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理”不“同悲”!!!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raw-image

近日追了一部美國影集“良醫莫非”,一口氣把四季的影集追完,每每被影集中住院病人與家人、醫師…間的互動所感動,也因此流下了不少男兒淚,喜歡影集中對人性的描述與探討,每集的故事都能讓人細細品味。

從小到大常常被教育要有同理心,要對他人的境遇感同身受,但這時出現了幾個問題

1. 我又沒經歷過,我怎麼知道對方是什麼感覺

2. 我去感受對方的感覺,情緒會被帶過去讓自己心情變得不好

3. 看到別人難過,就會讓我想起…..,就跟著難過起來了

這時對於要同理他人便出現了困難,也因為這個困難的出現而對同理保持某種距離,經過自己所參與的學習系統的指導,找出了解決之道

1. 可多藉由聽取他人的生命故事與經歷來豐富自己的認知

2. 藉由觀察自己的情緒變化,進而慢慢學習揣測對方的位置與感受

3. 接觸對方情緒前,自己需知道這是對方的情緒,不是自己的情緒

4. 如果連結到了自己類似的生命經驗,快要觸動情緒時,須給這個事件一個標籤,然後先放著,之後再來處理

在自己依循上述的方法經過數年的學習,現在似乎已入門,可以貼近他人而不被影響,當然最重要的是對方能感受到彼此是貼近的,並不會覺得彼此之間有距離,喜歡這種可以自在的關心他人的品質;學習的時間不算短,而且學到心法還是須自己堅持的練習,但當自己從不會到會時,這一切的過程就完全值得。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習習踐行的分享沙龍
19會員
47內容數
在自己漫長的自我成長道路上,經驗了自我覺察與接納、珍愛自己,一路以來跌跌撞撞,所幸有導師指引與夥伴相伴,讓人生道路慢慢地平順與廣闊,自己經驗過最谷底的黑暗,也經歷過從谷底往上爬的艱辛,願藉由分享生命經驗來陪伴正在從谷底往上爬的朋友。
2024/11/19
這篇文章分享了近期觀看臺劇的心得,特別是觀察到劇情中的生活瑣事帶來的深刻情感共鳴,透過劇中角色的掙扎和成長,反思了自己的人生經驗,尋找平凡生活中的真正價值,文章也提到追求世俗成功的同時,最能打動內心的依然是與家人之間的日常互動。
Thumbnail
2024/11/19
這篇文章分享了近期觀看臺劇的心得,特別是觀察到劇情中的生活瑣事帶來的深刻情感共鳴,透過劇中角色的掙扎和成長,反思了自己的人生經驗,尋找平凡生活中的真正價值,文章也提到追求世俗成功的同時,最能打動內心的依然是與家人之間的日常互動。
Thumbnail
2024/11/04
一段朋友之間的日常對話,包括如何透過輕鬆的交流來增進互動和理解,良好的交流技巧能夠影響彼此的心情,並為關係創造新的價值。
Thumbnail
2024/11/04
一段朋友之間的日常對話,包括如何透過輕鬆的交流來增進互動和理解,良好的交流技巧能夠影響彼此的心情,並為關係創造新的價值。
Thumbnail
2024/09/02
要謝謝女兒一次次的表現,讓自己能慢慢的放手與放心,未來四年甚至更久的時間,就要求自己提供一個全力、全心支持的狀態,看著、欣賞著慢慢茁壯成長的蝴蝶展翅飛舞,創造屬於自己的人生舞台。
Thumbnail
2024/09/02
要謝謝女兒一次次的表現,讓自己能慢慢的放手與放心,未來四年甚至更久的時間,就要求自己提供一個全力、全心支持的狀態,看著、欣賞著慢慢茁壯成長的蝴蝶展翅飛舞,創造屬於自己的人生舞台。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如果一個人對他人的困境展現出漠不關心的態度時,我們可能會說這個人很沒有「同理心」,然而「同理心」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是必要的嗎?其實除非我們離群索居,否則只要處於需要人際互動的環境,在願意理解他人的前提下去傾聽並且展現出關懷,這便是同理心的表現,也能替自己與他人帶來幸福感。 舉例來說,當我們出門
Thumbnail
如果一個人對他人的困境展現出漠不關心的態度時,我們可能會說這個人很沒有「同理心」,然而「同理心」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是必要的嗎?其實除非我們離群索居,否則只要處於需要人際互動的環境,在願意理解他人的前提下去傾聽並且展現出關懷,這便是同理心的表現,也能替自己與他人帶來幸福感。 舉例來說,當我們出門
Thumbnail
身邊有很常把同理掛嘴邊的人嗎? 或是很常聽到這個詞? 快來領取最簡單明瞭的同理心手冊吧 ! !
Thumbnail
身邊有很常把同理掛嘴邊的人嗎? 或是很常聽到這個詞? 快來領取最簡單明瞭的同理心手冊吧 ! !
Thumbnail
身而為人,永遠無法徹底理解另一個人,在這樣的前提下,我們如同懸浮的微塵隨風浮沈,偶然貼近,又隨即疏離,始終沒有觸及的一日。
Thumbnail
身而為人,永遠無法徹底理解另一個人,在這樣的前提下,我們如同懸浮的微塵隨風浮沈,偶然貼近,又隨即疏離,始終沒有觸及的一日。
Thumbnail
因應人際互動的重要性,「孤獨感」成為當代備受重視的議題,如何化解孤獨創造良好人際是現代人的重要需求。之前在情緒與壓力調適工作坊中,與學員進行同理心練習時,討論到要如何增加親和力,學會與他人良性互動建立關係的方法。善用同理心確實可以使人感到親切被關心,快速縮短人際距離,進而促成良好溝通、增強人際和諧。
Thumbnail
因應人際互動的重要性,「孤獨感」成為當代備受重視的議題,如何化解孤獨創造良好人際是現代人的重要需求。之前在情緒與壓力調適工作坊中,與學員進行同理心練習時,討論到要如何增加親和力,學會與他人良性互動建立關係的方法。善用同理心確實可以使人感到親切被關心,快速縮短人際距離,進而促成良好溝通、增強人際和諧。
Thumbnail
我們無法干涉別人如何評價自己,但我們可以選擇是否接收,以及以身作則。認知到同理心來自於換位思考的能力,但終究我們無法全然的做到跟對方一模一樣的思維方式,所以如果對方的情緒反應跟自己不同,不評論也不批評,理解並且同理對方有自己的觀點。
Thumbnail
我們無法干涉別人如何評價自己,但我們可以選擇是否接收,以及以身作則。認知到同理心來自於換位思考的能力,但終究我們無法全然的做到跟對方一模一樣的思維方式,所以如果對方的情緒反應跟自己不同,不評論也不批評,理解並且同理對方有自己的觀點。
Thumbnail
同理心就像戰逃間的真空狀態,是行動前的靜止、決策中的覺知,同時也是一種選擇。 「但我因為同理心而感到痛苦。感受到他人的難受所以自己的情緒也很不好。」友人說。我透過對話,整理了從「同理心」切入的不同視角,用更立體的詮釋覺察到那些尚未被同理的地方,並且允許自己也有被關照的需求,就有機會重新選擇人生。
Thumbnail
同理心就像戰逃間的真空狀態,是行動前的靜止、決策中的覺知,同時也是一種選擇。 「但我因為同理心而感到痛苦。感受到他人的難受所以自己的情緒也很不好。」友人說。我透過對話,整理了從「同理心」切入的不同視角,用更立體的詮釋覺察到那些尚未被同理的地方,並且允許自己也有被關照的需求,就有機會重新選擇人生。
Thumbnail
可以貼近他人而不被影響,當然最重要的是對方能感受到彼此是貼近的,並不會覺得彼此之間有距離,喜歡這種可以自在的關心他人的品質
Thumbnail
可以貼近他人而不被影響,當然最重要的是對方能感受到彼此是貼近的,並不會覺得彼此之間有距離,喜歡這種可以自在的關心他人的品質
Thumbnail
仿間許多心靈雞湯類的書,會習慣用「設身處地,為人著想」的定義來說明何謂同理心/同情心時,其實都不是那麼清楚的解釋。因為「設身處地」是同理心,而「為人著想」是同情心,這是有很大的差異的…
Thumbnail
仿間許多心靈雞湯類的書,會習慣用「設身處地,為人著想」的定義來說明何謂同理心/同情心時,其實都不是那麼清楚的解釋。因為「設身處地」是同理心,而「為人著想」是同情心,這是有很大的差異的…
Thumbnail
同理心Empathy:亦稱為共情或換位思考,是理性與感性交織的能力,是主動地去瞭解對方實際情況再去感受,能夠察覺對方真正的情緒和處境,並用對方實際的狀態去思考和感受,並不隨意插手他人課題。  
Thumbnail
同理心Empathy:亦稱為共情或換位思考,是理性與感性交織的能力,是主動地去瞭解對方實際情況再去感受,能夠察覺對方真正的情緒和處境,並用對方實際的狀態去思考和感受,並不隨意插手他人課題。  
Thumbnail
 同理心是維繫好關係強度的力量。這句話不是說假的!  許多關係之所以無法走往彼此深入的內在,正因為缺少同理心在關係中運作。 就像一個演員,若要能對所詮釋的角色,產生深入理解且深刻連結的內在經驗,他就需要具備同理心的能力,從理性和感性上,同時投入在對這個角色的全面性瞭解。
Thumbnail
 同理心是維繫好關係強度的力量。這句話不是說假的!  許多關係之所以無法走往彼此深入的內在,正因為缺少同理心在關係中運作。 就像一個演員,若要能對所詮釋的角色,產生深入理解且深刻連結的內在經驗,他就需要具備同理心的能力,從理性和感性上,同時投入在對這個角色的全面性瞭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