DEMAA的內容
追蹤分享「窩DEMAA Instagram
鼓勵是我們最大的動力窩 ❤️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窩 World
562會員
108內容數
在多工處理已是日常的世代,具備提升效率的能力變得非常重要。我們相信只要瞭解如何使用數位工具,就能夠優化工作型態及學習模式,讓生活逐步精緻化。基於此信念,窩 World 包含的 Notion 的 Small Talk 以及數位生產力,將重點說明 Notion 的使用及數位工具的分享,讓大家能視個人需求建立專屬的知識地圖。
窩 World 的其他內容
2025/03/14
過去,當我們在 YouTube 看到英文影片時,常常因為語言障礙而感到挫折。不過時代變了,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 Draw.ai,它不僅能將影片內容整理成重點摘要,還能製作成簡報風格的圖卡,讓你在複習及分享時更方便。此外,還可以搭配 ChatGPT 的運用,將圖卡內容翻譯成繁體中文,降低大家理解的門檻!
Thumbnail
2025/03/14
過去,當我們在 YouTube 看到英文影片時,常常因為語言障礙而感到挫折。不過時代變了,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 Draw.ai,它不僅能將影片內容整理成重點摘要,還能製作成簡報風格的圖卡,讓你在複習及分享時更方便。此外,還可以搭配 ChatGPT 的運用,將圖卡內容翻譯成繁體中文,降低大家理解的門檻!
Thumbnail
2025/03/04
在大數據世代來臨,如何高效地彙整文獻並提煉出你所關心的核心資訊,成為寫作者面臨的一大挑戰。雖然現今已經有一些文獻管理工具,例如 EndNote、Zotero、Mendeley,在各有各的優勢下,今天要分享另一款結合 AI 與文獻管理的工具 — Afforai,讓你的寫作旅程有另一種可能。
Thumbnail
2025/03/04
在大數據世代來臨,如何高效地彙整文獻並提煉出你所關心的核心資訊,成為寫作者面臨的一大挑戰。雖然現今已經有一些文獻管理工具,例如 EndNote、Zotero、Mendeley,在各有各的優勢下,今天要分享另一款結合 AI 與文獻管理的工具 — Afforai,讓你的寫作旅程有另一種可能。
Thumbnail
2025/02/24
在現今這個高效率至上的時代,我們都知道事前規劃的重要性,然而,多數人卻忽略規劃與實際執行之間往往存在落差,而這個落差正是我們需要檢視與優化的地方。因此,為了幫助大家更精確地了解自己的執行能力,特別設計了一個「規劃 & 實際執行對照表」,希望透過每日與每週的紀錄,幫助大家更有效率地管理時間。
Thumbnail
2025/02/24
在現今這個高效率至上的時代,我們都知道事前規劃的重要性,然而,多數人卻忽略規劃與實際執行之間往往存在落差,而這個落差正是我們需要檢視與優化的地方。因此,為了幫助大家更精確地了解自己的執行能力,特別設計了一個「規劃 & 實際執行對照表」,希望透過每日與每週的紀錄,幫助大家更有效率地管理時間。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聽完這篇我覺得我最大的收穫反而不是如何不自我貼標 而是更深度去思考自我貼標這件事,以及讓我開始改變與自我貼標的人的相處方式 如果你是不自信或是常幫自己貼標籤的人,希望你看完這篇可以慢慢開始嘗試改變不再幫自己貼標籤 即便你不會為自己貼標籤,你也可以更瞭解貼標籤的前因後果,更能跟不同的人相處,以及幫助
Thumbnail
聽完這篇我覺得我最大的收穫反而不是如何不自我貼標 而是更深度去思考自我貼標這件事,以及讓我開始改變與自我貼標的人的相處方式 如果你是不自信或是常幫自己貼標籤的人,希望你看完這篇可以慢慢開始嘗試改變不再幫自己貼標籤 即便你不會為自己貼標籤,你也可以更瞭解貼標籤的前因後果,更能跟不同的人相處,以及幫助
Thumbnail
「你口中的標籤,其實是創口貼/OK繃,象徵脆弱的地方。當你準備好,我隨時願意陪你一起看明白。」 選擇學習人類圖之前,因緣際會進入的占星姐姐的工作室,感受到占星的魅力,受到占星學的引導開始被神秘學吸引,讓一向對星座存疑,不愛自己的雙魚座「標籤」的自己,開始了有意識的探索,關於能進一步了解自己的工具,畢
Thumbnail
「你口中的標籤,其實是創口貼/OK繃,象徵脆弱的地方。當你準備好,我隨時願意陪你一起看明白。」 選擇學習人類圖之前,因緣際會進入的占星姐姐的工作室,感受到占星的魅力,受到占星學的引導開始被神秘學吸引,讓一向對星座存疑,不愛自己的雙魚座「標籤」的自己,開始了有意識的探索,關於能進一步了解自己的工具,畢
Thumbnail
這一篇是反省大會。 反省為什麼容易在第一時間抗拒自己被稱讚。 「會很丟臉。」
Thumbnail
這一篇是反省大會。 反省為什麼容易在第一時間抗拒自己被稱讚。 「會很丟臉。」
Thumbnail
三月和解信|和解 「會不會有時候我們對他人的厭惡啊,或許是來自我們想要證明自己足夠優秀。」 // 我們會被貼上自己不喜歡的標籤,也可能會為別人貼上他不喜歡的標籤;聽起來像個惡性循環,但我想至少至少,我們能去意識到、標籤的誕生有多麽隨意,所以當然能夠理直氣壯地撕下自己的標籤。
Thumbnail
三月和解信|和解 「會不會有時候我們對他人的厭惡啊,或許是來自我們想要證明自己足夠優秀。」 // 我們會被貼上自己不喜歡的標籤,也可能會為別人貼上他不喜歡的標籤;聽起來像個惡性循環,但我想至少至少,我們能去意識到、標籤的誕生有多麽隨意,所以當然能夠理直氣壯地撕下自己的標籤。
Thumbnail
讓陌生人在第一次見面就選擇相信你,有可能嗎?要怎麼做? 資訊爆炸的時代,收斂反倒是門學問。用印象關鍵字確定了自己想要呈現的外在形象之後,就要向內盤點過往所有的累積。先將自己整理好,也在該展現的時刻有自信的表達自己,讓人在爆炸的資訊堆中一眼就能辨識出你,這種體貼與為人著想也會為自己帶來更多被看見的機會
Thumbnail
讓陌生人在第一次見面就選擇相信你,有可能嗎?要怎麼做? 資訊爆炸的時代,收斂反倒是門學問。用印象關鍵字確定了自己想要呈現的外在形象之後,就要向內盤點過往所有的累積。先將自己整理好,也在該展現的時刻有自信的表達自己,讓人在爆炸的資訊堆中一眼就能辨識出你,這種體貼與為人著想也會為自己帶來更多被看見的機會
Thumbnail
當一個特質放在你身上時,想想看真的假的,它呈現在哪個方面、機制和程度,包含了心理測驗、星座、占卜還有你周遭的朋友對你的評價,有些準確、有些片面。 這些都是參考,自己的標籤自己裝,越是探索自己,越是可以懂的自己是怎樣的人。
Thumbnail
當一個特質放在你身上時,想想看真的假的,它呈現在哪個方面、機制和程度,包含了心理測驗、星座、占卜還有你周遭的朋友對你的評價,有些準確、有些片面。 這些都是參考,自己的標籤自己裝,越是探索自己,越是可以懂的自己是怎樣的人。
Thumbnail
網路世代貼標籤成了一種習性 在跟朋友聊天時,我發現一件事情,雖然我們嘴裡偶爾提醒著對方「你幹嘛亂貼標籤」。你有沒有發現事實是,其實我們都在用這貼標籤來定義別人與自己。 我回憶了貼標籤這個詞彙怎麼來的,我的直覺來自Instagram推出Hushtag後,我們快速的為事件分類,讓他人容易理解,照片中的狀
Thumbnail
網路世代貼標籤成了一種習性 在跟朋友聊天時,我發現一件事情,雖然我們嘴裡偶爾提醒著對方「你幹嘛亂貼標籤」。你有沒有發現事實是,其實我們都在用這貼標籤來定義別人與自己。 我回憶了貼標籤這個詞彙怎麼來的,我的直覺來自Instagram推出Hushtag後,我們快速的為事件分類,讓他人容易理解,照片中的狀
Thumbnail
不想被貼標籤,那為何不創造標籤。 貼標籤是種本能,也是我們讓生活更輕鬆的方式。想知道如何釋放屬於你的標籤,讓對方因此能更快速地認識你嗎,快進來試試看吧:">
Thumbnail
不想被貼標籤,那為何不創造標籤。 貼標籤是種本能,也是我們讓生活更輕鬆的方式。想知道如何釋放屬於你的標籤,讓對方因此能更快速地認識你嗎,快進來試試看吧:">
Thumbnail
我們永遠不需要跟別人刻意強調我們就是誰,我們不需要刻意的跟別人說我有這個我有那個所以我是女人,但是我可以做一個讓別人也許因為我,所以很愛惜或很尊敬人的人,也許我們能做的一直都是這樣。
Thumbnail
我們永遠不需要跟別人刻意強調我們就是誰,我們不需要刻意的跟別人說我有這個我有那個所以我是女人,但是我可以做一個讓別人也許因為我,所以很愛惜或很尊敬人的人,也許我們能做的一直都是這樣。
Thumbnail
你很在乎別人怎麼說你嗎? 「當你不再在乎那些屬於你的標籤跟稱呼,就會看見真正的自己」 活在一個資訊大爆炸的世代,可以看到很多不同聲音跟世界的樣貌,但人類活了這麼~久,絕大部分的人都喜歡被稱讚的感覺吧,無論學生時間甚至出社會後,當被稱讚會有一種莫名的標籤讓自己不能退步,好像退步了會有一種
Thumbnail
你很在乎別人怎麼說你嗎? 「當你不再在乎那些屬於你的標籤跟稱呼,就會看見真正的自己」 活在一個資訊大爆炸的世代,可以看到很多不同聲音跟世界的樣貌,但人類活了這麼~久,絕大部分的人都喜歡被稱讚的感覺吧,無論學生時間甚至出社會後,當被稱讚會有一種莫名的標籤讓自己不能退步,好像退步了會有一種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