熾盛的光,極致的黑:專業的陷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raw-image

很多年輕朋友在考慮大學「應該」選什麼科系時,都常常會問自己適合什麼科系,對什麼有興趣,未來的出路是如何等等。這些問題總是讓我聽得驚心膽跳,彷彿一個十八歲的孩子選擇一個科系就像戰士出征似的,接下來的一輩子都要如過河卒子,勇往直前了!雖然,現實上似乎也有一點這個味道啦!畢竟大學四年,研究所兩年,加上可能至少四年職涯,人生也就跨過了三十好幾,到時候再後悔,恐怕會有點來不及的焦慮。特別是,當自己都已經投入了十幾年的光陰去提升專業後,沉入成本這麼高,對這個職涯的心理承諾也隨之升級,更會覺得被綁在一個不得不持續向前的軌道上奔馳,直到撞牆。我自己,就在這個過程中學到一些慘痛的教訓,以下提出來做一些討論,探索如何在職涯中,既有專業,又有彈性的可能。

「專業」的榮光?

我從十八歲進入台大心理系就讀,往後的三十八年就沒有再離開過大學的學院生活。學士、碩士、博士、老師,也都在大學校園度過。更誇張的是,從學生時代的住宿到教員宿舍,連生活都在這個泡泡裡。如果推得更遠一些,從小學開始到高中畢業的學習,相當程度也是為了讓自己進入這個泡泡在準備著。這個肥皂泡泡在陽光下經常映射出彩虹般的光暈,讓外面的人羨慕,裡面的人陶醉。

55歲時我申請退休,離開校園,想要測試自己能夠發展第二曲線的能耐。雖然看似決心迎向一個很大的挑戰,周圍的人也自然多有讚賞與祝福,而我私自也是自信樂觀的,畢竟我在這個專業中也是有一定的位置,而且頂著令人尊崇的桂冠,還怕不受歡迎嗎?之前不是很多演講的邀約,還得不斷的婉拒;不是有很多合作研究邀請,根本分身乏術;不是有很多訪談,根本懶得參加呢!但是,很快的,我就發現所謂的桂冠,其實是一頂編織不完全的草帽!而那些所謂的榮耀,絕大部分是機構的效應,但卻被我誤以為是自己的能耐了。

專業是一道玻璃牆?

印象很深刻的是,有一位朋友很熱忱的想要介紹我一個顧問的職務,於是跟我要一份履歷。我的學經歷就那麼簡單啊。可能自己這輩子最重要的成就應該就是所發表的論文了吧!於是,我洋洋灑灑的把自己的著作列表附上,還有著暗暗的驕傲哩!朋友收到的第一個反應是:論文沒有人要看啦,你有沒有什麼「真實的履歷」?真實的履歷??!!沒有耶!

其實,當我們說「專業」的時候,有一個狀況是「專」這個字所代表的意涵。要成為一個特定領域的專家,就代表要針對一個非常特殊的題目越鑽越深,對一個特別的遊戲規則越來越純熟,對一個特定的身分越來越認同才行。而在此同時,也就很可能與其他的範疇的壁壘也就越來越深了!這時,要轉換專業、規則、與身分,也就越顯困難。所以,作為一個專家,很可能也代表要在職涯中犧牲相當的轉換彈性。

每個人都可能被時代淘汰

我在七零年代末期進入心理系,當時台大心理系還是行為學派為主,心理系的學習還是以動物行為研究為主,這與我先前所閱讀的心理分析完全背道而馳;等到我讀完博士的九零年代,認知心理學已然興盛,在我任職中期以大腦研究為主的認知科學蔚為風潮,而等我要退休之際,大數據與AI研究才是時尚了。在這四十年間,即便是單純一個主流心理學專業,就已然歷經了四個主要的轉折,更不用說其中還有不同的小傳統對於主流研究的挑戰了。

這麼說的意思是,就算是在一個狹小的專業領域短短的幾十年間,什麼才是「對」的,也會有很大的變遷,而這些變遷有時候甚至到了革命的程度。所以,所謂的專業,並不等同於競爭力。現在驕傲地站在風口浪尖的人,也很可能轉眼就成為死在沙灘上的前浪了!在時代變動的潮流中,如何同時兼顧專精與彈性,恐怕包含學院中的研究者,也是所有人都要做的功課。

第二曲線

對於這個問題,閱讀韓第(Charles Handy)的第二曲線(The second wave)給了我很大的感動與啟示。感動的是,韓第先是作為一個組織的企業人,隨後與英國商界菁英創辦了英國第一所管理學院,並擔任教授。期間他提出很多對組織與個人,以及未來的工作型態的觀念對學術與實務都有重要的影響。但是,更重要的是,他在49歲的時後離開組織,親身實踐他的理念,成為一個自由工作者(他稱之為跳蚤),這本書他八十幾歲的時候,總和自己的觀察與智慧所提出的分析與建言。

韓第主張任何的組織(甚至個人)都勢必會經歷一個「S曲線」的譬喻,也就是從一開始的投資階段,這時候付出一般都會大於產出,但如果順利進展,那麼逐漸的成果逐漸展現,收穫不斷爬升。但是最重要的是,這個曲線無可避免的會達到頂峰,然後開始下滑,無論下滑的曲線多緩慢,終究會抵達灰滅的終點。

要如何避免這個不可避免的命運呢?關鍵的點就在於要在何時開展「第二曲線」。由於成功往往變成一個陷阱,當人們處在成功的上升曲線時,很容易覺得這樣的成功是會持續下去的,也容易覺得延續當下成功的策略要比冒險的啟動改變要容易得多。但是,一旦過了高峰開始滑落的時候,就很有可能太晚了。甚至還可能因為投入成本已經很高,而且受到先前承諾的再升級而使得更抗拒改變,一心只想抓住光輝的尾巴,最後連改變的契機也喪失了!

按照韓第的說法,第二曲線的最佳時機點,應該就在第一曲線處於收益大於成功的加速點的這個時候就開始。但是,這對於人性是非常大的考驗。因為當正沉浸於成功的滋味剛開始,所有的力氣都被吸引到可以快速獲利的當下,要有危機意識是一件幾乎完全違反人性的要求啊~(為何要居安思危的討論,也請見另文 https://bit.ly/3xnt5JP

陰陽相濟,專輔相成

其實,我覺得上述韓第所說第二曲線的時間點恐怕都太晚了,尤其是在初嚐成功滋味的時候,正吸引人全力投入,恐怕更難考慮其他選項。所以,這個培養第二曲線的時間點恐怕得是越早越好,別等待什麼所謂的最佳時機點了。沒有所謂最好的時機,任何時刻踏出第一步就是最好的起點。

目前很多主張斜槓的人也有類似的主張。可是,我略有不同的看法。因為一個人的時間和精力有限,是不太可能同一個時間專精太多不同的角色,又都扮演得很好。所以,還是要有專精與輔助的差異。所謂專精的部分,是著眼於自己的長處與優勢,將之充分的發揮。但是,輔助的部分,則是不斷的醞釀第二曲線的可能,這個部分我建議挑選自己比較容易感到焦慮或退縮的部分去冒險。例如,對於過去近三十年來習慣高高坐在廟堂之上的教授的角色的我,很可能報名一個初階的「小丑訓練班」會是一個相當不錯的選擇。

下一篇,我還會針對培養面對第二曲線的心理彈性再做其他的分析,敬請耐心等待。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Yicheng Lin的沙龍
5會員
17內容數
不是世界變動太快,而是我們太習慣於過去適應的腳步而已。如何讓自己具備更大的適應彈性,可以更柔軟,可以更虛懷,可以更安定,也因此可以更能堅定,更能承載,更能處變。這個專題將從心理學的角度做不同的探勘。
Yicheng Li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07/30
人們幾乎都得用對未來的想像來導引自己前進,但是倘若這個想像其實是充滿偏見的,那怎麼辦?多位心理學家,如:D. Gilbert提出,對未來的想像大多是基於現在的偏見;A. Grant甚至不鼓勵孩子思考「未來想做什麼」。但是,沒有未來,就沒有目標,也沒有動力。如何解決這個兩難?
Thumbnail
2021/07/30
人們幾乎都得用對未來的想像來導引自己前進,但是倘若這個想像其實是充滿偏見的,那怎麼辦?多位心理學家,如:D. Gilbert提出,對未來的想像大多是基於現在的偏見;A. Grant甚至不鼓勵孩子思考「未來想做什麼」。但是,沒有未來,就沒有目標,也沒有動力。如何解決這個兩難?
Thumbnail
2021/07/28
內心的「小對話」是一種魔咒,它會以各種形式出現,例如:「你就是不行啦」、「完蛋了,又來了」、「算了,放棄吧,反正掙扎也沒有用」。這個魔咒會將你內心的故事定稿。不止是當下、將要發生的事情、甚至未來的結局,就在這條線上進展著。你越掙扎,它就越緊緊的綁住你。但要擺脫也很容易,就是掌握「心理距離」!
Thumbnail
2021/07/28
內心的「小對話」是一種魔咒,它會以各種形式出現,例如:「你就是不行啦」、「完蛋了,又來了」、「算了,放棄吧,反正掙扎也沒有用」。這個魔咒會將你內心的故事定稿。不止是當下、將要發生的事情、甚至未來的結局,就在這條線上進展著。你越掙扎,它就越緊緊的綁住你。但要擺脫也很容易,就是掌握「心理距離」!
Thumbnail
2021/07/16
對評鑑與發展中心來說,由於非常強調也必須針對可觀察的部分做客觀的評鑑,因此所有的職能都必須具備非常明確的行為定義才能夠被清楚的觀察與記錄。因此,適應力作為一個職能,其必然有一組相對應的關鍵行為。因此,在此,對於適應力的定義,主要是聚焦在其外顯的行為上。
Thumbnail
2021/07/16
對評鑑與發展中心來說,由於非常強調也必須針對可觀察的部分做客觀的評鑑,因此所有的職能都必須具備非常明確的行為定義才能夠被清楚的觀察與記錄。因此,適應力作為一個職能,其必然有一組相對應的關鍵行為。因此,在此,對於適應力的定義,主要是聚焦在其外顯的行為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最近對於職涯的一個深刻體悟是如何區分「職涯」與「工作」, 用英文來做區別的話就是Different between Job and Career。 我大學畢業四年左右,在過往找工作的道路上,我從來沒想過「職涯」,眼前只有所謂的「工作」。 因此每次我應徵到了一份新的工作時,我總是抱持著我只是來這裡
Thumbnail
最近對於職涯的一個深刻體悟是如何區分「職涯」與「工作」, 用英文來做區別的話就是Different between Job and Career。 我大學畢業四年左右,在過往找工作的道路上,我從來沒想過「職涯」,眼前只有所謂的「工作」。 因此每次我應徵到了一份新的工作時,我總是抱持著我只是來這裡
Thumbnail
存夠三千萬才能退休?這真是叫人家掏錢投資最厲害的恐怖行銷。
Thumbnail
存夠三千萬才能退休?這真是叫人家掏錢投資最厲害的恐怖行銷。
Thumbnail
本文探討梁勤由探索期進入定向期的過渡,如何挑戰與溝通主管、自我實現及競爭的問題。透過瞭解自己優劣勢、轉化職場關係,助於職涯成長。
Thumbnail
本文探討梁勤由探索期進入定向期的過渡,如何挑戰與溝通主管、自我實現及競爭的問題。透過瞭解自己優劣勢、轉化職場關係,助於職涯成長。
Thumbnail
從研究生到現役學術工作者都適讀的轉職寶典 勇敢步出象牙塔,追尋更寬闊的職涯天空 🎓汲取150位專業人士建議 X 12位成功轉職者經驗 讓高學歷不再成為求職包袱,找到發揮長才的真正跑道
Thumbnail
從研究生到現役學術工作者都適讀的轉職寶典 勇敢步出象牙塔,追尋更寬闊的職涯天空 🎓汲取150位專業人士建議 X 12位成功轉職者經驗 讓高學歷不再成為求職包袱,找到發揮長才的真正跑道
Thumbnail
時代在變,老是用舊思維去解新問題,遲早會被時代所淘汰,第二曲線這本書告訴我們三件事。首先要以終為始,清楚知道自己人生的目標,接著思考如何打造第二曲線,順著時代潮流調整自己,達成目標,你是個不甘於體制內當小螺絲釘的人,真心推薦你一定要看看「查爾斯・韓第」的這本「第二曲線」。
Thumbnail
時代在變,老是用舊思維去解新問題,遲早會被時代所淘汰,第二曲線這本書告訴我們三件事。首先要以終為始,清楚知道自己人生的目標,接著思考如何打造第二曲線,順著時代潮流調整自己,達成目標,你是個不甘於體制內當小螺絲釘的人,真心推薦你一定要看看「查爾斯・韓第」的這本「第二曲線」。
Thumbnail
經營頻道這麼久,最常遇到小貓們問: 我到底要怎麼找到我的目標 要畢業了,對於未來還一片茫然怎麼辦? 畢業季就在轉角倒數了!比起其他youtuber爭相恭喜學生族群失業,我更想告訴你們,畢業之後,該怎麼找到自己人生的下一站。
Thumbnail
經營頻道這麼久,最常遇到小貓們問: 我到底要怎麼找到我的目標 要畢業了,對於未來還一片茫然怎麼辦? 畢業季就在轉角倒數了!比起其他youtuber爭相恭喜學生族群失業,我更想告訴你們,畢業之後,該怎麼找到自己人生的下一站。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