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古法荔枝乾

2020/10/09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荔枝的季節已經過去了,這支〈宋代古法荔枝乾〉影片終於剪輯完成可以跟大家見面了!連續兩年,為了還原古法荔枝乾,每當市場的荔枝一上市,買回來就通通拿來做荔枝果乾,辛苦兩年,才終於掌握了一些比例與染色的問題……
自古以來,荔枝就是北方人心目中的夢幻水果,不但被譽為「果中之王」、「果中尤物」,還流傳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文學作品,蘇東坡用江瑤柱(干貝)及河豚這兩種頂級的河鮮來讚嘆荔枝的果鮮,甚至還留下了「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的豪語!
宋代文人蔡襄為荔枝著述了《荔枝譜》,這本譜錄可說是中國最早的荔枝專著,詳細記載了荔枝的產地、性質、栽培方法、數十種珍品、加工方法與運輸等。
蔡襄《荔枝譜》
《荔枝譜》記載了荔枝乾有三種作法,分別是白曬法、蜜煎法紅鹽之法。「白曬法」就是利用太陽曬乾,就像龍眼乾的製法一樣,在夏季七-八月36-37度的大熱天曬大約兩個禮拜;「蜜煎法」則是剝開荔枝,把荔枝的汁液榨乾(或曬到半乾),再用蜜去煎。「紅鹽之法」,就是用酸梅滷浸扶桑花作成紅色的染漿,再把荔枝投進去醃漬,曬乾後即成。
實際做了這三種荔枝乾,品嘗後發現:
白曬法荔枝乾
白曬法,是市面上買到的荔枝乾的通常做法,荔枝的風味與香氣都很濃郁,一剝開殼,荔枝的風味馬上湧現。
蜜煎法荔枝乾
蜜煎法,則讓荔枝乾更為香甜,一開始吃很甜,荔枝的鮮酸風味在尾韻會一整個出現,是愛吃甜的宋朝人最稱頌的作法。
紅鹽法荔枝乾
紅鹽法,則讓荔枝乾多了梅子的鹽酸風味,很能平衡荔枝乾的甜膩,而且顏色很漂亮(完全是天然的扶桑花色素),看起來就像是大顆的蔓越莓。

後記:

看完影片或許有人會覺得奇怪,荔枝不是已經夠甜了,怎麼還用蜜去煎,搞得這麼甜膩?!的確在我們今天甜食過度氾濫的時代裡,對於蜜漬荔枝乾這種零嘴,或許會敬謝不敏,也會覺得不符合養生原則!
但是在宋代,經濟的繁榮、物質的豐盛與製糖技術的進步,可以說是才正要開啟人生而愛吃甜的本能慾望的大門而已!在那個時代,甚麼果物花草藥物加上蜜、糖都可以拿來熬煮,對於當時的人來說,幾乎是甚麼都可以拿來蜜煎(蜜餞),甚麼都不奇怪的時代!
宋代官府還設有「蜜煎局」,負責研發制作各種蜜餞果乾。蜜煎局有官府設置的,也有達官顯貴家自己設置的,除可供應官府貴家,也會接民間的外單。
而在《東京夢華錄》的「州橋夜市」也寫到當時市場會販賣各種方法製成的蜜餞果乾,有一種叫做「間道糖荔枝」,就是用各種方法製成的荔枝蜜餞或荔枝乾雜在一起,看起來五彩繽紛,賣相頗佳,我們的三種荔枝乾擺在一起,應該也頗有賣相吧!
宋代古法三種荔枝乾
我們是傳統花饌、現代花食與文人飲食的研發實踐者。夢想再現古代文人宴與群芳宴的風華。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