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達力背後更深層的感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於2018.3.3 medium發佈

譬喻、感受,然後慢下來

書寫是一種有趣的過程,藉由書寫你可以不斷地把抽像的感受實體化、細緻化。最奇妙的是你在書寫的過程,會強化你對這件事情的感受,那種相輔相成的感覺會讓人上癮。
今天這一篇文章,是想統整我這一個月在人際溝通上、文字表達上、電影欣賞上,所帶來的觀察。這三者也許之間並沒有什麼關係,藉由我這個轉接頭,一切都有了個共鳴。

一、學習的技巧 — 譬喻

譬喻是一種文學上常用的技法,用人事物的特徵來放大或是特寫,並用另一項事物來比擬,就以一個簡單的譬喻舉例:「我帥的跟金城武一樣」,因為各位不認識我,但都知道金城武長什麼樣子,如果這句話不是誇飾,你可以「想像」出一個很像金城武的人,那個可能是我。
而為什麼我會說學習的核心是譬喻呢?其中的關鍵在於「想像」
這就要來探討譬喻是什麼。
譬喻是以一個已知來了解新的事物或是抽象的事物。
例如:心理感受。
我們可以試圖將物質生活的經驗來實體化精神感受。
敘事者常以一個讀者熟悉的事物做為譬喻,讓讀者用已知來重新組織新知。講的很複雜,其實就是上面提到的例子引號中的兩個字:「想像」
我曾經寫過奇幻小說,對我來說,奇幻並不單純是一個題材,整篇小說就是一個譬喻,而喻體就是這個現實世界,其中的喻衣奇幻就是我以現實做為材料的拼湊,重要的是那些我背後的思想和我試圖給讀者所感受。往往都是為了探討一些問題是我們正在發生的事情,抑或是那些作者藏在心底的疑問。
其中讓讀者感同身受,身入情境,就是作者的功力和技巧。
除了我整理過的敘事弧的文結構,而我想帶出一個我認為很重要的關鍵— -感受力。

二、感受力和譬喻跟學習有什麼關係嗎?

例如:系上有些教授,我知道他很厲害,但是他的課我卻上的昏昏欲睡,就算很認真硬撐,仍然無法進入狀況。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認知落差。可能的原因很多,可能是他的專業仍然不足,只能作為應用,卻無法將理論補足我的認知,
也有可能就是我的認知太差,但有時候同學教,我卻很容易理解 那是因為同學的程度跟你類似,你跟同學的認知較相近,而且彼此的語言使用較相近,你比較好了解。
就如同譬喻法,利用接近的認知來認識新事物。

學習的技巧 — 感受

學習的過程,如果你仔細感受,當你是愉悅的,正面情緒的,學習效果是好的,但如果你的情緒很低落,學習效果就會很差。
如果說記憶是一幅畫,學習的痕跡就如同畫筆,感受就是顏料中的水,有顏料沒有水,這幅畫就缺乏色彩,那般的記憶,很容易像海灘上的痕跡被潮汐沖刷。
其中正面感受,如:成就感、喜悅感,你也會喜歡自己的那幅畫;負面感受:失落感、挫敗感,你就很不喜歡那樣的感覺。感受,我更喜歡用「烙印在腦海」裡來形容那種記憶感。
所以,學習的過程,除了用譬喻,已知來認識新知之外,更重要的是去感受其中。
讓感受來幫助記憶,箇中的訣竅並不是什麼奧妙的大道理。
只需要心慢下來而已。

三、學習的技巧 — 慢

慢下來,才有更多的心思深掘每個當下帶來的感受,那般的記憶點才會清晰。
但是慢下來,在這個資訊量爆炸的時代,需要更多的自律。
曾經意識每天都沉浸在網路上的我對此感受很深,我曾經醒著的時候除了睡覺騎車,都會時不時看一手機,滑一下臉書,一有好的文章,就見獵心喜的猛盯著。作息也被我自己打亂了。這樣的習慣讓我自己意識到,我需要慢下來,我必須去挑選吸收的資訊,而不是被動的接受大量資訊。接受資訊時,本身就會消耗精神,得到資訊越多,我的大腦就越累。就像一間房間一直往內塞很多雜物,生活的空間越小,人就越無法自在。大腦也是如此,必須去靠著自律去關閉接受資訊的閥門,闔上眼睛、關掉手機、關掉電腦……,靠著思考或是感受來重新整理腦袋的思緒,這過程就像清房間一樣,腦袋才會有更多空間和能量去做到慢下來這件事情。
「越是想要快,就越是要慢」
第一個快,不該是行動,而是目的達成,但往往都行動上都錯了本質;要達到好的效率需要的是「專注」,把思緒滿下來,我們的目的不是揮出很多刺拳,而是揮出足夠將目標擊倒的重拳。這個能量的輸出,心緒不能求快。
專注的敵人是分心,分心中的最大敵人就是「在意時間」,越是在意時間,行動就缺乏專注,專注就像河中的一顆大石頭,面對著時間的沖刷。「慢下來」,就是增加專注這個「石頭」的質量。
專注就像河中的一顆大石頭,面對著時間的沖刷。「慢下來」,就是增加專注這個「石頭」的質量。
重整學習的關鍵
1.使用譬喻來彌補認知落差
2.好好感受,讓感受烙印在記憶中
2.慢下來,強化專注。
延伸閱讀:
喜歡我的文章,歡迎按愛心、追蹤我及我的專題,也歡迎來我的臉書與我互動。感謝你的支持,願你成為完整的人。
昆陽 Peace 2021.6.26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世界很大、我們的內心也很深,我們常常在往外尋找有價值的事物,但卻忘記往內尋, 認識自己一直是我們的責任,但往往我們也是傷害自己最深的人。 我是昆陽,我希望用我的觀點為你帶來點新的想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孩子般的好奇,去面對這個世界,但像個大人一樣,扛起自己的責任。
價值這兩字,對我而言,並沒有客觀的定義,這是個唯心主義的範疇,若是唯物主義者,價值是空泛的,對我來說,既然客觀是虛無的,那意義就是主觀創造出來的,那就沒有什麼客觀標準可以去評判高低了,一切都是有價值的。 如果設定石頭有價值,那你怎麼會覺你一點價值都沒有,你就算不做任何事情,當然也有價值。
同理心Empathy:亦稱為共情或換位思考,是理性與感性交織的能力,是主動地去瞭解對方實際情況再去感受,能夠察覺對方真正的情緒和處境,並用對方實際的狀態去思考和感受,並不隨意插手他人課題。  
 認知要真正的改變,需要的是理解的累積,但關鍵是體驗。這兩者的總和,我稱為頓悟。  
焦慮的小我就像在幽谷自由落體墜落,而我努力抱持著意識往下攀爬,用自己的力量讓小我慢慢地墜落,緩緩地不要那麼失控,不讓小我走向自我毀滅,讓小我自爆自棄,事後陪伴著小我好好療傷。我渴望地正是我恐懼的,每一次吸引都誘發我的嚮往,但同時爆發我的恐懼。我多希望自己是個遲鈍的人,不那麼共感、不那麼高敏。
孩子般的好奇,去面對這個世界,但像個大人一樣,扛起自己的責任。
價值這兩字,對我而言,並沒有客觀的定義,這是個唯心主義的範疇,若是唯物主義者,價值是空泛的,對我來說,既然客觀是虛無的,那意義就是主觀創造出來的,那就沒有什麼客觀標準可以去評判高低了,一切都是有價值的。 如果設定石頭有價值,那你怎麼會覺你一點價值都沒有,你就算不做任何事情,當然也有價值。
同理心Empathy:亦稱為共情或換位思考,是理性與感性交織的能力,是主動地去瞭解對方實際情況再去感受,能夠察覺對方真正的情緒和處境,並用對方實際的狀態去思考和感受,並不隨意插手他人課題。  
 認知要真正的改變,需要的是理解的累積,但關鍵是體驗。這兩者的總和,我稱為頓悟。  
焦慮的小我就像在幽谷自由落體墜落,而我努力抱持著意識往下攀爬,用自己的力量讓小我慢慢地墜落,緩緩地不要那麼失控,不讓小我走向自我毀滅,讓小我自爆自棄,事後陪伴著小我好好療傷。我渴望地正是我恐懼的,每一次吸引都誘發我的嚮往,但同時爆發我的恐懼。我多希望自己是個遲鈍的人,不那麼共感、不那麼高敏。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想像與現實的一個巨大差別是,想像可以瞬間完成,可超越時空;現實中卻有時間和空間,從念頭的發起到完成需要過程。它越重要,就越需要漫長的過程」
寫短文是為了與有趣的想法邂逅,然後把有趣的想法在自己的腦中過一過。 讀書讀到一段有意思,如果沒有寫作,那留下的印象少, 其實跟沒讀書一樣。 而避免這樣徒勞無功的秘訣,就是利用山口拓郎說的,要將自己的意見「具體化」。
「構思,動詞,指運用心思,常指寫文章或創作藝術前所用的思考。」 「構思其實是一種想像力,在事情尚未發生之前,先想像出它完成後的模樣。 覺得這模樣還不錯,修修補補,加以完善,然後動手實際操作。」 「有兩種靈感值得珍藏。一種事你明顯感覺到可以跟著他順流而下,把所有關節都打通。 另
Thumbnail
金庸是全球華語圈知名的武俠小說作家,他筆下創造的許多人物至今仍有電視劇不斷翻拍,其中有個角色比較特別只懂劍技,他的劍比任何人都快,攻彼非不守之處,因此總能搶佔先機,克敵制勝。在筆者看來,技術分析就像是劍技,而基本面分析則是內功,且看我如何細細分解,為你解惑。
Thumbnail
這本書跟以往我們閱讀的書不太一樣,它是模擬課堂上老師(作者本人)與兩位學生對話方式,設計出10堂課程10個主題,藉由三人的對話,帶領讀者進行腦力激盪的過程,以自然輕鬆方式學會如何刻意慢慢思考。我覺得也可以說是現代人類必學的一項武功:慢思術。
Thumbnail
關於冥想課堂上的分享,以及提到對於這個觀唸的深入體驗,並且分享了在日常生活中的實際運用。文章提到了個人在面對感受,念頭和負面情緒時的想法和作法。同時也提到了對於自己成功的欣賞和接納自己失敗的重要性。
Thumbnail
所有的美好,是沿途中關卡的累積。當下的不舒服是智慧的學習,學會了最適合自己的那份體悟,越過曾經比自己高的牆,回頭看,那道膝蓋高的石牆,才會發現那個高度是個想像。是自己變強大了?還是貶低自己的能力了?都得等到越過之後,才會知道的事。 筆記中那句「不要急」,不要急著下定論、不要急著表達、不要急著認定、
Thumbnail
言語的裝飾固然重要,但能把思維具象化才會是你邁向成功的一大步!你是否認為表達能力不佳,其實是因為他社恐害怕與人交流呢?或是你其實心中有許想法,可是每次你要表達的時候腦袋的迴路就會忽然斷電說不出來呢?這次閱讀的「秒回表達力」我把閱讀的主軸放在,如何把「構想」轉化...
Thumbnail
慢思術透過師生對話,提問的方式展開關於思考的探討,激發大腦的思維,在閱讀的同時產生讀者對自己思維方式的反思。透過確認偏誤、樣本規模等方式,引導讀者思考不同的可能性。
Thumbnail
情意題的重點在於透過文辭組織與表達,更好地讓他人產生共鳴。 文字的表達功夫,重點在於是否讓讀者被捲入你記憶的漩渦中,與你一同經歷時空,並感同身受。 在此分享我們課堂中的幾個「化」功大法小練習, 讓大家可以有方法地使讀者產生時空流動感與同在感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想像與現實的一個巨大差別是,想像可以瞬間完成,可超越時空;現實中卻有時間和空間,從念頭的發起到完成需要過程。它越重要,就越需要漫長的過程」
寫短文是為了與有趣的想法邂逅,然後把有趣的想法在自己的腦中過一過。 讀書讀到一段有意思,如果沒有寫作,那留下的印象少, 其實跟沒讀書一樣。 而避免這樣徒勞無功的秘訣,就是利用山口拓郎說的,要將自己的意見「具體化」。
「構思,動詞,指運用心思,常指寫文章或創作藝術前所用的思考。」 「構思其實是一種想像力,在事情尚未發生之前,先想像出它完成後的模樣。 覺得這模樣還不錯,修修補補,加以完善,然後動手實際操作。」 「有兩種靈感值得珍藏。一種事你明顯感覺到可以跟著他順流而下,把所有關節都打通。 另
Thumbnail
金庸是全球華語圈知名的武俠小說作家,他筆下創造的許多人物至今仍有電視劇不斷翻拍,其中有個角色比較特別只懂劍技,他的劍比任何人都快,攻彼非不守之處,因此總能搶佔先機,克敵制勝。在筆者看來,技術分析就像是劍技,而基本面分析則是內功,且看我如何細細分解,為你解惑。
Thumbnail
這本書跟以往我們閱讀的書不太一樣,它是模擬課堂上老師(作者本人)與兩位學生對話方式,設計出10堂課程10個主題,藉由三人的對話,帶領讀者進行腦力激盪的過程,以自然輕鬆方式學會如何刻意慢慢思考。我覺得也可以說是現代人類必學的一項武功:慢思術。
Thumbnail
關於冥想課堂上的分享,以及提到對於這個觀唸的深入體驗,並且分享了在日常生活中的實際運用。文章提到了個人在面對感受,念頭和負面情緒時的想法和作法。同時也提到了對於自己成功的欣賞和接納自己失敗的重要性。
Thumbnail
所有的美好,是沿途中關卡的累積。當下的不舒服是智慧的學習,學會了最適合自己的那份體悟,越過曾經比自己高的牆,回頭看,那道膝蓋高的石牆,才會發現那個高度是個想像。是自己變強大了?還是貶低自己的能力了?都得等到越過之後,才會知道的事。 筆記中那句「不要急」,不要急著下定論、不要急著表達、不要急著認定、
Thumbnail
言語的裝飾固然重要,但能把思維具象化才會是你邁向成功的一大步!你是否認為表達能力不佳,其實是因為他社恐害怕與人交流呢?或是你其實心中有許想法,可是每次你要表達的時候腦袋的迴路就會忽然斷電說不出來呢?這次閱讀的「秒回表達力」我把閱讀的主軸放在,如何把「構想」轉化...
Thumbnail
慢思術透過師生對話,提問的方式展開關於思考的探討,激發大腦的思維,在閱讀的同時產生讀者對自己思維方式的反思。透過確認偏誤、樣本規模等方式,引導讀者思考不同的可能性。
Thumbnail
情意題的重點在於透過文辭組織與表達,更好地讓他人產生共鳴。 文字的表達功夫,重點在於是否讓讀者被捲入你記憶的漩渦中,與你一同經歷時空,並感同身受。 在此分享我們課堂中的幾個「化」功大法小練習, 讓大家可以有方法地使讀者產生時空流動感與同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