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看到企管經營類雜誌或書籍,寫到有效率的時間管理術,就是仔細排出工作的優先順序,排除掉不重要的工作項目。講得好像身為上班族,還能自己挑任務做似的,總覺得有那麼點不切實際。
鼎鼎大名的「番茄鐘」工作法我試用過,專心工作25分鐘休息5分鐘,個人是覺得不怎麼好用。要知道每個人從開始想要專注、到真正能夠專注的時間都不一樣,有些人開機慢、干擾多,鬧鐘一按下去,10分鐘才真正靜下心來,然後工作15分鐘你叫我休息?聽過有些人用番茄鐘,結果變成為了配合表定時間,改變自己的工作狀態,一直被25分、5分的時間給制約,卻又不適應。何必如此折騰自己?到底是你用工具,還是工具用你呢?
倘若認同高壓工作下強制休息的重要,卻又抵擋不了時刻分心滑手機的誘惑。我想,我們可以改變時間管理工具的用法,並且,把「滑手機」這件事,不要當成需要禁止的懲罰,而是反其道而行,改成鼓勵的獎賞。
1. 設定專屬自己的「專注時間」:看你的工作性質和可專注的時間長。假設我諮詢一次就是50分,或講課一次就是2小時,我可視當天工作安排,工作一小時或兩小時,休息10分鐘。
2. 把滑手機當獎賞:不要告訴自己不準滑手機。白熊實驗告訴我們:如果你一直叫自己不要想白熊,你腦海就會開始一直出現白熊。(看吧! 我就說在提之前,你沒想過白熊,現在開始有了,對吧!) 你可以告訴自己:「這兩小時我就專心做XXX,等到時間到,我就可以滑手機了。耶!」
違反人性或違反自己生理時鐘的事,確實需要我們付出代價去實行。一般人都是二選一的作法:要不就是照本宣科突破自己完成;更多是真的做不到放棄,然後自我產生更多懷疑。
如果方向是對的,但過程彆扭,與其勉強自己無幸福,何不花點心思改良一下,既能做到,又能貼合自己的步調,不是更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