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豪哥來訪,他說最近教小孩講到16世紀的火器。他對孩子說,你們不要以為只有西方的火器是很厲害的,我們明朝那時候的火器也是很厲害。孩子問他: 我們是指誰?邱振訓問他:我國的最高峰是多高?這兩個問題似乎有所不同,但又其實包含相通的概念。關於 “我們”,是要從何談起?
或許是太過泛政治化的思考,但最近吵得沸沸揚揚文言白話文比例之爭。其實不乏統獨的立場在其中。對於行之有年的慣例進行 改革,最主要的目的與其說減輕學生的課業壓力,還是很難不聯想到是一種文化延續性的斷絕手段。
單就 “文白之爭”來看,我覺得語言是一個溝通的工具。重點不是現在還有沒有在使用文言文的寫作或是口語表達,就像學習其他語言,一定也有過去的講法、尊敬的講法,口語的講法。對一個語言的理解,不會只透過一種方式(口語或古語),唯有透過多方面去理解語言的表達,才能廣泛獲得古今文章的內容,進而理解文化。 如果主張: 這是古代的東西,我沒差,並以此為理由拒絕去認識不同的文體所要表達的內容,那是你自己的損失。因為過去的紀錄包含很多不具知識性但卻又千錘百鍊的道德意涵。 數字不能決定人生,但一個人如果不願意在學習階段大量閱讀,大多數的情況,出了社會既不容易找到合適的老師可以請教,要再補回來,需要耗費更多的時間心力跟金錢。
總有一天,我們可能會跟孩子發生這樣的衝突:關於自我意識的內容。關於我們對於自身歷史脈絡的理解。很可能在不知不覺間,他所認識的歷史跟我們所記憶的是完全不同的區塊。也許有一天,中華民國就在台灣主體性跟中國人民共和國之間的夾殺消失了。(到時候我可能會更深切感受到自己是亡國奴的身分?)
可是,孩子,我想請你別忘記尊重歷史,因為那是尊重你自己的一環。明白你從哪裡來,不要僅只以你來是台灣(台北?)而驕傲。我們可能跟對岸產生種種分歧,以致於一邊一國,各自為政。那卻是歷史的軌跡,不代表你就是石頭裡蹦出來的天兵天將,一個人如果不知道自己從何而來,極力否認自我或過去的曾經,下場其實跟 "變身博士" 沒甚麼不同。
就像所有想要逃離這片土地的人,他們終究要忍受非我族類的目光很長一段時間(一代、甚至三代),才能夠逐漸融入當地之中。同時,拋棄過去傳統的過程不只是外在的歧視,也是內在的孤獨。
你當然可以有自己的選擇,但請思考一下可能的結果。有一天,你可能會去外地工作,也可能會選擇別的國家過日子。即便人類尋根可能不過三代。還是值得你去理解自己從何而來,跟你同樣民族傳統的人擁有怎樣的歷史。
這是即便中華民國不存在了,我都想捍衛的自我意識。
希望我們之間假設有自我意識的衝突,也不至於連這樣的基本立場都出現巨大的矛盾或分歧。
================以上2017.10.5======================
近日由於烏俄戰爭,引起國際動盪,也掀起我們的危機意識。一則以關心中共是否有可能犯台,一則以關心俄烏雙方究竟為何發生戰爭。當然,語言的隔閡、文化的差距都可能讓我們對於事情的真實狀況有理解的困難。歐美聲援卻又不介入的理由何在?身處第一線的難民,為什麼連自己國家被攻擊的原因都不清楚?上網稍微查一下
維基百科與聽點
歷史podcast,烏克蘭曾經與俄羅斯密不可分,但伴隨經濟發展和身分認同的問題,看起來就是介於歐俄之間的小國捲入大國之間勢力擴張的野心。
發動戰爭固然是可惡的,但是經濟發展是最基本的人類欲求,也是最容易動搖族群認同的動力。我們以為國家可以保護我們,實際上這種組織往往被少數人的野心操控,導致民不聊生。同時,發生戰爭之後,基層的人們反倒要以保家衛國之名,幫那些竊取權力者擦屁股。
先動手的當然是錯的,但一個巴掌拍不響,若沒有認同的錯亂、勢力的煽動,怎麼找得到出師之名?
話說回來,不論有名無名,戰爭終究只是滿足少數人的利益而已。
保家衛國固然理所當然,人們難道不是被這張大旗拉著跑?
國族主義看似合理,這種根深蒂固的敵我分別心,終究和全人福祉的思考方式是互相矛盾的。
人類想要戰爭永息,還有非常遠的路吧!
親愛的孩子,未來的世界會變成甚麼樣子我很難想像;居住正義會有實現的一天嗎?臺海兩岸會再發生戰爭嗎?那些打著人民福祉口號卻中飽私囊的政客會被制裁嗎?我們能夠真正理解包容質疑的聲音而不再老是叫別人滾出這個島嶼嗎?我也曾經很單純只是愛這個國家,從沒想過它的內容應該是甚麼,但是這種想法如同哲學,一旦開始懷疑思考,就很難停下。有時候,你的老師用 “現代文明”四個字做為解釋古今異同的答案,我覺得頗為言簡意賅;很多時候古今的差異只是在於現在的我們共同決定將它當作我們的信念而已。有沒有可能,在你的世代,儘管自然環境可能變得更加險惡,我們卻更能夠以人類的認同視角去看待古今中外的行動準則,對錯善惡與記取教訓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期待你們能走出比我們更寬廣的未來。
2022.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