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週練習:回溯童年或過往經驗

2022/04/08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上週崇建老師要大家練習的是去覺察在面對他人的情緒時,自己的內在有了什麼樣的感受?有幾種感受?然後將這些感受記錄下來。
所有我們內在出現的感受,"可能"與我們的過去有關係,"可能"與我們童年被對待的狀況有關。
不是每個人都帶著傷長大,但帶著傷長大的過程,是否曾以為那個傷會好、那個傷是讓目己茁壯的養份、那個傷是個過去、那個傷不會影響未來的自己,有的人也許會,但或多或少那個感受(說傷也許讓你覺得沈重)都影響了你我,只是那個影響力因人而有所不同,在Satir的冰山理論裡,常常問到自己的內在情緒,“你覺察了嗎?”“你接納了嗎?”“你照顧了嗎?”若都沒有,那“你愛你自己嗎?”
你是否也有跟小比一樣過,著急著想要照顧他人的情緒、理解他人的情緒,可是有時候我們會被他人的情緒動搖冰山,跟著一起情緒激動甚至比對方更激動,那是為什麼呢?因為勾起過往的回憶,那個時候的感受像播放電影般,在我們腦海裡播放著,而當時的情緒也一起湧現。
我陪伴著喬治的過程中,對於他的哭,我總是感到許多的生氣,在開始學習自我覺察後,發現生氣的背後還有著懦弱、可憐、可悲、厭煩、想逃避,當我覺察到這些新的感受時,我接受嗎?不,很難接受,甚至覺得自己怎麼是一個這樣子的母親呢?我知道哭是一個難過的表現,並不是懦弱呀!可是我內心卻有這樣相衝突的感受。
在第八週的練習,我再次把這個感受拿出來覺察,我發現了一個躲在生氣不耐煩背後的感受,它是“傷心”,我很訝異為什麼會有傷心,而我卻用生氣來包裝呢?
閉上眼睛去感受那個想要被安慰、被呵護的小女孩,在哭泣時得到的是什麼呢?我想了二天都想不起來,我在我的筆記本裡寫下,【老師說,小時候你生氣、難過時,你的父母怎麼應對呢?老師,我想不起來T_T】在寫這篇時,我慢慢勾勒出來了,在長成的歷程我非常少哭,因為哭讓我得到是更多的瞧不起、被嘲笑,父母的婚姻關係讓自己在成長歷程受到親戚的冷漠的眼光,在求學過程中被貼上標籤,看到天天以淚洗臉的母親,用眼淚換來的是更多的無助與冷漠,那時的我感到生氣、憤怒,為什麼沒有人來安慰我的母親,卻要她為了小孩忍耐?眼淚只是讓母親更顯得弱勢。
這樣子的觀察,讓我理解,為什麼我對於喬治哭的時候,第一個感受是生氣,然後厭煩,最後用吼叫來逃避,那個吼叫就是那個小女孩,心裡想吼著「哭沒有用,就是哭才會讓人看不起。」
親愛的小比,那個感受是真實的,妳可以陪伴那個情緒,感受沒有對錯。我這樣子告訴著自己,同時也期盼後續的課程裡有更好的方法,讓我去安慰那個小女孩。
這週老師說了一個寓言故事,漁夫與惡魔,惡魔因為做壞事被封印在瓶子裡,惡魔在四個世紀裡經過這樣子的感受:
在第一個世紀裏,我常常想:「誰要是在這個世紀裏解救我,我一定報答他,使他終身享受榮華富貴。」100年過去了,沒有人來解救我。第二個世紀開始的時候,我説:「誰要是在這個世紀裏解救我,我一定報答他,把全世界的寶庫都指點給他。」可是沒有人來解救我。第三個世紀開始的時候,我説:「誰要是在這個世紀裏解救我,我一定報答他,滿足他的三種願望。」可是整整過了400年,始終沒有人來解救我。我非常生氣,我説:「從今以後,誰要是來解救我,我一定要殺死他。」
惡魔本來是想要回報救他的人,等著等著,這個回報的感受沒有被回應,最終他走向生氣、憤怒、怨恨。
一個難過的孩子哭著,沒有人理、被忽略,會怎麼樣?
孩子等太久了,內在衍生憤怒、孤單,當有人靠近他,他變得憤怒了或不再接近他人了。
崇建老師最後說著這故事是最好的呈現,當人的感受長期被忽略或是不適當的應對方式,最終那孩子內在有了不一樣的連結,而冰山也就此成立。
透過自我覺察,我們可以去看到冰山之下的樣貌,去感受當下的自己。
你的期待是改變孩子。
我的期待不是,我的期待是跟孩子內在貼近。 ---李崇建
在我們貼近孩子內在前,我們得更多貼近自己的內在。
想要改變自己的外在應對,先覺察自己有什麼樣的情緒,懂得如何照顧自己的情緒。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女攝影小比
女攝影小比
我是一個攝影人也是一個媽媽,偶爾化身為踼雀,人生一直在轉彎,曾覺得不定性,後來發現這叫多元學習。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