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封城lockdown-學生孩子網課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今天最大的新聞莫過於雙北要停課兩週了,所有的媽媽群組、學校班群
開始叮叮聲此起彼落。馬上來分享一下去年三月大馬首次封城停課時的甘苦談
/學生孩子網課篇/
我懂媽媽們光想著害怕
要和這些比病毒還恐怖
看得到摸得到的小鬼頭們24hrs一起
但是其實孩子們也是不想跟媽媽們一起
真的啦(還是又是只有我的孩子)
大兒子剛開始上網課初期很開心
以為是放假 但當漸漸知道
還是要上課 變成有功課
功課媽媽教 媽媽會爆炸變成佛地魔後
過了沒幾天 就開始央求想回學校上學
大兒子當時是9歲國際學校四年級下學期
上網課分兩個階段
第一次是疫情剛開始時(2020/3-2020/6)
因為學校 老師 學生 家長 大家都沒有經驗
加上有些家中因為有兩個以上孩子
所以的設備不足
其中一個就只能用家長的手機小螢幕上課
還需要準備兩個不會干擾的空間
因為上網課如果不戴耳機是非常吵雜的
但是有些媽媽又想要參與課程不准孩子戴耳機
況且因為老師及孩子一開始
還不習慣線上上課
還不太懂軟體 所以很常已經上課半小時
還有孩子私訊老師說他們不會操作
進不了線上課堂
聽不到老師聲音
看不到影像
所以老師和家長又要花時間處理
往往這樣一下子一堂課又過了
課沒上完 功課還是有 孩子當然不會
媽媽又要生氣了 孩子也很無辜
形成了一種惡循環
但是當第二學期開始時(2020/8-2020/12)
大兒子當時是10歲國際學校五年級上學期
因為學校老師孩子都有經驗了
學校也換了一個更容易上手的軟體
更在學期一開始時就請家長
到學校領取一個應有盡有的教具包:
“有鉛筆 彩色筆 自動鉛筆 筆芯
尺 膠水 白板 白板筆 螢光筆
削鉛筆機 課本 作業本 畫畫本”
反正就是上課需要的所以教具都附在裡面
其實之前孩子在大馬上國際學校時
每天只需要帶水壺和帽子去學校
所以這就是為什麼家裡要什麼沒什麼
因為原本根本不需要啊
總而言之從疫情的第二學期開始
我和孩子也都感到比第一次愉快輕鬆多了
媽媽們每天只要在8:20以前
叫孩子起床吃早餐
孩子就可以一路自己上課至中午午休
然後吃過午餐後休息一下
在繼續下午的課程到2:30
中間媽媽就可以去做家務 顧弟妹 備餐
而孩子網課放學後通常會
要求在與同學在線上連線一下玩遊戲
因此封城在家也無法和同學play date互動
所以通常都會答應再讓他和同學們連線一下,再寫功課和陪弟弟玩(難得有覺得生兩個不錯的時候)
可能有人想問 那小兒子咧
因為他當時是小班 一天只有網課半小時
但學費照舊沒有任何折扣
所以第二學期就決定讓他先休學了
很合理吧
總之媽媽們孩子們,我們一起加油吧
兩個禮拜 我們可以的
加油 加油 加油
Fighting
天佑台灣
以上是封城lockdown-學生孩子網課篇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想到國外買一間房嗎?不論你是心懷反攻夢、想要買遍全世界的中資族,或是需要在全球資產配置、將雞蛋放在不同籃子的大資族,這個專欄可以協助你多了解一些海外置產、生活、移民等細節,將時不時的提供市場最新交易數據、最新的政策、稅務分享。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昨天5/15台灣爆發新冠確診180,今天200+,是疫情爆發以來台灣最嚴重的時期,引起各界擔憂。家長們擔憂後續上學學校的狀況及國高中會考,股民們擔憂下週的開盤狀況(我也驚驚),而有殼或無殼一族的你,是否會擔憂這次疫情爆發後對房市/房價的影響? 價格會跌吧?太棒了我終於買得起了! 不會跌啦,人家每個
 台灣新增180例本土確診!這對台灣同胞來說絕對是個可怕的消息。怎麼會這麼嚴重?媒體、大眾都直指認為華航跟獅子王要負很大責任,當事人團體則認為被政府甩鍋背議題黑鍋,網友們則碟碟不休的口水大戰。我們從國外案例(馬來西亞)看回台灣現況。   類似於台灣的現況,去年二~三月的時間,馬來西亞的確診數大約
從2008-2019年期間是海外人士投資馬來西亞最熱的時期,最瘋狂的階段每個星期數十個台灣團到大馬考察買房,中國大陸更是瘋狂的到吉隆坡及新山兩個城市購買。到2019變成香港人接棒(反送中議題),一直到2020年的Covid-19疫情於2020/3/18號馬來政府宣佈MCO(行動管制令),封城又封國,
現在是2021/5月,這次應該很多人跟我一樣,被Covid-19疫情影響從海外回到台灣(據統計有約30萬海外人士返回台灣),因為國外的疫情狀況真的已經失控,台灣還是最安全的地方。而返台除了居住、工作外,大家有面臨孩子的教育銜接的問題嗎? 我的兩個孩子十歲跟五歲,二人都是學齡前就離開台灣,在國外讓他
以下這篇是給目前規劃海外置產、或已經上車買房的,本篇不談地點也不談產品不談趨勢(因為你通常不懂,大部分只能被當地仲介帶著跑),主要分享幾項你可能會忽略、但是會影響你投資收益的項目,如下。 1.想短期套利?確認資產至少放6年 近年各國持續以更嚴格的稅制、控制放款成數等手段來調控房市,以防止熱錢印得太多
昨天5/15台灣爆發新冠確診180,今天200+,是疫情爆發以來台灣最嚴重的時期,引起各界擔憂。家長們擔憂後續上學學校的狀況及國高中會考,股民們擔憂下週的開盤狀況(我也驚驚),而有殼或無殼一族的你,是否會擔憂這次疫情爆發後對房市/房價的影響? 價格會跌吧?太棒了我終於買得起了! 不會跌啦,人家每個
 台灣新增180例本土確診!這對台灣同胞來說絕對是個可怕的消息。怎麼會這麼嚴重?媒體、大眾都直指認為華航跟獅子王要負很大責任,當事人團體則認為被政府甩鍋背議題黑鍋,網友們則碟碟不休的口水大戰。我們從國外案例(馬來西亞)看回台灣現況。   類似於台灣的現況,去年二~三月的時間,馬來西亞的確診數大約
從2008-2019年期間是海外人士投資馬來西亞最熱的時期,最瘋狂的階段每個星期數十個台灣團到大馬考察買房,中國大陸更是瘋狂的到吉隆坡及新山兩個城市購買。到2019變成香港人接棒(反送中議題),一直到2020年的Covid-19疫情於2020/3/18號馬來政府宣佈MCO(行動管制令),封城又封國,
現在是2021/5月,這次應該很多人跟我一樣,被Covid-19疫情影響從海外回到台灣(據統計有約30萬海外人士返回台灣),因為國外的疫情狀況真的已經失控,台灣還是最安全的地方。而返台除了居住、工作外,大家有面臨孩子的教育銜接的問題嗎? 我的兩個孩子十歲跟五歲,二人都是學齡前就離開台灣,在國外讓他
以下這篇是給目前規劃海外置產、或已經上車買房的,本篇不談地點也不談產品不談趨勢(因為你通常不懂,大部分只能被當地仲介帶著跑),主要分享幾項你可能會忽略、但是會影響你投資收益的項目,如下。 1.想短期套利?確認資產至少放6年 近年各國持續以更嚴格的稅制、控制放款成數等手段來調控房市,以防止熱錢印得太多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疫情還沒完全消失的那年寒假,我在大觀國小帶寒假營隊,當時想說除了固定的日常作息(寫功課、運動放風)外,可以帶他們做點有趣的事。 這一班上起課來不是很好帶,因為年級差別有點大(混齡),而且還有幾個幾乎沒有學習能力或學習風格非常特殊的孩子。低年級和特殊的孩子,需要老師比較多的介入......
孩子上幼稚園沒多久疫情就開始了,幾次差點成行的校外教學,讓孩子對校外教學更是滿心期待,就這樣到了三年級,從校外教學的資訊公告出來到成行之前,孩子帶著各種美好想像來迎接那一天的到來。 國小三年級,可以自己吃飯,可以自己上廁所,也具備分辨危險的能力,這些應該是這個年紀孩子的標配,對我來說校外教學是一場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二〇二〇,世界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細菌攻擊。思高儀隊寒訓結束,台湾疫情升溫,高中以下學校延後兩週開學。変動讓人心不安,口罩成了生活必需品。全國依身分證字號尾數,分流購買口罩配給。因應延後開學的行事曆調整,思本高中教官室每位都繃緊神經,畢竟全校住宿,很容易群聚感染,「防疫視同作戰」,總教官下達命令。而疫情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家長在陪伴孩子學習時所面對的挑戰,特別是在不明確的教育政策下,家長需要如何應對孩子的學習壓力以及成長過程中的困難。
Thumbnail
「老師,請問妳有沒有課程是開給小孩上的?」 今天在 @基隆 尚仁國小 分享 #薩提爾 主題是:陪伴孩子認識情緒,從自我照顧開始 講座結束後,一位媽媽上前來問我這個問題 媽媽的提問,讓我回想起,在大寶燁2-4歲的時期,那是我在媽媽這個角色上,感到最崩潰的幾年 大寶與我共享了2年多,我被催產素
Thumbnail
想起從前,每當開學前兩週,會與兒子們聊天,問他們放假期間哪些事情最開心,哪些事情最害怕。了解他們的學習心態。當時長子因參加全國科展得奬直升台中一中資優班,唸完高一上學期,課業超前而且很沉重;次子在居仁國中唸國二,課業壓力也不輕,但成績都尚可。開學前十天我宣示開學日已‘’倒數計時“...
Thumbnail
 「媽媽,我明天不想上學。」小一的兒子在睡前跟我說。 「不行。是因為明天要考期中考嗎?」我回答,兒子開始哭。 「因為我沒有同學想要的恐龍卡,同學會打我。媽媽我可以轉班嗎?」
Thumbnail
在孩子進入公幼小班之後,我們每週開始有兩天,是有回家作業的。
Thumbnail
疫情還沒完全消失的那年寒假,我在大觀國小帶寒假營隊,當時想說除了固定的日常作息(寫功課、運動放風)外,可以帶他們做點有趣的事。 這一班上起課來不是很好帶,因為年級差別有點大(混齡),而且還有幾個幾乎沒有學習能力或學習風格非常特殊的孩子。低年級和特殊的孩子,需要老師比較多的介入......
孩子上幼稚園沒多久疫情就開始了,幾次差點成行的校外教學,讓孩子對校外教學更是滿心期待,就這樣到了三年級,從校外教學的資訊公告出來到成行之前,孩子帶著各種美好想像來迎接那一天的到來。 國小三年級,可以自己吃飯,可以自己上廁所,也具備分辨危險的能力,這些應該是這個年紀孩子的標配,對我來說校外教學是一場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二〇二〇,世界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細菌攻擊。思高儀隊寒訓結束,台湾疫情升溫,高中以下學校延後兩週開學。変動讓人心不安,口罩成了生活必需品。全國依身分證字號尾數,分流購買口罩配給。因應延後開學的行事曆調整,思本高中教官室每位都繃緊神經,畢竟全校住宿,很容易群聚感染,「防疫視同作戰」,總教官下達命令。而疫情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家長在陪伴孩子學習時所面對的挑戰,特別是在不明確的教育政策下,家長需要如何應對孩子的學習壓力以及成長過程中的困難。
Thumbnail
「老師,請問妳有沒有課程是開給小孩上的?」 今天在 @基隆 尚仁國小 分享 #薩提爾 主題是:陪伴孩子認識情緒,從自我照顧開始 講座結束後,一位媽媽上前來問我這個問題 媽媽的提問,讓我回想起,在大寶燁2-4歲的時期,那是我在媽媽這個角色上,感到最崩潰的幾年 大寶與我共享了2年多,我被催產素
Thumbnail
想起從前,每當開學前兩週,會與兒子們聊天,問他們放假期間哪些事情最開心,哪些事情最害怕。了解他們的學習心態。當時長子因參加全國科展得奬直升台中一中資優班,唸完高一上學期,課業超前而且很沉重;次子在居仁國中唸國二,課業壓力也不輕,但成績都尚可。開學前十天我宣示開學日已‘’倒數計時“...
Thumbnail
 「媽媽,我明天不想上學。」小一的兒子在睡前跟我說。 「不行。是因為明天要考期中考嗎?」我回答,兒子開始哭。 「因為我沒有同學想要的恐龍卡,同學會打我。媽媽我可以轉班嗎?」
Thumbnail
在孩子進入公幼小班之後,我們每週開始有兩天,是有回家作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