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以確定的年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前天在line群組上和人爭論。
起因是有人轉網路貼圖,說在便利商店因為沒戴口罩所以被開單,而且還好幾個警察,照片看起來不只一人被開單。
我很驚訝,所以在群組裡說:太扯了吧,明明就說應該先勸導再開,而且三千以現在的疫情程度、口罩的神聖性來說有點不符合比例原則。
另一位則回說:還好吧,如果被感染了,浪費社會醫療資源也不只三千。
我有點愣住,接著說,安全帽開罰也沒三千,摔車出車禍也遠超過三千?
他就回說:這邊花的是公眾資源 出車禍大部分都是自己噴的錢不是?
我說:車禍也可能損及公眾啊
他說:對阿 所以我說大部分阿 而且 已經有勸導不聽才開罰
我說:也許舉例不完全恰當 不過重點是比例原則 你明明可以勸導改善的 直接開罰 然後上綱到說不然消耗公眾資源 這樣有點怪
……..
總之,眼看就開始越來越激烈的爭辯,從比例原則到是否真的有先勸導,在下去大概就要開始人身攻擊了。
我就說:
講這些都多的
遇到就知道了
大家戴好戴滿
安全第一
祝平安

結束了彼此的爭論。實在也沒有時間跟這種人爭誰對誰錯,爭贏了又怎麼樣呢?

第二天,就看到連總統臉書都貼文澄清這則消息不是真的。

不由得感慨起來。以前說沒圖沒真相,現在拜科技進步所賜,P圖不再需要學習特殊軟體,拍張照、截個圖、再加上一點文字,就成了繪聲繪影的坊間消息。不論上至總統選舉,下至人事鬥爭醜聞,接收訊息的閱聽者成了要被考驗的一方。到底誰真誰假、誰紅誰綠,不經一番檢驗比對,好像就成了 “愚蠢的韭菜”只能等著被收割操弄。

小時候的作文開頭很常用:這是一個資訊爆炸的時代….
現在反過來看以前,不由得覺得莞爾:現在才是真正資訊爆炸的時代好嗎?明明實體的書店、報紙都已經經營困頓,我們反而因為各種訊息而無法分辨真相是什麼。萊豬到底有沒有做到安心管理?中共到底會不會武力犯台?108課綱到底開怎麼準備?教改是改好還是改壞?媒體到底有沒有被政治力介入?我們有太多的恐懼與疑問,越是覺得焦慮,混亂的情緒越難被眼前的訊息安撫。該怎麼辦呢?

大概也沒有特別的辦法吧。若按照狄更斯<雙城記>的說法,每個年代的人總是覺得自己身處的是最壞的年代,充滿各種混屯不明的訊息與不安的情緒,但也總有某些光明美好的角落,讓我們願意相信這是一個還算進步美好的年代。

身處這樣一個難以分辨真實的環境,大概也只能多看、多聽、多想,看看正反論述的立場、聽聽別人支持反對的理由、想想誰說的才是理由充分、合道理、有邏輯的。沒辦法確認網路消息是真是假,但保護好自己、確實衛生習慣總沒錯。中共也許不會真的武力犯台,但保持憂患意識、抱持和平勝於戰爭的態度總是好吧。課綱不會準備,但盡自己的力量栽培孩子,即便他們沒上名校,也能找到適合自己的一條路吧。想要民主自由的社會,要面對那些與自己意見相反、甚至光怪陸離的言論好像也是沒辦法的事。保留腦中的一絲清明,不要被情緒矇蔽,多花一點時間想想該怎麼做才是真正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不以解決出問題的人當作解決的手段,也許能讓人類社會再小小往前的邁進一點吧?!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7會員
142內容數
這是一個小小的心願,接觸茶業10年以上,總覺得該對業界有所回饋。面對人生的無常,更應該以文字保留思想。 希望透過這種出版形式,一來將自己所學加以整理,二來將茶葉相關的基本知識更加普及,讓茶文化有機會更源遠流長。 頭像為我的父親,現已退休,感謝他多年的教導,以此為念。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Francis Kao's talkinsofa 的其他內容
作者:湊佳苗 周末看了湊佳苗的,自從一鳴驚人之後,她的寫作方式總有些雷同,在反覆書信往返之間拼湊事實原貌。但有時候往往因為會有比較心態或預期心理(反正是她寫的書一開始看到的一定不是真的),所以降低了真實呈現那一瞬間 “原來是這樣”的感受。慢慢也就比較少看她的東西。會看到這本一來是因為書評,二
張曼娟 生活隨筆的知名作家大概我認識的不多,張曼娟是其中之一。 最有記憶的點,反倒是她做廣播的獨特聲線。也借過她的有聲書,但是總覺得文學的東西就是表面的介紹,雖然無差錯,但是如果已經閱讀過的經典,好像沒有更深入的她對於經典內容的看法。 不過看到這本我輩中人的時候,竟有一種莫名的感動。現在有很多
有時候,我姐姐會問我一些很難的問題。 諸如:妳對小孩有甚麼樣的期許?又或者,當我口口聲聲說要訓練她18歲就能自立,她會問我,那你生她要幹嘛? 有時候,媽媽都會教小孩要跟爸爸說晚安,跟媽媽說早安。跟XX打招呼。 有時候,看到一切討論小孩教育的節目。討論所謂的德智體群美五育並進是怎麼一回事,現行教育又是
有幸聽聞劉伯康教授的演講,獲益良多,略記心得如下。  在當代倫理學中羅爾斯的正義論中,有一種關於正義的定義:透過公平的方式得到正義的結果。舉例來說:三個人都想要某個物品,以猜拳的方式來決定。切蛋糕的時候,為了避免切的人有私心、不均等,所以讓他最後一位挑選。 當問題越來越複雜的時候,要讓程序變得公平
這齣其實是滿常出現的舞台劇目。(張惠妹好像也有演過,關於劇情,請自行GOOGLE) “常出現”的意思,代表它的劇情其實很老梗。在三角(甚或四角)關係之中,看著一位有為青年的墮落,美麗慾望的反覆無常,最後,以死亡和遺憾畫下句點。 老梗的劇情,讓我也不由得在腦海中浮現老梗的台詞-李莫愁的,『問世間,情為
每個人都有獨特的天才,你擁有只有你能夠發揚光大的獨特才能、能力、興趣和價值,且具有只有你能完成命運。你應該如何開始利用你的天才?請完成下列的練習,列出屬於你的四大項天才清單。 熱情 我愛做甚麼? 什麼活動讓我最滿意? 生活中有甚麼事情讓我感興趣? 我有什麼秘密野心? 我有什麼嗜好? 才能 我善於做什
作者:湊佳苗 周末看了湊佳苗的,自從一鳴驚人之後,她的寫作方式總有些雷同,在反覆書信往返之間拼湊事實原貌。但有時候往往因為會有比較心態或預期心理(反正是她寫的書一開始看到的一定不是真的),所以降低了真實呈現那一瞬間 “原來是這樣”的感受。慢慢也就比較少看她的東西。會看到這本一來是因為書評,二
張曼娟 生活隨筆的知名作家大概我認識的不多,張曼娟是其中之一。 最有記憶的點,反倒是她做廣播的獨特聲線。也借過她的有聲書,但是總覺得文學的東西就是表面的介紹,雖然無差錯,但是如果已經閱讀過的經典,好像沒有更深入的她對於經典內容的看法。 不過看到這本我輩中人的時候,竟有一種莫名的感動。現在有很多
有時候,我姐姐會問我一些很難的問題。 諸如:妳對小孩有甚麼樣的期許?又或者,當我口口聲聲說要訓練她18歲就能自立,她會問我,那你生她要幹嘛? 有時候,媽媽都會教小孩要跟爸爸說晚安,跟媽媽說早安。跟XX打招呼。 有時候,看到一切討論小孩教育的節目。討論所謂的德智體群美五育並進是怎麼一回事,現行教育又是
有幸聽聞劉伯康教授的演講,獲益良多,略記心得如下。  在當代倫理學中羅爾斯的正義論中,有一種關於正義的定義:透過公平的方式得到正義的結果。舉例來說:三個人都想要某個物品,以猜拳的方式來決定。切蛋糕的時候,為了避免切的人有私心、不均等,所以讓他最後一位挑選。 當問題越來越複雜的時候,要讓程序變得公平
這齣其實是滿常出現的舞台劇目。(張惠妹好像也有演過,關於劇情,請自行GOOGLE) “常出現”的意思,代表它的劇情其實很老梗。在三角(甚或四角)關係之中,看著一位有為青年的墮落,美麗慾望的反覆無常,最後,以死亡和遺憾畫下句點。 老梗的劇情,讓我也不由得在腦海中浮現老梗的台詞-李莫愁的,『問世間,情為
每個人都有獨特的天才,你擁有只有你能夠發揚光大的獨特才能、能力、興趣和價值,且具有只有你能完成命運。你應該如何開始利用你的天才?請完成下列的練習,列出屬於你的四大項天才清單。 熱情 我愛做甚麼? 什麼活動讓我最滿意? 生活中有甚麼事情讓我感興趣? 我有什麼秘密野心? 我有什麼嗜好? 才能 我善於做什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個世界既競爭也合作聽起來是個合理的概念,但我相信90%的人根本過不了這種生活。 競爭的結果只有一個贏家,合作就是大家一起融洽的完成一件事。 這是99%台灣人對於競爭與合作的既定印象。
Thumbnail
社群媒體會導致「過濾氣泡」和「同溫層效應」。也就是說,這只會讓用戶只看到符合其既有觀點和興趣的內容,從而錯過多樣化的信息。 如果要做出更妥善的市場判斷,除了需要在即時的數據和長期的品牌價值之間找到平衡,也要提醒大家要及時『抽身』回到真實的世界中,才能避免陷入數據迷戀和演算法偏見。
Thumbnail
COVID-19是世界衛生組織WHO為這個疾病的正式命名,而SARS-CoV-2則是其病毒株名字 寫這篇主因是台灣當時宣布「口罩禁出口令」,引發cMoney版友大論戰,很多人說台灣政府太政治,沒有「人道主義」精神,本蛙說你別搞錯,台灣醫療口罩還都是中國進口的,萬一疫情在台灣爆發,你瞬間不能「人道」
之前好不容易解除口罩但其他病例早就開始蠢蠢欲動。 最近看到新聞、廣播都不時提到這個超級無敵大怪獸又作怪,我目前也在照顧失智家人(她目前很〔盧〕的時間點,我弟能選擇能拖就拖跟他講就一堆看似合理的理由,問題我在處理)演變成我的自身免疫系統整個大亂(感冒)。 我中過2次問題都不算大都很頭痛(乾癬大發作
Thumbnail
「我只敢在我比較信任的人面前拿掉口罩,像是比較熟的朋友或家人,平常在學校除了上體育課和喝水、吃東西會拿掉口罩,大部分時間我都會戴著。會怕別人覺得我拿掉口罩之後差很多,他們會不會喜歡的是戴著口罩的我,而不是拿下口罩的我。」這是來自一位有容貌焦慮的青少年的自述。 2020年疫情爆發,我們開始戴上了口罩
Thumbnail
這兩天縂能看到類似的言論,不免想吐槽一句國會改革關中共什麽事。。。。 本著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請拿出證據來好嗎?要是拿不出來的話,就是造謠。。造謠真的是沒成本。 就像中國造謠新冠病毒是美國投放的一樣,什麽事只要是利於“我”立場的,真的就可以張嘴就來。 還有就是信這些謠言的人實在是太不瞭解中共
Thumbnail
其實在網路上討論政治並不奇怪,尤其是自社群媒體興盛開始許多人便會在網路上為擁護各自的支持者展開激烈的辯論。我們曾幾何時都曾聽過「真理越辯越明」這句話,但如今在這樣的時代裡,面對這些來勢洶洶的辯論真的健康嗎?
Thumbnail
直到兩年前,我決定不再臉上塗抹化學物品,口罩成了我外出的標配。在他人眼裡,可能覺得是我是個防疫做好做滿的怕死隊,但骨子裡我只是想利用口罩來掩飾我完全素顏的模樣。 2024大年初二, 這個被我視為極度安全的防護罩,受到了極大的挑戰...
Thumbnail
這幾年的社會氛圍讓我越來越有一種笑貧不笑「壞」的感受,而我們對於生活許多面向也愈加不信任。個人的力量很小也很大,想改變這個社會,我們或許可以從「關心政策」開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個世界既競爭也合作聽起來是個合理的概念,但我相信90%的人根本過不了這種生活。 競爭的結果只有一個贏家,合作就是大家一起融洽的完成一件事。 這是99%台灣人對於競爭與合作的既定印象。
Thumbnail
社群媒體會導致「過濾氣泡」和「同溫層效應」。也就是說,這只會讓用戶只看到符合其既有觀點和興趣的內容,從而錯過多樣化的信息。 如果要做出更妥善的市場判斷,除了需要在即時的數據和長期的品牌價值之間找到平衡,也要提醒大家要及時『抽身』回到真實的世界中,才能避免陷入數據迷戀和演算法偏見。
Thumbnail
COVID-19是世界衛生組織WHO為這個疾病的正式命名,而SARS-CoV-2則是其病毒株名字 寫這篇主因是台灣當時宣布「口罩禁出口令」,引發cMoney版友大論戰,很多人說台灣政府太政治,沒有「人道主義」精神,本蛙說你別搞錯,台灣醫療口罩還都是中國進口的,萬一疫情在台灣爆發,你瞬間不能「人道」
之前好不容易解除口罩但其他病例早就開始蠢蠢欲動。 最近看到新聞、廣播都不時提到這個超級無敵大怪獸又作怪,我目前也在照顧失智家人(她目前很〔盧〕的時間點,我弟能選擇能拖就拖跟他講就一堆看似合理的理由,問題我在處理)演變成我的自身免疫系統整個大亂(感冒)。 我中過2次問題都不算大都很頭痛(乾癬大發作
Thumbnail
「我只敢在我比較信任的人面前拿掉口罩,像是比較熟的朋友或家人,平常在學校除了上體育課和喝水、吃東西會拿掉口罩,大部分時間我都會戴著。會怕別人覺得我拿掉口罩之後差很多,他們會不會喜歡的是戴著口罩的我,而不是拿下口罩的我。」這是來自一位有容貌焦慮的青少年的自述。 2020年疫情爆發,我們開始戴上了口罩
Thumbnail
這兩天縂能看到類似的言論,不免想吐槽一句國會改革關中共什麽事。。。。 本著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請拿出證據來好嗎?要是拿不出來的話,就是造謠。。造謠真的是沒成本。 就像中國造謠新冠病毒是美國投放的一樣,什麽事只要是利於“我”立場的,真的就可以張嘴就來。 還有就是信這些謠言的人實在是太不瞭解中共
Thumbnail
其實在網路上討論政治並不奇怪,尤其是自社群媒體興盛開始許多人便會在網路上為擁護各自的支持者展開激烈的辯論。我們曾幾何時都曾聽過「真理越辯越明」這句話,但如今在這樣的時代裡,面對這些來勢洶洶的辯論真的健康嗎?
Thumbnail
直到兩年前,我決定不再臉上塗抹化學物品,口罩成了我外出的標配。在他人眼裡,可能覺得是我是個防疫做好做滿的怕死隊,但骨子裡我只是想利用口罩來掩飾我完全素顏的模樣。 2024大年初二, 這個被我視為極度安全的防護罩,受到了極大的挑戰...
Thumbnail
這幾年的社會氛圍讓我越來越有一種笑貧不笑「壞」的感受,而我們對於生活許多面向也愈加不信任。個人的力量很小也很大,想改變這個社會,我們或許可以從「關心政策」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