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閱 |《讓好工作找上你》小鹿亂撞,初見史蒂芬柯維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這個工作因為做的人是你,而有什麼不同?
書中這句話的震撼程度就像音浪那樣強烈,也是一種格局的轉變。
講到管理學大師,除了彼得·杜拉克(Peter F. Drucker),你不能不認識史蒂芬柯維(Stephen Covey),他的暢銷著作《與成功有約》、《與領導有約》、《第8個習慣》你一定不陌生,連續占據各大實體與網路書店的排名一點也不覺的意外,其中《與成功有約》更在2020年出了全新的增訂版,這是歷史從古至今的智慧,在現代依然受用
還沒有機會完整讀完上述幾本經典著作,有些概念只是片段在與朋友的兩人讀書會一起討論過,這篇主要分享在2010年出版的《讓好工作找上你:重塑工作視野 打造職涯優勢》,「小鹿亂撞」是描寫自己當時遇到這本書那種緊張興奮的心情。
對!這個表情非常到位!
在史蒂芬柯維的書裡,將人類自認為天經地義的想法進行拆解,在一層一層被撥開的過程有些赤裸,卻也能離自己的內心更近一點,就像甜點控不容錯過的千層蛋糕,多層次的口感,只有在你願意拿起叉子品嚐才會知道,那就開始閱讀吧!

成為志工,而非員工

這是開門見山的第一章節,簡單來說是轉換你的角度,排除員工心態,將工作動機由外在轉為內在,不再只是為了賺錢而工作,而是為了自己的理想工作,因為「信念」而願意全心投入,相信一切都值得,然後以這樣的心態去為理想奮鬥。
員工擁有的是職務內容,而志工擁有的是理想。
史蒂芬.柯維在書中提出對「工作」的定義:
工作的價值並不在於收入的多寡或職位的高低,而在於你自己是否可以認真面對自己的工作,並在工作中發揮所長,透過工作幫助他人,獲得眾人的信任。
可能有些時候你會覺得:反正也沒辦法改變任何事情,將所有原因都往外推,推給爛公司、廢制度、白目主管、機車同事,就是忘了檢討自己
事實上,也用不著你管那麼寬,書中將「我們」舉例為小舵板不論你的功能是什麼,或是置身何處,只要把注意力放在你能夠做的事情上,就算那件事情不再你的工作範圍內也無妨,只要盡己所能做的小小調整和改善就好,你所做出的貢獻,可以改變大船航行的方向。
能控制船行進的不只有舵,還有船尾的「小舵板」
這本書以實例,帶領你慢慢認識自己,找到自己的優勢,你的理想,以及你想做出的貢獻, 分享其中有個章節,教我們試著用以下格式寫下一份貢獻宣言,依據你的價值觀,你的長項,以及對理想所做的承諾,最後可以創造自己想要的工作與生活,讓你所做的,可以影響身邊的人,甚至是改變現況。
公式:因為(這個問題存在於這個世界),所以我會運用我的優勢(列出你的長才)(提供這個解決辦法)
以我舉例:
因為市面出版書籍太多,但沒有過多時間閱讀吸收,所以我會運用歸納整理的能力,以簡單易懂的方式幫你抓出一本書的精隨,讓你用4-6分鐘的時間就可以學習,並且輕鬆應用在生活。
這是我的志業核心以及專題「閱知一二」誕生的原因,歡迎你共同參與我的志業。

「影響圈」與「關注圈」

書中另一個重點是,將我們的內心想法分別用兩個一大一小圓表示「影響圈」與「關注圈」,影響圈-你可以發揮影響力的地方,關注圈-你無法做出志業貢獻的障礙。

主要表達的是:發揮自己的主動性,試著在工作上做出貢獻,培養自己的影響圈,把大部分的精神放在你可以影響的事情上,當你的影響圈愈大,關注圈裡的那些問題也會隨風而去。
圖片來源:茶布斯

這本書是自己初次遇見關於管理學大師的著作,雖然是10年前的刊物,但內容講述最原始的概念和心態,而不是又臭又長的理論,讀起來不會太困難,章節中作者加入許多問題思考,慢慢引導,最後找到自己此生想做以及如何去做的「貢獻」,即使來到2021年,書裡的中心思想不受時間和趨勢變化影響,讀者寫下來的是可以與時俱進且屬於自己的價值框架,推薦給大家收藏,當作指引人生方向的工具書
從書中找答案,遠比從網路找答案還要慢上許多,但箇中滋味值得再三回味,還是喜歡「聞」書的味道那是一種真實及尋寶的過程
學習的最佳方式,就是把你學的內容教給別人
剛好這也是我現在正在做的事,開始追蹤「閱知一二」吧!

書名:
《讓好工作找上你:重塑工作視野 打造職涯優勢》
作者: 史蒂芬.柯維、珍妮佛.柯洛西莫
譯者: 錢基蓮
ISBN:9789862165430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10/05/31
可以在下方為我拍手,也可以追蹤專題,讓我為你朗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自我成長、閱讀、職場、心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這是一本讀起來沒有壓力,在閱讀過程中會讓你思考許多的書,推薦給喜歡看故事又不喜歡畫重點的人。 兩座高峰之間必然有低谷,情緒上必然有些變化,登上高峰後你會做什麼?身處低谷時你又會做些什麼? 來看看智慧老人教年輕人怎麼做吧!
新的世代面對的挑戰是「同事不是人,而是AI機器人」,需要培養什麼樣的能力和技能才可以跟上科技發展的速度。10年後,你現在的工作還在嗎?如果還在,你的能力可以勝過其他競爭者嗎?如果消失了,你又該怎麼辦?本書作者用自身專業經驗與真實案例告訴你,是時候該做點什麼!
「職涯是場40年的馬拉松,從長跑角度出發,掌握20歲到60歲工作累積的重點,並且涵蓋不同階段人生的需求。」 這句話總結了本書的概念,也給了身為受雇者的我如雷的一擊,更多的精隨,相信在你親自閱讀書中內容之後又會有不一樣的感受。
這是一本讀起來沒有壓力,在閱讀過程中會讓你思考許多的書,推薦給喜歡看故事又不喜歡畫重點的人。 兩座高峰之間必然有低谷,情緒上必然有些變化,登上高峰後你會做什麼?身處低谷時你又會做些什麼? 來看看智慧老人教年輕人怎麼做吧!
新的世代面對的挑戰是「同事不是人,而是AI機器人」,需要培養什麼樣的能力和技能才可以跟上科技發展的速度。10年後,你現在的工作還在嗎?如果還在,你的能力可以勝過其他競爭者嗎?如果消失了,你又該怎麼辦?本書作者用自身專業經驗與真實案例告訴你,是時候該做點什麼!
「職涯是場40年的馬拉松,從長跑角度出發,掌握20歲到60歲工作累積的重點,並且涵蓋不同階段人生的需求。」 這句話總結了本書的概念,也給了身為受雇者的我如雷的一擊,更多的精隨,相信在你親自閱讀書中內容之後又會有不一樣的感受。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書比起對於個人工作態度的檢討,更多著墨在文化、環境,以及整個社會結構對我們所造成的影響,說明大環境的因素如何引響我們選擇工作、執行工作,以及想像工作,最後提醒我們應該思考工作對自己的意義。
Thumbnail
最近,工作上很用心指導我的主管推薦Sunny閱讀《工作五年,辭職去》這本書。 很感謝主管能教我工作上的流程管理、溝通技巧,還有引導我思考職涯發展的方向,讓我仔細體會不同人、不同做事方法的差異,也讓我更細心的觀察週遭事物,並且反思如果是我會怎麼做。 《工作五年,辭職去》這本書是由日本咖啡連鎖
Thumbnail
《與成功有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是史蒂芬·柯維(Stephen R. Covey)撰寫的一本經典書籍,提供了一套全面而實用的生活和工作哲學。透過七個習慣,柯維教導讀者如何在個人和職業生涯中達到卓越,提升生活品質、人際關係以及工作成就。
Thumbnail
前言 世界需要的是「你」,而不是你認為「應該成為」的人 在職涯轉換之際,這本書正是我在翻閱的書籍。 作者是一名美國的職涯規畫師,曾經從公司助理成為了五角大廈中的年輕主管,是她的夢幻職業。然而當她開始工作之後,感受到的種種痛苦和不協調,迫使她思考這是否真為她所追求的。 也因為這段經歷,使他成了
Thumbnail
今天分享的有點變成職涯生活的部分,在這個資產價值及物價飆漲的年代,主要工作的收入越來越不重要。 看了深度職場力這本書之後,對於書中「小處著眼,大舉行動」。身為大型組織的小螺絲釘,本身就是一個自主性很低的工作,那要如何培養自主,進而發展成一個自主性高的職涯規劃,本書都有敘述。
Thumbnail
這本書以「打造夢幻工作、實現自主人生」為主題,從察覺自己真正的興趣開始、一步步打造自己的夢幻職涯,並實現自主人生,開啟人生新旅途。本書談到了許多有關生涯規劃以及提升自我能力的方法和建議,並包含了作者的個人故事和經歷。閱讀者可以透過本書獲得一些珍貴的啟示和激勵。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談論品德是諸位大師,擺在第一位重要性格,沒有誠信與正直,根本免談成功,故事分享了史蒂芬。柯維、巴菲特與風險投資人,如何看待品德的,而沒有品德的人,會很難走回正途,因為他們已經漸漸習慣,用背叛與欺騙,迅速獲得回報,呼籲每個人最看重的就是自我德性。
Thumbnail
《夠好的工作》是作者史托佐夫訪談了一百多位不同型態的工作者,讀者如果只能從本書帶走一個重點,他希望是「降低工作重要性的另一面,是優先考慮生活」。他認為無論是個人或社會,往往都缺乏一種想像力,亦即如何讓生活不那麼以工作為中心。
Thumbnail
這本書探索工作背後的真正目的,提出了兩個重要的概念:自我認知三角形和工作範圍三角形。書中進一步討論了三個常見的錯誤路標:追求完美、僅追求興趣和金錢。以及拼圖大學的概念,強調工作是一場終身學習的旅程。
Thumbnail
人生最值得的投資,就是磨練自己。 怪獸科技公司從《與成功有約》(Stephen Covey, 2020)以及《只工作不上班的理想人生》(瓦基, 2022)中,淬取一些關鍵,整合性思考。談到與他人分享、交流,與別人合作對自己有什麼具體的好處,人際和諧,化解衝突、找到出路,改變自己與他人的人生。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書比起對於個人工作態度的檢討,更多著墨在文化、環境,以及整個社會結構對我們所造成的影響,說明大環境的因素如何引響我們選擇工作、執行工作,以及想像工作,最後提醒我們應該思考工作對自己的意義。
Thumbnail
最近,工作上很用心指導我的主管推薦Sunny閱讀《工作五年,辭職去》這本書。 很感謝主管能教我工作上的流程管理、溝通技巧,還有引導我思考職涯發展的方向,讓我仔細體會不同人、不同做事方法的差異,也讓我更細心的觀察週遭事物,並且反思如果是我會怎麼做。 《工作五年,辭職去》這本書是由日本咖啡連鎖
Thumbnail
《與成功有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是史蒂芬·柯維(Stephen R. Covey)撰寫的一本經典書籍,提供了一套全面而實用的生活和工作哲學。透過七個習慣,柯維教導讀者如何在個人和職業生涯中達到卓越,提升生活品質、人際關係以及工作成就。
Thumbnail
前言 世界需要的是「你」,而不是你認為「應該成為」的人 在職涯轉換之際,這本書正是我在翻閱的書籍。 作者是一名美國的職涯規畫師,曾經從公司助理成為了五角大廈中的年輕主管,是她的夢幻職業。然而當她開始工作之後,感受到的種種痛苦和不協調,迫使她思考這是否真為她所追求的。 也因為這段經歷,使他成了
Thumbnail
今天分享的有點變成職涯生活的部分,在這個資產價值及物價飆漲的年代,主要工作的收入越來越不重要。 看了深度職場力這本書之後,對於書中「小處著眼,大舉行動」。身為大型組織的小螺絲釘,本身就是一個自主性很低的工作,那要如何培養自主,進而發展成一個自主性高的職涯規劃,本書都有敘述。
Thumbnail
這本書以「打造夢幻工作、實現自主人生」為主題,從察覺自己真正的興趣開始、一步步打造自己的夢幻職涯,並實現自主人生,開啟人生新旅途。本書談到了許多有關生涯規劃以及提升自我能力的方法和建議,並包含了作者的個人故事和經歷。閱讀者可以透過本書獲得一些珍貴的啟示和激勵。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談論品德是諸位大師,擺在第一位重要性格,沒有誠信與正直,根本免談成功,故事分享了史蒂芬。柯維、巴菲特與風險投資人,如何看待品德的,而沒有品德的人,會很難走回正途,因為他們已經漸漸習慣,用背叛與欺騙,迅速獲得回報,呼籲每個人最看重的就是自我德性。
Thumbnail
《夠好的工作》是作者史托佐夫訪談了一百多位不同型態的工作者,讀者如果只能從本書帶走一個重點,他希望是「降低工作重要性的另一面,是優先考慮生活」。他認為無論是個人或社會,往往都缺乏一種想像力,亦即如何讓生活不那麼以工作為中心。
Thumbnail
這本書探索工作背後的真正目的,提出了兩個重要的概念:自我認知三角形和工作範圍三角形。書中進一步討論了三個常見的錯誤路標:追求完美、僅追求興趣和金錢。以及拼圖大學的概念,強調工作是一場終身學習的旅程。
Thumbnail
人生最值得的投資,就是磨練自己。 怪獸科技公司從《與成功有約》(Stephen Covey, 2020)以及《只工作不上班的理想人生》(瓦基, 2022)中,淬取一些關鍵,整合性思考。談到與他人分享、交流,與別人合作對自己有什麼具體的好處,人際和諧,化解衝突、找到出路,改變自己與他人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