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點小信仰》| 暗黑隧道裡的微光

2020/07/31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唯一完整的心,是碎過的心—《一點小信仰》
大多數的人,都有多重身分,像我,是女兒、妻子、母親、文字工作者、某些課程的學生,去年此時,還曾是一名媒體工作者;近幾年,在這眾多身分中,我最重要,絕大多數的人看我的身分,是一個母親;「母親」的身分的期待與要求,掩蓋過其他的身分;「母親」應該要有的樣子,會是我對自己,以及他人對我最主要的期待。
我兩個小朋友的老師們正好都是女性,當我看到她們,我也幾乎只看到「老師」的身分,對他們有「老師」的刻板印象,甚至是道德要求,覺得她們應該就是應該要有愛心、耐心,很偶爾的時候,比方說,念幼兒園的弟弟的老師因結婚要離職了,我才會猛然想起,對齁,⚪⚪⚪老師不只是個老師,也是個年輕女性,她現在要建立新的身分了。
而對於神職人員,尤其是像基督教、天主教的神父、牧師、修女,或佛教的比丘、比丘尼等,穿著特定明顯衣著的神職人員或修行人,神職身分往往也蓋過他們的其它人生角色。
關於這些彷彿有著光環的神職人員,你對他們的想像是什麼?純潔、完美,不能有任何瑕疵?因為他們為神工作,神是完美的,所以為神工作的他們,也必須是完美的?而且,他們必須對自己所信仰的神非常堅定,完全不能包容其他的宗教?
我大學念的是天主教學校,不只是在校園裡常常可以遇見修士、修女,我大學四年都住同一間女宿,我們的舍監就是一名德國修女;在上大學之前,我以為修女都是溫柔和藹的,但這位德國修女完全打破了我的想像;她是一個非常直接的人,不只是心直口快,可能脾氣也不是太好;我見過她發飆,有一次還被犯錯的學生,氣到中文、英文、德文混雜齊發;雖然如此,她心地善良、處事公正,她的嗆辣脾氣,對我來說,就是她一個很可愛的特色,也是讓我覺得她不是一個在高高的神壇上,凜然不可接近的神職人員,而是一個有血有肉,跟我一樣的普通人。
《一點小信仰》是兩個神職人員的真實故事,作者米奇.艾爾邦〈Mitch Albom〉是猶太人,書裡的兩位神職人員,一位是看著他從小到大的猶太教拉比〈相當於基督教或天主教的牧師〉,米奇喚他「大法師」;另一位則是他偶然結識的一位基督教牧師亨利;大法師與亨利的膚色一白一黑、宗教也不同,更特別的是,亨利他有前科,他曾經竊盜與吸毒;像這樣的一個人,如果是你,你會相信他講的道理嗎?
本書是從大法師的邀約開始,大法師請米奇幫他寫祭文,一個看起來可能很快就需要,但實際上,不知道何時會用到的祭文;因為這個邀請,米奇真正開始去試著了解,這位他似乎應該很熟,卻總是抬頭仰望,甚至小時候遠遠看到,就想躲起來或逃跑的人。
為什麼災禍會降臨在好人頭上?
透過陸續、長期的採訪大法師,米奇發掘了大法師講壇下的其它面貌;大法師,除了是講道的「大法師」外,也是一位丈夫與一位父親,尤其,他還是一個,曾失去過女兒的父親。
他那麼虔心的為神工作,為什麼還會遭遇到失去孩子這樣的人生至慟?「為什麼災禍會降臨在好人頭上?」米奇問大法師。這個問題,大法師曾經以無數種方式回答過這個問題無數次;在書本裡、講道詞中、網站上,以及含著淚的擁抱裡。主把她召喚到身邊?他在做最喜歡做的事的時候去世?她是天賜的禮物?這是一場考驗?大法師沒有提出類似這些的標準答案,只低聲說:「沒有人知道。」即使如此,當米奇問他,對上帝的信心可曾因此動搖,他的態度很堅定,「我不能動搖。」他說。
「從前我對別人說的話,現在我必須說給自己聽。」大法師承認,這的確撼動了他的世界,讓他面臨了非常嚴酷的信心考驗;即便如此,信仰帶給他安慰,讓孩子的死比較容易承受一些,他說,他的家人很幸運,能在世上擁有這個孩子,雖然只是短短幾年,他相信,有一天他會再見到她。
什麼樣的婚姻能持久幸福?
而關於幸福,關於婚姻,大法師也有他親身實踐的洞見,米奇曾經問過大法師,能預測哪一場婚姻會持久嗎?大法師說,有時候可以,如果他們溝通良好,機會就很大;如果有類似的宗教信仰、類似的價值觀,就很可能成功。
至於愛情,愛情一定是有的,但愛情會變。愛情,屬於迷戀的那種——『他好帥,她好美』有一天會枯萎,只要出一點差錯,那種愛就飛走了,但真愛會不斷充實,它經歷考驗之後會更堅強。那種愛,從共同創造的生活中意識到兩人共同擁有的那種愛,就是長存永續的愛。
大法師認為現在的人對婚姻期望太高,他們期待完美,每一分鐘都要幸福,電視或電影這麼拍,但人類的經驗並非如此;就像大法師的妻子莎拉說的,這兒二十分鐘,那兒四十分鐘,把這些美好的部分拼湊起來,就是一樁好婚姻。重點在於,情況不那麼好的時候,你不要把它整個兒當垃圾扔掉;吵架不是問題,另一半有點嘮叨有點煩,也沒甚麼大不了;跟另一個人親密生活,這都免不了的。但是,你從那份親密當中獲得的快樂——看著孩子,醒來時相視微笑,這就是幸福,一般人常常忘記這一點。
大法師說,社會告訴我們,幸福必須具備哪些條件——新的這個那個、更大的房子、更好的工作。但這種說法虛妄不實,他曾經輔導過很多擁有那些東西的人,實際上,他們並不因為擁有這些東西而幸福;多少婚姻在他們擁有全世界的一切之後瓦解;擁有財富與健康,家人之間卻爭吵不休;擁有更多,不代表你不會還想要更多,如果總是想要更多——更有錢,更漂亮、更有名......就會因小失大,幸福永遠不會來臨。
靈魂的急診室
《一點小信仰》的另一位主角,亨利,他前半生的故事,幾乎可以拍成一步驚險刺激的黑幫電影;下半生卻在底特律主持著一個屋頂上破了一個大洞,冬天冷得要死的教堂,照顧著一群社會底層,或也曾經跟他一樣,犯過罪、坐過牢的人;有些人,甚至還一邊吸毒,一邊聽他講道,但是亨利對他們說:「我不在乎你喝酒;你剛走出鴉片館我也不在乎。我生病的時候,就去急診室;如果病治不好,我會再去;所以不論什麼東西讓你生病,儘管把這座教堂當作你的急診室,直到治好為止,你要繼續來這裡。」
對於亨利,其實米奇跟很多人一樣,對他有很多的懷疑,有些認識亨利的人,甚至還會指著他說:「我知道你拿了錢,小子;我知道你一定拿了錢,我太了解你了。」但是亨利說:「你們曾經認識我,你們清楚那個人,但你們不認識我努力著想要成為的那個人。」「當我們還在用過去看待自己,就看不見上帝做了什麼,看不見上帝能做什麼,看不見發生在我們生命裡的小事。」
如果我過得稍微好一點 那只是因為我比較幸運
透過一次次的拜訪與長期的觀察,米奇對亨利的態度由質疑,轉為深深的敬佩與自慚,米奇說,在某種意義上,每個人的屋頂都有破洞,眼淚從那兒掉下來,壞事像狂風一樣從那兒灌進來。我們覺得脆弱,我們擔心下次不知會有多大的暴風雨來襲。而他自己,自以為無所不知,是個「有能力完成工作」的「聰明人」,隨著爬得愈高,就愈瞧不起那些看上去愚昧或者單純的事物,對他們嗤之以鼻,就連宗教也看不起。
其實他自己,不比別人優秀或聰明,只是比較幸運;他為自己的自命不凡,感到慚愧,因為一個人即使對全世界都瞭若指掌,仍然會迷失其中。世上有很多很多的人,不論多麼聰明、多有成就、都在受苦,但他們非但沒有看低任何東西,反而抬頭仰望,那也正是他該看的方向;因為,當全世界安靜下來,只聽得見自己的呼吸時,每個人想要的東西都一樣:安慰、愛與平靜的心。
我一直認為,人的外在,儘管形形色色,容貌、財富、地位、工作有所謂的高低,然而,作為一個人本質性的內涵,都是一樣的,包括神職人員;平凡的我們,所擁有的內在神聖性,一點也不亞於為神工作的他們,只是多數的我們,未曾或較少去安靜謙卑的去聆聽神的聲音;他們也一如我們,同樣會有脆弱,甚至遇到災厄的時刻,只是,當你願意去相信一個更大的存在,在面對生命中難以承受的苦難時,會有較大的能量,平靜的去面對。
《一點小信仰》是米奇.艾爾邦繼《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後,第二本非虛構的真實故事;雖然主角是兩位神職人員,內容提及宗教的部分並不多,而即使提到宗教,內容也不是泛道德式的高調,而是務實的探討一般人常會面對的信仰問題:如何面對信仰、如何面對與自己不同的信仰;神的愛,會因為不同的宗教而有所不同嗎?不同宗教的神,只照顧那個宗教的信徒嗎?
宗教外的內容,則多是生活——如何經營一樁好的婚姻、幸福的真諦,還有,如何面對自己的過錯,跌倒了,怎麼樣昂然的再站起來;《一點小信仰》對我最大的啟發是,打破自己的成見,用平等的心,看待所有的人;不只是以平常心,看待像亨利一樣犯過罪的人;同時也是以平常心,看待像大法師一樣讓大家尊崇的人。
這篇文章也可以用youtube聽喔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身體需要食物,才有能量,心靈也是;電影、戲劇還有書,就是我的心靈糧食,這裡分享這些心靈糧食,帶給我的收穫與感動。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