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你的內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我一直擔任企業內部的講師,同時也負責部份訓練講師的工作。
幾年前的一個機緣,一位從美國過來的資深講師和兩岸的講師群,一同在台北進行了為期三天的訓練。這位講師從事企業訓練與教學工作將近三十年。這次受訓的講師們,絕大部分也都曾接受過他的指導。因此,參與者都十分期待這次的訓練。
我則和他一起,擔任了這個訓練的共同講師。
在那之前,我去了一趟香港,參與由這位講師帶領的訓練。對象則為一群來自亞洲各個區域的講師們。我擔任他的輔助講師。在那三天的過程中,我和這位講師一起討論課程的進行,並且提供意見。
這次的訓練,受訓者滿意度很高。而在台北的教學總部,則認為將此訓練引進台灣會是一個重要的決定,不管是滿足市場需求或是提升講師內涵與能力都是。
人生的際遇,很難說的準。自己從來沒想過會這個機會帶領一群十分資深的講師。當初被徵詢時,大可以回答自己做不來,可以給自己充分的理由,比如,那週有課程要進行,有重要的拜會,等等…。
似乎自己的直覺作主了。讓我選擇了一個重要的嘗試。
你有過類似的經驗嗎?公司期望你去主導某件事,可能是針對重要的客戶做一場簡報;帶領一個有時間壓力的專案;或是處理一件棘手的工作;執行一件很不易討好的協商或談判…
你考慮的因素,可能是成敗的關鍵,別人不接受會如何,甚至,如果得罪了他人會怎麼辦?甚至更糟的,搞砸了呢?
沒有人能告訴你答案。
許多人都聽過美國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恩博士以及他那影響後世十分深遠的演講「我有一個夢想」,現在仍舊經常引起話題,特別在美國選舉前,有關種族議題特別引起爭議之時。
據說,1963年8月27號晚上,他仍然不斷的修改他的演講稿,無法定案。他的黑人政治盟友們要求他必須更強勢,因為這個機會得之不易,過去許多人不斷追求的種族平等幾乎就在眼前。而以當時美國總統約翰‧甘迺迪為首的白人政府希望他更加溫和,避免衝突產生,否則可能導致動亂加劇,後果很難預期。他就處於這種各方壓力的交迫窘況。隔天,演講開始,他似乎仍然無法擺脫困擾。直到他的一位摯友遞了張小紙條給他,提醒他,「你只要照自己的意思說就好…」。他真如此做了。後來的結果,想必你已經知道了。
做這樣的決定,兩難。難在多方對你的殷殷期待,包含你自己...
怎麼辦呢?可能更需要遵從內心的渴望,就是你的信念。信念幾乎主導了我們天天的思維與行動。
我們深信什麼?沒人能回答,除了自己之外。可是,最難的也在,可能連自己都搞不清楚。
你一定有獨處的經驗。
不妨找個安靜的地方,沒人打攪的時間,拿出筆和紙來,回顧並寫下你曾有過的道德掙扎時光,好好回想,那時自己的有過的正確決定是什麼。
或許,我們就逐步能找到遵循的內在依據。
這時,你就在發揮信念的影響力。
你很期望不斷能創造自己的價值嗎?一定可以先從確認信念做起。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有個統計數字和有線電視訂閱戶有關。 2017年底,全台的有線電視訂戶超過全台所有戶數的60%,之後,逐年遞減,去年第四季,降到了56.32%。雖然總戶數,差異不大,比例的遞減,卻已是趨勢。原因呢?你一定猜得到,網路,特別是無線網路。 過去,我們常說,看電視。現在,這個詞得做些修改,看手機、看平板、或
我的一位好友經營一家相當知名的日式料理餐廳。 我們相識超過二十年。 我很喜歡去他的餐廳用餐,與家人,與朋友,與同事,或是與客戶。 他如果在餐廳,我們就會彼此聊聊。 前陣子,他為了準備碩士論文,需要做些問卷,與專家訪談。 我特別找了一家清幽的咖啡廳,靜靜的喝著咖啡,給了一些自己的回饋。 完成後,問卷裡
有個統計數字和有線電視訂閱戶有關。 2017年底,全台的有線電視訂戶超過全台所有戶數的60%,之後,逐年遞減,去年第四季,降到了56.32%。雖然總戶數,差異不大,比例的遞減,卻已是趨勢。原因呢?你一定猜得到,網路,特別是無線網路。 過去,我們常說,看電視。現在,這個詞得做些修改,看手機、看平板、或
我的一位好友經營一家相當知名的日式料理餐廳。 我們相識超過二十年。 我很喜歡去他的餐廳用餐,與家人,與朋友,與同事,或是與客戶。 他如果在餐廳,我們就會彼此聊聊。 前陣子,他為了準備碩士論文,需要做些問卷,與專家訪談。 我特別找了一家清幽的咖啡廳,靜靜的喝著咖啡,給了一些自己的回饋。 完成後,問卷裡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能感動自己的才能感動他人,比起這一路是如何成為一位講師,更多的是成為自己的心路歷程。
因為講座的主題吸引了我,特地跑到台北,想記錄下講座給我的心得 "我們要先把自己搞定,才有辦法搞定別人" 這句話我把它抄寫在筆記本上,提醒著自己,原來在潛意識裡,不覺得自己需要搞定,反而是我需要去搞定好別人又或者別人要搞定好他自己。 心理師提到,人的一生中,會有三大心結(創傷) 1.羞恥 2.
記得2024年2月時,我對我的職涯怎麼走下一步,當時線上與金龍教授聊聊,金龍說到,我特別印象深刻:「職位只是一個結果而不是目的,你應該要想的,是博士畢業十年後你想做到什麼事情,以及哪裡可以提供你做這個事情的環境。」讓我更加確定了持續在UCLA做生成資料科學的研究是與我十年後想做的事情一致的方向。
Thumbnail
身為講師,到底在日常授課過程中,應該要有怎樣的思考?怎樣才是夠好的講師? 人最大的敵人,是自己。   怎樣才是夠好的講師? 最近這樣的感觸尤其深。 整個五六月,課程上得挺密集,其中不乏跑到別縣市,或和新單位合作,甚至,講的課程內容,是和我下半年規劃的方向很相似的主題。 看似一直在
Thumbnail
在《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一書中有一段話: 「一個能做到互賴的人,既能與人深入交流自己的想法,也能看到他人的智慧和潛力。」
Thumbnail
試著去回答:世界上人這麼多,為什麼是你來做這件事。
我是李新善,七年級生。一位人類圖講師及分析師。我從2015年接觸人類圖至今,曾至各級學校、中小企業演講,其中大獲好評的是我在講述人類圖如何應用在職能職涯、愛情生活。我並不是人類圖大師,僅僅是分享人生之中汲取的經驗,並且將我的人生座右銘置入其中:「懂得怎麼開始,就懂得怎麼前進。」
近期在做田野調查, 參加管理相關的課程 當大家都很沉浸在課程當中時 我在很認真地觀察...講師的成功之道 發現幾個...小秘密... 1. Consistency 持續性 很多成功的講師都會談到自律... 跟自己約定好的事情...再怎麼忙都會持續 現在要每日堅持一件相同的事情...何其
Thumbnail
內訓講師的工作已不僅是灌輸知識與技能,更是一場尋找自我的旅程。文章中探討寫作對於內訓的重要性,透過文字,反思著自己的言行,探討自身的價值觀與信念,成為自我探索的重要工具。同時也是一種與他人分享經驗與智慧的媒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瞭如何實現夢想,作者分享了他在潛能開發課程中的心得和體悟。從個人成長和擁有正確的心態出發,分享了改變自己的15個重點。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能感動自己的才能感動他人,比起這一路是如何成為一位講師,更多的是成為自己的心路歷程。
因為講座的主題吸引了我,特地跑到台北,想記錄下講座給我的心得 "我們要先把自己搞定,才有辦法搞定別人" 這句話我把它抄寫在筆記本上,提醒著自己,原來在潛意識裡,不覺得自己需要搞定,反而是我需要去搞定好別人又或者別人要搞定好他自己。 心理師提到,人的一生中,會有三大心結(創傷) 1.羞恥 2.
記得2024年2月時,我對我的職涯怎麼走下一步,當時線上與金龍教授聊聊,金龍說到,我特別印象深刻:「職位只是一個結果而不是目的,你應該要想的,是博士畢業十年後你想做到什麼事情,以及哪裡可以提供你做這個事情的環境。」讓我更加確定了持續在UCLA做生成資料科學的研究是與我十年後想做的事情一致的方向。
Thumbnail
身為講師,到底在日常授課過程中,應該要有怎樣的思考?怎樣才是夠好的講師? 人最大的敵人,是自己。   怎樣才是夠好的講師? 最近這樣的感觸尤其深。 整個五六月,課程上得挺密集,其中不乏跑到別縣市,或和新單位合作,甚至,講的課程內容,是和我下半年規劃的方向很相似的主題。 看似一直在
Thumbnail
在《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一書中有一段話: 「一個能做到互賴的人,既能與人深入交流自己的想法,也能看到他人的智慧和潛力。」
Thumbnail
試著去回答:世界上人這麼多,為什麼是你來做這件事。
我是李新善,七年級生。一位人類圖講師及分析師。我從2015年接觸人類圖至今,曾至各級學校、中小企業演講,其中大獲好評的是我在講述人類圖如何應用在職能職涯、愛情生活。我並不是人類圖大師,僅僅是分享人生之中汲取的經驗,並且將我的人生座右銘置入其中:「懂得怎麼開始,就懂得怎麼前進。」
近期在做田野調查, 參加管理相關的課程 當大家都很沉浸在課程當中時 我在很認真地觀察...講師的成功之道 發現幾個...小秘密... 1. Consistency 持續性 很多成功的講師都會談到自律... 跟自己約定好的事情...再怎麼忙都會持續 現在要每日堅持一件相同的事情...何其
Thumbnail
內訓講師的工作已不僅是灌輸知識與技能,更是一場尋找自我的旅程。文章中探討寫作對於內訓的重要性,透過文字,反思著自己的言行,探討自身的價值觀與信念,成為自我探索的重要工具。同時也是一種與他人分享經驗與智慧的媒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瞭如何實現夢想,作者分享了他在潛能開發課程中的心得和體悟。從個人成長和擁有正確的心態出發,分享了改變自己的15個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