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媒體內容的「Giant leap」來了,但有些人沒有準備好/詹太太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許多新科技已經影響了新聞業,但新聞業卻遠遠追不上科技的變化。過去在學校裡教的新聞工作流程,早就已經不管用了;因為有很多事情新聞業沒有經歷過、教科書上也沒有寫。現在,以Apple為首的內容製作技術,不僅改變了產業,還改變了人們的交流方式。

在台北時間今早(4月21日)舉行的Appe新產品發表會上,最吸引我的是一個詞組,叫做「Giant leap」;這個新出現的詞,也取代了前幾次已經被用爛了的「ever」(前所未有)。
至於「Giant leap」這兩個字最廣人知的事,應該就是1969年7月,太空人阿姆斯壯登陸月球時所說,「That's one small step for a man, one giant leap for mankind.」(這是我的一小步,人類的一大步)的那一句吧。
過去五年之中,世界上有很多領域都出現了堪稱為「Giant leap」的事件:政治、經濟、生技、當然還有疫苗,以及Apple M1晶片的運算能力、以及iPad的輕薄度。
但是有一個專業圈,目前為止不但沒有出現「Giant leap」,甚至一直在慌亂中度過,那就是新聞媒體業。
現在很多人不喜歡記者,認為記者們做的事情不稱職,所以也有人說「小時不讀書,長大當記者」。但如果細想一下,你會發現新聞業在過去這五年之中,正是資訊科技進步趨勢之下,首當其衝受難的第一排。
在過去五年的內容大戰之中,「新聞台」正是從來都沒有準備好,只能硬著頭皮被科技推著走的一群人。

iPad Pro:新聞行動攝製隊的再升級

終於這一天來了。我們看到了這一個鏡頭:它預告了未來影音記者的工作場景;它代表的是5G時代,整個新聞產業功能的即將再重組。
讓我們想像一個新聞台進行戶外連線的場景。在這張照片裡,有很多東西是已經消失的:SNG車、微波工程、攝影師……;而且,在事件現場前端只有一個人。
這「一個人」肩負了多重任務:必須確保傳輸訊號穩定、攝影品質與鏡面良好、說話聲音清楚,要表達的訊息才能讓觀眾清楚接收。
但是,在拍攝現場只有這一個人,身兼多工數職(還沒算上發文字稿、社群媒體貼文那些);這就是即將到來的5G環境,對新聞台產業未來改變的預告之一。當然,未來配套的產業背景知識、執行力、以及新聞倫理,也都會是受到影響的領域。
除了連線、直播之外,接下來可能會有更多人拿著iPad拍攝影片或照片,在新聞現場製作更多內容。我的想法是:過去在新聞學院裡教的那套工作流程,早就已經不管用了;有很多事情新聞業沒有經歷過、教科書上也沒有寫。
直到最近,全球性的社群媒體假新聞事件頻傳,影響所及足以干預國家內政,才開始有人注意到事情的嚴重性。科技變化的每一步,早就影響了新聞業,但新聞業卻遠遠追不上科技的變化。

Apple TV + Podcast:內容與雞母

相對於新聞內容產業,影視娛樂類的專業製作內容,則應該是影視科技的受益者。
過去多年以來,Apple砸下大量資源開發各種影視製作工具,現在連最後一哩路的「遙控器」體驗都做得這麼滑順完美;也就是說,Apple終於把「規格─器材─內容─平台」的完整影視生態系打造完畢,讓影響層面始於製作端,終於消費端。
過去一段時間,已有許多業內人士分析「Apple TV+」服務與Netflix、YouTube等其他內容平台之間的競爭消長,在這裡就不再贅述;但從各個平台的內容品質來看,我的想法是:過去充滿濃濃野生味、品質參差不齊的UGC(使用者貢獻內容)模式,因為商業價值有限、生命週期太短,難以發展出長尾效益,所以將會轉往其他的發展方向。
而就算是有商業價值的UGC,也大多屬於行銷內容的一部分(如網紅內容、YouTuber的業配),其價值最後也常隨著行銷停止而結束。
所以我認為,內容價值的主流還是會回到PGC(專業製作內容)端;而這個趨勢,也就正好匹配了新近發展的這一系列影視科技、以及相關的硬體產品,像是iPad Pro。
理論上來說,好的UGC影音品質是會越來越接近PGC的;就算我們製作者手殘,但科技產品會幫我們搞定這一切。反過來看,如果平台上累積的「免洗型」短效內容太多,平台的商業價值也是會出問題的。
至於這段後話,就留給天天打付費制廣告賣Premium會員的YouTube去傷腦筋吧。

關於其他:後疫情時代的生活場景

在Apple這種頂尖科技公司的產品展示中,某種程度上已經預告了後疫情時代的生活場景:我們以後會有更多時間WFH(在家工作),會有更多時候各自窩在家裡埋鍋造飯,會有更多時候跟自己相處,會有更多時候需要與他人溝通、獲得友誼,但卻是透過視訊維持人際關係。
所以我們需要更高解析度的前鏡頭(Apple說他們的是「有史以來最好的鏡頭」)、更好的麥克風(「有史以來最好的麥克風」),來將我們的溫暖與情誼,盡量完整的傳送給對方。
因為必須維持社交距離的緣故,現在人們很難直接給對方擁抱;而同樣的,希望科技產品也能幫我們解決這個問題。我們不知道這樣的日子還要多久,但如果我們需要科技產品來搞定這一切的話,就已經是一個全新行為時代的開始(雖然我們都不喜歡這樣)。
那麼,我們準備好了嗎?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4K會員
2.0K內容數
為您送上頂尖作者的最新管理與科技產業思維。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策略洞察力的關鍵,在於吸收外部投入、並將它們結合起來,也需要更多的時間和思考。既然不是所有人都能擁有專家直覺,那麼還不是專家的我們,又該如何培育策略直覺,以便應用在日常和商業世界裡呢?
原本只做Mac和iPhone的Apple,如果想要進軍汽車業,就必須做出技術比Tesla更先進、工藝比Benz更好的產品,才能脫穎而出。問題是,Apple的企業文化能培養出這樣的產品嗎?
在高科技浪潮的衝擊下,許多傳統產業都在為「數位化」和「轉型升級」煩惱。傳產在企業生命週期中碰到需要「轉型升級」的第一個「坎」,並不是高科技的衝擊、或是數位化的挑戰;而是「創業者」到「專業經理人」的角色改變,和管理工作的轉型升級。
許多人都喜歡談「數位化」或「數位轉型」,有些企業組織也已經在進行相關的變革。數位化跟其他所有的改變一樣,有人成功、有人失敗;但通常失敗都不是技術因素,而是思維和做法的問題。那麼,你的數位化成功了嗎?
創作者著迷於創造NFT數位作品、買家也追逐著節節上漲的價格而無法自拔,使得雙方都陷入了一個惡性循環:在這個不受監管的體系中,每個人都要不斷付出金錢、也消耗了大量的寶貴能源;而整個過程中除了創造出一些「稀有」的數位憑證或代幣之外,對社會並沒有任何貢獻。
21世紀的個人化消費趨勢,將成為產品製造和行銷通路的最大挑戰。製造業必須降低產品變異性、增加一致性,但對於以「服務」為主要產品的行業而言,卻正好相反;經過差異化的「顧客經驗」好壞,將會是服務業顧客一再回流、或是永遠不再光顧的主要原因。
策略洞察力的關鍵,在於吸收外部投入、並將它們結合起來,也需要更多的時間和思考。既然不是所有人都能擁有專家直覺,那麼還不是專家的我們,又該如何培育策略直覺,以便應用在日常和商業世界裡呢?
原本只做Mac和iPhone的Apple,如果想要進軍汽車業,就必須做出技術比Tesla更先進、工藝比Benz更好的產品,才能脫穎而出。問題是,Apple的企業文化能培養出這樣的產品嗎?
在高科技浪潮的衝擊下,許多傳統產業都在為「數位化」和「轉型升級」煩惱。傳產在企業生命週期中碰到需要「轉型升級」的第一個「坎」,並不是高科技的衝擊、或是數位化的挑戰;而是「創業者」到「專業經理人」的角色改變,和管理工作的轉型升級。
許多人都喜歡談「數位化」或「數位轉型」,有些企業組織也已經在進行相關的變革。數位化跟其他所有的改變一樣,有人成功、有人失敗;但通常失敗都不是技術因素,而是思維和做法的問題。那麼,你的數位化成功了嗎?
創作者著迷於創造NFT數位作品、買家也追逐著節節上漲的價格而無法自拔,使得雙方都陷入了一個惡性循環:在這個不受監管的體系中,每個人都要不斷付出金錢、也消耗了大量的寶貴能源;而整個過程中除了創造出一些「稀有」的數位憑證或代幣之外,對社會並沒有任何貢獻。
21世紀的個人化消費趨勢,將成為產品製造和行銷通路的最大挑戰。製造業必須降低產品變異性、增加一致性,但對於以「服務」為主要產品的行業而言,卻正好相反;經過差異化的「顧客經驗」好壞,將會是服務業顧客一再回流、或是永遠不再光顧的主要原因。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蘋果WWDC發布會在每一年都能吸引全球的目光。今年,在銷量不及預期的背景下,這場科技盛宴再次拉開帷幕,全球消費者見證iOS 18、iPadOS 18、macOS Sequoia等一系列重磅系統更新的亮相。
Thumbnail
採用大型語言模型的生成式 AI,是在前年年底 ChatGPT 推出後開始成為話題的,之後各家大廠紛紛推出多種競品,相信各位也都用過,也經歷過去年一整年的 AI hype。但同一時間,大家也都在問:Apple 在幹嘛?
Thumbnail
蘋果發表會已經大概講述全新的系統 主要就是Apple Intelligence 全新的個人智慧系統 總結就是AI的輔助可以讓生活想像擴大到哪個階段就是市場的共鳴 這次第二季收尾的題材也就是蘋果手機的AI功能想像 2022~2024第一季都是摺疊手機的想像,主要是成長性爆發最容易算數學,這
Thumbnail
蘋果電腦公司每次發表新產品都會引起大眾目光,關注焦點不只聚焦在新產品上,新產品發布會邀請函、新廣告內容也會引起熱議,引領科技產品行銷潮流走向。 不過,5月初蘋果CEO庫克在社群網站X介紹iPad Pro新產品的一則推文,卻意外踢到鐵板,引起巨大爭議。 事件引燃點居然是庫克推文中的廣告影片! 影
Thumbnail
經過生成式AI一年多的洗鍊,相信大家對「AI創造內容」不再感到陌生。然而,AI在數位匯流發展上,仍屬於軟體與應用服務,使用情境也多在智慧型手機與電腦。2007年第一支iPhone誕生,正式開啟數位匯流的大門,智慧型手機上的App(軟體與應用服務)驚艷市場。
人工智慧 (AI) 的興起迫使越來越多的記者應對快速發展的技術帶來的道德和編輯挑戰。人工智慧在協助新聞編輯室或徹底改變新聞編輯室方面的作用是在義大利佩魯賈市舉行的國際新聞節上提出的問題之一,該節將於 4 月 21 日閉幕。 就業將會發生什麼變化? 模仿人類智慧的人工智慧工具廣泛應用於世界各地的新
Thumbnail
蘋果發佈了第一支 Mac 的電視廣告,諷刺當時 IBM 以科技監控人類;而蘋果則欲發起革命。40年後…西元2024年,生活中已廣泛使用AI人工智慧。人類訓練AI進行資訊監控,一名男子戴著VR頭盔,穿著連身式裝扮包覆著全身。人類沉浸於AI娛樂時,也暴露了個人隱私及訓練了AI老大哥的智能邏輯資料庫。
Thumbnail
當智慧型手機幾乎可以取代電子及平面媒體時,已經很少人端坐家中,藉由電視收看新聞。如果有,也僅僅把它當作電腦顯示器使用。同時,國人收視新聞的方式也已大幅改變,慣以收看「新聞談話節目」取代收看新聞台。
Thumbnail
前陣子蘋果傳出不造車了要專注投入AI領域掀起了很多的討論,有人拍手叫好認為早該如此有人認為小米都可以做到蘋果太遜啦… 個人認為蘋果放棄造車是好事,雖然說現在電動車的供應鏈已經滿完整的,我認為大多數供應鏈很難像蘋果的其他產品一樣任蘋果完全掌握,之前科技工作講有採訪前蘋果採購,採訪中大家可以很清楚知道
Thumbnail
PC時代 造就1995~2000年網路的高潮,當時的選擇比較少所以估值是比較誇張的 iPhone 造就習慣改變的手機時代,產業都是輪流高潮的2008~2018 黃金10年的過程就讓80%的散戶被市場恐懼吞噬明明知道是習慣科技的產業,但一樣量化經驗不足想在過程當股神就是要付出代價 AI的時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蘋果WWDC發布會在每一年都能吸引全球的目光。今年,在銷量不及預期的背景下,這場科技盛宴再次拉開帷幕,全球消費者見證iOS 18、iPadOS 18、macOS Sequoia等一系列重磅系統更新的亮相。
Thumbnail
採用大型語言模型的生成式 AI,是在前年年底 ChatGPT 推出後開始成為話題的,之後各家大廠紛紛推出多種競品,相信各位也都用過,也經歷過去年一整年的 AI hype。但同一時間,大家也都在問:Apple 在幹嘛?
Thumbnail
蘋果發表會已經大概講述全新的系統 主要就是Apple Intelligence 全新的個人智慧系統 總結就是AI的輔助可以讓生活想像擴大到哪個階段就是市場的共鳴 這次第二季收尾的題材也就是蘋果手機的AI功能想像 2022~2024第一季都是摺疊手機的想像,主要是成長性爆發最容易算數學,這
Thumbnail
蘋果電腦公司每次發表新產品都會引起大眾目光,關注焦點不只聚焦在新產品上,新產品發布會邀請函、新廣告內容也會引起熱議,引領科技產品行銷潮流走向。 不過,5月初蘋果CEO庫克在社群網站X介紹iPad Pro新產品的一則推文,卻意外踢到鐵板,引起巨大爭議。 事件引燃點居然是庫克推文中的廣告影片! 影
Thumbnail
經過生成式AI一年多的洗鍊,相信大家對「AI創造內容」不再感到陌生。然而,AI在數位匯流發展上,仍屬於軟體與應用服務,使用情境也多在智慧型手機與電腦。2007年第一支iPhone誕生,正式開啟數位匯流的大門,智慧型手機上的App(軟體與應用服務)驚艷市場。
人工智慧 (AI) 的興起迫使越來越多的記者應對快速發展的技術帶來的道德和編輯挑戰。人工智慧在協助新聞編輯室或徹底改變新聞編輯室方面的作用是在義大利佩魯賈市舉行的國際新聞節上提出的問題之一,該節將於 4 月 21 日閉幕。 就業將會發生什麼變化? 模仿人類智慧的人工智慧工具廣泛應用於世界各地的新
Thumbnail
蘋果發佈了第一支 Mac 的電視廣告,諷刺當時 IBM 以科技監控人類;而蘋果則欲發起革命。40年後…西元2024年,生活中已廣泛使用AI人工智慧。人類訓練AI進行資訊監控,一名男子戴著VR頭盔,穿著連身式裝扮包覆著全身。人類沉浸於AI娛樂時,也暴露了個人隱私及訓練了AI老大哥的智能邏輯資料庫。
Thumbnail
當智慧型手機幾乎可以取代電子及平面媒體時,已經很少人端坐家中,藉由電視收看新聞。如果有,也僅僅把它當作電腦顯示器使用。同時,國人收視新聞的方式也已大幅改變,慣以收看「新聞談話節目」取代收看新聞台。
Thumbnail
前陣子蘋果傳出不造車了要專注投入AI領域掀起了很多的討論,有人拍手叫好認為早該如此有人認為小米都可以做到蘋果太遜啦… 個人認為蘋果放棄造車是好事,雖然說現在電動車的供應鏈已經滿完整的,我認為大多數供應鏈很難像蘋果的其他產品一樣任蘋果完全掌握,之前科技工作講有採訪前蘋果採購,採訪中大家可以很清楚知道
Thumbnail
PC時代 造就1995~2000年網路的高潮,當時的選擇比較少所以估值是比較誇張的 iPhone 造就習慣改變的手機時代,產業都是輪流高潮的2008~2018 黃金10年的過程就讓80%的散戶被市場恐懼吞噬明明知道是習慣科技的產業,但一樣量化經驗不足想在過程當股神就是要付出代價 AI的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