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醒的企業》,期待清醒的自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手上的書,把架上的空格一格一格慢慢佔滿了。四個月多前滿懷著不捨,離開了我們第一個孩子誕生的蘇城,回到了既熟悉又陌生的家鄉台灣。架上的每一本書都代表著過往的其中一段回憶,而大部分書都是在這10年間購買的(平均每年約200本),夜深人靜之時,看著這些書,讓筆者能靜下心來反思及反省自己。


raw-image

無根的經理人生涯

2011年,一張單程機票,一個人。筆者興奮地面對即將而來的挑戰。離開台北極為舒服的環境,隨著工作或公司需要,隨處落腳,這幾年也在中國大陸珠海、深圳、東莞、上海、蘇州及越南胡志明市、平陽省等地工作及生活。在職場的第二年,筆者以豐臣秀長為師,以專業幕僚長為職志,有計劃地不停的充盈學習各種專業知識及綜合管理能力,並設定35-40歲前,在一定規模公司,達到一定層級的經理人目標。幾年過去,雖然沒有特別成就,但也十分感恩每個一段歷程中所一起共事各位夥伴。在這段歷程大部分的學習投資,可能也跟這架上大部分的書(40%專業、40%管理、15%經濟/歷史/國際關係、5%生活),有著緊密的關係,或許這些書中的文字,也潛移默化著影響我的心智模式。

筆者有幸在2017年底加入一家蘇州的企業,認識了台灣第五項修練的導師莊老師及Michael老師。在此前,學習型組織、系統思考只是眾多閱讀過的管理理論之一,而且是一種沒有立即效果的理論。反更多的是專注於如何改善既有的管理系統、如何為資本家算計合適的決策,這樣的歷練影響了筆者對於許多事物的看法及判斷,面對新創事業或中小型組織(如筆者服務的企業,處於中小企業轉型期),容易陷入中大型企業經理人常有的"之前我在某企業如何如何"或"這不是如何系統處理就好了",這種略帶著輕蔑思想的迷失,不夠謙遜面對自己不了解的"小"組織,無知卻不自知。所幸有機會遇到良師益友讓筆者有機會修正自己的思維模式,讓自己意識到不足之處。在完成公司一系列重組及資本化掛牌工作後,筆者業意識到自己無根的職涯及未來小孩教育的問題,在2019年底決定返台發展,巧遇疫情而延遲至2020年3月底才返回台灣。

清醒的企業,清醒的自己

架上一系列第五項修練書籍,筆者拿起一本之前翻看了幾頁,覺得太過"虛"又放回去的書:寇夫曼先生所著的《清醒的企業》。花了一週睡前的時間,細細的閱讀此書,邊閱讀理解邊反省自己在過去所犯過的錯誤,並想著如何修正。書名是《清醒的企業》英文為Conscious Business,作者提出清醒的企業具備七種特質,三種個人的修練:無條件的負責、完全的正直及本體的謙虛,三種組織的修練:真誠的溝通、建設性的協商及精準的整合,最後第七種是為了讓這六種實現的修練:收放自如的情緒。回顧這幾年的經理人生涯,有些筆者實踐了,有些卻是還非常脆弱,這也導致自己在面對跟自己利益相關的事情上,一直無法處理的完整,跟自己越是相關,越是容易陷入情緒漩渦,無法超然。但若是站在經理人角度處理事情,卻又可以回復正常的理性,代表自己仍未真正接受過考驗,需要再更深度的修練。

其中在本體的謙虛這章節用了四種濾鏡來解析心智模式:生物性、語言、文化、個人環境。真正理解自己在這幾個方面從出生到現在的歷史,才可以知道自己腦內自然被創造出來的認知背後成因,才可以真正的學習,真正的進步。後提出"你好,我也好"的互相學習模型,與本體自大的單向控制模型(我好,你不好)對應。互相學習的模型會有三個假設:1.我的理性是有限的 2.其他觀點是互補的 3.錯誤是學習的機會。要先有這三點認知,才會有搭配的策略實施,但老實說,有時候筆者對家人或許就不見得完全做到位,當然也談不上真正的溝通與建設性建議。另外溝通時,作者也大量用第五項修練的左手欄作為工具,協助閱讀者真正思考溝通的本質,進而帶入讀者能夠深思如何做出有效的溝通。在最後一個修練的"收放自如的情緒"章篇裡,作者希望的是讀者可以像"人"一樣感知,一樣真切的表達,重點在於了解真正的自己,接受自己,適時做出真情的反饋,而非完全的無情。再來才是瞭解別人的情緒,能夠與人真正的互動。

反覆閱讀此書,書中對於我們心中不想面對的弱點,描述的十分入骨準確,作者其實自己也坦言,很多修練自己也不見得完全控制的完美。更遑論筆者疏淺的功力。恰好架上一本楊定一先生與女兒楊元寧合著的《靜坐的科學、醫學與心靈之旅》,筆者試著在夜深人靜之時,學著如何用靜坐及調息讓自己平靜下來,再好好思考下一步該如何開始,也期待有一個清醒的自己。(首次發表於個人微信2020/4/2 21:35)


參考書目與延伸閱讀

  1. Fred Kofman,清醒的企業,2008
  2. Peter M. Senge,第五項修練.1990
  3. Peter M. Senge、Art Kleiner、Charlotte Roberts、Richard Ross、Bryan J. Smith,第五項修練II實踐篇(上):思考、演練與超越,2013
  4. Peter M. Senge,Art Kleiner,Charlotte Roberts,Richard Ross,Bryan J. Smith,第五項修練II實踐篇(下):共創學習新經驗,2013
  5. 楊定一、楊元寧,靜坐的科學、醫學與心靈之旅:21世紀最實用的身心轉化指南,2014
  6. Donella H. Meadows,系統思考:克服盲點、面對複雜性、見樹又見林的整體思考,2016
  7. 界屋太一,豐臣秀長(上卷)(下卷),2000
  8. Daniel Goleman,EQ(繁中版),1996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過客閱讀筆記的沙龍
61會員
34內容數
跨境電商新手村中, 創業前有數年掛著財務長職稱的台資企業雜務長, 略懂財會、法務、人資、IT等等, 碎念一點電商過程遇到的一些合規作法的小心得
2021/02/09
“經理,您說的有點太理想化了。”廠務其中一位有超過12年織造經歷的副理,又再抵抗將流程標準化的作業。筆者笑著回答“郭兄,如果連一點理想都沒有,公司還有改變的希望嗎?”
Thumbnail
2021/02/09
“經理,您說的有點太理想化了。”廠務其中一位有超過12年織造經歷的副理,又再抵抗將流程標準化的作業。筆者笑著回答“郭兄,如果連一點理想都沒有,公司還有改變的希望嗎?”
Thumbnail
2021/02/07
從本書的最後往前看,或許Netflix文化的新物種,在亞洲屬於威權或習慣至上而下的文化框架下,非常的難以生長出來,然在美國,在建國歷史及自主獨立文化深根下,尤其需要快速反應及創新的媒體或科技公司身上,產生這樣以自由與責任構築出來,將權力下放到最基層的新企業組織,確實不令人意外。
Thumbnail
2021/02/07
從本書的最後往前看,或許Netflix文化的新物種,在亞洲屬於威權或習慣至上而下的文化框架下,非常的難以生長出來,然在美國,在建國歷史及自主獨立文化深根下,尤其需要快速反應及創新的媒體或科技公司身上,產生這樣以自由與責任構築出來,將權力下放到最基層的新企業組織,確實不令人意外。
Thumbnail
2020/10/28
兩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迪頓與克魯曼在2010年,對美國45萬人所做的社會實驗證實,年所得7.5萬美金是美國人幸福感的頂點,超過7.5萬美元的年收入就不會因為所得增加而增加幸福感。對於你而言呢?一個月、一年多少的收入,會讓你感到安全感,多少的收入會讓你的幸福感增加?
Thumbnail
2020/10/28
兩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迪頓與克魯曼在2010年,對美國45萬人所做的社會實驗證實,年所得7.5萬美金是美國人幸福感的頂點,超過7.5萬美元的年收入就不會因為所得增加而增加幸福感。對於你而言呢?一個月、一年多少的收入,會讓你感到安全感,多少的收入會讓你的幸福感增加?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每個人的一生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在工作,而一個人的成就感、自我肯定、對人生理想的規劃,也幾乎都是從工作得來。因此只要掌控職場情緒,你就能成為人生順利組。
Thumbnail
每個人的一生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在工作,而一個人的成就感、自我肯定、對人生理想的規劃,也幾乎都是從工作得來。因此只要掌控職場情緒,你就能成為人生順利組。
Thumbnail
這本書為我過去五年帶來莫大轉變,在人際與工作上帶來長足進展,活出更好的人生軌跡! 我從中學到最重要的幾件事: 1. 了解自己的心態與成因 2. 心態如何影響生活、工作與人際 3. 如何改變自己的心態 4. 如何為他人帶來良好的心態
Thumbnail
這本書為我過去五年帶來莫大轉變,在人際與工作上帶來長足進展,活出更好的人生軌跡! 我從中學到最重要的幾件事: 1. 了解自己的心態與成因 2. 心態如何影響生活、工作與人際 3. 如何改變自己的心態 4. 如何為他人帶來良好的心態
Thumbnail
有的,是發軔於生活的隨筆札記,讓人大悟:啊!原來可以這麼過生活! 有的,是有意識地提及心理與情緒狀態。沒有艱深的醫學名詞,是很好入門的書籍。 或激勵,或鼓舞,或分享,或實踐,或安定身心。這些書,是很多過來人的心血結晶,閱讀的過程,就像是和一位位智者進行對談,並汲取他們由經驗累積而來的智慧。
Thumbnail
有的,是發軔於生活的隨筆札記,讓人大悟:啊!原來可以這麼過生活! 有的,是有意識地提及心理與情緒狀態。沒有艱深的醫學名詞,是很好入門的書籍。 或激勵,或鼓舞,或分享,或實踐,或安定身心。這些書,是很多過來人的心血結晶,閱讀的過程,就像是和一位位智者進行對談,並汲取他們由經驗累積而來的智慧。
Thumbnail
商管五大素與自生經歷 超級思維的跨領域累積能量 運氣、努力與權謀
Thumbnail
商管五大素與自生經歷 超級思維的跨領域累積能量 運氣、努力與權謀
Thumbnail
接續「大離職潮」與「一週工作四天」的訴求醞釀而生,成功指涉的究竟是什麼?人有各種面孔與志向,眼前所見的不代表真實的生活與想法。是時候該把「成功的定義還給每一個人」了。
Thumbnail
接續「大離職潮」與「一週工作四天」的訴求醞釀而生,成功指涉的究竟是什麼?人有各種面孔與志向,眼前所見的不代表真實的生活與想法。是時候該把「成功的定義還給每一個人」了。
Thumbnail
多年以前,我申請到了去日本打工度假的簽證。雖然打工度假的價值現在看來眾說紛紜,不過對一個從出社會起就以「活躍以亞洲舞台」為志的人來說,無疑是一個跨出國門的好機會。 可是,我沒有去。我放棄了。而這並不是我在職涯中,唯一一次和這種機會失之交臂的時刻。
Thumbnail
多年以前,我申請到了去日本打工度假的簽證。雖然打工度假的價值現在看來眾說紛紜,不過對一個從出社會起就以「活躍以亞洲舞台」為志的人來說,無疑是一個跨出國門的好機會。 可是,我沒有去。我放棄了。而這並不是我在職涯中,唯一一次和這種機會失之交臂的時刻。
Thumbnail
出社會工作後,有很大部分是需要心態歸零 職場方面書籍很喜歡看那些吃足苦頭、努力打拼的成功企業家的故事, 因為覺得自己小時候挺幸福得
Thumbnail
出社會工作後,有很大部分是需要心態歸零 職場方面書籍很喜歡看那些吃足苦頭、努力打拼的成功企業家的故事, 因為覺得自己小時候挺幸福得
Thumbnail
看到這本書是因為書封寫著唐鳳推薦!他就力行公開透明自己所有會議記錄、發言,所以大聲工作法就是公開自己的工作內容、正在做或學習的事情,就是這樣而已? 看完這本書,最後一段話完全是打中心底深處,我最認同且嚮往的精神 「實踐WOL就是建立連結,就那麼簡單!建立對你有意義且適合你的連結,當你那樣做時,你就
Thumbnail
看到這本書是因為書封寫著唐鳳推薦!他就力行公開透明自己所有會議記錄、發言,所以大聲工作法就是公開自己的工作內容、正在做或學習的事情,就是這樣而已? 看完這本書,最後一段話完全是打中心底深處,我最認同且嚮往的精神 「實踐WOL就是建立連結,就那麼簡單!建立對你有意義且適合你的連結,當你那樣做時,你就
Thumbnail
手上的書,把架上的空格一格一格慢慢佔滿了。四個月多前滿懷著不捨,離開了我們第一個孩子誕生的蘇城,回到了既熟悉又陌生的家鄉台灣。架上的每一本書都代表著過往的其中一段回憶,而大部分書都是在這10年間購買的(平均每年約200本),夜深人靜之時,看著這些書,讓筆者能靜下心來反思及反省自己。
Thumbnail
手上的書,把架上的空格一格一格慢慢佔滿了。四個月多前滿懷著不捨,離開了我們第一個孩子誕生的蘇城,回到了既熟悉又陌生的家鄉台灣。架上的每一本書都代表著過往的其中一段回憶,而大部分書都是在這10年間購買的(平均每年約200本),夜深人靜之時,看著這些書,讓筆者能靜下心來反思及反省自己。
Thumbnail
《聽說你在創業》從 2019 年 1 月林育聖老師推出時就想寫讀後心得,但由於看完心情很有共鳴,同時身上也有幾個領導經驗,偏向校園的社團社長和活動總召,因此覺得需要消化一下,在 2020 年 6 月提筆撰寫。
Thumbnail
《聽說你在創業》從 2019 年 1 月林育聖老師推出時就想寫讀後心得,但由於看完心情很有共鳴,同時身上也有幾個領導經驗,偏向校園的社團社長和活動總召,因此覺得需要消化一下,在 2020 年 6 月提筆撰寫。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