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裝悲傷不存在,就無法獲得治癒

2020/09/12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悲傷讓你為迎接喜悅做準備。它粗暴地掃除你屋子裏的一切,讓新的喜悅能找到空間入住。它搖落你心中樹枝上枯黃的葉子,讓新生的綠葉得以生長出來。」—波斯詩人魯米(Rumi)
我們總是習慣以負面的角度看待悲傷,甚至會要求自己壓抑悲傷的情緒。
非營利組織「快樂計畫」(Project Happiness)創辦人蘭迪塔蘭(Randy Taran)談到悲傷時,則是提醒我們去想想看悲傷能夠為我們提供什麼。
蘭迪將悲傷定義是重新調整自我的重要階段,就跟快樂、喜悅一樣是自然迴圈中的一環。她在《每種情緒都是天賦》(Emotional Advantage)一書中,針對悲傷的情緒有新的解讀與建議。

01.一顆小藥丸能解決所有煩惱嗎?

悲傷和憂鬱不一樣,悲傷是一種正常的情緒狀態,但憂鬱是慢性的。當我們對於悲傷的情緒置之不理,不加以探究,就有可能會將心中的悲傷轉化成憂鬱。
現代社會人們習慣把悲傷或憂愁的感覺,直接歸類為憂鬱,而且因為太容易取得處方簽,很多人在面對負面情緒時,往往會把藥物當作第一選擇。
此外,根據美國心理學家珍特溫格(Jean Twenge)的研究,現代科技與生活模式也的確導致了憂鬱症的比例增加。當我們與深層自我的連結越來越遠,就越容易感到悲傷與憂鬱。
當我們面對快速成長的社會,當我們面對時刻都要完美要成功的狀態,吃一顆藥丸似乎是一種可以快速解決當下困境的方式。但是,若我們不將注意力轉回調整生活模式,那麼只會陷入無限的迴圈。
英國廣播公司(BBC)節目《醫生當家》(Doctor in the House)中的知名醫師蘭幹柯特吉(Dr. Rangan Chatterjee)主張,人們選擇的生活模式,可能會影響,甚至改變他們的健康狀態。
他對有憂鬱症狀的現代人提出了以下建議:
1、好好放鬆並多和親友連結
2、多吃蛋白質和堅果,幫助血糖與情緒穩定
3、要有充足且高質量睡眠
4、多運動

02.少量的悲傷是件好事

悲傷其實並不全然只有負面的影響,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的社會心理學家約瑟夫福加斯教授(Joseph Forgas)在進行幾項研究後發現,輕微的悲傷是對身心有益的狀態。
悲傷可以讓我們的記憶變好。約瑟夫教授在其2014年發表的文章中表示,研究發現在一般人認為似乎容易感到沮喪的陰雨天,比起陽光燦爛的晴天,受測者竟然反而能夠記住較多的細節,準確度也比較高。
悲傷有助於社會判斷。約瑟夫教授說明這個實驗是讓受測者們觀看一段在質問偷竊嫌疑犯的視頻,結果發現心情愉快的受測者,只有49%看出是誰在說謊,而心情比較不開心的受測者,有62%辨認出說謊的偷竊犯。
悲傷可以提高動力。這個研究是讓受測者分別觀看快樂和悲傷的電影,然後再請他們去完成一項艱難且具挑戰性的任務,結果是觀賞悲傷電影的那一組人,願意花比較多的時間和精力,並且獲得較高成績。
悲傷竟然對領導力有正面的影響。此研究是一位北愛爾蘭催眠治療師的實驗結果,她發現受測者在開心的領導者團隊中,從事「創意性」的工作,效果比在不開心的領導者團隊效果高了200倍。但是,相同的實驗方式,當受測者是從事「分析性」工作,不開心的領導者團隊,效率卻好上400倍。
因此,根據領導風格來看,快樂可以提高創造力,但負面的情緒卻能夠激發分析思維!

03.悲傷的正面力量

既然微量的悲傷可以有一些正面回饋,我們應該怎樣「化悲憤為力量」呢?
蘭迪引用了英國心理學家提姆洛瑪斯(Tim Lomas)在其《負面情緒的積極力量》(The Positive of Negative Emotions)一書中,提出的悲傷的七個力量。
第一,悲傷可以讓你遠離傷害。就像被火燙到一樣,我們會本能地把手縮回來,悲傷也會讓我們趕緊找到安全的狀態以避免受到傷害。
其次,悲傷可以激發淚水、舒緩壓力,這也是為什麼許多人在哭過之後,都會覺得好多了。
再來,悲傷可以讓你有思考的空間。不知道你是否曾經有過這種感覺,就是在復原的過程中,覺得自己頭腦特別清晰,能夠看清楚狀況與問題的脈絡!因為在經歷悲傷後,經驗的累積會帶來智慧,讓自己學到教訓。同時,也因為如此,悲傷能夠讓你學會共情與同理。
悲傷可以讓我們更靠近失去的人事物。有時候直接豪爽地表達出情緒,能更快地跨越哀痛,並且以新方式去連結這些失去。
悲傷可以有助於我們獲得更大的喜悅。就如黎巴嫩詩人哈裏利紀伯倫(Kahlil Gibran)所形容「越是刻骨銘心的悲傷,越能讓你容納喜悅」。只有當我們感受到悲傷的時候,才能真正珍惜快樂。
最後,悲傷可以讓我們明白「愛」超越一切。

寫在最後

生活在現代社會中,學習觀察自己的情緒,用心感受自己的感覺,是一件重要的技能。
悲傷也是人生的一部分,是重新調整自我的重要階段,因為有了悲傷,才能有深層的自我對話的機會,也才能讓自己擁有新的能量,以及獲得讓自己快樂的能力,
白告心青
白告心青
一個隨伴侶到對岸討生活的心理諮詢師。現為全職媽媽+自由創作者。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