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閱讀心得,先自問自答

2021/10/21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先前提過,我把在高中哲學的課程模式,轉成以閱讀心得寫作為主。其中一個重要理由是,只要挑對知性書籍,書中自會提供充分的背景知識,輔以網路上的簡介文章和短片,就可以避免缺乏參考資訊的問題。
也就因為如此,對學生而言,心得寫作最容易卡的第一關就是,如果資訊都是由作者所給出的,那我要怎麼產出自己的特殊觀點?或者換個角度講,你不能只是複述作者的說法,而必須要讓人覺得,你比作者多說了一點什麼,否則就只是摘要了。
因應於此,我會教學生,在閱讀文本之後,先找出自己的問題意識。具體做法是,在文本當中:
1. 找出關鍵字(框架),可以是自己的理解與詮釋;
2. 找出衝突點,也就是一對相反的語詞,如貧富、對錯、公平不公平等,可以是自己的理解與詮釋;
3. 請用框架和衝突點,造一個自己想要回答的問句;
4. 試答,也就是自行簡要回答這一問題。
原則上,如此所產出的問句,就是閱讀心得的標題,它可以反映學生讀完文本後的思考傾向,而且又不至於離文本內容太遠。
但這只是原則,實務上會有很多小問題。譬如,有人關鍵字寫「貧富差距」,問句寫的卻是「發放全民基本收入,會讓人更不想努力工作嗎?」表面上,關鍵字沒有被放在問句裡。但按我的推測,學生這樣寫可能是想說,發放全民基本收入-->讓窮人更不想努力工作-->窮人會一直窮下去-->貧富差距反而會越來越大,或至少不會顯著改善。
這就代表,許多學生的問句都需要進一步修改,讓框架、自問和試答一致,最好還可以相互補充。這是為了避免,寫作時所可能產生的邏輯跳躍、前言不對後語、用詞不夠精確等問題,也可以說是要強化基本架構。
其實這些問題很常出現,無論是論說文的初學者或進階者,甚至我自己寫博士論文時也會有。但熟練的寫作者,會試著自行意識到並修改它,而初學者的特徵之一,就是不太容易意識到它,就算意識到也不知道怎麼改。
所以我採取的方式是,讓這些問題盡早浮現、盡早修改,不要等到都寫了七八百字才來修,到時就很累了。透過框架、衝突、自問與試答,可以用一兩百字來擬定論述的核心概念、論證與案例,之後只要全力把概念、論證和案例解釋清楚,大概就可以滿足1200字了(教育部徵文比賽的字數要求)。
當然,由於每個學生的問題意識都不太一樣,我得一個一個給建議,另外還得處理答案太理所當然與問題範圍太模糊的狀況(通常我會建議添加具體案例或精確用詞),其實很耗時間。
然而,我相信這是個好投資,只要把這一步驟做好,至少台中女中的學生,大部分都可以自行完成後續寫作。事實上,由於疫情的緣故,實體課在五月時被迫中斷,直到期末也沒能恢復,我根本無從確定大家會不會在線上課時專心閱讀寫作。但收到期末作業後,我看絕大部分的同學都寫得不錯,至少都是語意通順、論點明確。
曾有學生問我,這樣的框架、衝突、自問與試答,是否必要?老實說,的確有些學生不用靠這招,也能自行訂出好標題、寫出好論述。但我仍跟學生說,這是為了檢查你的寫作是否具有明確方向與基本架構,也可說有擬大綱的功能。
事實上我相信,就算不以知性寫作為目標,這樣的練習仍然可以很有用。它實際上是處理資訊、產出觀點的一種簡要流程,任何需要處理新資訊的人,都可能用到。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81會員
207內容數
用ChatGPT協助寫作,打造自家專屬的神隊友,提供標題、故事、對話、名言的好候選,蹦出未曾想過的好創意。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