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坐與生活(10):在靜坐的都是什麼樣的人?(下)

2021/02/15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或許很多人曾想過這些問題:自己為何會降生在這個世界?生命是怎麼來的?具有什麼樣的意義?什麼是活?什麼是死?為什麼這個「我」可以思考、可以行動?為什麼「我」會生活在這個國度、這個城市、這個家庭裡,受這些家人養育、長大後結交到這些朋友?又或者感嘆自身命運,為什麼會遇到如此天理不公的事情,為什麼別人生在富裕人家,我卻要寄人籬下或生活困頓。
這些問題看似哲學上的議題,實際上就是人類不斷想追尋的真理。許多人窮其一生就為了解開這些答案,想知道一切的起源,以及一切的終點。
這些問題的答案其中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說起來非常單純,某一方面卻又相當複雜,而且單憑這樣的分享也不全然能讓人完全理解,還非常可能招致過多不必要的誤會。因此,以下部分我會簡短帶過,只是要為這篇談的內容起個頭。
整個世界就像是一大張密密麻麻的網,密到我們甚至看不清之中的縫隙,而這個世界上一切生命,包含你我,都是其中一股絲線,被緊密縫織在一起。這麼說可能說得太過宏大,但世界上的一切確實像這樣,彼此緊緊相繫、相互影響。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會說「緣」、會說「業」,會說「因」與「果」。
雖然,每個人的命運從個人角度來看,是一步步由自己開展的,但是在某種意義上,確實有看不見的力量在牽引所有生命,根據其狀態與進度,去一一安排最適合的生長環境與這一生要修的課題。
因此,不可否認的是,這個世界上確實有些人生來道路就是很明確的,例如印度的婆羅門家族被安排走上「學習、傳遞、保存知識的道路」,又例如具有累世傳承的宗教領袖等,這些是比較為人所知的例子。另外還有一些人是年紀輕輕就覺得自己受到感召,這裡的感召不是很明確的指示,大多只是模模糊糊的感覺,覺得自己似乎與世界隔了一層紗,或是眼前的一切不是自己想追尋的,想要追尋更究竟的道路。
相對來說,這些人很早就發現,人生值得追求的應是永恆不變之物,但是外在世界的一切事物永遠都是常變的,沒有任何東西是不會改變的,甚至有人會說「唯一不變的事物就是改變」。外在世界的一切都會改變,那麼有什麼是不會變的呢?如果有什麼不會變的事物,那就是真理。又因外在不斷改變,所以真理顯然不在外在,就存在於每一個人的內在。
仔細思考的話,我們可以發現這話說得完全沒錯,畢竟一個人的內在確實決定了一個人的一切。我們表現出來的所有言行舉止、行動作為,都是出於每一個人內在的感官情緒和思考模式,思想又是來自每個人的動機、欲望、直覺等層面。一切事物都是像這樣由內而外展演出來,如因果般不斷串連,因此,一個人的內心如果充滿矛盾、掙扎,他的思緒就總是圍繞在這些痛苦煩憂上,他所見的一切也都會染上負面色彩,表現出來的行為自然也是如此;而一個人如果內心是圓滿無憾的,他看什麼都會覺得很喜悅,並會深深讚歎一切。
於是,這使得一些人走上修行一途,所謂修行,修自己的行為,而行為出自於心,也可以說是修自己的心;總之,修的是自己。而延續上篇所說,在這裡我們可以稱這類人為心態「成熟」的人,他們很早就看到人世充滿常變,如果不能讓自己擁有平靜安詳的心,終究只能隨波逐流;而人世間的一切充滿各式各樣的牽絆,不能讓自己離苦得樂。這也是許多和尚之所以出家的原因,出家是主動斷絕塵世因緣,藉以讓自己的心不再有所牽掛。
對這些人而言,靜坐是一種方式,一種技術,讓他們可以不再讓五感四放,而是閉上雙眼、朝內探索,慢慢回到內在最寧定的地方。每個人的內在確實有一個如家一般讓人感到安靜、舒適、喜悅的地方。那裡如海洋般深沉,無一物,又令人感到無比圓滿。長期保有靜坐習慣,一個人的心就越來越懂得「歸零」,也越來越不黏滯在外在事物上。
在這裡也要指出,心態成熟的人似乎也不顯老。我們可以看到許多知名的修行者,常常表露出他們對這個世界仍充滿好奇心,他們的笑容甚至是非常純真無瑕的,也因此有一些語句諸如返老還童,最初並非指肉體上的逆齡,而是指心態,可是又非指心智年齡。
寫這篇最初只是想稍微整理自己的心情,最後下篇居然拖了這麼久,而且內容中途刪刪改改,但也算是寫下我想分享的事情了。感謝閱讀到這裡的你。
Teenia
Teenia
喜歡茶,喜歡書,喜歡畫畫。喜歡寧靜,喜歡觀察,喜歡思考。 希望自己的文字可以為世界帶來一點正面的影響。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