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所不在的學習―與青春對談系列9之2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爸爸,如何應付學校的考試?我家教學生,讀八年級的那位女生,很認真讀書,但是考試成績卻不太理想。」A寶向我求救。
B寶也在旁邊搧風點火:「爸爸總是誇耀學生時代花在課業時間很少,卻能用最少的時間應付考試拿高分,分享一下秘訣吧!」
我哈哈大笑:「其實你們現在上了大學之後應該也能逐漸體會到,有固定範圍有標準答案的選擇其實是很容易的,真正困難的是,人生選擇是沒有範圍也沒有標準答案。」
A寶怕我離題:「爸爸,你就再跟我們說一次該如何應付考試吧?」
我想了想:「很多人花了很多時間做題目或反覆背誦課文,可是往往會犯了見樹不見林的盲點,也就是花了很多時間讀書,卻搞不清楚這些章節到底要告訴我們什麼事,這個主題究竟跟我們的生活有什麼關係?因此我們一邊讀書一邊要試著揣摩出題老師的心意,或者假設你是編寫這篇課文的專家,自己回答為什麼要用這個圖表,這個章節為什麼要區分為這幾個標題?」
A寶認為太抽象了:「可不可以說得具體一點?該怎麼做?」
我仔細地說明:「考試出的題目通常都是重要而且容易忘記或搞混的,我們可以從歷屆考古題知道哪些是重要而容易搞混的。有科學研究發現,最有效的學習,是學生的心智能溶入老師的心智當中,也就是當我們能『建構』出跟老師一樣的想法,才能夠真正的理解。這就是我以前跟妳們說的讀書小秘訣,每讀完一個章節,立刻蓋起課本問自己,如果我是老師,會從這段課文中出什麼考題?只要花一、二分鐘想這個問題,然後再花二、三分鐘用自己的話回答出這些猜題的答案。」
我停了一下才繼續說:「通常我們閱讀或聽老師上課,都算是被動的學習,即便當時聽的時候能理解,看的時候也能懂,可是過幾個小時,那些原本明白的內容就會變得模模糊糊,因為在讀的當下印象是留在短期記憶的大腦中,就像電腦的暫存記憶體,電腦一關機就不見了,只有經過用我們自己的嘴巴,用習慣的語法重新描述一次,記得喔,不能照著課本原文背,而是用自己的話來講,這樣腦神經才能將這段記憶轉成長期記憶,在學理上這叫固化歷程。」
B寶跟我確認:「一定要用自己的話來講才能變成長期記憶?」
我笑笑說:「沒錯,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學生明明花很多時間讀書,卻總是記不得的原因,就是他們讀完一個段落後,沒有自己問自己問題,沒有自己用自己的話來回答,沒有養成思考的習慣,再認真也是被動的學習。」
這時A寶恍然大悟:「原來爸爸要我們養成『上完課或聽完演講後強迫自己問一個問題』的習慣,也就是把被動聽講轉換成主動學習的態度。」
我為A寶按讚:「沒錯,要訓練自己提問的能力。要能提出問題其實是很不容易的,首先你要很專注地傾聽現在正在聽或正在讀的內容,同時你也要從自己過去的經驗中去搜尋相關的題材,然後一個好的問題當然是未知中的想像,也就是指向未來,你看,提問的過程就強迫大腦在現在,過去與未來中思索與想像,是很複雜的歷程,大腦神經被動員的區域很廣泛,所以當然也很容易被記憶下來。」
AB寶靜靜地想著我說的話。
我再補充說明:「當我們習慣自己提問,自己回答,自己解釋給自己聽時,會發現中間有很多連不起來的地方,這也就是我剛剛提到出題老師特別喜歡出的部分,一般人容易搞混或容易遺忘的地方。」
看著A寶在筆記上記錄著,打算下次跟她家教學生分享,我也一邊想著,這種學校考試科目的準備,即便不照著我剛剛所提的方法,只要投入大量時間反覆背誦,不斷寫測驗卷,硬背死背,終究還是能考得不錯,畢竟在固定範圍裡填上標準答案是簡單的,但是面對這個真實世界,知識產出與淘汰的速度前所未有的時代,這種填鴨式的學習真的是完全沒用,甚至是有害的,我們應該培養的是以永不止息的熱情來面對愈來愈不明確且模糊的世界,並且對萬事萬物保有探索與好奇心。
一個懂得提出問題,願意耗費精神腦力去思考問題的人,比較能夠清楚知道自己要什麼,也就是在尋找生命意義的過程中,能找出屬於自己的路,勇敢的追尋夢想。
其實,在這終生學習時代建立無所不在的學習習慣,只要透過在應付考試的讀書中,建立不斷自己提問,自己回答的習慣就可以達成。
.......…刊載於青春共合國雜誌的專欄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5K會員
    2.0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李偉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學數學錯誤比正確重要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教與學的心智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遺忘讓我們幸福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你可能也想看
    化簡無所不在 用學過的DP模型解House Robbery II_Leetcode #213題目會給我們一個nums陣列,分別代表每棟房屋的價值,也就是房屋內有的現金數量。 題目敘述給的情境是假想盜賊要偷東西,限制是相鄰的兩棟房屋不能一起偷,只能選擇其中一棟,否則就會觸發警報器。第一棟和最後一棟也被視為相鄰。 請問怎麼選擇哪幾棟房屋下手,可以
    Thumbnail
    avatar
    小松鼠
    2024-06-06
    化簡無所不在 用學過的DP模型解Delete and Earn 取捨之下的最高分數_Leetcode #740通過 取捨與否的最佳策略 來獲得 最高的分數。文章中運用了類似House Robbery的DP模型來解決這個問題。通過演算法化簡的技巧,將這個問題化簡到 相鄰物不可同時選擇的DP模型。同時,強烈建議同時複習House Robbery,熟悉DP演算法框架和掌握演算法化簡的技巧。
    Thumbnail
    avatar
    小松鼠
    2024-06-02
    無所不在的認知作戰當101的煙火畫下句點時,全台最大的單一國家跨院校校友會的FB社團突然湧入大量的境外申請者,對一個NPO來說每小時6-10位的申請者是很不尋常的事,尤其是使用簡體中文以及中國用語的申請者特別的不尋常,這些申請者都是直接私訊給管理員,而不是使用正常的申請管道。在大選將至的時刻,都會被視為動機不單純。
    Thumbnail
    avatar
    Flyturtlex
    2024-01-04
    《蛋的多重宇宙》用蛋製作疫苗,到上太空的蛋,探索蛋的文化史、科學貢獻與實用價值,認識我們不可或缺又無所不在的「蛋」蛋——可見於世界各地的神話傳說中,是孕育生命的源頭、富含營養的食物,也能用於藝術創作、醫藥研發,甚至是表達抗議。談到「蛋」,一般通常是指鳥類的蛋,更精準來說,即「雞蛋」。不過,所有的有性生殖動物都有卵,其中也包括人類。 本書作者作者探討了蛋在人類文化中展現的各種樣貌與運用方式。
    Thumbnail
    avatar
    臉譜出版
    2023-09-27
    無所不在的微生物。讀《我擁群像》《我擁群像》是科普作家艾德•楊(Ed Yong)的第一本著作。作者在書中相當稱職地引用許多微生物相關研究,拓展一般讀者對於微生物的認識。整本書架構清晰、作者頗有文采,加上譯文流暢、編輯合宜,審訂者更相當盡責地適時補充審訂註,因此即使是非專業讀者,閱讀時仍能獲得相當的樂趣。
    Thumbnail
    avatar
    誰說編輯不讀書
    2023-07-30
    無所不在的市集:尋常人物的幽微故事《黃昏市場》《黃昏市場》書中以黃昏市場主軸,講述生活中你我平凡生活不平凡故事。作家姜泰宇撰寫推薦序中表示這本書充滿了奇趣。這段旅程像走進隧道,我伸出我的手邀請你們與我一同,一跨進去就無法自拔的故事。由本書作者凌雲杉與《洗車人家》的作者姜泰宇對談,與大家聊聊這本小說的創作構想,也談談對於創作意念與想法。
    Thumbnail
    avatar
    玉山社出版公司
    2022-06-28
    無所不在的黑氣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原本就有一點敏感體質的我,最近好像更加敏感、敏銳了!過年前開始,從line裡面收到訊息,還沒看就感覺到對方有很強的干擾,讓我不舒服好幾天,我開始比較用心觀想銀河大手印。真的太強大排不掉時,就會一邊稱唸佛菩薩名號,一邊繼續觀想,終於把很強的干擾排除了! 開示:黑氣有消的緣故。
    Thumbnail
    avatar
    香港吃貨寶寶
    2022-04-09
    無所不在的認知偏誤(三):訴諸權威9月1日,No. 244,#訴諸權威的謬誤 文藝復興時期全才型的達文西早該在每日猜招登場,畢竟 #君子不器,不學無術的通才也是猜招先生剛開始的理想型,雖然在專業化分工的世界,成為通才似乎不是主流。 今天介紹另一種謬誤,就是動不動講 #我媽媽說 (不對這是媽寶不是權威謬誤)、#老師說、#醫生說。
    Thumbnail
    avatar
    Mr PS 猜招先生
    2021-09-01
    【無所不在的天花板——壓垮我的豈止是性別】無論後世如何給予評價,她以一介女流克服了種種困難,實踐她對於理想的台灣該是什麼樣子,至少她從未背棄這樣的信仰。 我想人間最難得的志業,就是在亂世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到推動國家的力量,找到一群願意犧牲奉獻的夥伴。 女人並沒有在時代噤聲,女人並沒有拒絕為他人的不幸抗爭,女人也並沒有止步於一種命運。
    Thumbnail
    avatar
    ㄓˊ感書店
    2021-08-03
    無所不在的認知偏誤(二):確認偏誤6月30日,No. 181,無所不在的認知偏誤(二):#確認偏誤 今天聊聊第二個認知偏誤,confirmation bias,中文多翻成確認偏誤,是指我們在吸收訊息的時候,會偏好確認自己已知的信念與想法,排斥質疑自己既有想法的資料。
    Thumbnail
    avatar
    Mr PS 猜招先生
    2021-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