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何謂活的明白()

2021/05/14閱讀時間約 15 分鐘
上一篇我們說到,活的明白在不同的領域或是人心中也有不同的意義,有的是基於對於家庭的想像,對於事業的願景,也有的是因為性別特質而產生明白的需求及內容,但不管那一種方法,都是為了讓人們得到身心上的滿足、踏實或安心,只是未必能夠有效達到目的。而各類架構性思考,都能幫助我們自己釐清一生中的追求及原型。接下來我將解釋在第三類的架構性思考。
  【二】架構做甚麼
  在不知道活的明白具體怎麼辦前,我來先介紹一個自我理解的簡單架構,來幫助我們自己知道,我每一天,到底要做什麼。
可以用三個問題來檢視
1.你是否覺得在這世界上,很多事情都不怎麼值得追求?或者你覺得自己活的明白嗎?
這個問題要問的是,對於自己而言,你最想要做的事,最嚮往的願景是什麼?你生命的熱情是什麼?你明白嗎?什麼事情是即使沒人要求也會做的?還是對你而言,一切都彷彿虛無飄渺,或者像是懸掛在虛空般覺得不踏實,而當中的心理或許是不信賴,或許是心裡有底,你明白有比起物質或是人情等等更珍貴的境界值得追求。
2.繼上題,如果你認為自己有值得追求的目標,那是基於討好父母(照顧者)或是展現自我
一個人的價值觀、自我認同及語言等等組成生命的無形內容,是如同手機app或是電腦作業系統一樣,由從出生就不間斷的社會化建構出來的,其中也包含無量過去世累積的業習,讓我們在今生形成天性跟取向,包括對於世界的喜好與厭惡的那套邏輯。那最初始的社會化即使從家庭開始到幼時人際關係、接觸的環境、社會氛圍、學校風氣等等許多影響因素,而你所被無意或有意建構的社會化內容,決定了你與父母的關係,因為幼兒時期的我們很脆弱,依靠照顧者是很自然的,只是自然規自然,這當中也仍然有許多複雜情感。舉個例子:一個追求卓越的孩子,出生於雙親都是醫療人員的家庭,她也許是感受到父母親的期許,或者在她幼年的成長環境,她就意識到在某些人眼中,成績表現出色亮眼或是具備才藝,即能夠得到賞識看重,臉上有光,而且也能夠得到更高的收入,則收入代表生活品質高,其他還有種種記憶跟跟感受交織成她腦中一個影像。這就是這樣一個成績優良,對於退步感到自責難過,甚至哭泣的女孩可能的社會化。她的成長環境讓她認為卓越能夠得到她所渴望的,而她的渴望又是什麼呢?
父母與子女的關係也可以暫時分為四種
一.子女有自己的願景/工作,歧視父母的出身
二.子女有自己的願景/工作,是為了滿足父母的期待而不被責備
三.子女有自己的願景/工作,欣賞父母的出身
四.子女有自己的願景/工作,為了能夠報答、照顧父母
除了第二、四,其他類型基本都是基於展現自我的目標,而選擇向外發展,自我打造,而這類型的人有的是羨慕外人的樣子,或者因為一直以來的相處經驗跟父母的關係不榮洽,說穿了可能就是會想要遠離;而敬重父母,就算工作也會將父母當作第一優先的人,也許是因為他們親子關係良好,或是形成一個如同團隊的默契,家庭的目標就是他的目標,故他會藉由打拼,供養家庭的需求。然後也有可能是他同情父母,想要幫助家人,然後有的是自己無自覺的,在以這樣的成就回應父母不高興的態度,希望一直以來都沒有得到肯定的狀況,能在自己有所成就以後,不管是什麼樣的成就,好歹因為自己有努力,而終於得到一句:你做得很好;或者是他想要呈現一個慈親孝子的圖像,讓別人不會發現實際上的感覺不如呈現出來的樣子,當作遮蔽裂痕的遮羞布。
  這個其實也並沒有那麼非黑即白,人生目標的動力組成本就不是一個星座命盤就能分析的周全,所以這個問題需要藉由自我探索或是回顧生命,才能知道對自己而言父母&自己,哪個是自己想要追求的。只是你需要去知道,是不是某些「興趣」,是大環境下為了應對同儕或是生計而產生的熱情呢?
對你而言,自己的目標與家人的滿意,心中的比重是多少呢?或者你不會煩惱,因為你的熱情就是父母親的期望,兩者是重疊的?
  而且其實了解自己以外,也要去知道培養自己的人與環境,到底是如何的,父母的背景、成長環境,養育你的背景脈絡等等,因為自己的記憶說實在已經不靠譜了,許多細節都是帶有情緒濾鏡,或是已丟失,需要參考其他方面的運作跟目的,進而推斷自身受社會化的過程,而這就需要了解父母親分別是基於什麼樣的目的去教育你,他們處在什麼環境,威脅什麼目標是什麼?
  而如果是想要展現自我,藉由充實能力、提升價值,這個對你而言的核心意義是賺的足夠自己滿足生活的金錢及讓人為之羨慕的地位,或是讓自己能夠在某個領域貢獻,讓別人擁有更多的機會與資源?自己想要做甚麼也可以分成這兩種類型。
3.那麼討好父母/展現自我,你打算怎麼做,打算怎麼實踐目標
我們的生命雖然是少說也有七、八十年(或者其實也有很多不確定因素會出現),尤其對於年輕的我們,時間的流動總是不那麼明顯,但如果在不知不覺中過了一個月、半年、三年,然後就一直向前、向前直到哪一天發現:啊,已經不多時間了……我都做了些什麼。這中間的決定,會不會讓自己最後懊悔呢?
這邊就要凸顯架構性思考的用途與廣度了,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容易就能夠發現架構性思考的影子,例如心理學、心理諮商是基於人格分類,家庭圖或是引導回顧,這些架構都有助於讓病患明白自己的生命;然後像是簡報、球賽規則、教育體系、一個想法形成的過程以及很多很多系統性的運作,通通都是依賴於一個個緊緊聯繫的鎖鏈,去形成如同建築鋼筋的骨骼,而這裡面較具影響力的反而不是事情本身,也不是情緒或想法,而是人的習氣,所以才要將自己的執著、價值觀、目的等等一一拆解,像:為什麼想要做這件事?要怎麼達成目標,或者實踐初衷?
  ==========================
架構性思考就是讓我們從知道目標、分析局勢到設計路線跟做法,都有明確的方向且適宜的方式幫助你達成,這其實是希望我們自己在將來的決定不會沒有著落,決定事情沒有一個方向感,或者總是不知道要怎麼想,只能一直都是靈機應付,隨著外人起舞;然後更重要的是對於過去的原諒。每個時期都有當時的狀態,你接觸到的環境,當時的心情,學到的觀念種種引導我們去做當初認為重要的選擇,對那時候的自己,是再好不過的決定,因為不管是什麼目的,它都有助於達成。只是我們隨著時間流逝,我們在學到更多聽到更多後,開始去懷疑、去責備當初的選擇,我們貼上當時的自己「齷齪」、「愚笨」、「自私」、「不會讀空氣」等等標籤,因為可能在當時做完決定不久就這麼想了,你看到別人的表情,對比自己與他們的差異,好像是同一件事,自己卻做的不好。然後你聽見那些細碎的言論,似乎句句穿心,更加認為自己簡直是垃圾。但卻漸漸忘記對於自己而言,當時的行為不是下流更不是愚笨,而是有如烈士般的革命情感、示範跳脫框架的典範、或是脆弱心情需要撫慰而選擇的結合。所以我們在往後的生命,留著心中的結節,小心避免碰觸,卻還是形成一個容易讓自己受傷揪心的腫瘤。所以才會需要用架構性思考,去明白我們的渴望,我們已經做的很好的地方,我們未來的去向。
  像除了坊間各種提供人生地圖的架構,不管是生涯檔案、星座、心理學、人際技巧、社會學等等,還有一個更加明確詳細,且更能夠讓你知道怎麼達成目標的架構。
  這就是《阿毘達摩》裡面在講的
  阿毘達摩雖然看似有很多陌生的語言,好像覺得脫離我們的口語,但那其實只是因為我們不熟悉而已。阿毘達摩就是利用詳細且宏觀的系統,那就是因緣觀,去幫助我們能夠清晰歸納我們的心理與外相的搭配,我們的每一個意念都如同在種種子一樣,奠定我們未來的雛型,同時也受著巨大而無法撼動的業力影響。而這目的並不要用將來遭受報應來空泛的自我驚嚇,而是有條理的去告訴你,你哪些選擇會有哪些成果。也許我們會覺得沒辦法感受到這當中的關聯性,會認為我們此時此刻的決定,不管是我自己舒服的或是對跟別人的對話辯駁,跟我們的整個生命好像不是完全有關,也就是我們習慣就事論事,好像排斥某些某些我們認為水準低的,跟我們自己的努力卻沒有太多的看重,沒有關係;社會變化,大局動向也跟我們沒關(這大概年輕人蠻常覺得的,因為我自己也有點這樣),認為沒有知名度是因為欠缺行銷策略跟跟風能力。不過如果同樣我們認為做一連串的騷操作就能夠引領我們到想要的結果,那麼阿毘達摩就提供更加完整穩當的操作。就像是以中醫西醫來說,西醫看似有很多可靠的實驗室數據支持它療法的可信度,但它的病理本身較為微觀,是一對一的醫治,而中醫則是宏觀,它的病理是將身體看作一個相互調和運作的系統,彼此的關聯密不可分,所以中藥能同時治多方症狀並且調和整個系統的運作,針對根本治療,使其回歸榮洽的狀態。
  那麼佛法就是相似於中醫
  我舉個我自己的兩個例子:
  像我自己在上一篇有提到,從在被教導到思考不同觀點的方式後,我對於很多事物的觀感的不太一樣,從興趣偏中性到價值觀跳脫,我認為有些事情的處理方式不用那麼糾結於輸贏,或者在人際上成為讓人信賴及聆聽的對象,我希望能夠教他們不同的觀點,欣賞不同的人與領域,希望在人與人之間不會那麼排斥不同類型的人,而得到不錯的同好。我希望能夠成為提供意見跟觀點,且被採用的人。
以阿毘達摩裡面的架構,其實就是因緣觀,那因緣包含的我們眾生的心路過程,心路過程裡面又有許多不同的心所,眾多心所將會形成自身的習氣跟外在的環境跟遭遇。大致上分為善心所跟不善心所,善心所像是:慈悲喜捨,如理思維。如理思維就是站在因緣、如法的角度去思考,那什麼是因緣跟如法呢?像是人要受人尊敬,讓人歡喜與你相處的方法,不是用一堆理想性與知識批判,進而要求對方聽自己的意見,或是強迫對方接受自己的喜好,在因緣上,如果都是常起慈心,對待他人歡喜友善而不嫌棄排斥,都願意隨喜別人的難得之處(要以佛法說的善根為主才較好),在創作平台影音平台等等具有稱讚機制的地方去給與別人回饋,至少按個讚,這樣就是在跟人家結善緣。然後我以身、口、意三業來說明:像是身業,要給別人空間,不會逼車啊或者是偷別人東西啊打人啊,而口業像是不可以造:妄語、兩舌、惡口、綺語,不然就是會個性劣同時相不好,意業上,要盡量相應法,慈心或是專注在業處都可以,這同時也是保護自己臨死速行相應到的不會是太不善的、引領去惡道的心所。那我們以慈心來做發想,慈心是慈悲,希望他人快樂,沒有心理的煩惱,身體的病痛,是專注於這種希望他人安適的溫暖感,當然在行為上也是常常隨喜別人的努力,而如果你又隨喜到如法的修行人,將來也會有很大的福報,包括別人對你的態度會很好。這個不管是別人對你的待遇,你所投生到的道,以及你的資源福報都會挺好的(六道中分為三善三惡,其中三善福報較大,而人道屬於較適合修行的。而三惡則是非常痛苦,好一點的畜生道也缺乏智慧)。慈心並不是靠著行為與外在態度就能達成的,因為若是缺乏真心的歡喜,不情願的給與將會成為彼此之間的惡緣,而且自己則栽培不歡喜對他人/眾生友善的因緣。在佛法裡面慈心的修法也是因人而異的,如果嗔心太強,實在很討厭對方,不能強迫自己對他起慈心,反而要先修死隨念,讓對方成為沒有價值、不必計較的屍體,而自己也是沒有價值、不必計較的屍體。這當中還有一些細節,這邊我現暫時講到這裡。回到慈心,如果對於隨喜他人跟給與他人回饋感到喜歡並且常做的話,你自身利益對你而言不是那麼重要,你反而都是看待別人的善根優先,氣質上總是讓人覺得信任好親近,別人就會較願意與你說話,而如果慈心觀成就以後,甚至會在下一世報得清香的色身,別人靠近你就會感覺很舒適。
然後第二個例子:我因為自己在學習過程中,會有自我懷疑的情緒,或者是對於自己的思考力有時候沒信心,當然也是因為較辛苦而不喜歡,所以我開始倚賴看各種較不需要動腦的素材放鬆,不管是看色&情&視&頻或是漫畫,或是開始嗑cp,還有沙雕視頻圖片等等,其中也包括跟別人比較沒營養的聊天方式。那這個在因緣上怎麼看待呢?其實我想這個是因為自己感受到壓迫、不穩定感加上本身有壞習慣,所以才會貪戀自己舒服的方式,所以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我自己較沒有用功的經驗跟習慣,因此才會不喜歡切換到嚴謹的模式,那這個部分應該需要透過練習,經常把注意力拉回來到原本該專注的事情上,不然就是要知道自己能夠提取溫暖、慈悲的感覺,但不要變成情慾、貪心及嗔心,因此在接觸素材要有明確目的且緊緊記住,這樣才不會養成那種一看就是腦袋壞了的習慣。然後還有像是自己對待別人的方式,也要類似於慈心,不會常常不給別人空間,要求別人要配合自己,按照自己想要的,帶給別人滿滿的壓迫感,這樣將來也會同樣被擠壓,這包括心態上。當然我想這個應該算是要調伏的習氣,因為人本來就喜歡輕鬆而不需要太面對問題的方式,這個等於是通病,也就是共業,是難以改變的,因為你是被一大群鎖鏈牽動著。不過如果自己的部分盡量不要讓他人感受到被逼迫,被擠壓的話,自己應該慢慢就不會有這種感覺,而如果沒有大概也不需要放鬆,所以方向上可以多多薰習自己保持在一個狀態或業處,這如果薰習多了,在將來同樣也會形成習慣,像是如果看別人常常是欣賞的心,就不容易得近視。
  以上這是以我目前的理解與所學的兩個例子,其他還有更多、更詳細的各項可以對照我們平常行住坐臥的身心狀態分類,包括起心動念、心所怎麼跟環境相關,但這邊要注意的事不代表我們會具備很強大的影響力,而且多半結果都是在下一世,不過如果善業成熟,今生便可受用。而為什麼環境跟我們的心念有關呢?它的原理就類似於物以類聚,個體的業習引導他將會靠近屬於他們那種業習的共業,而他本身表現出的特質也很自然就會將他牽引過去,而他們就有屬於他們的觀念、果報、行為等等。而共業就是在這樣一段時期,有一群相應某個觀念的眾生(說灣灣島最近似乎挺不喜歡中中,這個就是共業吧,其中一部分人的),而如果要共業是自己的目標,就要積極介入,不會太難的,就像我們很自然會想要身體舒服一樣。不過如果要不同於共業,也就是別業,那就要注意不要靠近共業了,譬如有些人在意自己是否能夠讓身體繼續拼命,而在生病時不惜砸重本,哪怕負債也要治好,而如果是別業就是選擇在平常就有善用身體,並且不會等等它垮了才不甘心的想辦法讓他工作,因為知道即使正確使用,它也仍然有壽命,而我們要做的只需要好好的用它,讓其自然終結。這種態度跟實際上不投入西醫體系,就會變為別業,而別業將會避免掉共業的果報跟問題,當然也不會與共業的人們親近。
  那用阿毘達摩的分析架構的好處是什麼呢?就如之前提到的,阿毘達摩是站在因緣、實相的觀點,實相就代表實際上的原理,而原理就是如是因如是緣,絲毫不差的,栽培什麼就會長出什麼,雖然我們沒有一切觀智,但藉由阿毘達摩,我們如果理解且實際用於看待自己與世界,就會知道自己現在的處境是怎麼造成的,而自己的目標搭配之前的釐清方式看出來後,就是依靠阿毘達摩去了解,我們每一步每一步要怎麼走,什麼能達到我們要的,什麼不能。不用等到局勢浮現到自己能夠看見,在這樣的回顧、分析跟思考,更加知道接下來的方向,也對於自己的決定很了解,不後悔當初決定,因為知道對自己而言是什麼意義;不對未來無感,因為知道欲求什麼,通往那邊該走過哪裡做過什麼,已經不會那麼困難了。
  更加明白了呢。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走心少女Maya
走心少女Maya
馬克思主義哲學、中格特色社會主義哲學初學者,會放些筆記。已吼可能有些會沒放到,請去我的LOFTER: https://www.lofter.com/collection/momo632317/?op=collectionDetail&collectionId=8211738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