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不敢做自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生活中,有不少人很在乎他人的眼光,很擔心別人給予負評、不敢拒絕別人,總是委屈自己、總是沒自信,覺得自己缺點滿滿,長期下來造成情緒困擾、壓力爆錶、出現睡眠障礙和身心症狀。

什麼是自尊?

 「自尊」是指我們對自己的想法與評價,不論正向或負向。而「低自尊」的人對自己有許多的懷疑、不肯定自己的價值、不喜歡自己。

低自尊是怎麼產生的?

 一個人的「自我概念」是經由與他人互動發展形成。孩子通常從別人對待他的方式逐漸學到如何看待自己,父母與主要照顧者對孩子的自我概念最具影響力。

若孩子沒有感受到父母無條件的愛與接納,容易發展出無價值感與不被愛的感受,他的自尊會較低落。當父母對孩子的評價較負面、經常以嚴厲、不尊重、『愛的剝奪』的方式對待孩子(如:因為你怎麼樣,所以我不喜歡你了),孩子對自我的評價會較負面。

低自尊者常見的表現

心理學家漢瑪伽克(Hamachek)列出「自卑情結」的七大表現:

  1. 對批評敏感:易將批評解釋為人身攻擊,心靈相當敏感脆弱。
  2. 對讚美反應不當:聽到讚美,不抱任何希望,跟自我評價不合。
  3. 具極端批評的態度:為防止被發現更多缺點,會採取主動攻擊,來轉移注意力。
  4. 傾向於指責:會因自己弱點或失敗投射到他人身上、指責別人,來消滅自卑的痛苦。
  5. 受害人意識:認為別人老是找碴,自己不必負擔失敗的責任。
  6. 嫌惡競爭:預期會面臨失敗的命運,而逃避競爭的情境。
  7. 傾向隱居、害羞和膽怯:常伴隨焦慮感,常與他人保持距離,易讓別人忽略他,而被忽略又會增強其無價值感。

這七大表現不一定低自尊者全部都有,有些特別顯現在哪個幾部分。

 低自尊會如何影響日常生活或關係?

  1. 影響一個人對自己能力與價值的評估和判斷,不覺得自己是有能力、迷人或夠好的人。
  2. 易對自己形成負向的態度與內在語言,不敢爭取機會,而限制嘗試的範圍與經驗。
  3. 對自己的社交沒有信心,害怕被批評或被拒絕而感到焦慮,陷入惡性循環,動彈不得。
  4. 害怕上台公開分享與表達。
  5. 較容易有憂慮與焦慮的情緒。

什麼是「健康的自尊」?

「健康的自尊」的人擁有堅定的自我價值感,能欣賞與善用自己的長處和優勢,了解與接納自己的的缺陷和脆弱,較能正向的自我對話,有自己鼓勵自己的力量,幫助自己面對大大小小的挑戰,達成目標,在生命旅途中前進。

如何提升自尊、打破內在負向循環,重新建立自我價值感?

  1. 持續探索自己的長短強弱來更認識自己,並嘗試接納自己的軟弱,那也是一部分的自己。
  2. 寫下適合與專屬「給自己的肯定句」來鼓勵自己,如:「我的價值不會因為與他人比較而有所改變。」「他人的批評不會改變我的自我價值。」
  3. 尋找生活中,能讓自己感到安心嚐試、探索的機會,累積自己的「成就感」與小小「正向的成功經驗」。
  4. 想一想身邊有讓我感到安全、被接納、被喜愛的人或群體嗎? 如果有,我可以怎麼跟他們保持連結?如果沒有,可考慮透過心理諮商,在專業與安全信任的關係下,更多探索、認識自己,重建自己自尊、信心,更加的健康健全!

《參考資料:Derlega、Janda著、林彥妤、郭利百加 譯 :心理衛生。桂冠。》

raw-image

『我們每個人都擁有與生俱來的價值,值得被愛、被珍惜與善待!」

延伸課程

《培養優勢的能力~自信心》課程中,老師將帶領家長:

  1. 了解自己、配偶與孩子的「自我概念」。
  2. 覺察什麼經驗影響自己、配偶與孩子的「自我概念」?
  3. 了解「自我概念」對自己、配偶與孩子帶來哪些層面的影響?
  4. 認識什麼是「歸屬感」、「價值感」與「成就感」?自己、配偶與孩子在哪個部分較堅固或脆弱?
  5. 如何建立自己、配偶與孩子健全與平衡的「自我概念」?
  6. 如何幫助孩子認識與整理自己。

🎁線上場工作坊 https://reurl.cc/4o9qqX

📅日期:112/9/26(二)9:00-16:00。

#鄭翔好諮商心理師

諮商預約→點心語心理諮商所 https://totellheart.mystrikingly.com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想想遇到好好的沙龍
8會員
33內容數
2024/12/20
這段對話不僅探討自由與克制的問題,也引發我們對日常生活中種種選擇的反思。每一個行為,無論是如何管理自己的語言,都隱藏著自由與自律之間的微妙平衡。對男孩來說,這不僅是學會如何選擇更合適的語言,更是學會如何管理情緒、承擔責任、以及控制自己行為的過程。
2024/12/20
這段對話不僅探討自由與克制的問題,也引發我們對日常生活中種種選擇的反思。每一個行為,無論是如何管理自己的語言,都隱藏著自由與自律之間的微妙平衡。對男孩來說,這不僅是學會如何選擇更合適的語言,更是學會如何管理情緒、承擔責任、以及控制自己行為的過程。
2024/12/20
孩子的禱告內容充滿童趣,卻流露出真摯的信心與愛。從小學習認識與接納自己的有限與軟弱,透過禱告不僅獲得力量,也能表達關懷與祝福,將信仰融入生活中。
2024/12/20
孩子的禱告內容充滿童趣,卻流露出真摯的信心與愛。從小學習認識與接納自己的有限與軟弱,透過禱告不僅獲得力量,也能表達關懷與祝福,將信仰融入生活中。
2024/04/27
多數的家長表示在「情緒自我調節」練習中,發現自己不了解自己深層的需求是什麼? 這教養上會有個阻礙,當家長不了解自己的內在需求,也就很難看懂孩子行為情緒下可能的內在需求?因此,就不容易找出對應孩子內在需求的方法。
Thumbnail
2024/04/27
多數的家長表示在「情緒自我調節」練習中,發現自己不了解自己深層的需求是什麼? 這教養上會有個阻礙,當家長不了解自己的內在需求,也就很難看懂孩子行為情緒下可能的內在需求?因此,就不容易找出對應孩子內在需求的方法。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在學著深入剖析這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面貌時,我發現...許多人的脆弱都來自於〔自卑的心理〕。其中也許包含了自己、家人、親朋好友,或是身邊任何一個你所熟悉的人。 當自卑心發作時,會造就人易怒的性格,也很容易惱羞成怒。當你對人釋出好意而對方合理拒絕時,你卻感覺對方刻意給你難堪而生氣或難過,其實是自己自
Thumbnail
在學著深入剖析這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面貌時,我發現...許多人的脆弱都來自於〔自卑的心理〕。其中也許包含了自己、家人、親朋好友,或是身邊任何一個你所熟悉的人。 當自卑心發作時,會造就人易怒的性格,也很容易惱羞成怒。當你對人釋出好意而對方合理拒絕時,你卻感覺對方刻意給你難堪而生氣或難過,其實是自己自
Thumbnail
你曾經因為他人的一句話而感到自己被對方貶低嗎? 或是你總是亟欲證明自己比其他人更值得被讚賞而感到疲累呢? 人之所以容易感到煩惱與痛苦,多半都是因為比較心態作祟,雖然說適當的競爭有益於整體社會的進步,但過度在意與他人之間的地位高低卻容易陷入無止盡的情緒黑洞。 首位提出「高敏感」概
Thumbnail
你曾經因為他人的一句話而感到自己被對方貶低嗎? 或是你總是亟欲證明自己比其他人更值得被讚賞而感到疲累呢? 人之所以容易感到煩惱與痛苦,多半都是因為比較心態作祟,雖然說適當的競爭有益於整體社會的進步,但過度在意與他人之間的地位高低卻容易陷入無止盡的情緒黑洞。 首位提出「高敏感」概
Thumbnail
不尊重他人的行為可能涉及到多種心理素質和因素,從以下幾點概括….
Thumbnail
不尊重他人的行為可能涉及到多種心理素質和因素,從以下幾點概括….
Thumbnail
鏡子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它不僅讓我們得以整理外表,也可以反映出我們內心的想法和情感。當您對著鏡子看著自己,您看到的是什麼?是一張滿意的臉還是一個充滿不安的人?
Thumbnail
鏡子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它不僅讓我們得以整理外表,也可以反映出我們內心的想法和情感。當您對著鏡子看著自己,您看到的是什麼?是一張滿意的臉還是一個充滿不安的人?
Thumbnail
被人看不起,是社交中常有發生的事情; 看不起別人,也常常會在人的潛意識中表現。 衹不過,看不起別人的時候,人縂會找到一些理由; 被人看不起時,人縂是忍不住憤怒。 -01 周圍的人看不起你,有哪些明顯細節? 第一:與你相処的態度很冷淡 最直觀的表現: 你說話的時候,他要麽不廻應,要麽打
Thumbnail
被人看不起,是社交中常有發生的事情; 看不起別人,也常常會在人的潛意識中表現。 衹不過,看不起別人的時候,人縂會找到一些理由; 被人看不起時,人縂是忍不住憤怒。 -01 周圍的人看不起你,有哪些明顯細節? 第一:與你相処的態度很冷淡 最直觀的表現: 你說話的時候,他要麽不廻應,要麽打
Thumbnail
你是否曾經有人指責你總是扮演受害者的角色?或者有人告訴你,你有一種受害者的個性?聽到這樣的話可能讓你感到不愉快並產生防禦反應,因為這似乎否定了我們的感受,貶低了我們的困境。但是,要學會辨識建設性的批評尤為重要,特別是當這些批評來自我們信任且關心我們最多的人。因此,在完全否定他們的話語之前,花些時間反
Thumbnail
你是否曾經有人指責你總是扮演受害者的角色?或者有人告訴你,你有一種受害者的個性?聽到這樣的話可能讓你感到不愉快並產生防禦反應,因為這似乎否定了我們的感受,貶低了我們的困境。但是,要學會辨識建設性的批評尤為重要,特別是當這些批評來自我們信任且關心我們最多的人。因此,在完全否定他們的話語之前,花些時間反
Thumbnail
惡意言語在心中產生的割傷,讓人漸漸失去生活的樂趣,以及生命的意義。惡意言語是由人的基本需求開始,漸漸地養成人格、在社群中發展,最後進入不自覺的維護既得利益中。在這種環境生活的人們,會越來越在意他人評價而越沒自信、對自己越嚴苛。人只有面對、理解與處理發生在身旁的負向惡意,才能確實保護住自己的自尊心。
Thumbnail
惡意言語在心中產生的割傷,讓人漸漸失去生活的樂趣,以及生命的意義。惡意言語是由人的基本需求開始,漸漸地養成人格、在社群中發展,最後進入不自覺的維護既得利益中。在這種環境生活的人們,會越來越在意他人評價而越沒自信、對自己越嚴苛。人只有面對、理解與處理發生在身旁的負向惡意,才能確實保護住自己的自尊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