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流兒童》:當孩子成為媽媽們的競技場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上流兒童》是本一翻開就使人壓力很大的作品。覺得用「庸俗」來形容女主陳勻嫻或那些貴婦,好像會有點自命清高的感覺,但實在很難不用這個詞彙來表達內心的嫌惡。

這些女角應該都是PTT鄉民會仇的那種女吧。雖然對仇女文化不以為然,但不可否認就是有這種人存在。勢利、愛慕虛榮、一心想飛上枝頭變鳳凰,聚在一起總在互相比較孩子的成績和表現。或許當女人成為一個母親,對於孩子的教育難免焦慮;只是書中這些媽媽的虛榮心,似乎已遠遠超過理應為孩子所設想的。

陳勻嫻為了與貴婦打好關係而逼迫兒子做出的行為太令人傻眼,以致後來得到教訓時有點覺得她活該;只是小孩實在太可憐了。

想起在《您也害怕孤獨嗎?解析邊緣性人格》一書中,提到華人文化與邊緣型人格的關聯,當中引用了外國人的話:中國人總是強調家庭觀念,但其實你們並不是真的愛家,你們愛的是物質生活;你們會拚命工作,卻不願意花時間陪伴家人;你們更重視孩子的成績,而不是親子間的情感(大致意思)。(這段是為了說明幼時缺乏足夠關愛的孩子,容易出現邊緣人格。)

並不是說外國的觀念就一定好棒棒,但這段確實發人省思。

事實上問題並非只是出在《上流兒童》的那些媽媽們,整個社會對課業成績的重視、對親職教養責任的期待,為這些母親形成一股窒人的壓力。她們會如此偏執,正是因為世俗眼光並沒有給她們帶來足夠的安全感。

這本書太寫實了,幾乎要讓人相信現實世界真的有發生這樣的事。裡面有些佳句也相當一針見血,例如:

跟男主人相反,女主人是不能胖的,胖的女主人會給人一種貧困的錯覺。

不只性別的差異,社會上很多角色都無可避免會落入既定的框架和刻板印象,以致大多數的人都必須辛苦地扮演自身角色「該有的形象」。人類就是這麼擅長彼此為難。

►Facebook:沐謙
►Instagram:@muchienz_ig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沐謙的小地方
77會員
111內容數
這裡書評最多,也很誠實。
沐謙的小地方的其他內容
2025/03/19
「很大程度來說,《黃色臉孔》是個恐怖故事,有關身處一個激烈競爭的產業中,所感受到的孤獨。」這句話確實令人很有感觸,初翻開這本書也覺得對寫作不得志和出版業生態的描述好中肯、好一針見血,但看到後來,覺得真的tooooo much!整本書可能有七八成都在敘述主角出書後得到了那些批評、酸民又說了什麼...
Thumbnail
2025/03/19
「很大程度來說,《黃色臉孔》是個恐怖故事,有關身處一個激烈競爭的產業中,所感受到的孤獨。」這句話確實令人很有感觸,初翻開這本書也覺得對寫作不得志和出版業生態的描述好中肯、好一針見血,但看到後來,覺得真的tooooo much!整本書可能有七八成都在敘述主角出書後得到了那些批評、酸民又說了什麼...
Thumbnail
2024/10/09
封面聲稱是17個真實故事,我覺得不太OK。每個篇章、以及整本書的串聯,很明顯都是設計精巧的小說情節。只有後記輕描淡寫地提到這本書是真實故事改編,並沒有在書封或任何較醒目的地方強調它的虛構性。  主角以精神病院實習生的身分,敘述所見的個案故事。作者文筆很好、敘事流暢,每個案例都很好看且極具故事性...
Thumbnail
2024/10/09
封面聲稱是17個真實故事,我覺得不太OK。每個篇章、以及整本書的串聯,很明顯都是設計精巧的小說情節。只有後記輕描淡寫地提到這本書是真實故事改編,並沒有在書封或任何較醒目的地方強調它的虛構性。  主角以精神病院實習生的身分,敘述所見的個案故事。作者文筆很好、敘事流暢,每個案例都很好看且極具故事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這是一本關於紐約上東區族群的人類學觀察,作者身為一個外來者,將其從格格不入到試著結交同盟到入境隨俗的過程以人類學專家的視野記錄下來,提供讀者一窺紐約上流社會的特有文化,從性別區隔、階級對立、外觀焦慮等各方面去深入探討上東區的媽媽族群特有的習性,是一本很有趣的書籍。
Thumbnail
這是一本關於紐約上東區族群的人類學觀察,作者身為一個外來者,將其從格格不入到試著結交同盟到入境隨俗的過程以人類學專家的視野記錄下來,提供讀者一窺紐約上流社會的特有文化,從性別區隔、階級對立、外觀焦慮等各方面去深入探討上東區的媽媽族群特有的習性,是一本很有趣的書籍。
Thumbnail
《上流兒童》是本一翻開就使人壓力很大的作品。覺得用「庸俗」來形容女主陳勻嫻或那些貴婦,好像有點太高高在上或自命清高的感覺,但實在很難不用這個詞彙來表達內心的嫌惡。
Thumbnail
《上流兒童》是本一翻開就使人壓力很大的作品。覺得用「庸俗」來形容女主陳勻嫻或那些貴婦,好像有點太高高在上或自命清高的感覺,但實在很難不用這個詞彙來表達內心的嫌惡。
Thumbnail
「是我們太自私,才會教出這種變態。」 2018年公視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在全台掀起一波針對教養的討論,該劇不僅批判升學主義造成親子之間的緊張與疏離,也表達孩子不是父母的所有物,強調孩子的自主性。其劇本大多以中產階級家庭為例,深刻描寫一群飽受升學壓力所苦的學生產生的負面精神影響,亦呈現現代父母對
Thumbnail
「是我們太自私,才會教出這種變態。」 2018年公視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在全台掀起一波針對教養的討論,該劇不僅批判升學主義造成親子之間的緊張與疏離,也表達孩子不是父母的所有物,強調孩子的自主性。其劇本大多以中產階級家庭為例,深刻描寫一群飽受升學壓力所苦的學生產生的負面精神影響,亦呈現現代父母對
Thumbnail
近年來的出版品中,針對母親一身份的責任探討多了不少聲音,加上性別平權價值觀日漸普及,多得是主張家務勞動平均分擔,母親於家中的話語權應被更加重視,父母職應從刻板印象中跳脫,重塑更人性化,富有彈性的互動關係。這些看似新穎的主張真的為婦女們帶來改變了嗎?
Thumbnail
近年來的出版品中,針對母親一身份的責任探討多了不少聲音,加上性別平權價值觀日漸普及,多得是主張家務勞動平均分擔,母親於家中的話語權應被更加重視,父母職應從刻板印象中跳脫,重塑更人性化,富有彈性的互動關係。這些看似新穎的主張真的為婦女們帶來改變了嗎?
Thumbnail
我以為對那些直升機父母的案例早已見怪不怪,卻還是被台灣恐怖故事全集《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給震驚到了。 剛讀完《假性孤兒》、《被討厭的女兒》,如果說這兩本是探討父母行為的理論基礎,《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蒐集的九篇故事就是一本案例實證。
Thumbnail
我以為對那些直升機父母的案例早已見怪不怪,卻還是被台灣恐怖故事全集《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給震驚到了。 剛讀完《假性孤兒》、《被討厭的女兒》,如果說這兩本是探討父母行為的理論基礎,《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蒐集的九篇故事就是一本案例實證。
Thumbnail
初發現《抱歉,我討厭我的孩子》,未看就知道這部作品會讓我很有共鳴;但因為知道自己會太容易忿忿不平,因此一直沒有完整閱讀。最近為了提前為新作做功課才斷斷續續讀完,覺得整體結構和故事間的串聯頗有巧思,有點像《解憂雜貨店》裡的環環相扣。讀到第三部〈高塔上的公主〉,劇情越來越引人入勝,會忍不住一口氣嗑到最後
Thumbnail
初發現《抱歉,我討厭我的孩子》,未看就知道這部作品會讓我很有共鳴;但因為知道自己會太容易忿忿不平,因此一直沒有完整閱讀。最近為了提前為新作做功課才斷斷續續讀完,覺得整體結構和故事間的串聯頗有巧思,有點像《解憂雜貨店》裡的環環相扣。讀到第三部〈高塔上的公主〉,劇情越來越引人入勝,會忍不住一口氣嗑到最後
Thumbnail
沿襲自中國的科舉制度,「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儼然成為華人現代教育必須服 膺的準則。在被升學主義框架的體制下,親子關係往往淪為可悲又無奈的犧牲品。時至今日,有多少父母假「愛」之名,行「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之實,情緒勒索已然成為多數學齡時期的各位難以忘懷的夢魘。 「如果你考班上前三名,媽媽就買那個給
Thumbnail
沿襲自中國的科舉制度,「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儼然成為華人現代教育必須服 膺的準則。在被升學主義框架的體制下,親子關係往往淪為可悲又無奈的犧牲品。時至今日,有多少父母假「愛」之名,行「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之實,情緒勒索已然成為多數學齡時期的各位難以忘懷的夢魘。 「如果你考班上前三名,媽媽就買那個給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