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你是怎樣面對他人的?體會四個姿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如何確認自己是一致性的表達?

要談四種求生存姿態,可以先從一致性表達的概念開始。

評估自己是否是一致性的表達,第一個檢核的方式是,此刻的你是否具有高自我價值感?因為在高自我價值感的狀態裡,你從內在自然出來的表達,幾乎就會是一致性的。反過來說,當你的表達不是一致性時,那意味著你的自我價值感是比較低的狀態。

評估自己是否是一致性的表達,第二個檢核的方式是,你的口語表達與非口語的呈現兩者的方向是否相同?(如上一篇你是怎樣面對他人的?姿態的覺察!所談的部分)

評估自己是否是一致性的表達,第三個檢核的方式是,你是否在過程中同時關注了「自我」、「他人」、「情境」三個部分,找到三者的平衡點,再據此進行表達?接下來說明這三個部分。

溝通三要素

raw-image

自我」指的是我是否關注到:和對方溝通時自己這個人價值感受需求(期待與渴望)
我在和對方互動時,是否看重我自己?是否關心自己的感受?是否在乎自己的需要?

他人」指的是我是否關注到:和我溝通的對方這個人價值感受需求(期待與渴望)
我在和對方互動時,是否尊重他這個人?是否關心他的感受?是否在乎他的需要?是否可以跟他有連結

情境」指的是當我和對方溝通時,我是否關注到:此刻彼此處在什麼樣的環境下?在碰面之前各自的狀況如何?兩人目前的關係怎麼樣?共同要面對的問題是什麼?這些提問所帶來的覺察,都將會影響彼此溝通的過程。

三要素的忽略與增添



raw-image

討好
當我們認為自己沒有對方來得重要時,就會容易討好。以溝通三要素來看,我們忽略了自己的價值、感受和需求(如上左圖「自我」塗上陰影)。
反言之,當我們覺察到自己在壓抑或委屈的討好時,就可以增添對於自己的看重,確認自己至少和對方一樣重要,並嘗試向對方表達出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指責
當我們沒有真正的尊重對方,而緊抓著自己的期待,不接納期待的失落時,就會引發生氣、憤怒或不耐煩的感受,而忽略了對方的價值、感受和需求(如上右圖「他人」塗上陰影)。
反過來說,如果發現自己正在生氣,想要指責對方時,可以選擇停頓下來,讓自己更多的關注對方的價值和狀態,帶著尊重好奇心去試圖瞭解對方的感受、想法和需要。


raw-image

超理智
當我們僅僅專注在解決問題、針對事情去處理,忽略了彼此作為「人」的價值、感受和需要時,就容易進入到超理智的狀態(如上左圖「自我」、「他人」都塗上陰影)。
因此,若是我們覺察到自己過於冷靜而沒有感覺時,就可以稍微暫停一下,連結自己的感受或狀態,並試著去體會與理解他人的心情,會讓我們變得比較柔軟、比較有情感的去處理彼此要面對的挑戰。

打岔:
當我們感覺到焦慮、不安或害怕時,可能會有意識或下意識的不想面對或是處理不了所處的情境,同時也顧不了自己和對方的感受或需要,這時就進入了打岔的狀態(如上右圖「自我」、「他人」、「情境」都塗上陰影)。
當我們覺察到自己處在逃離、退縮或是迴避時,需要用更多的心力,陪伴自己當下的感受,穩定自己的能量,才能去接觸與連結他人的狀態,才有機會面對彼此的關係和處境。

體驗四種姿態

上述的溝通三要素是用比較認知的層面去理解,接下來要邀請閱讀此文的朋友,此刻或是另找一個適合的時間和空間,用一種體驗性的方式來體會這四種溝通姿態。通常在工作坊中,會邀請大家做出四種溝通姿態的雕塑,同時想像你在這樣的狀態裡,會說出什麼話?內心的感受是什麼?如同你是怎樣面對他人的?姿態的覺察!一文所說:運用自己的身體,去體驗這樣的姿態,想像在壓力情境下,自己的身體姿勢口語的表達以及內心的情感(或感受),這三者是怎麼樣聯繫起來的。

討好

raw-image

姿勢:
如上兩圖,都是討好的身體姿態,這是一種隱喻,並非在生活中真的會這樣擺出來。你也可以有自己想像中更合適的討好的姿態。最常見的是使用右圖,單膝下跪,一手向上狀似向他人乞討,另一手可能是護住自己的心口或是胃部。在這樣的姿勢裡,體會一下,身體的哪裡感覺緊繃或不舒服...。

口語:
此刻, 想像你的前面站著一個人,是你可能最容易去討好的人,可能是父母、伴侶或是孩子...,你和他有不同的想法或期待,但不想讓對方不開心或生氣、不想破壞彼此的關係。請問這時的你會說出些什麼話?請給自己一點時間去想像、回憶和體會,並且真的出聲說出來...。
比如說:「是!我會去做!」、「對不起!我錯了!」、「你不要生氣好不好?」、「求求你!...」...,請想想看哪些或話語容易冒出來?

感受:
當你說出上述那些或自己想到的話語以後,請覺察一下內心的情緒,你的心情是什麼?通常不只一個。這裡沒有標準答案,因為每個人會有不同的體會。比如說:委屈?害怕?難過?壓抑?無力?...也許你會感受到更多或是不一樣的情緒。
如果此刻你可以細心地體會這三者(姿勢、口語和感受)的連結,那麼將會在日常生活中,提升你對於自己或他人討好時的覺察力。

指責

raw-image

姿勢:
如上兩圖都很相像,是指責的身體姿態。右圖多了一個部分,是其中一腳往前採一步,感覺比較有攻擊性,更有威脅感,然後一手往前直伸、食指指向對方,另一手叉腰,一般戲稱這樣的姿勢像茶壺。請也在這樣的姿勢裡,體會一下,身體的哪裡感覺緊繃或不舒服...。

口語:
此刻, 想像你的前面也有一個人,是你可能最容易去指責的人,可能是父母、伴侶、孩子、朋友...,你對他的行為表現不以為然,這讓你感覺不開心或生氣,你想讓他明白或是改進。請問這時的你會說出些什麼話?請給自己一點時間去想像、回憶和體會,並且真的出聲說出來...。
比如說:「你看看你老是...」、「我說過多少遍了,你總是...」、「為什麼你又再這樣做?」、「這都是你的錯!...」、「你們都不在乎我!」...,請想想看哪些或話語容易被你說出來?

感受:
當你說出上述那些話語以後,請覺察一下內心的情緒、心情是什麼?通常在指責的狀態中容易感受到生氣、憤怒,但是生氣和憤怒不會是最初的情緒,它比較像是保護其他比較隱微、脆弱情緒的表面情緒。 如果此刻你可以和生氣或憤怒的情緒共處半分鐘,同時,去感覺一下在它背後或是在它出來之前,是否有其他的感受存在著?
如果你能覺察到這樣比較隱微、脆弱的情緒,比如說:受傷、無力、悲傷、害怕...,還有很多、很多細微的感受,那麼表示這時你更加的認識自己了!再一次的,當你覺察之後,就啟動自我學習的歷程(成為主動的學習者(二)),會有很多的學習和收穫,情緒也很自然的紓緩下來。
請試著體會這三者(姿勢、口語和感受)的連結,提升自己對於指責的覺察力。

超理智

raw-image

姿勢: 如上兩圖,都可以是超理智的身體姿態。最常見的是類似左圖,你也可以有自己想像中更合適的姿態。你可以嘗試兩腳直直的站立,雙手抱胸並高高抬到下顎的高度,眼睛往上看著他人的頭頂,彷彿在看著真理或大局...。在這樣的姿勢裡,體會一下,身體的哪裡感覺緊繃或不舒服...。

口語: 此刻, 想像你的前面站著一個人,是你可能最容易去用超理智面對的人,或是,如果你極少使用這樣的姿態,也可以扮演你身邊會出現超理智姿態的人,體驗自己處在好像明白且看重真理或大局,或是只想解決問題的狀態。請問這時的你會說出些什麼話?請給自己一點時間去想像、回憶和體會,並且真的出聲說出來...。
比如說:「人活著就需要解決問題,逃避是沒有用的。」、「按照規定,我必須這樣處理...」、「難過(情緒)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就這樣!該怎麼做就怎麼做,不必多說。」...記得聲調是平靜、沒有起伏的。

感受: 當你說出上述那些話語以後,請覺察一下內心的情緒、心情是什麼?可能沒什麼感覺?或是隱隱然有悶悶、模糊、說不上來的感覺?冷冷的、平靜的感覺?或者有一種高高在上、睥睨一切的感覺?
請體會這三者(姿勢、口語和感受)的連結,提升你對超理智狀態的覺察力。

打岔

raw-image

姿勢: 如上兩圖,都是打岔的身體姿態,還有更多其他的打岔姿態,你也可以有自己想像中更合適的打岔姿態。你可以像左圖,整個人沒有力氣的垂下去,兩手左右搖晃,眼睛只看地面活其他地方,但就是不接觸他人的眼光。或者,像右圖一樣,身體扭曲、交叉、晃動,你不用完全學右圖的姿勢,只要保持眼睛游移、不固定在一個地方,身體姿勢也保持著晃動、移動,不能停下來,看看感覺如何?另外,也可以有一個姿勢,是蜷縮在某個角落裡,把頭埋在身體中,感覺一下是什麼狀態。在這幾種姿勢裡,選擇一個或多個體會一下,感覺身體的哪裡緊繃或不舒服...。

口語: 此刻, 想像你在某種處境裡、前面有個人,是你可能最想打岔的狀況,你可能覺得做不了什麼,感覺很不好,或是只能逃離...,又或者你也逃不開,只能把注意力轉移開來...。請問這時的你會說出些什麼話?請給自己一點時間去想像、回憶和體會,並試著出聲說出來...。
比如說:「什麼?我沒聽到?」、「今天天氣還不錯!」、「我不記得了!這也不重要!」、「算了!我們去看電影吧?」、「這跟我沒關係!」、「我不想管了...」...語調可以是輕挑的、不在乎的...

感受: 當你說出上述那些話語以後,請覺察一下內心的情緒、心情是什麼?不安?害怕?焦慮?無力?心煩?...
再次體會這三者(姿勢、口語和感受)的連結,提升對打岔的覺察力。

重要的提醒

學習這四種求生存姿態的主要目的是:增加自己的覺察力!有時候會發現有些朋友,包括我自己,在初學的時候,會容易將這四種姿態的覺察,運用在批判自己或他人,如:「你看,你又打岔了!」、「我怎麼老是會討好別人呢?」...,替他人或自己貼上標籤,這樣的話就偏離的學習這四種姿態的本意,那是很可惜的。

下一篇章,會用另一個角度看待求生存姿態和一致性,讓我們更加尊重(而非批判)求生存姿態,以及它們背後所潛藏的資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張天安的沙龍
650會員
39內容數
分享我在薩提爾模式的學習經驗,讓更多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藉此經驗有更加清晰、深入的學習歷程,以及學到重要的成長方法。
張天安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06/05
家庭生活年表(family life chronology)的學習,將會形成一個非常重要的基礎,在未來面對不同的難題和挑戰時,你會更快的回溯和連結到過去的記憶和體驗,覺察到當下如何受到過去的影響,並從中找到關鍵事件進行理解與轉化。
Thumbnail
2021/06/05
家庭生活年表(family life chronology)的學習,將會形成一個非常重要的基礎,在未來面對不同的難題和挑戰時,你會更快的回溯和連結到過去的記憶和體驗,覺察到當下如何受到過去的影響,並從中找到關鍵事件進行理解與轉化。
Thumbnail
2021/05/28
即使親密關係的雙方無法同時學習薩提爾模式,也可以先由其中一方學習和成長,在關係中練習和自己連結、接納自己,轉化原生家庭的影響力,讓自己變得更完整,才有能力用一致性的方式和伴侶互動與溝通,促使伴侶也有機會用他的步調開始學習和改變,逐步走向可以共同創造美好生活的階段。
Thumbnail
2021/05/28
即使親密關係的雙方無法同時學習薩提爾模式,也可以先由其中一方學習和成長,在關係中練習和自己連結、接納自己,轉化原生家庭的影響力,讓自己變得更完整,才有能力用一致性的方式和伴侶互動與溝通,促使伴侶也有機會用他的步調開始學習和改變,逐步走向可以共同創造美好生活的階段。
Thumbnail
2021/05/23
如果你想要明白成年的自己是怎麼回事,以及可以如何改變,但暫時沒有足夠的條件參加工作坊,也能透過文字的說明,形成一個可行的探索過程。 重要的是,你願意投入自己的心力嘗試和體驗,若能有同好一起交流,就更有機會從中獲得豐富的學習。但不論如何,這樣豐富的學習不是來自於我或其他人,而是來自於你自己的生命經驗!
Thumbnail
2021/05/23
如果你想要明白成年的自己是怎麼回事,以及可以如何改變,但暫時沒有足夠的條件參加工作坊,也能透過文字的說明,形成一個可行的探索過程。 重要的是,你願意投入自己的心力嘗試和體驗,若能有同好一起交流,就更有機會從中獲得豐富的學習。但不論如何,這樣豐富的學習不是來自於我或其他人,而是來自於你自己的生命經驗!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薩提爾的對話與練習來到應對姿態以及姿態底下的情緒。 上一篇有提到應對姿態,包含:討好、指責、超理智、打岔,以及一致型,而每一種應對姿態底下其實有很多不同的情緒,可能是:生氣、難過、害怕、不安、自責、委屈、焦慮、煩躁⋯⋯等,如果留意一下,會發現多是負向情緒,那是因為⋯⋯
Thumbnail
薩提爾的對話與練習來到應對姿態以及姿態底下的情緒。 上一篇有提到應對姿態,包含:討好、指責、超理智、打岔,以及一致型,而每一種應對姿態底下其實有很多不同的情緒,可能是:生氣、難過、害怕、不安、自責、委屈、焦慮、煩躁⋯⋯等,如果留意一下,會發現多是負向情緒,那是因為⋯⋯
Thumbnail
如何學著幫助自己學習降低陌生人對您產生負面影響的方法: 1.認識自己的情緒:了解自己的情緒是很重要的一步,如果您知道您容易感到焦慮或生氣,當您碰到陌生人時,您可以更快地意識到您的情緒狀態。 2.注意您的身體語言:陌生人也會觀察您的身體語言,所以當您感到不舒服或緊張時,請嘗試放鬆自己的身體,保持舒適的
Thumbnail
如何學著幫助自己學習降低陌生人對您產生負面影響的方法: 1.認識自己的情緒:了解自己的情緒是很重要的一步,如果您知道您容易感到焦慮或生氣,當您碰到陌生人時,您可以更快地意識到您的情緒狀態。 2.注意您的身體語言:陌生人也會觀察您的身體語言,所以當您感到不舒服或緊張時,請嘗試放鬆自己的身體,保持舒適的
Thumbnail
本書是一本關於溝通的書,從作者認定的溝通定義開始,溝通不是要控制或是討好對方,而是要了解對方。除了常見的溝通行為釐清,作者也提供了以對方情緒或是以對方人格特質為基礎的溝通方式。使用對方樂於接受的方式進行溝通,更能達到雙贏的效果。
Thumbnail
本書是一本關於溝通的書,從作者認定的溝通定義開始,溝通不是要控制或是討好對方,而是要了解對方。除了常見的溝通行為釐清,作者也提供了以對方情緒或是以對方人格特質為基礎的溝通方式。使用對方樂於接受的方式進行溝通,更能達到雙贏的效果。
Thumbnail
在前幾週〈懂得「示弱」能讓你更受歡迎〉一文中,我曾提到近年來心理學界關注與強調的「情緒表達」(emotionally expression)概念: 然而,「情緒表達」說來簡單,真要實行卻不是那麼容易。究竟該如何學會恰當的「情緒表達」?今天就為大家細說分明。
Thumbnail
在前幾週〈懂得「示弱」能讓你更受歡迎〉一文中,我曾提到近年來心理學界關注與強調的「情緒表達」(emotionally expression)概念: 然而,「情緒表達」說來簡單,真要實行卻不是那麼容易。究竟該如何學會恰當的「情緒表達」?今天就為大家細說分明。
Thumbnail
第三章,處理複雜職場關係的「人際心理學」 有些上司或同事,常常很容易易怒,容易因為詢問或許討論事情,就生氣。 究其原因,可能是因為他們潛藏著「擔心被看扁」的不自信心態所導致。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建議可以採取「報、連、相」來舒緩主管的不安心態。
Thumbnail
第三章,處理複雜職場關係的「人際心理學」 有些上司或同事,常常很容易易怒,容易因為詢問或許討論事情,就生氣。 究其原因,可能是因為他們潛藏著「擔心被看扁」的不自信心態所導致。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建議可以採取「報、連、相」來舒緩主管的不安心態。
Thumbnail
在理智上,我們會希望能夠擁有很好的溝通品質,然而這個理想中的目標為何會這麼難以達成? 其中很大的原因在於「溝通中我們會不知不覺透露情緒」,我們並不是照鏡子說話,所以我們很難發現自己在溝通時候的各種反應,許多的情緒透過我們的話語、動作、表情等等,正在悄悄地透漏給對方。 三種會不自覺做出情緒的方式
Thumbnail
在理智上,我們會希望能夠擁有很好的溝通品質,然而這個理想中的目標為何會這麼難以達成? 其中很大的原因在於「溝通中我們會不知不覺透露情緒」,我們並不是照鏡子說話,所以我們很難發現自己在溝通時候的各種反應,許多的情緒透過我們的話語、動作、表情等等,正在悄悄地透漏給對方。 三種會不自覺做出情緒的方式
Thumbnail
“我要如何讓人們了解其實我想表達的?”、 “我明明沒有那個意思,但是他們卻誤認為我生氣的理由是…”、 “怎麼他生氣了?是我說錯了什麼嗎?” 大部分的溝通誤會,都來自於不瞭解自己、也不瞭解他人的情緒表達方式。因此我設計了這個心理測驗來幫助你
Thumbnail
“我要如何讓人們了解其實我想表達的?”、 “我明明沒有那個意思,但是他們卻誤認為我生氣的理由是…”、 “怎麼他生氣了?是我說錯了什麼嗎?” 大部分的溝通誤會,都來自於不瞭解自己、也不瞭解他人的情緒表達方式。因此我設計了這個心理測驗來幫助你
Thumbnail
總結一下,我們說了觀察人的四個錨點,分別是: 自我評價傾向、人際合作風格、內在訴求和穩定性。 這四個錨點,就像是你心裡頭的四個賬戶,你跟人打交道的時候,從對方身上獲得的各種信息,都可以用來填寫這四個賬戶。
Thumbnail
總結一下,我們說了觀察人的四個錨點,分別是: 自我評價傾向、人際合作風格、內在訴求和穩定性。 這四個錨點,就像是你心裡頭的四個賬戶,你跟人打交道的時候,從對方身上獲得的各種信息,都可以用來填寫這四個賬戶。
Thumbnail
當你發現別人討厭你的時候,會有什麼反應? (1)如果你是一個沒有自信的人,可能你會開始去分析自己哪裡不好?怎麼辦才好? 標準都在自己的身上,沮喪失落的情緒就會被觸發,聚焦在自己。 (2)如果你還算自信,你可能會嗤之以鼻,在腦中說:靠,什麼玩意!但是被討厭還是無法忍受,也觸發了討厭對方的情緒、對抗的
Thumbnail
當你發現別人討厭你的時候,會有什麼反應? (1)如果你是一個沒有自信的人,可能你會開始去分析自己哪裡不好?怎麼辦才好? 標準都在自己的身上,沮喪失落的情緒就會被觸發,聚焦在自己。 (2)如果你還算自信,你可能會嗤之以鼻,在腦中說:靠,什麼玩意!但是被討厭還是無法忍受,也觸發了討厭對方的情緒、對抗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