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的技職教育:別當「做工的人」

更新於 2021/10/26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造成全球千萬人確診的新冠肺炎(COVID-19),在台灣目前僅不到500人確診,展現我們公衛與科技深厚實力,並結合台灣製造業專業人力,僅僅25天,就把至少需半年才能做出的口罩產線建置完成,不只讓台灣人不必憂慮沒口罩戴,更有能力展現Taiwan Can Help,送口罩給疫情重災區國家,我們技術人才的價值再一次被看見。
但諷刺的是,有半數國中畢業生將就讀的技職學校,「技職」經常被視為次等選擇,不然就是「黑手」、「賺錢」等社會符號。
在這次口罩國家隊中,技職教育所培育出的技術人才確實獲得讚揚,可是被讚揚的,仍然是一種視為「產業與經濟的附庸」思維,用白話來說,就是「你的技術很會賺錢,但你的價值就是賺錢」,但事實上,技職的價值不只如此。
我所經營的新創非營利組織Skills for U,曾入選國際最大的技能發展組織、擁有83個會員國的WorldSkills所舉辦的BeChangeMaker世界12強,站在國際技能潮流,技能已不只是為賺錢而生,而是如何回應社會永續(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那才是作為一個擁有技能的人,真正的核心價值。

那些國際上的「技職人」

以同樣入選的印度團隊PIPPLE為例子,創辦人是兩位具有機械、材料背景的技職人才,他們看見,印度人民買不起乾淨的水,只能喝可能對人體有害的污染水,造成許多窮人從小就有嚴重身體疾病,可是,站在SDGs視角,享有乾淨水資源是社會邁向永續的重要指摽之一。
PIPPLE團隊,透過專業技能研發出一個外型像是「紅酒軟木塞」的過濾器,作用像是今天你把寶特瓶拿去撈路邊的水,卻可以靠這過濾器消除對人體有害的物質,雖然他們還做不到過濾一切有害物質,可是卻看得見,透過所學技能回應社會問題。
另個同期入選團隊LULU LAB,是一群擁有技職資工技術的女性組成團隊。社會上有許多偷拐搶騙的亂源,而這些亂源在台灣相對少數,但在一些國家卻是處處危險,各國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投入許多資源在協助這些亂源所造成的社會問題:受暴婦女、搶劫殺人⋯⋯,對於這樣的社會問題LULU LAB有她獨到的看法與解決方案。
LULU LAB發現同樣會出現治安不佳的尚比亞(非洲),很多成為社會亂源的青年人,問題都源自原生家庭,可能父母就在從事違法勾當、有樣學樣,另個原因是「他們多數在未預期懷孕的情況下,生下來後因為養不起而拋棄,或是最後流落到人頭組織」, LULU LAB突發奇想,有沒有機會在亂源形成之前,讓社會未預期懷孕發生機率下降,進而減少社會亂源?
LULU LAB憑藉女性組成的團隊優勢,透過自己的技職資工技術,撰寫出好玩的衛教知識互動遊戲,把避孕、生理期⋯⋯等觀念都放入其中,更與尚比亞的教育單位合作,讓年輕學生從小在課堂上就融入這些衛教知識。
PIPPLE與LULU LAB都有一個特點,就是他們雖然是技職人,卻不認為自己的價值只是賺錢工具,而是基於人性洞察與社會關懷為基礎,讓技能在社會場域中有所實踐,促進社會永續發展。
也就是說,技職人的價值除了是產業與經濟的附庸,更核心價值,是作為促進社會永續的重要群體。

台灣的技職教育,可以做什麼?

雖然疫情期間,技職圈出現了「動手做額溫槍、口罩風潮」,或例如新北樟樹國際實中、新北高工與鶯歌工商三校更聯手,跨領域開發出「紅外線熱像儀」,用技能回應社會問題。在教育體制中,我們如何廣泛地培養具備這樣價值與素養的技職生?
Skills for U近年開始與新北教育局合作,攜手高職老師的「用技能回應社會永續」課程,看見在體制內,仍然有許多創新機會。
2020第二屆Skill For U新北技職教育年會|Photo credit: Skills for U提供
事實上,在108課綱架構下,技術型高中(即高職)課程,不只深化技能學習,更強調跨領域課程。在新課綱上路前幾年,以被教育部列為前導示範學校的宜蘭羅東高商為例,該校課程已開始融入在地產業與文化元素,微型創業課程中,學生把校園師生當做目標客群,學習如何賣蔥油餅,從產品規劃、成本估算、市場調查,一直到宣傳行銷通通由學生一手包辦。
學生跟我說的話令我驚豔,他們不再只是盲目地練技能、卻沒有生產與行銷概念,反而懂得結合宜蘭在地小農種植的有機小農;不只是呈現在地文化與小農問題處境,同時也考量了售價、成本與利潤間的關聯。
另個案例是新北的瑞芳高工,學校旁邊就是瑞芳火車站與老街,也有許多瑞芳在地的文史古蹟,瑞芳高工透過課程,結合建築、土木、機械科學生,用技能活化瑞芳火車站與老街,除了一般人能想像到的敲敲打打之外,就連讀外語的高職生,也在課程中學著透過技能,向每月平均兩萬名來瑞芳的遊客,介紹在地文化。
像這樣的例子,透過課程串連高職學校、社區問題,甚至讓周遭環境成為教室的延伸,技職人不再只是為了培養成賺錢的「工具人」,而是面對社會問題的「解題人」,並促成社會永續發展。

防疫成功的台灣,可惜了?

除了技職人的價值之爭,實質上有何重要?在後疫情時代,當世界各國的產業都受到衝擊、「全球化」受到挑戰,都開始積極轉型。然而,防疫「成功」的台灣,卻讓許多創業團隊錯失「轉型」的機會,這是許多新創圈朋友在討論的議題。而我認為,這樣的「可惜」,不只對新創圈,對技職圈也是同樣如此。
不論如何,面對未來社會,「擁有單一技能」是很可能被取代,從擁有單一技能走向擁有複合技能;從自己盲幹走向學習跟不同技能合作;從賺錢代工走向具有社會意涵的附加價值,這都是社會趨勢,但過去幾十年來的技職教育,仍然是以「賺錢的技能」作為學習,是很可惜的,只期盼108新課綱的努力,帶給廣大技職群體不同視野,以及賦予手上技能不同社會意義。
這樣的社會意義認知,不只影響社會的人如何看待技職人價值,更是技職群體如何看待自身價值,看待自己手上技能與整個社會運作中,扮演什麼角色,經濟、社會與環境面貌,促進社會永續發展。

黃偉翔
技職議題工作者。現任非營利組織Skills for U執行長、技職3.0記者、教育廣播電台主持人,行政院青年諮詢委員會委員。核心理念為「Improving our world with the power of skills;用技能與社會對話」,透過技能促進社會永續與共好,盼台灣走向技能大國。
責任編輯:羊正鈺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35會員
214內容數
雜學校以全新姿態推出Daily互動交流平台,每個月提出一個主題線上策展,主要以圖文方式呈現,包含「不太乖」的議題設計,還有各種主流媒體不敢講的犀利教育評論、教育產業以及多元國際觀點,打造多元深度的教育垂直交流平台。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雜學校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教育科技」近年來風起雲湧,在台灣,教育平台Hahow(好學校)今年初剛獲獨1億台幣的A輪募資。再看中國,淘寶在3月成立教育事業部,預計未來三年要幫助上千家教培和知識付費機構獲取10萬名以上新生;另外,16所全國重點大學之一的華東師範大則率先承認「得到App」的學分⋯⋯
教育的任務,不是培養出順服現況的下一代,而是陪孩子擴充他的經驗,用他的經驗跟前人知識結晶做比對,然後協助孩子有「韌性」的長出「面對未知的能力」。 如果我們的國民教育體制,對小孩的心智鍛鍊少,行為控制多,讓小孩學了很多已知的「什麼」,卻丟失了面對未知問「為什麼」的能力,這是反教育的⋯⋯
「教育科技」近年來風起雲湧,在台灣,教育平台Hahow(好學校)今年初剛獲獨1億台幣的A輪募資。再看中國,淘寶在3月成立教育事業部,預計未來三年要幫助上千家教培和知識付費機構獲取10萬名以上新生;另外,16所全國重點大學之一的華東師範大則率先承認「得到App」的學分⋯⋯
教育的任務,不是培養出順服現況的下一代,而是陪孩子擴充他的經驗,用他的經驗跟前人知識結晶做比對,然後協助孩子有「韌性」的長出「面對未知的能力」。 如果我們的國民教育體制,對小孩的心智鍛鍊少,行為控制多,讓小孩學了很多已知的「什麼」,卻丟失了面對未知問「為什麼」的能力,這是反教育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教育部的大綱領明擺著四個字「適性揚才」,究竟有多少從事教育者能夠很清楚的了解,當教育者無法明瞭時,又如何讓學子們創造自己的技能生存下來。   首先給今年(2021年)畢業的全台灣高中畢業生(國中畢業生)的致詞:「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你們即將出滿18歲(15歲)了,成年了,長大了,你們是深受上天垂愛的
Thumbnail
這幾年我自己的生活早已經有了一個很規律的pattern,每週二北上台北辦公室,進行各種會議以及與團隊的諸多面對面討論,然後盡量都在週四傍晚回家,時間挑的好就都還可以跟家人一起晚餐。就這樣週間通勤了將近五年有了,就算是2020的疫情因為台灣受到的影響不大因此依然這樣規律的維持著,直到了上週5/14我
Thumbnail
現在是2021/5月,這次應該很多人跟我一樣,被Covid-19疫情影響從海外回到台灣(據統計有約30萬海外人士返回台灣),因為國外的疫情狀況真的已經失控,台灣還是最安全的地方。而返台除了居住、工作外,大家有面臨孩子的教育銜接的問題嗎? 我的兩個孩子十歲跟五歲,二人都是學齡前就離開台灣,在國外讓他
Thumbnail
隨著資訊科技的日新月異,「舊媒體」如印刷媒體、廣播、電視等影響力日減,與此同時,以網絡為主的「新媒體」逐漸興起。 疫症期間,網課成為本港學生的新常態。學生在新媒體時代下,究竟有沒有足夠的素養及能力,有效地駕馭新媒體,善用網絡的優點,並盡量減少網絡帶來的隱憂? 與中華基督教會全完第二小學合作,在農曆
Thumbnail
因全球抗疫措施下衍生的嶄新學習模式——E-Learning,實際上效用如何,又是否能讓所有學生均以此好好學習。另一方面,在家學習的措施是否揭示了貧富懸殊等社會問題,對香港社會、未來工作和教育模式等有著什麼樣的啟示和影響?〈2047〉今期請來兩位教育界的資深導師,深入探討E-Learning的種種。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教育部的大綱領明擺著四個字「適性揚才」,究竟有多少從事教育者能夠很清楚的了解,當教育者無法明瞭時,又如何讓學子們創造自己的技能生存下來。   首先給今年(2021年)畢業的全台灣高中畢業生(國中畢業生)的致詞:「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你們即將出滿18歲(15歲)了,成年了,長大了,你們是深受上天垂愛的
Thumbnail
這幾年我自己的生活早已經有了一個很規律的pattern,每週二北上台北辦公室,進行各種會議以及與團隊的諸多面對面討論,然後盡量都在週四傍晚回家,時間挑的好就都還可以跟家人一起晚餐。就這樣週間通勤了將近五年有了,就算是2020的疫情因為台灣受到的影響不大因此依然這樣規律的維持著,直到了上週5/14我
Thumbnail
現在是2021/5月,這次應該很多人跟我一樣,被Covid-19疫情影響從海外回到台灣(據統計有約30萬海外人士返回台灣),因為國外的疫情狀況真的已經失控,台灣還是最安全的地方。而返台除了居住、工作外,大家有面臨孩子的教育銜接的問題嗎? 我的兩個孩子十歲跟五歲,二人都是學齡前就離開台灣,在國外讓他
Thumbnail
隨著資訊科技的日新月異,「舊媒體」如印刷媒體、廣播、電視等影響力日減,與此同時,以網絡為主的「新媒體」逐漸興起。 疫症期間,網課成為本港學生的新常態。學生在新媒體時代下,究竟有沒有足夠的素養及能力,有效地駕馭新媒體,善用網絡的優點,並盡量減少網絡帶來的隱憂? 與中華基督教會全完第二小學合作,在農曆
Thumbnail
因全球抗疫措施下衍生的嶄新學習模式——E-Learning,實際上效用如何,又是否能讓所有學生均以此好好學習。另一方面,在家學習的措施是否揭示了貧富懸殊等社會問題,對香港社會、未來工作和教育模式等有著什麼樣的啟示和影響?〈2047〉今期請來兩位教育界的資深導師,深入探討E-Learning的種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