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隨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過去兩個月受疫情三級警戒影響,工作變得相當輕鬆。工作上沒有壓力,讓偶爾憂鬱的情形也兩個月都沒出現了,情緒狀況十分穩定。工作時間也固定,不用輪班,身心頓時安定下來。
這樣的生活被我自己打破,因為我決定從外地搬回家,也因此要換一份新的工作。學生中心的工作我一直做到七月的最後一天,八月緊接著就要到新的工作,但我沒有太去憂慮未來,讓自己活在當下,先把當下的事做好,因此平順的的做到最後。我在工作上一直都很盡心盡力,最後階段這麼順利實在很感恩。
接著就是搬家,雖然是搬回家鄉,但是要搬到夫家。新工作是找好了,但狀況怎樣都還是未知數,這些卻都沒讓我慌亂憂慮,我反而非常無感,像木頭人一樣。沒有不安實是一件好事,但沒有感覺讓自己覺得很不對勁,好像是一個沒有情感的人,但我也沒時間多想,新的生活馬上到來。
去新的工作上了一個禮拜的班,一切都還算順利,先生很體貼的告訴我,如果有感覺到任何壓力記得要說。
這段日子平安順遂,我還是不忘提醒自己維持內心的平衡、按時吃藥,不要讓自己太累,避免憂鬱情況發生。在這樣平安的生活,憂鬱症似乎早已遠離,但你我都知它仍時刻在身上,只是目前我掌握的不錯,讓生活步調、心情起伏、身心狀況都維持在一定的水平,避免憂鬱症狀發作。
抱歉,這篇文章我沒有事先打草稿,文字十分凌亂,算是心情隨筆。就如同我開這專題一樣,這是我生活的紀錄,而我現在過得十分「正常」。我有憂鬱症,但與你並無不同。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8會員
120內容數
我是一位憂鬱症患者,二十歲左右發病,現在已經過了十多年。有鑑於社會對精神失序者的不了解,我願與你分享生活點滴、所思所想。你將會發現我們並沒有什麼不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安妮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前兩週,我在醫院與柳心理師的心理治療正式地結束了。心理師即將轉職,所以沒有辦法再繼續我們的談話。 這段治療的開始,始於兩年前我請精神科醫師幫我轉介心理師。當時工作表現極不穩定,希望有心理師幫助我修正問題,讓我能在同一份工作在職久一點。不過,轉介心理師需要排隊,等一等我也就漸漸遺忘這件事了。
「曾經有想過以什麼方式傷害自己嗎?」 「有,割手。」 「會有自殺的念頭嗎?」 「會。」 「有想過用什麼方式嗎?」 「上吊和跳樓。」 這是在一次去看身心科醫師,問診時的對話。 我告訴醫師,自己沒有嘗試過割手或自殺什麼的,後來才發現我說了謊。
我躺在床上,無力的看著錶,時間一分一秒的接近上班時間,卻怎樣也動不了身,僵硬地躺臥在床上。隨著時間流逝我愈感焦慮,心底怎樣掙扎起身,痛苦的感受也就加劇,後來還是跟主管請了假,我滿是無奈,也只能要自己好好休息。 誰說起不了床太浮誇
我的憂鬱症經藥物治療五、六年,大致上已不會再強烈的發作。經過一番努力,低潮和憂鬱的頻率慢慢減少,從糟糕的狀態復原的速度愈來愈快,總算在這半年間,體會到身心平衡、心情愉快,以及可以像一般人穩定的生活。
當情緒低落時,有些人會想找個人訴說,當對方了解、安慰並支持自己時,我們會感到溫暖,有時從中獲得了些力量。憂鬱症患者在情緒極為低迷時,更是需要有人支持,那就像是我們無法支撐起自己的房子,屋頂都垮了,需要有人當中柱幫忙撐起這棟房子。
暫時離開職場,回家休養身心後,九月中我回到原本的工作崗位。回到同樣的工作有其風險,尤其如果促發憂鬱症發作的因子還在,就會是很大的挑戰。如今,我已經工作兩個月了,身心維持得相當穩定。我做了什麼使得自己能保持良好狀態?我會說是-「不放棄」的精神。
前兩週,我在醫院與柳心理師的心理治療正式地結束了。心理師即將轉職,所以沒有辦法再繼續我們的談話。 這段治療的開始,始於兩年前我請精神科醫師幫我轉介心理師。當時工作表現極不穩定,希望有心理師幫助我修正問題,讓我能在同一份工作在職久一點。不過,轉介心理師需要排隊,等一等我也就漸漸遺忘這件事了。
「曾經有想過以什麼方式傷害自己嗎?」 「有,割手。」 「會有自殺的念頭嗎?」 「會。」 「有想過用什麼方式嗎?」 「上吊和跳樓。」 這是在一次去看身心科醫師,問診時的對話。 我告訴醫師,自己沒有嘗試過割手或自殺什麼的,後來才發現我說了謊。
我躺在床上,無力的看著錶,時間一分一秒的接近上班時間,卻怎樣也動不了身,僵硬地躺臥在床上。隨著時間流逝我愈感焦慮,心底怎樣掙扎起身,痛苦的感受也就加劇,後來還是跟主管請了假,我滿是無奈,也只能要自己好好休息。 誰說起不了床太浮誇
我的憂鬱症經藥物治療五、六年,大致上已不會再強烈的發作。經過一番努力,低潮和憂鬱的頻率慢慢減少,從糟糕的狀態復原的速度愈來愈快,總算在這半年間,體會到身心平衡、心情愉快,以及可以像一般人穩定的生活。
當情緒低落時,有些人會想找個人訴說,當對方了解、安慰並支持自己時,我們會感到溫暖,有時從中獲得了些力量。憂鬱症患者在情緒極為低迷時,更是需要有人支持,那就像是我們無法支撐起自己的房子,屋頂都垮了,需要有人當中柱幫忙撐起這棟房子。
暫時離開職場,回家休養身心後,九月中我回到原本的工作崗位。回到同樣的工作有其風險,尤其如果促發憂鬱症發作的因子還在,就會是很大的挑戰。如今,我已經工作兩個月了,身心維持得相當穩定。我做了什麼使得自己能保持良好狀態?我會說是-「不放棄」的精神。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在自由人日記中提過不少次,今年是我職涯非常動盪的一年,離開了穩定安逸的工作、轉職不如想像中順利、經歷了很多焦慮和掙扎、最終換到了一個滿喜歡的工作。 大概8月中有次跟朋友約吃飯,我們聊到了彼此對工作的想法。 我:「我現在的工作雖然不差、也不會太難或壓力太大,但我就是覺得好無聊喔,每天都在做無趣的事
Thumbnail
我的職務是工程人員,在我前期的工程人員是直接現場處理,後來門市數量快速增加,公司人力無法負荷,改委託外部協力廠商第一線處理,工程人員作驗收管理的工作。我是在這個轉換期間人事異動時進來的,進公司第一天到25年後退休的最後一天,原則上我算是做同一職務沒有變過,也沒升遷、輪調過,可見工作能力之不佳^=^。
Thumbnail
在大學畢業前,我也都不覺得我會有憂鬱症,想說沒考上公務員,就去私人公司工作就好,結果一到私人公司上班,結果我他芭樂的,我超級適應不良,平常跟朋友講話都沒問題,跟同事一句話都講不出來,同事還一堆女生,我XXX,越工作越憂鬱不開心。我工作憂鬱症的主因,我的話是因為職場人際關係,不知道怎麼跟人家相處應對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離職後的自由生活,從期待自由生活到面對自己的困難與挑戰。探討了從固定模式到自主掌控的心靈成長,包括自律、目標設定、持續學習和成長。作者鼓勵讀者積極追求自己的夢想,並相信自己有能力實現它們。
Thumbnail
以下內容是一位後輩離職後告訴我的故事,他說他離職後恢復到正常狀態,內心總是充滿平靜,放空的時候會思考很多之前不會注意到的事情,以下是我聊完天後,認為印象深刻的幾個地方,分享給各位參考。
休息一個月了 開始回去上班嘍 我覺得離開職場後這一個月 職場的厭惡、內心紛擾的狀況都已撤除 重新開拓一個乾淨的心田 種下一個希望的小樹苗 期待體驗的一個新生活 狀態跟車禍前還蠻不一樣的 我記得去年談考績的時候 我跟主管說我職業倦怠期到了 好像能做的都已經做了 不知道怎麼樣才可以
去年的種種原因之下,我離開生活很多年的台北,離開打拼多年的圈子,也離開工作建立起來的人際圈。 雖然話是這麼說,但也不是多廣擴的人脈,畢竟我做得都是小助理的工作,身分上沒有什麼了不起的,而且我每次換公司都會刻意斷絕大多數人的來往。這可能是因為我總是在精疲力盡、身心俱疲的時候離開吧,所以心裡都不願意見
Thumbnail
最近的生活變得面目全非,工作和居所都發生了改變,重新調整生活節奏。新工作帶給我的一些新體驗,讓我重新審視自己在工作上的能力和發展潛力。對於工作中的挑戰和困惑,更加堅信需要不斷努力,開發自己的潛力,並擴展自己的舒適圈。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在自由人日記中提過不少次,今年是我職涯非常動盪的一年,離開了穩定安逸的工作、轉職不如想像中順利、經歷了很多焦慮和掙扎、最終換到了一個滿喜歡的工作。 大概8月中有次跟朋友約吃飯,我們聊到了彼此對工作的想法。 我:「我現在的工作雖然不差、也不會太難或壓力太大,但我就是覺得好無聊喔,每天都在做無趣的事
Thumbnail
我的職務是工程人員,在我前期的工程人員是直接現場處理,後來門市數量快速增加,公司人力無法負荷,改委託外部協力廠商第一線處理,工程人員作驗收管理的工作。我是在這個轉換期間人事異動時進來的,進公司第一天到25年後退休的最後一天,原則上我算是做同一職務沒有變過,也沒升遷、輪調過,可見工作能力之不佳^=^。
Thumbnail
在大學畢業前,我也都不覺得我會有憂鬱症,想說沒考上公務員,就去私人公司工作就好,結果一到私人公司上班,結果我他芭樂的,我超級適應不良,平常跟朋友講話都沒問題,跟同事一句話都講不出來,同事還一堆女生,我XXX,越工作越憂鬱不開心。我工作憂鬱症的主因,我的話是因為職場人際關係,不知道怎麼跟人家相處應對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離職後的自由生活,從期待自由生活到面對自己的困難與挑戰。探討了從固定模式到自主掌控的心靈成長,包括自律、目標設定、持續學習和成長。作者鼓勵讀者積極追求自己的夢想,並相信自己有能力實現它們。
Thumbnail
以下內容是一位後輩離職後告訴我的故事,他說他離職後恢復到正常狀態,內心總是充滿平靜,放空的時候會思考很多之前不會注意到的事情,以下是我聊完天後,認為印象深刻的幾個地方,分享給各位參考。
休息一個月了 開始回去上班嘍 我覺得離開職場後這一個月 職場的厭惡、內心紛擾的狀況都已撤除 重新開拓一個乾淨的心田 種下一個希望的小樹苗 期待體驗的一個新生活 狀態跟車禍前還蠻不一樣的 我記得去年談考績的時候 我跟主管說我職業倦怠期到了 好像能做的都已經做了 不知道怎麼樣才可以
去年的種種原因之下,我離開生活很多年的台北,離開打拼多年的圈子,也離開工作建立起來的人際圈。 雖然話是這麼說,但也不是多廣擴的人脈,畢竟我做得都是小助理的工作,身分上沒有什麼了不起的,而且我每次換公司都會刻意斷絕大多數人的來往。這可能是因為我總是在精疲力盡、身心俱疲的時候離開吧,所以心裡都不願意見
Thumbnail
最近的生活變得面目全非,工作和居所都發生了改變,重新調整生活節奏。新工作帶給我的一些新體驗,讓我重新審視自己在工作上的能力和發展潛力。對於工作中的挑戰和困惑,更加堅信需要不斷努力,開發自己的潛力,並擴展自己的舒適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