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方格精選

中學以下的素養教育與經驗談:學齡前到低年級的數學基礎(3)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學齡前到低年級的數學基礎」會在這篇告一段落,談完基礎的加減法。再次說明,所有的教學方法與手段,完全要看:

  1. 個人因素
  2. 社經背景
  3. 對應教材與年齡

沒有百分百適用,也不會有一招行天下的密技,最大差異在於針對個人或是多人數上課。而且不管多好的教材,只要學生本身完全沒有學習的意願,都是沒有用的,這時候就得要換其他方式,不能只看教材與方式。

前一篇談過超前進度的狀況,接下去要講已經上小學的同學,老師正在講解進度,但是他真的基礎運算卡住,明顯進度跟不上,又開始自暴自棄的狀況,該怎麼辦?

加法運算的學習──補救篇

坦白說,這個時候筆者完全不鼓勵家長採取慢慢來的做法,除非「你時間很多」,晚上跟周末可以不停的加強,小朋友又願意撐下去,不然花太多時間會有更強大的副作用。

這個副作用就是「跟不上 – 累積挫折感 – 放棄」的循環。

筆者建議採取下列的作法。

raw-image

咦?大量練習?這不是填鴨式教育嗎?

呃,不是,筆者知道很像,但絕對不是。因為上小學後,除非都在睡覺,不然跟著進度一定會有某個程度,至少不會到加法的時候,連數數到100都不行、比大小都會錯。若是這樣,筆者必須說,這是家長的錯,是不是太過放鬆,不在意小朋友的學習狀況,還是盲目信任安親班,直到考試全炸掉,在家明顯拒絕學習?

如果是,各位爸爸媽媽,你們只剩下兩條路可以選,一條是下班跟放假,帶著你家寶貝,從頭開始一步步來,花時間把基礎能力磨上來。或者找一個願意花時間課後輔導的老師、很願意磨耐心的安親班主任。期待莫名其妙就好起來,那真的不如去禱告。

大量練習的意義

若沒有糟糕到連數字都認不好,那大致上就是計算能力不夠,這一般來說分為三種類。一種是真的天生能力不好,這沒轍;另一種是太習慣用手指數,這要加強速度;還有一種是前段說過的,對於加法的邏輯無法掌握。

大家時間都很多,那慢慢磨都可以,這邊筆者指的是,老師還在上進度,但就跟不上,前面都不好了該怎麼辦?

沒怎麼辦,大量練習就是了。

大量練習有3個好處:

1. 機械式練習久了,學生較容易忽略得失心,將之當成作業,不會抗拒算錯的失敗。這對第一種學生有幫助,透過大量練習,逐漸把計算能力培養起來。

2. 用手指數不是錯,只是太習慣後速度慢,考試一定考不好,藉由限定時間內的大量練習,配合學生程度適時給予難易適中的題目,強迫他練到幾乎背起來的程度。這對第二種學生很有用,練到背起來並不是壞事,不然各位爸爸媽媽馬上自己心算8+7,你真的列式計算嗎?

3. 對第三種學生,他不是不會算,也不是算太慢,只是抓不到邏輯。好比十位數可以加十位數,他會 11+11 知道有 2個10跟 2個 1,但 44+44 馬上就昏掉,因為 4個10跟 4個 1,「看起來跟 2個10加 2個 1不一樣」。大量練習可以消弭這種感覺,抓到計算規律後,很快就會想通其中的邏輯相關。

留意小孩計算錯誤的原因

請家長再次留意,不管是慢慢來還是補救訓練,都要根據當前的難易度調整,而且「錯誤一定要檢討」(但不要用責備的方式)。好比他在計算 23+14 的時候算成 27,就得要先聽他說,寫在紙上看,告訴他「你看看,是不是忘記14有一個10,你只記得 4」。

小朋友算數常常會有視野過小的問題,例如上面的例子23+14=20+3+10+4,很多小朋友心算時內心是這樣的:

「23有 2個10跟 1個3,14有 1個10跟 1個4,所以 3+4 等於7,前面有 2個10,所以是 20+7等於 27」

也就是看著十位數時沒想到個位數,算著個位數時忘了十位數,也不要覺得這很讓人難過,筆者的經驗是,大部分小朋友都是這樣XD。

只是他們多快脫離這個視野狹小的階段?這就要看練習了,有的安親班會要求寫下後,把不同位數的數字標記,然後強迫每個小朋友都要從頭看到尾,一個個數字抓出來加。有的則是不講,直接給大量練習題,練到背起來為止。

這個筆者不能說哪個好或不好,因為不同做法對於不同學生的效果也都不同,而且在小學階段,基本上不管哪種作法,「硬幹」都是有效果的,只是效率好不好就難說。這道理就好比你用火魔法打有火抗性但不強的怪物,照道理打夠多下還是可以打死啦……..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4358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王立第二戰研所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王立第二戰研所
33.4K會員
1.4K內容數
王立第二戰研所在方格子的主要基地
王立第二戰研所的其他內容
2025/04/29
建立一個穩固地基很重要,可以錨定時空,使人感到熟悉。熟悉接近安全之地,有家的安穩感。家提供每個人可以棲息、放鬆、完成工作的暫時休憩地,即便人生沒有目標、也沒方向,至少在迷惘的時候,可以得到一夜安寧。
Thumbnail
2025/04/29
建立一個穩固地基很重要,可以錨定時空,使人感到熟悉。熟悉接近安全之地,有家的安穩感。家提供每個人可以棲息、放鬆、完成工作的暫時休憩地,即便人生沒有目標、也沒方向,至少在迷惘的時候,可以得到一夜安寧。
Thumbnail
2025/04/27
學生迷惘什麼?「不知道」大部分的學生到國三,再怎樣不想面對,也知道人生在轉折點。但其中多數人是不會過於焦慮的,因為成績好的考高中,差的選技職,而今天的技職體系,除了最前面的知名學校,其他間的差異對學生來說沒那麼大。
Thumbnail
2025/04/27
學生迷惘什麼?「不知道」大部分的學生到國三,再怎樣不想面對,也知道人生在轉折點。但其中多數人是不會過於焦慮的,因為成績好的考高中,差的選技職,而今天的技職體系,除了最前面的知名學校,其他間的差異對學生來說沒那麼大。
Thumbnail
2025/04/22
如果更誇張,不停的改革,更多樣的身份認同,沒有顯著的最終目標,只有浮動的臨時棲所,那就跟沒有終點一樣。想要取得身份認同者沒有辦法休息,永遠在跑馬拉松,每一次的改革成果,都只是為了下一次的改革積蓄能量,當事者無比疲累。 投機政客目的就是這個能量,將之化作一張張選票,你想像的終點並非他的目標,這就是永
Thumbnail
2025/04/22
如果更誇張,不停的改革,更多樣的身份認同,沒有顯著的最終目標,只有浮動的臨時棲所,那就跟沒有終點一樣。想要取得身份認同者沒有辦法休息,永遠在跑馬拉松,每一次的改革成果,都只是為了下一次的改革積蓄能量,當事者無比疲累。 投機政客目的就是這個能量,將之化作一張張選票,你想像的終點並非他的目標,這就是永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如果孩子底子真的不好該怎麼加強? 但真要說什麼該注意的點,大概有二。一是如果每天2小時的定期量,都花在作業上,那很可能是實力不足,就不該追加,要傾向打底,去陪著看哪邊出問題,會不會是基礎計算能力不足,或對時序的理解不清楚,並以此為中心,設計一套有意義的教材。
Thumbnail
如果孩子底子真的不好該怎麼加強? 但真要說什麼該注意的點,大概有二。一是如果每天2小時的定期量,都花在作業上,那很可能是實力不足,就不該追加,要傾向打底,去陪著看哪邊出問題,會不會是基礎計算能力不足,或對時序的理解不清楚,並以此為中心,設計一套有意義的教材。
Thumbnail
讀書就是這樣,追求解題技巧度過眼前這關,在聯考時代還有點可能,走到基測、會考後,難題的比例下降,使得平日累積比重提高,也就是穩定性更重要。 真的不行,請家教,或是送安親班,依照經濟能力而定。筆者不想騙各位家長,好像照某種方法就可以成功拉起來,沒這種事。
Thumbnail
讀書就是這樣,追求解題技巧度過眼前這關,在聯考時代還有點可能,走到基測、會考後,難題的比例下降,使得平日累積比重提高,也就是穩定性更重要。 真的不行,請家教,或是送安親班,依照經濟能力而定。筆者不想騙各位家長,好像照某種方法就可以成功拉起來,沒這種事。
Thumbnail
不過,對於沒有從小練起,或是程度有點跟不上的孩子來說,上一篇文章提到的方法需要調整。中高年級跟不上,怎麼補救? 首先,不要執著追趕前段的人,會在前段的學生,扣掉很聰明的同學,多是長時間累積的結果。家長自己要先站穩這個心態,不然自己很急,情緒會感染給小孩,破壞原本正向累積的成果。
Thumbnail
不過,對於沒有從小練起,或是程度有點跟不上的孩子來說,上一篇文章提到的方法需要調整。中高年級跟不上,怎麼補救? 首先,不要執著追趕前段的人,會在前段的學生,扣掉很聰明的同學,多是長時間累積的結果。家長自己要先站穩這個心態,不然自己很急,情緒會感染給小孩,破壞原本正向累積的成果。
Thumbnail
在幼兒期的教育這邊,筆者的心法就只有一個:「習慣成日常」。所有的努力,都是要建立孩子心中,對於學習的認知,來自於「累積」。越聰明的孩子,越可能因為自身的智慧反噬,在小時候依靠天分輾壓,忽略累積的重要,剩下的就是在哪階段撞壁。越早其實越好,等到大學才遇到學習挫折,自我放棄的機率就越高。
Thumbnail
在幼兒期的教育這邊,筆者的心法就只有一個:「習慣成日常」。所有的努力,都是要建立孩子心中,對於學習的認知,來自於「累積」。越聰明的孩子,越可能因為自身的智慧反噬,在小時候依靠天分輾壓,忽略累積的重要,剩下的就是在哪階段撞壁。越早其實越好,等到大學才遇到學習挫折,自我放棄的機率就越高。
Thumbnail
能不能結合生活,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尤其現在的素養教育,很多家長真的誤解,以為是可以補出來的。正確的狀況是,中產階級家長平日就有不自覺累積這類能力,小孩自然去補習一下就通,而沒有高學歷家長的耳濡目染,孩子往往也得不到這能力,補習班光是要練基本功就用掉所有時間。
Thumbnail
能不能結合生活,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尤其現在的素養教育,很多家長真的誤解,以為是可以補出來的。正確的狀況是,中產階級家長平日就有不自覺累積這類能力,小孩自然去補習一下就通,而沒有高學歷家長的耳濡目染,孩子往往也得不到這能力,補習班光是要練基本功就用掉所有時間。
Thumbnail
上一篇講到的是數學、自然科的教法,筆者是因為本科物理,習慣每件事情都解釋。TOMICA小車子為何會跑?讓小孩先觀察,發現是輪子會轉,就對幼幼班的小孩解釋,輪子中間有輪軸,迴力車則拆給他看齒輪結構,是什麼去帶動。
Thumbnail
上一篇講到的是數學、自然科的教法,筆者是因為本科物理,習慣每件事情都解釋。TOMICA小車子為何會跑?讓小孩先觀察,發現是輪子會轉,就對幼幼班的小孩解釋,輪子中間有輪軸,迴力車則拆給他看齒輪結構,是什麼去帶動。
Thumbnail
筆者的建議是,定時、定量,不要求多以免揠苗助長,需要看小孩的狀態,而這跟他3歲前的家教有關,無法給予具體的建議。筆者個人的狀況是,從小就會一直跟小孩提知識類的東西,只要孩子發問,有問必答,且儘量用能夠懂的童言童語去解釋。
Thumbnail
筆者的建議是,定時、定量,不要求多以免揠苗助長,需要看小孩的狀態,而這跟他3歲前的家教有關,無法給予具體的建議。筆者個人的狀況是,從小就會一直跟小孩提知識類的東西,只要孩子發問,有問必答,且儘量用能夠懂的童言童語去解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