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告!團隊關係沒電中!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究竟為什麼不能暢所欲言?容易誤解?說不出真心話?為什麼時不時就需要團隊凝聚、團隊建立?為什麼培訓時大家相處融洽,溝通順暢,回到工作崗位還是一樣,無法順利運用所學技巧?

原來,能夠自在地表達意見、想法,來自於你知道你是安全的、你知道你屬於這群體、你知道不管說什麼、做什麼都能夠被接受與接納。而讓我們感覺屬於一個群體、感到安全、說什麼做什麼都能被支持的「歸屬感」,就像電量,會消耗,需要時常充電!如果常常放到完全沒電,這人際電池容易壞的。

「歸屬感」不是腦袋的產物,不是我們“認為”有歸屬感就會發生,而是需要一連串的“歸屬感訊號”,當我們接收到,就能感受到“屬於”群體。這類歸屬感訊號,需要我們距離近到能觸碰彼此才會產生效果!當我們有歸屬感的時候,會自然而然展現身體親近、大量眼神接觸、短訊息溝通、少打斷多提問、每個人跟每個人都有交談等等行為表現。

正當我困惑於為何疫情之後常接到類似的團隊需求-團隊成員彼此陌生、疏離,無法暢所欲言,有所顧忌,包括我自己的團隊也出現類似狀況,我就在《高效團隊默默在做的三件事》書中獲得這些新知識與見解,讓我明白這些疏離、誤解(誤以為彼此很了解)、意見相左等等來自於缺乏歸屬感與安全感,因為長時間遠距工作,沒能順利給予彼此歸屬感訊號造成的。

原來歸屬感、安全感需要不斷補充、充電啊!

要怎麼充電呢?要怎麼補充歸屬感訊號呢?需要創造彼此能夠眼神接觸、自在談話的機會,例如碰面聊聊天、吃吃飯、玩桌遊、一同參與戶外活動等等。

raw-image
話說,我們開車都不會開到完全沒油了才去加油站(不會放其拋錨傷引擎),手機也會避免放到完全沒電才去充電;既然人際關係/團隊凝聚力也像是電量,那麼,就別放到完全沒電啦~~~好需要快沒電的警示啊~也好需要養成好習慣,正確的充電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活力充沛的生活玩家_阿馨Hsin的沙龍
15會員
87內容數
2022/01/04
刻意練習,培養習慣,讓習慣成自然,需要持續足夠長的時間,才能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不費力就能達到!當我無法習慣成自然時,我就需要檢視自己的動機、方法,問自己「我是否真心想這麼做?」「我的方法正確嗎?」 許多美好等著發生~
Thumbnail
2022/01/04
刻意練習,培養習慣,讓習慣成自然,需要持續足夠長的時間,才能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不費力就能達到!當我無法習慣成自然時,我就需要檢視自己的動機、方法,問自己「我是否真心想這麼做?」「我的方法正確嗎?」 許多美好等著發生~
Thumbnail
2021/12/08
學員們常常在培訓現場很有動力,回到職場或生活中就漸漸失去動力,沒能順利練習或改變,到底要怎麼做才能增加培訓的效益呢? 為了讓培訓課程更有效益,我會想盡辦法請學員『準備好』再來,例如事先設計問卷、課前電話訪談 ;在培訓課程一開始想盡辦法引導學員思考「課程中的學習要應用在誰身上?」「一次多久時間?」「一
Thumbnail
2021/12/08
學員們常常在培訓現場很有動力,回到職場或生活中就漸漸失去動力,沒能順利練習或改變,到底要怎麼做才能增加培訓的效益呢? 為了讓培訓課程更有效益,我會想盡辦法請學員『準備好』再來,例如事先設計問卷、課前電話訪談 ;在培訓課程一開始想盡辦法引導學員思考「課程中的學習要應用在誰身上?」「一次多久時間?」「一
Thumbnail
2021/12/07
情緒是每天都會發生、體驗到的經歷,怎麼從小到大,沒有人教我們怎麼「好好生氣」、「好好難過」、「好好開心」呢? 這一年在企業執行最多的訓練主題,都跟『衝突溝通』、『情緒管理』、『壓力調適』有關。從線上到實體,從閉眼靜心到眼神接觸進行對話,多得是可以練習的技巧。 課程內容包括:意識跟覺察到情緒的影響,練
Thumbnail
2021/12/07
情緒是每天都會發生、體驗到的經歷,怎麼從小到大,沒有人教我們怎麼「好好生氣」、「好好難過」、「好好開心」呢? 這一年在企業執行最多的訓練主題,都跟『衝突溝通』、『情緒管理』、『壓力調適』有關。從線上到實體,從閉眼靜心到眼神接觸進行對話,多得是可以練習的技巧。 課程內容包括:意識跟覺察到情緒的影響,練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在工作場域中越來越受到重視的心理健康,似乎成為了能否留下好人才的關鍵軟實力,《愈吵愈有競爭力》介紹了在組織中並不是表面看似一片祥和的組織工作績效與員工的產能會更高。而是當組織間的成員擁有足夠的心理安全感,能夠提出不同的意見,指出其他成員錯誤的地方,才能真正激發出創造力及提升工作績效。
Thumbnail
在工作場域中越來越受到重視的心理健康,似乎成為了能否留下好人才的關鍵軟實力,《愈吵愈有競爭力》介紹了在組織中並不是表面看似一片祥和的組織工作績效與員工的產能會更高。而是當組織間的成員擁有足夠的心理安全感,能夠提出不同的意見,指出其他成員錯誤的地方,才能真正激發出創造力及提升工作績效。
Thumbnail
#「關係黑洞」 親密家人間的「依附關係」表面上是「黏」,但不一定具對等性。我們擔心的沒有安全感,因為不知別人對我們的評價?不安全感可能來自於童年的經歷,曾有受傷的心靈,如果在關係中有不安全感,容易在關係中形成黑洞。黑洞吸入了彼此的「愛與信任」,惶惶不可終日地活在別人的負面評價之中
Thumbnail
#「關係黑洞」 親密家人間的「依附關係」表面上是「黏」,但不一定具對等性。我們擔心的沒有安全感,因為不知別人對我們的評價?不安全感可能來自於童年的經歷,曾有受傷的心靈,如果在關係中有不安全感,容易在關係中形成黑洞。黑洞吸入了彼此的「愛與信任」,惶惶不可終日地活在別人的負面評價之中
Thumbnail
  每一個人都在做自己,但這種自己,你又看見了什麼?你真的以為這樣的做自己,整體社會,包含整個世界都可以連結順暢,暢行無阻?你真的認為在提升自己的進步價值,是沒錯,我是進步了!但終究是為了進步而去進步,無法去反思進步的真正原動力是什麼,因為我們都要,都渴望。
Thumbnail
  每一個人都在做自己,但這種自己,你又看見了什麼?你真的以為這樣的做自己,整體社會,包含整個世界都可以連結順暢,暢行無阻?你真的認為在提升自己的進步價值,是沒錯,我是進步了!但終究是為了進步而去進步,無法去反思進步的真正原動力是什麼,因為我們都要,都渴望。
Thumbnail
  不過好像不是這樣,而話也說回來,當我們沒有辦法去了解人際連結,而通常只是在關心自己的三享生活,所代表的意義,我們通常都陷入三享思考的範疇中,而只要有意義存在,就像現在生活中的所看見的美麗光點——宛如天空的花火,只想要有這個永恆意義,留存心中,代表著意義就在生活中體驗完畢,卻很難思考。
Thumbnail
  不過好像不是這樣,而話也說回來,當我們沒有辦法去了解人際連結,而通常只是在關心自己的三享生活,所代表的意義,我們通常都陷入三享思考的範疇中,而只要有意義存在,就像現在生活中的所看見的美麗光點——宛如天空的花火,只想要有這個永恆意義,留存心中,代表著意義就在生活中體驗完畢,卻很難思考。
Thumbnail
互動應該是自然而然 你們平時會交流嗎,還是每天上班寧可在自己的小桌子前? 當你在走廊看見同事走來,你會假裝避開,還是隨口問:「最近在忙些什麼?」 你們都在自己的座位吃飯,還是公司有公用區讓你們聚會? 公司鼓勵交流嗎,大家敢說真話嗎?
Thumbnail
互動應該是自然而然 你們平時會交流嗎,還是每天上班寧可在自己的小桌子前? 當你在走廊看見同事走來,你會假裝避開,還是隨口問:「最近在忙些什麼?」 你們都在自己的座位吃飯,還是公司有公用區讓你們聚會? 公司鼓勵交流嗎,大家敢說真話嗎?
Thumbnail
有一種悸動是,夥伴經驗交流的忐忑;有一種觸動是,聽見兒少每個人的想法;有一種感動是,跟著兒少一起做想做的事。
Thumbnail
有一種悸動是,夥伴經驗交流的忐忑;有一種觸動是,聽見兒少每個人的想法;有一種感動是,跟著兒少一起做想做的事。
Thumbnail
如果關係像電池一樣,那麼.... 究竟為什麼不能暢所欲言?容易誤解?說不出真心話?為什麼時不時就需要團隊凝聚、團隊建立?為什麼培訓時大家相處融洽,溝通順暢,回到工作崗位還是一樣,無法順利運用所學技巧? 原來,能夠自在地表達意見、想法,來自於你知道你是安全的、你知道你屬於這群體、你知道不管說什麼、做什
Thumbnail
如果關係像電池一樣,那麼.... 究竟為什麼不能暢所欲言?容易誤解?說不出真心話?為什麼時不時就需要團隊凝聚、團隊建立?為什麼培訓時大家相處融洽,溝通順暢,回到工作崗位還是一樣,無法順利運用所學技巧? 原來,能夠自在地表達意見、想法,來自於你知道你是安全的、你知道你屬於這群體、你知道不管說什麼、做什
Thumbnail
歸屬感,才是讓同仁可以凝聚向心力的工具 很多人誤會了歸屬感的意義,把直銷話術的激勵人心那一套,當成了製造歸屬感的工具。投入了、就會擁有美好的人生,勇敢了、就能成為自己的主人,只要你願意付出,公司未來就會有你的藍圖,上市上櫃就在前方不遠處,獻出你的人生、你的每一個夜晚,是成就你個人與團隊財富自由最好
Thumbnail
歸屬感,才是讓同仁可以凝聚向心力的工具 很多人誤會了歸屬感的意義,把直銷話術的激勵人心那一套,當成了製造歸屬感的工具。投入了、就會擁有美好的人生,勇敢了、就能成為自己的主人,只要你願意付出,公司未來就會有你的藍圖,上市上櫃就在前方不遠處,獻出你的人生、你的每一個夜晚,是成就你個人與團隊財富自由最好
Thumbnail
陳時中部長的一句隱晦描述,在一根根鄉民火柴棒的催化下,焚燒成了網路世界的一片大火。在疫情嚴峻的當下,人們心理上的連結,確實比物理的連結重要太多太多。
Thumbnail
陳時中部長的一句隱晦描述,在一根根鄉民火柴棒的催化下,焚燒成了網路世界的一片大火。在疫情嚴峻的當下,人們心理上的連結,確實比物理的連結重要太多太多。
Thumbnail
無論是親子間,夫妻間想要重回彼此間的親密感,我想最重要的就是先將手機放下,彼此好好的聊聊天,專心地當對方的聆聽者,在從中找尋有沒有可以一起專注的事情,我相信一定會越找越多,彼此的親密感也會再次燃起的。
Thumbnail
無論是親子間,夫妻間想要重回彼此間的親密感,我想最重要的就是先將手機放下,彼此好好的聊聊天,專心地當對方的聆聽者,在從中找尋有沒有可以一起專注的事情,我相信一定會越找越多,彼此的親密感也會再次燃起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