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坐與生活(10):在靜坐的都是什麼樣的人?(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或許很多人曾想過這些問題:自己為何會降生在這個世界?生命是怎麼來的?具有什麼樣的意義?什麼是活?什麼是死?為什麼這個「我」可以思考、可以行動?為什麼「我」會生活在這個國度、這個城市、這個家庭裡,受這些家人養育、長大後結交到這些朋友?又或者感嘆自身命運,為什麼會遇到如此天理不公的事情,為什麼別人生在富裕人家,我卻要寄人籬下或生活困頓。

這些問題看似哲學上的議題,實際上就是人類不斷想追尋的真理。許多人窮其一生就為了解開這些答案,想知道一切的起源,以及一切的終點。

這些問題的答案其中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說起來非常單純,某一方面卻又相當複雜,而且單憑這樣的分享也不全然能讓人完全理解,還非常可能招致過多不必要的誤會。因此,以下部分我會簡短帶過,只是要為這篇談的內容起個頭。

整個世界就像是一大張密密麻麻的網,密到我們甚至看不清之中的縫隙,而這個世界上一切生命,包含你我,都是其中一股絲線,被緊密縫織在一起。這麼說可能說得太過宏大,但世界上的一切確實像這樣,彼此緊緊相繫、相互影響。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會說「緣」、會說「業」,會說「因」與「果」。

雖然,每個人的命運從個人角度來看,是一步步由自己開展的,但是在某種意義上,確實有看不見的力量在牽引所有生命,根據其狀態與進度,去一一安排最適合的生長環境與這一生要修的課題。

因此,不可否認的是,這個世界上確實有些人生來道路就是很明確的,例如印度的婆羅門家族被安排走上「學習、傳遞、保存知識的道路」,又例如具有累世傳承的宗教領袖等,這些是比較為人所知的例子。另外還有一些人是年紀輕輕就覺得自己受到感召,這裡的感召不是很明確的指示,大多只是模模糊糊的感覺,覺得自己似乎與世界隔了一層紗,或是眼前的一切不是自己想追尋的,想要追尋更究竟的道路。

相對來說,這些人很早就發現,人生值得追求的應是永恆不變之物,但是外在世界的一切事物永遠都是常變的,沒有任何東西是不會改變的,甚至有人會說「唯一不變的事物就是改變」。外在世界的一切都會改變,那麼有什麼是不會變的呢?如果有什麼不會變的事物,那就是真理。又因外在不斷改變,所以真理顯然不在外在,就存在於每一個人的內在。

仔細思考的話,我們可以發現這話說得完全沒錯,畢竟一個人的內在確實決定了一個人的一切。我們表現出來的所有言行舉止、行動作為,都是出於每一個人內在的感官情緒和思考模式,思想又是來自每個人的動機、欲望、直覺等層面。一切事物都是像這樣由內而外展演出來,如因果般不斷串連,因此,一個人的內心如果充滿矛盾、掙扎,他的思緒就總是圍繞在這些痛苦煩憂上,他所見的一切也都會染上負面色彩,表現出來的行為自然也是如此;而一個人如果內心是圓滿無憾的,他看什麼都會覺得很喜悅,並會深深讚歎一切。

於是,這使得一些人走上修行一途,所謂修行,修自己的行為,而行為出自於心,也可以說是修自己的心;總之,修的是自己。而延續上篇所說,在這裡我們可以稱這類人為心態「成熟」的人,他們很早就看到人世充滿常變,如果不能讓自己擁有平靜安詳的心,終究只能隨波逐流;而人世間的一切充滿各式各樣的牽絆,不能讓自己離苦得樂。這也是許多和尚之所以出家的原因,出家是主動斷絕塵世因緣,藉以讓自己的心不再有所牽掛。

對這些人而言,靜坐是一種方式,一種技術,讓他們可以不再讓五感四放,而是閉上雙眼、朝內探索,慢慢回到內在最寧定的地方。每個人的內在確實有一個如家一般讓人感到安靜、舒適、喜悅的地方。那裡如海洋般深沉,無一物,又令人感到無比圓滿。長期保有靜坐習慣,一個人的心就越來越懂得「歸零」,也越來越不黏滯在外在事物上。

在這裡也要指出,心態成熟的人似乎也不顯老。我們可以看到許多知名的修行者,常常表露出他們對這個世界仍充滿好奇心,他們的笑容甚至是非常純真無瑕的,也因此有一些語句諸如返老還童,最初並非指肉體上的逆齡,而是指心態,可是又非指心智年齡。


寫這篇最初只是想稍微整理自己的心情,最後下篇居然拖了這麼久,而且內容中途刪刪改改,但也算是寫下我想分享的事情了。感謝閱讀到這裡的你。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Teenia的沙龍
9會員
19內容數
踏上修行這條路後,我們身心靈各層面都會獲得滋養與提升,同時也會更清楚看見:外在永遠是持續變動的,內在則有一部分永遠是寧定的。這份筆記想記錄個人漸漸從外在的紛擾走向內在寧靜,再將這份寧靜帶到外在的歷程。
Teenia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07/21
這次台灣的疫情發展到現在也已經兩個多月,居家工作也持續好一陣子,趁著疫情較先前趨緩之際,稍稍分享自己這一陣子的生活。 這段時間以來,最大的變化是,和家人相處時間變長。畢竟和手足們從早到晚一起在房間裡工作,感覺就像以前求學的時候那樣,好久沒有這種親近感。
Thumbnail
2021/07/21
這次台灣的疫情發展到現在也已經兩個多月,居家工作也持續好一陣子,趁著疫情較先前趨緩之際,稍稍分享自己這一陣子的生活。 這段時間以來,最大的變化是,和家人相處時間變長。畢竟和手足們從早到晚一起在房間裡工作,感覺就像以前求學的時候那樣,好久沒有這種親近感。
Thumbnail
2021/05/20
好一陣子沒有發布新文章,這是因為我從上個月中開始進辦公室上班了,這顯然是一大挑戰,代表我每天又開始花兩個小時以上的時間通勤。
Thumbnail
2021/05/20
好一陣子沒有發布新文章,這是因為我從上個月中開始進辦公室上班了,這顯然是一大挑戰,代表我每天又開始花兩個小時以上的時間通勤。
Thumbnail
2021/04/25
這個問題好像有點尖銳,但也是我長久以來心中隱隱好奇的事情。 先簡單說明一下,我學習的是瑪赫西老師帶出來的「超覺靜坐」系統(TM),這套體系已傳有數千年歷史,以往都只在聖山中,由師父將一切知識與技術傳給弟子,目的是維持知識的完整與純淨性。
Thumbnail
2021/04/25
這個問題好像有點尖銳,但也是我長久以來心中隱隱好奇的事情。 先簡單說明一下,我學習的是瑪赫西老師帶出來的「超覺靜坐」系統(TM),這套體系已傳有數千年歷史,以往都只在聖山中,由師父將一切知識與技術傳給弟子,目的是維持知識的完整與純淨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以下為蔡師兄現場請示開示時的精華淬句(由筆生紀錄),歡迎多多流通分享!道理就這些,事實就是如此,務必持續看,哪天就突然開竅了! →電子檔案下載:https://drive.google.com/open?id=1wjgPbqyYMQDnDTpAfhKig5QhHXKeVMOg ◇◇ ◆ ◇◇ ◆ ◇
Thumbnail
以下為蔡師兄現場請示開示時的精華淬句(由筆生紀錄),歡迎多多流通分享!道理就這些,事實就是如此,務必持續看,哪天就突然開竅了! →電子檔案下載:https://drive.google.com/open?id=1wjgPbqyYMQDnDTpAfhKig5QhHXKeVMOg ◇◇ ◆ ◇◇ ◆ ◇
Thumbnail
在這世上,多數的人感覺生活中的一切都是正常的,好像每個人都是這樣子過的,或認為這個世界的運作機制就是如此,只能接受,沒有什麼好質疑的 真是這樣的嗎? 如果這一切本就該如此,那麼那些聖人、智者與哲人不就是放著好好的生活不過,沒事找事,自尋煩惱,自討苦吃?
Thumbnail
在這世上,多數的人感覺生活中的一切都是正常的,好像每個人都是這樣子過的,或認為這個世界的運作機制就是如此,只能接受,沒有什麼好質疑的 真是這樣的嗎? 如果這一切本就該如此,那麼那些聖人、智者與哲人不就是放著好好的生活不過,沒事找事,自尋煩惱,自討苦吃?
Thumbnail
在生命的旅途上,曾經無數次的詢問:生命的意義是什麼? 兒時,以為在哲學裡面會找到答案,在閱讀了無數哲學書籍之後,雖然沒有找到答案,但是發現解開每一個困境,可能是身而為人必須做的事情。 青年,以為在心理學裡面有答案,發現人心與人性的複雜面,以及每個人渴望被照顧到的情緒和慾望。在最近的時間裡,利用心理學
Thumbnail
在生命的旅途上,曾經無數次的詢問:生命的意義是什麼? 兒時,以為在哲學裡面會找到答案,在閱讀了無數哲學書籍之後,雖然沒有找到答案,但是發現解開每一個困境,可能是身而為人必須做的事情。 青年,以為在心理學裡面有答案,發現人心與人性的複雜面,以及每個人渴望被照顧到的情緒和慾望。在最近的時間裡,利用心理學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最近與多位數年不見的友人相見,彼此互道家常,暢談閒聊。聊到彼此的近況,總見有人興旺、有人衰。回想大家孩提時期,曾經在泥地裡玩紙牌,及至成年投入職場,在人生的道路上上各自奔馳。在人生的舞台上,有人一路綠燈,一馬平川;有人半路翻車,跌跌撞撞。 人與人在不經意之間總愛比來比去,什麼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最近與多位數年不見的友人相見,彼此互道家常,暢談閒聊。聊到彼此的近況,總見有人興旺、有人衰。回想大家孩提時期,曾經在泥地裡玩紙牌,及至成年投入職場,在人生的道路上上各自奔馳。在人生的舞台上,有人一路綠燈,一馬平川;有人半路翻車,跌跌撞撞。 人與人在不經意之間總愛比來比去,什麼
Thumbnail
我們一個人,自我意識很重的人、妄想很重的人,他內心是很剛強;一個人真正安住真如,他的內心是調柔的,調柔清淨,他是調柔相。
Thumbnail
我們一個人,自我意識很重的人、妄想很重的人,他內心是很剛強;一個人真正安住真如,他的內心是調柔的,調柔清淨,他是調柔相。
Thumbnail
打從懂事以來,我就好好奇自己為什麼會出生在這個世上。想要完成些什麼任務嗎?還是只是來感受一下當個人的感覺?那時候的我是懷著滿滿的好奇心來探討這個世界,漸漸長大後便會失去童真,繼而被這個社會折磨得忘記自己:區區困難挑戰並不是什麼大事件。怎麼說?像我之前說的,人生只有兩件大事嘛——活著和死了。
Thumbnail
打從懂事以來,我就好好奇自己為什麼會出生在這個世上。想要完成些什麼任務嗎?還是只是來感受一下當個人的感覺?那時候的我是懷著滿滿的好奇心來探討這個世界,漸漸長大後便會失去童真,繼而被這個社會折磨得忘記自己:區區困難挑戰並不是什麼大事件。怎麼說?像我之前說的,人生只有兩件大事嘛——活著和死了。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過去世若為兄弟姐妹、夫妻、父母子女且無互結因果,本世會覺得彼此熟悉,若過去世曾為夫妻,且今世已有各自的姻緣,就萬萬不可以介入,應保持適當的距離,一世有一世的因果與緣分要了結。」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過去世若為兄弟姐妹、夫妻、父母子女且無互結因果,本世會覺得彼此熟悉,若過去世曾為夫妻,且今世已有各自的姻緣,就萬萬不可以介入,應保持適當的距離,一世有一世的因果與緣分要了結。」
Thumbnail
※近來發生很多事,讓人懷疑人活著的意義?其實人只要一出生就是帶著使命, 依個人經驗有很多飄盪的無形,求投胎為人而不可得,佛雖說這世界是五濁惡世,但也說人身難得今已得。有人恨父母把他生下來,甚至說得很難聽認為只是父母娛樂的副產品。不要認為來世間只是走一遭,死後一了百了,靈比我們想像的複雜曲折。 昨天
Thumbnail
※近來發生很多事,讓人懷疑人活著的意義?其實人只要一出生就是帶著使命, 依個人經驗有很多飄盪的無形,求投胎為人而不可得,佛雖說這世界是五濁惡世,但也說人身難得今已得。有人恨父母把他生下來,甚至說得很難聽認為只是父母娛樂的副產品。不要認為來世間只是走一遭,死後一了百了,靈比我們想像的複雜曲折。 昨天
Thumbnail
或許很多人曾想過這些問題:自己為何會降生在這個世界?生命是怎麼來的?具有什麼樣的意義?什麼是活?什麼是死?為什麼這個「我」可以思考、可以行動?為什麼「我」會生活在這個國度、這個城市、這個家庭裡,受這些家人養育、長大後結交到這些朋友?又或者感嘆自身命運,為什麼會遇到如此天理不公的事情
Thumbnail
或許很多人曾想過這些問題:自己為何會降生在這個世界?生命是怎麼來的?具有什麼樣的意義?什麼是活?什麼是死?為什麼這個「我」可以思考、可以行動?為什麼「我」會生活在這個國度、這個城市、這個家庭裡,受這些家人養育、長大後結交到這些朋友?又或者感嘆自身命運,為什麼會遇到如此天理不公的事情
Thumbnail
最近因緣際會參加了兩場TM說明會,有了一些感觸。一方面是再次回想自己學習靜坐的機緣,覺得自己真的非常幸運;一方面是對旁人對靜坐普遍的想法有所感,想解釋有靜坐習慣的人的真的不是有奇怪的宗教信仰,或是不食人間煙火、隨時想出家的人。因此,我開始在思考,有在靜坐的人都是什麼樣的人。
Thumbnail
最近因緣際會參加了兩場TM說明會,有了一些感觸。一方面是再次回想自己學習靜坐的機緣,覺得自己真的非常幸運;一方面是對旁人對靜坐普遍的想法有所感,想解釋有靜坐習慣的人的真的不是有奇怪的宗教信仰,或是不食人間煙火、隨時想出家的人。因此,我開始在思考,有在靜坐的人都是什麼樣的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