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允許・自己的無法成為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我要成為什麼?

從小到大,大人似乎最喜歡問我這個問題了。我曾經回答過我想成為發明家,因為那時候常常看Cartoonnetwork德克斯特的實驗室。其實那時候我連電腦工程師是什麼都不知道,也因為參考答案不多,我的回答十分貧瘠,看起來是個缺乏想像力的小孩,但也因此我沒有煩惱的長大了。
像是一夕之間發生的。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某個時期的我,腦海中常常浮現「為什麼我不能成為...」,為什麼我不能成為那個同學、為什麼我不能成為出國唸書的那個人、為什麼我不能成為臉書看到的那個擁有天賦的作家、為什麼我不能成為內外兼具的那個影響者。

所有的優秀者都在讓我責怪自己,為什麼我沒有辦法成為他們。


從沒有想過要成為誰的我,瞬間轉化到,為什麼我誰都不能成為。

這個心情是高度落差的。從零參考答案到爆炸性的參考答案。
突然間我想成為每個人,那時候的我,不斷的向外找答案,每個優秀的人們,似乎都擁有著最高的智商、最美的外表、最稱羨的職業,他們是那些在網路世界裡閃閃發亮的人,是我打開社群就看得到的好多好多人。
眼睛長在外面,我觀察外面,想成為外面的人。
參考值一直在改變,我卻沒有一個自己的樣子。

後來,我開始「允許自己的無法成為」,
當我允許自己無法成為外界的任何一個人,
我開始成為自己。


「允許」不該是外面的人可以給你的指示。
而是你自己給自己的許可。
允許自己不是那個充滿幽默感的人
允許自己不是那個身材比例最好的人
允許自己不是團體中最亮眼的人
允許自己不是那個最有創意的人
允許自己沒有辦法天天開心
允許自己無法是很會畫畫的人
允許自己不是很會辯論
允許自己不是很會寫作
-
允許自己的「無需承受之痛」
允許自己的「沒有」
允許自己的「不懂」
允許自己的「無知」
允許自己的「脆弱」
允許自己的「不快樂」
允許自己的「幫不上忙」
請允許自己無法成為那個你想成為的人,
允許自己不必做到最好,允許自己想做。
我不再需要去假裝我懂什麼,我只要允許自己說出,
我真的沒有的,但也許我想要有。

當我允許自己,不再完美主義,允許自己「每個想成為卻無法成為的我」。
我開始不再比較,我開始沒有任何參考答案。
原來一直一直,那些比較的基準,都是你內建給自己的,
原來,是你允許別人如何要求你,如何看待你的。
我不再允許別人對我的期待,
只允許接受自己的不必期待。
在所有允許自己後,你可以開始放開對自己的莫名限制。
寫下你希望自己允許的事情,允許自己的不完美。
這一刻開始,你會得到好多諒解。
那是你,同意你自己的。
你會了解,你不需要任何人同意,只需要你同意就好了。
一切都會開始轉化。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59會員
74內容數
出社會後,跟書越來越有交集,熱愛埋沒在書海裡,跟書越靠近越覺得心很平靜,似乎稍微跟世界接軌,從外往內,希望能寫更多心得分享給大家。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我是凱莉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想像你是一股意識 你是飄在空氣中的21克靈魂 想像你是樹 想像你是風 想像你是鳥 想像你是貓 想像你是烏龜 想像你是海豚 然後 想得過程,你正在曬著太陽 你覺得陽光很和緩、微風徐徐 想像不同的角色不同的接觸 想像這個生命與這個世界互動的方式 想像你被撫摸 想像你被經過 想像你被餵食
看了那麼多溝通、心理學的書後,我開始觀察自己的溝通日常。 有個奇妙的小發現,我開始還算能接受「衝突」發生,不是因為我很享受跟別人吵架或是有情緒上的糾葛,當下是很不舒服,但我開始運用了表達感受與需求的學習,從中也自己設定了一些跟比較親密的朋友的問題,作為雙方的回答,就像是有個無形的諮商師在引導我一樣。
網路世代貼標籤成了一種習性 在跟朋友聊天時,我發現一件事情,雖然我們嘴裡偶爾提醒著對方「你幹嘛亂貼標籤」。你有沒有發現事實是,其實我們都在用這貼標籤來定義別人與自己。 我回憶了貼標籤這個詞彙怎麼來的,我的直覺來自Instagram推出Hushtag後,我們快速的為事件分類,讓他人容易理解,照片中的狀
世界是有秩序的 萬物是規矩的 看似凌亂則有序 它們用一種無聲的方式流動 我們發現數學是用來證明祢 數學像是大自然的編碼 像詩一樣 緩緩地解讀出你的美 生命、物質的世界早就被編碼 無處不在 被隱形的棋盤、盤根的網 無限延伸的碎形理論 每個造物都有其無限切割的本質 所謂碎形 我被造,我擁有身體、大腦、靈
這部紀錄片的導演是Jeff Orlowski,他在大學時代就認識紀錄片的關鍵人物 Tristan Harris。他看到Tristan轉發的貼文資訊,開始有意識地思考這個上癮議題,因此開始了這部片的動機。
最近剛又長了一歲,來到30+1歲,依然不斷思索“成長”這個詞彙的年紀。就來記錄一下自己持續“長大”秘訣。 記錄自己的轉折與成長是很有趣的。成長的成果不會立刻顯化,但如果你跟我一樣希望有意識的感受,選擇去記錄每天的狀態會是很好的方式。 大概就是知道植物天天都會長大那麼一點點,但每天跟大腦相處的你,
想像你是一股意識 你是飄在空氣中的21克靈魂 想像你是樹 想像你是風 想像你是鳥 想像你是貓 想像你是烏龜 想像你是海豚 然後 想得過程,你正在曬著太陽 你覺得陽光很和緩、微風徐徐 想像不同的角色不同的接觸 想像這個生命與這個世界互動的方式 想像你被撫摸 想像你被經過 想像你被餵食
看了那麼多溝通、心理學的書後,我開始觀察自己的溝通日常。 有個奇妙的小發現,我開始還算能接受「衝突」發生,不是因為我很享受跟別人吵架或是有情緒上的糾葛,當下是很不舒服,但我開始運用了表達感受與需求的學習,從中也自己設定了一些跟比較親密的朋友的問題,作為雙方的回答,就像是有個無形的諮商師在引導我一樣。
網路世代貼標籤成了一種習性 在跟朋友聊天時,我發現一件事情,雖然我們嘴裡偶爾提醒著對方「你幹嘛亂貼標籤」。你有沒有發現事實是,其實我們都在用這貼標籤來定義別人與自己。 我回憶了貼標籤這個詞彙怎麼來的,我的直覺來自Instagram推出Hushtag後,我們快速的為事件分類,讓他人容易理解,照片中的狀
世界是有秩序的 萬物是規矩的 看似凌亂則有序 它們用一種無聲的方式流動 我們發現數學是用來證明祢 數學像是大自然的編碼 像詩一樣 緩緩地解讀出你的美 生命、物質的世界早就被編碼 無處不在 被隱形的棋盤、盤根的網 無限延伸的碎形理論 每個造物都有其無限切割的本質 所謂碎形 我被造,我擁有身體、大腦、靈
這部紀錄片的導演是Jeff Orlowski,他在大學時代就認識紀錄片的關鍵人物 Tristan Harris。他看到Tristan轉發的貼文資訊,開始有意識地思考這個上癮議題,因此開始了這部片的動機。
最近剛又長了一歲,來到30+1歲,依然不斷思索“成長”這個詞彙的年紀。就來記錄一下自己持續“長大”秘訣。 記錄自己的轉折與成長是很有趣的。成長的成果不會立刻顯化,但如果你跟我一樣希望有意識的感受,選擇去記錄每天的狀態會是很好的方式。 大概就是知道植物天天都會長大那麼一點點,但每天跟大腦相處的你,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險惡的外界可以很輕易辜負你任何努力和決定,誠實認清自己,那是最實在。
我不需要變成誰,我就是我自己,我現在就是沒有辦法,那就承認自己現在還沒有辦法....沒什麼好丟臉的~!我又不是去競爭靈性大師比賽...我現在就沒辦法放下,不要一直逼我要放下!!
Thumbnail
每個人心中都渴望成為特別的人,但在成長過程中,我不斷地失敗。這樣的感受令我迷失了自己,變得討厭自己,討厭這個世界。在這樣的情緒下,我努力證明自己,卻始終無法擺脫自己對自己的不信任。直到我開始告訴自己⋯⋯
每當看到一些人 在那邊委屈哭泣 哭訴自己不被允許“做自己”的時候 我只會覺得矯情 首先 表示妳根本沒搞清楚什麼是“做自己” “活出自己理想的樣貌” 難道是他人應該替妳做到的? 常常看到一些格局狹隘的發言 因為父母不允許 因為家庭條件不允許 因為外在環境不允許 我就想問
Thumbnail
我對於自我目前的定位是一個成績不好、不夠聰明、不想做事、拖延症又想要有高成就的後段大學資管系學生,我其實對我的人生很迷茫,在這一塊小天地,我會來分享我的迷茫,希望能獲得一些不一樣的可能性。 我其實很喜歡思考或者是說懷疑我為何會存在在這個世界上,思考這類的事情不是否定我已經遇見的那些美好經驗,我只是
Thumbnail
如果能不做自己,成為別人,我究竟想成為誰? 那個人就是屬於自己心目中的投射,是自己"理想中"成為的樣子, 與其白費力氣去成為別人,不如多花點時間放在自己身上, 有多久沒有正視過鏡中的自己了? 盲從追逐理想中的自己,不累嗎?
Thumbnail
每個人窮極一生都在追求、尋找自己能做些什麼,能成為什麼樣的人。 幸運的人,很早就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標是什麼,並早已付諸行動去實現。 有些人跌跌撞撞仍不確定自己想做什麼,能做什麼。 看見自己的長處及短板不是為了持續追求不屬於自己的東西,而是朝自己的長處加強。 我想多數人會選擇加強自己的優點,並讓
有一個人想成為我,就是我的內在聲音,他要把我的哪種膽小化作為無限大,這當然不成功,他是無法讓我變成他。因此,我還是縮在一角做我的夢。也因為這樣,他還模仿了我,過著得過且過的日子,沒有一點上進心。我就在樹下思考,這個人確實要的是什麼生活?就是要和我一樣得過且過嗎?顯然不對! 你要的只會在文字裡,因為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想成為一個備受大家喜愛的人。 But it’s too hard to do. 雖然知道沒辦法人人都喜愛,但要符合大眾眼光真難。 或許我註定成為一個異類。 what was I made for… I still do not know who I am n how to live. 生
Thumbnail
險惡的外界可以很輕易辜負你任何努力和決定,誠實認清自己,那是最實在。
我不需要變成誰,我就是我自己,我現在就是沒有辦法,那就承認自己現在還沒有辦法....沒什麼好丟臉的~!我又不是去競爭靈性大師比賽...我現在就沒辦法放下,不要一直逼我要放下!!
Thumbnail
每個人心中都渴望成為特別的人,但在成長過程中,我不斷地失敗。這樣的感受令我迷失了自己,變得討厭自己,討厭這個世界。在這樣的情緒下,我努力證明自己,卻始終無法擺脫自己對自己的不信任。直到我開始告訴自己⋯⋯
每當看到一些人 在那邊委屈哭泣 哭訴自己不被允許“做自己”的時候 我只會覺得矯情 首先 表示妳根本沒搞清楚什麼是“做自己” “活出自己理想的樣貌” 難道是他人應該替妳做到的? 常常看到一些格局狹隘的發言 因為父母不允許 因為家庭條件不允許 因為外在環境不允許 我就想問
Thumbnail
我對於自我目前的定位是一個成績不好、不夠聰明、不想做事、拖延症又想要有高成就的後段大學資管系學生,我其實對我的人生很迷茫,在這一塊小天地,我會來分享我的迷茫,希望能獲得一些不一樣的可能性。 我其實很喜歡思考或者是說懷疑我為何會存在在這個世界上,思考這類的事情不是否定我已經遇見的那些美好經驗,我只是
Thumbnail
如果能不做自己,成為別人,我究竟想成為誰? 那個人就是屬於自己心目中的投射,是自己"理想中"成為的樣子, 與其白費力氣去成為別人,不如多花點時間放在自己身上, 有多久沒有正視過鏡中的自己了? 盲從追逐理想中的自己,不累嗎?
Thumbnail
每個人窮極一生都在追求、尋找自己能做些什麼,能成為什麼樣的人。 幸運的人,很早就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標是什麼,並早已付諸行動去實現。 有些人跌跌撞撞仍不確定自己想做什麼,能做什麼。 看見自己的長處及短板不是為了持續追求不屬於自己的東西,而是朝自己的長處加強。 我想多數人會選擇加強自己的優點,並讓
有一個人想成為我,就是我的內在聲音,他要把我的哪種膽小化作為無限大,這當然不成功,他是無法讓我變成他。因此,我還是縮在一角做我的夢。也因為這樣,他還模仿了我,過著得過且過的日子,沒有一點上進心。我就在樹下思考,這個人確實要的是什麼生活?就是要和我一樣得過且過嗎?顯然不對! 你要的只會在文字裡,因為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想成為一個備受大家喜愛的人。 But it’s too hard to do. 雖然知道沒辦法人人都喜愛,但要符合大眾眼光真難。 或許我註定成為一個異類。 what was I made for… I still do not know who I am n how to live. 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