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輸在只知道努力》許詮-好書分享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可以不是最努力的,但不能只知道努力。
小時候,時常聽到學校老師,告訴我們,好好讀書,長大出了社會後,找個穩定的工作,組成家庭、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
這些看似只要努力讀書,人人都能成為人生勝利組的夢想,在我們父母親那代,也許行得通,那時剛好臺灣經濟起飛,只要肯做、肯拚,基本上只取決於自己想做不想做;然而,將時間往後拉到現在,身處在2000世代的我們,也就是出生大概在千禧年前後,距離步入職場也不過就是一兩年後的事,現在的工作,卻已經不再像,十幾年前樣的好找,尤其是在這VUCA的時代,有許多工作早已消失,但同時也有許多新工作誕生出來,身為臺灣未來主人翁的你們,準備好要面對,這多變詭譎的時代了嗎?
你有想過30歲的你,會是什麼樣的人嗎?
圖/AdobeScan
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本顛覆我想像的書籍,”別輸在只知道努力”。作者許詮,1990生,曾任職於Samsung、LINE、雪豹科技、阿里巴巴,常駐在東南亞,像是印尼、印度及泰國等地;28歲年薪就突破700萬台幣,也是臺灣最大互聯網社群XChange的創辦人。
看完了作者介紹,大家應該會覺得有點不可思議,一來是才28歲就已經700萬年薪,再來是比起大家常見,多以歐美國家為常駐地,許詮卻是以東南亞為中心點,努力地在當地耕耘、開創市場。
這一切似乎與我們以前接收到的不一樣,看完了這本”別輸在只知道努力”,心中頓時有了新的想法,努力的人,不一定會是最後的贏家。而這本書主要也是在講述,除了認真努力之外,我們還能做些什麼?
以下我會針對幾點,我認為很有意思的例子、想法分享給大家,雖然現在我們還處於在學階段,那又如何呢?
一個人的成就不侷限於年齡高低,靠的是我們的視野、是否具備因應未來的特質。

你是不是努力錯了方向?

從小到大,我們常常被灌輸的觀念,應該都脫離不了努力、認真等正向形容詞,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或者有類似的經驗,有些事你再怎麼努力,還是沒辦法達成;或者是在社團中,明明你比對方更努力認真、做更多事,在推選幹部時,機會卻總是與你擦肩而過,久而久之就會萌生,懷才不遇的想法。
在這,我想先請你肯定自己過去的付出,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在努力當中,一定會有所成長,問題在於我們能不能將過去的努力,透過一些方法變現成成果?像是成為社團幹部,或者是擔任團隊中的重要角色等,這些變現的成果,是我們對自己實力的認可,而這裡就要和大家分享,如何善用一些方法,推自己一把!

職場不敗鐵三角定律!

雖然書中的分享主要是在職場上,不過仔細想想,我們在學校參加的社團、學生會或是系學會,不也是未來職場的縮影,我常常會將校園視為小型社會,身邊充滿各式各樣的人,也有許多由學生組成的團體,而每個都視為一間公司,我們現在的一舉一動,都是在構築未來的我們。
首先鐵三角定律的第一角,就是實力啦!真金不怕火煉,只要我們有實力,誰也動不了我們。在一個團隊裡,大家各司其職,各有各擅長的領域,有時你可能會覺得自己一無是處,然而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大家要試著跳脫既有的框架,探索未知的自己,個人實力、能力就是這樣建立起的,大家能多多嘗試,先建構起鐵三角中的一角。
第二角就是人脈,人脈堪稱我們通往金字塔頂端的入場券。萬人迷、Social Butterfly,時常會用來形容,處處都很會交涉、交際很廣的人,只不過我們所提的有一點不一樣。我們不僅要讓大家記住我們,我們更要與對方進一步的交流,交換名片、禮貌性地打招呼,並不表示在拓展人脈,有時,換名片,只是禮貌性的舉動而已;真正的人脈是需要花心思、時間去培養的,透過交流的過程,也能更了解對方的背景、興趣及領域,說不定就能因此結交志同道合的朋友,甚至找到一同幹大事的夥伴。
最後一角,也就是我常常掛在嘴邊的,說故事能力。怎麼過,就怎麼說!這也是我們變現成果最關鍵的一步,我們很了解自己,但其他人就不一定了,不認識我們的人,只能靠大家口耳間的傳話,大概認識我們;這時我們怎麼說就很重要了,不是鼓勵大家誇大自己,而是要盡量將自己做過的努力,放大、彰顯出來。
在與他人交談時,自己需先整理好自身經歷,交談過程中,一針見血地讓對方,眼睛為之一亮、印象深刻,適當的包裝自己是很重要的,將優秀的你推銷出去吧!
總結鐵三角定律,我會將實力視為三個角中最核心的一角,如同上述,真金不怕火煉;再來是人脈,拓展人脈是一項很重要人生必修課;最後呢就是適當的包裝,大方地分享出去。
三角無敵,缺一不可
圖/JonTyson@unsplash

三的三次方歸納,讓主導面試的不再是面試官!

不論是就讀高職或是普通高中的各位,在進到大學就讀前,大多會經歷過推甄、面試階段,在準備面試的過程,有沒有類似的經驗,雖然有著很好的經歷、參賽經驗,卻不知如何突顯自己的亮點;或是履歷表上明明就有寫下自己的特點,面試官卻沒有特別提到等等。首先,有可能是你所提及的能力,並不是面試單位所看重的;二來是你寫的,難以讓面試官一目了然。
書中提到的三的三次方歸納,第一個三就是三個核心能力,而這三個能力必須是面試單位看重的,通常不會只有我們一位參與面試,想在諸多人選中脫穎而出,必須要開門見山地說出,對方看重的能力。
第二個三就是根據前面所提的能力,提出三個量化的成效,量化是關鍵,能力不是空口無憑就能被買單的,與其說自己有辦活動的能力,不如說在三個月內,辦了幾場活動,要能將過去量化成數字和成效。
最後一個三,就是針對量化成就,提出二到三個步驟,說明自己是如何達成的,假如面試官有興趣,我們必須要能夠清楚且有邏輯地說明,切記最多三點就好,畢竟面試官也沒辦法一次記下這麼多。
決定錄取的並不是面試本身,而是前面的累積和準備。

愛拼不會贏!打群架才會贏

一個人打拼很孤單,但一群人為了共同目標而努力,就會變得很有動力、快速進步,前提是,你夠了解自己要的是什麼嗎?許詮分享了5W1H心法,也以自己創辦的XChange發展為例,逐步建立起這個社群。

5W1H心法

Who,首先我們必須找到人,可以找與自己興趣、領域相投的,或者是很認真想進步的夥伴,大家一起集思廣益,像是XChange就是以網路從業者為核心目標受眾,我們需先將核心主題訂好,也能更清楚且順利地找到夥伴。
When,固定的見面,也是維繫關係的重要因素。建議定下固定的聚會時間,可以是餐會的方式,或是一起喝飲料、下午茶等,找個大家都有空的時間,約出來聚一聚吧!
Where,地點、場地是許多人在安排聚會時,很在意的點,就像是我們選擇與另一伴,約會的地點一樣;然而這兩年,因為疫情的關係,線上的聚會也變得越來越來盛行,所以不一定每次都需要實體聚會,只要大家都能見到面就好,假使其中一兩個夥伴,因為學校、公司距離較遠,也可以轉換成線上會議方式見面,簡而言之,距離真的不是問題,重要的是人本身。
What,既然大家都願意花額外時間參與社群,團隊也能定下每次的主題,能以月、週為循環,定期更新探討的主題,進而增長自己的視野、眼界。
How,坐而思不如起而行。有時候,我們真的想太多,做就對了,先做了再說!也許你會擔心社群的發展、時間分配等問題,我不會建議你不要想,但我會建議你做中想,人生本來就沒有標準答案,除非你是神,不然誰也無法預測未來,我們只能做中學、做中改變,一步一步前進,所以,別猶豫了!
Why,為什麼我們要建立社群?本身就夠忙了,還要額外花這麼多時間,值得嗎?我想,這是我們建立社群前,最先需要思考的問題,而且也只有自己能為自己解答。可能是想進步、想拓展人脈、想做些很酷的事、又或是想要產生影響力等等,無論如何,這都是驅使我們的動力。有時很難用標準答案,去說明我們正在做的事,不管是熱情、興趣,大家都需找尋自己的解答!

成功的定義?

從書中,能看見作者許詮用自己的方式,去面對未來未知的挑戰,在選擇工作的過程,各階段的心路歷程,都能透過文字去體會,而他也朝向不如既往的路,努力地冒險、挑戰、自我實現,這些是我在這本書看見的;也讓我對成功的定義,多加思索了一番,究竟怎麼樣的人生才算是成功?過去的我,可能會以財富自由為目標,好像沒有錢解決不了的事一樣,但除了錢呢?
每個人對於成功的定義,都有著獨特的見解,不變的是都需要努力,除了努力也要運用其它方法,持續地成長,我們可以不是最努力的人,但我們不能只知道努力,最後也期待大家順利找尋到,自己人生成功的DNA,我很期待未來的自己,你們呢?
圖/ZacDurant@unsplash

相關資訊:

avatar-img
12會員
15內容數
從有記憶開始,校外的生活,總是比校內更吸引我;上了大學更是一下課,就往校外跑。現階段的我,只需要一個後背包,能裝下許多東西;一顆勇於冒險、探索的心,對周遭的人事物都抱有好奇;及一雙耐穿的鞋子,伴我走過天涯海角。 在這裡,將會和大家分享,我在校外所學、個人經歷,也希望能將自己所聞,分享給正在冒險的你們 !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JLU說說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現在的你,能看見未來的自己嗎?
把握每次上台的機會,人人都是演說家!
我們沒辦法改變過去,但我們可以展望未來,成為自己人生的規劃師。
Line,其實比你我想像的更加強大!
你有多久沒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你曾經為自己的未來打拼過嗎?大家好我是JLU,這是我的第一篇文章,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我個人的經歷!
現在的你,能看見未來的自己嗎?
把握每次上台的機會,人人都是演說家!
我們沒辦法改變過去,但我們可以展望未來,成為自己人生的規劃師。
Line,其實比你我想像的更加強大!
你有多久沒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你曾經為自己的未來打拼過嗎?大家好我是JLU,這是我的第一篇文章,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我個人的經歷!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險惡的外界可以很輕易辜負你任何努力和決定,誠實認清自己,那是最實在。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探討作者在成長過程中,利用自己創造的格言來激勵自己,逐步成長為更好的自己。文章中以自身的經歷為例,強調因應挑戰與恐懼的重要性,探討各種格言背後的意義,以及積極的態度對於面對挑戰的重要性。同時,作者亦提及了臺灣奧運選手力求盡力的態度,期望對讀者具有啟發意義,鼓舞讀者成為更好的人。
Thumbnail
人生中總是充滿了選擇,到底是機會還是誤會? 到底是衝動還是行動? 今天介紹給大家這本書《人生準備40%就先衝》,作者謝文憲,人稱憲哥。以他豐富的親身經歷,跨領域的學習,以終為始的思考方式,帶領大家不同的看見。人生不用等待100分的準備,而是掌握40分的關鍵變數,並出奇制勝,機會就會在那等你。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在現實職場中,成功不僅僅依賴個人的努力,也需要建立良好的人際網路。在不同年齡階段,人際關係在職場中扮演的角色不盡相同,但都是成功的關鍵。這篇文章重點闡述了不同階段的經驗和教訓,來分享在職場中所得到的心得。
Thumbnail
人的一生就是不斷的在學習,你有沒有能力不斷的學習、獲得新能力,是你跟別人拉開差距的關鍵。本書教你如何利用大學4年培養真正的實力?讓你瞭解超級學霸都是如何學習的...
Thumbnail
今天我們要來談談,讀書到底有啥屁用 Hello guys ,我是NeKo嗚喵,歡迎回來我的說書時間,嗚喵! 社會上有一條叫做食物鏈的東西,決定了我們存活的能力和生存條件,而站在食物鏈上的哪一邊又取決於掌握了多少資源而定。不一定是錢,有時候是權力、技術、美貌、名聲,甚至是強大的社會關係。像是伊莉莎白
Thumbnail
「選擇比努力重要」這句話應該是從「互聯網時代」開始,流行了好多年,其實在沒有網路以前,也有一句話:「男(女)怕入錯行」 看到現在世界頂尖企業的CEO或創辦人們,最年輕的可能只有20多歲,大家彷彿都覺得人生的重點在「選對賽道」,選對了一飛沖天,選錯了打入凡間!
Thumbnail
忙碌的生活使人迷惘,但堅持到底絕對不是最佳策略。從騰訊前副總裁吳軍的理念出發,本文探討該尋求什麼樣的策略來追求目標。文章中提到了管理學、文學的角度,透過李白和蘇軾的故事,說明追求目標並無需愚蠢地堅持。透過探索和瞭解自己,培養員工成長,及找出關鍵要務等方式,提供了更高維度的思考。
Thumbnail
「成功是靠一分天才九十九分的努力」,似乎只要肯努力就能成功。目的或許是用來激勵大家學習成長,但也讓很多人埋頭苦幹,卻一事無成, 為何努力了,可是達不到效果呢?這其實是因為沒有做好選擇。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險惡的外界可以很輕易辜負你任何努力和決定,誠實認清自己,那是最實在。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探討作者在成長過程中,利用自己創造的格言來激勵自己,逐步成長為更好的自己。文章中以自身的經歷為例,強調因應挑戰與恐懼的重要性,探討各種格言背後的意義,以及積極的態度對於面對挑戰的重要性。同時,作者亦提及了臺灣奧運選手力求盡力的態度,期望對讀者具有啟發意義,鼓舞讀者成為更好的人。
Thumbnail
人生中總是充滿了選擇,到底是機會還是誤會? 到底是衝動還是行動? 今天介紹給大家這本書《人生準備40%就先衝》,作者謝文憲,人稱憲哥。以他豐富的親身經歷,跨領域的學習,以終為始的思考方式,帶領大家不同的看見。人生不用等待100分的準備,而是掌握40分的關鍵變數,並出奇制勝,機會就會在那等你。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在現實職場中,成功不僅僅依賴個人的努力,也需要建立良好的人際網路。在不同年齡階段,人際關係在職場中扮演的角色不盡相同,但都是成功的關鍵。這篇文章重點闡述了不同階段的經驗和教訓,來分享在職場中所得到的心得。
Thumbnail
人的一生就是不斷的在學習,你有沒有能力不斷的學習、獲得新能力,是你跟別人拉開差距的關鍵。本書教你如何利用大學4年培養真正的實力?讓你瞭解超級學霸都是如何學習的...
Thumbnail
今天我們要來談談,讀書到底有啥屁用 Hello guys ,我是NeKo嗚喵,歡迎回來我的說書時間,嗚喵! 社會上有一條叫做食物鏈的東西,決定了我們存活的能力和生存條件,而站在食物鏈上的哪一邊又取決於掌握了多少資源而定。不一定是錢,有時候是權力、技術、美貌、名聲,甚至是強大的社會關係。像是伊莉莎白
Thumbnail
「選擇比努力重要」這句話應該是從「互聯網時代」開始,流行了好多年,其實在沒有網路以前,也有一句話:「男(女)怕入錯行」 看到現在世界頂尖企業的CEO或創辦人們,最年輕的可能只有20多歲,大家彷彿都覺得人生的重點在「選對賽道」,選對了一飛沖天,選錯了打入凡間!
Thumbnail
忙碌的生活使人迷惘,但堅持到底絕對不是最佳策略。從騰訊前副總裁吳軍的理念出發,本文探討該尋求什麼樣的策略來追求目標。文章中提到了管理學、文學的角度,透過李白和蘇軾的故事,說明追求目標並無需愚蠢地堅持。透過探索和瞭解自己,培養員工成長,及找出關鍵要務等方式,提供了更高維度的思考。
Thumbnail
「成功是靠一分天才九十九分的努力」,似乎只要肯努力就能成功。目的或許是用來激勵大家學習成長,但也讓很多人埋頭苦幹,卻一事無成, 為何努力了,可是達不到效果呢?這其實是因為沒有做好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