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察手記|「他是怎麼想的?」不如先問自己是怎麼想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我想知道他是怎麼想的?」
這是關係矛盾時,常被提及的話題。

▫️為什麼想知道對方怎麼想?

這篇文章想淺淺地討論:為什麼我們需要知道對方想什麼?知道為什麼後,可以怎麼面對這份膠著與焦慮?對方想什麼真的那麼重要嗎?我將這個話題分成3個部分,來淺嚐這個衝動:

  1. 「想知道」的心理動機?
  2. 如何面對這份膠著與焦慮?
  3. 對方想什麼,有什麼影響嗎?
「我想知道他是怎麼想的?」 是關係矛盾淤塞時,常被提及的話題。

「我想知道他是怎麼想的?」 是關係矛盾淤塞時,常被提及的話題。

〈一〉「想知道」的心理動機?


  • 尋求安全感
    人有追求內心安定的傾向,當自己無法給予自己安全感時,將會向外尋求安全感。此時對方的回覆會成為內心是否平穩的關鍵,在回覆之前內心會動蕩不安。
  • 想確立關係
    在膠著狀態有結果之前,雙方的關係是不明朗的。這種不明朗導致的淤塞感讓人急於得到解脫。得到回覆、知道對方內心想法能夠讓淤塞感疏通暢快。
  • 安放心裡位置
    人怕押錯寶,怕將自以為正確的人事物放錯位置,那種得不償失的挫敗與懊悔,讓人不想承擔自己的判斷。知道對方的想法可以將對方放在「正確」的位置上。

〈二〉如何面對這份膠著與焦慮?


我的建議是:找出你真正的需求。

明白了常見的心理動機後,接下來可以再深入探詢這些動機是為了滿足什麼樣的心理需求?既然是需求就有被滿足的空間,除了「別人」明確的想法外,「自己」也能夠填足這個空間。

那麼,我們可以怎麼自救(滿足心理需求)呢?我建議藉由回答問題來釐清自己真正的想法,【由外而內的自我提問

第一層(外境)

  • 提問:具體來說,我想知道什麼?
    回例:我想知道他到底想不想簽約。
    >> 越具體越好,簽約很具體。
  • 提問:我為什麼需要知道他在想什麼?
    回例:這樣可以不用浪費時間坐等答案。
    >> 不浪費時間是我「需要」的。
  • 提問:浪費時間會怎麼樣嗎?
    回例:可能錯過另一個等待我回覆的投資人。
結論:想知道對方的想法,是因為害怕錯過另一個投資人。

【第二層】(內在)

  • 提問:錯過另一個投資人,代表什麼嗎?
    回例:我會覺得白忙一場,最後什麼都沒有得到。
    >> 擔心自己的等待最後兩頭空。
  • 提問:什麼都沒有得到會怎麼樣嗎?
    回例:我怕那樣我就真的什麼都沒有了啊!我必須得到。
    >>「害怕沒有」代表理想中有想獲得的結果。
  • 提問:我想透過結果得到什麼嗎?
    回例:我想要我的事業成功。
結論:想知道對方的想法是因為想要成功,擔心自己無法達到理想的結果。

【第三層】(需求)

  • 提問:為什麼想要成功呢?
    回例:想擁有更好的生活,想要有能力照顧家人。
    >> 成功代表理想的生活與照顧家人。
  • 提問:什麼是更好的生活、什麼樣算是「照顧」家人呢?
    回例:想要安心舒適的過生活,家人需要什麼我都有能力買給他們。
    >> 想要安心舒適的生活、隨時支應家人。
  • 提問:知道對方的想法,就能讓生活安心舒適、支應家人的需求嗎?這些只存在在對方的決定嗎?
    例1:對,只要對方願意,我就成功了。
    例2:不,對方回覆也不代表安心舒適的生活與支應家人。還有其他方法,只是這是我目前想得到的。
結論:理解自己真正的需求後,會發現自己執著的是第一層「外境」(這裡的例子是:對方想不想簽約),而外境常讓我們誤以為「沒有」就代表毀了、沒了、無法實現,但這些都只是把力量交給他人,讓他人掌控自己的情緒與人生。

⚠️提問可以應用在不同關係中,也能更深入提問(篇幅有限,沒有繼續延伸)。

而外境常讓我們誤以為「沒有」就代表毀了、沒了、無法實現。

而外境常讓我們誤以為「沒有」就代表毀了、沒了、無法實現。

〈三〉對方想什麼,真的有影響嗎?


我的結論是:以真實的需求來說,沒有。

就像《目擊能量被奪走的時刻》中提到「把力量拿回來」一樣,如果因為外境而讓自己陷於膠著無助的狀態,只會一直失去力量、坐以待斃!

  • 但我就是想快點知道

無法突破僵局時,淤塞不前的焦慮感伴隨著恐慌,讓我們迫不及待想要有個結果、快點做個了斷。最快塵埃落定的方法就是「知道對方是怎麼想的」,但這樣就等於把掌控權交給對方,而不是回歸自己真實的需求,忘記為什麼會深陷這個處境裡。

  • 我可以怎麼做?

下次迫切地想知道他人想法時,或許向自己提問並且回答問題,檢視自己是不是正把力量交給別人、交給恐懼、交給情緒了?如果最後的結論是「不」,那麼恭喜你,你是有力量重新賦予這場等待或膠著狀態「新的意義」的,你能重新選擇這份淤塞帶給你的心情。

  • 這樣就好了嗎?

重新記起自己為什麼在「等待回覆」、「面對膠著」。回到一開始的目的(目標),不再將注意力放在等待、膠著狀態所產生的焦慮與恐懼,就能將能量放在當下你所能做的其他事情上,而這會讓你始終朝著自己的需求前進。

將能量放在所能做的,讓自己始終朝著需求/目的前進。

將能量放在所能做的,讓自己始終朝著需求/目的前進。

▫️總結

理解自己的需求,就像在大地上踩穩步伐。明晰自己的最終追求,不僅減少耗費的時間,也能夠將能量放在真正渴望的地方。最後保持著開放的心,可以隨時備有B計畫、C計畫,讓自己在滿足真正的需求前,不會迷失在遠離目標的執著之中。

整理

「想知道」的心理動機?

  • 尋求安全感
  • 想確立關係
  • 安放心裡位置

如何面對這份膠著與焦慮?
找出自己真正的需求,向自己提問。

  • 第一層:外境
  • 第二層:內在
  • 第三層:需求

對方想什麼,真的影響有嗎?

  • 當你把力量從焦慮、膠著中拿回來
  • 當你可以重新賦予等待與膠著意義
  • 當你始終朝著明晰的自我需求前進
對方想什麼根本與你無關,下定決心從來都只與自己有關。

一個喜歡觀察的閒人
以片段的眼界紀錄小事

👉🏻感謝您閱讀閒人的覺察心得
👉🏻如果能為您提供一點靈感並按下愛心❤️
將會是我持續分享的燃料🚀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碎進時間的裂縫
22.3K會員
323內容數
捕捉稍縱即逝的覺察時刻,分享陪伴憂鬱伴侶的日常。不想改變他人價值觀,只期望在生活淤塞不前時提供一點靈感。認為事情是中性的,若能鬆動僵固信念,就能更輕鬆面對關係、自在的活著。☞ 常見主題:陪伴憂鬱伴侶 |自我覺察 |鬆動信念
碎進時間的裂縫 的其他內容
2025/04/29
我從這次的創作反思中,再次解構了個人的寫作模式,並重新定義自己的內在運作。趁機將卡關與破解方法記錄下來,提醒自己即便寫作可以有技巧、有心法,還可以透過外在導師(寫作班、寫作書)提供的方法練習輸出內容,但是,也能夠透過自我覺察提煉出屬於自己的內在模式,再以具體的表達架構回應「我是誰」。
Thumbnail
2025/04/29
我從這次的創作反思中,再次解構了個人的寫作模式,並重新定義自己的內在運作。趁機將卡關與破解方法記錄下來,提醒自己即便寫作可以有技巧、有心法,還可以透過外在導師(寫作班、寫作書)提供的方法練習輸出內容,但是,也能夠透過自我覺察提煉出屬於自己的內在模式,再以具體的表達架構回應「我是誰」。
Thumbnail
2025/04/08
老師給予的慷慨與信心,讓我真切地感受到光明與慈悲的支持,我像沐浴了暖陽,也有被認同的感覺。我想要「奉獻天賦」也不是在開玩笑,否則我就不會認為它是個「問題」。但這些都與「我」感受到的「有趣」不相違背。覺知到「利益他人的事,我會幫你」這句話所帶來的「感受」,讓「我」醒了過來。
Thumbnail
2025/04/08
老師給予的慷慨與信心,讓我真切地感受到光明與慈悲的支持,我像沐浴了暖陽,也有被認同的感覺。我想要「奉獻天賦」也不是在開玩笑,否則我就不會認為它是個「問題」。但這些都與「我」感受到的「有趣」不相違背。覺知到「利益他人的事,我會幫你」這句話所帶來的「感受」,讓「我」醒了過來。
Thumbnail
2025/04/03
友人在老師的手點指節之間,獲得了解答。另外沒問出口,卻一直掛心上的芥蒂,也無意間被老師主動說出來的話語給撫癒了。友人帶著輕鬆喜悅的心情離開,隔天,每逢朋友便提起這神奇的一晚,引得大家都想去算一算,很快我們又去找老師了。
Thumbnail
2025/04/03
友人在老師的手點指節之間,獲得了解答。另外沒問出口,卻一直掛心上的芥蒂,也無意間被老師主動說出來的話語給撫癒了。友人帶著輕鬆喜悅的心情離開,隔天,每逢朋友便提起這神奇的一晚,引得大家都想去算一算,很快我們又去找老師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是溝通還是來吵架? 「來,我們來溝通溝通!」 許多男生聽到女友講這句話時,雞皮疙瘩都長出來了,因為這句話的背後,在男生耳裡可能是:「來,我們來開檢討大會,檢視你這次賽季的分數」
Thumbnail
是溝通還是來吵架? 「來,我們來溝通溝通!」 許多男生聽到女友講這句話時,雞皮疙瘩都長出來了,因為這句話的背後,在男生耳裡可能是:「來,我們來開檢討大會,檢視你這次賽季的分數」
Thumbnail
「 我們都在一起這麼久了!他應該要懂我吧!」和一位老友久違的見面,她一坐下來便氣呼呼的說著。 五分鐘前,剛和男友鬧得不愉快,我在來的路上,聽他在通訊軟體上說了一點。 大致上是覺得,對方的思考邏輯跟自己不一樣,同樣的問題,對方怎麼會得出,她完全不理解的結論? 跟她想要的,背道而馳。 我問了問:「那你不
Thumbnail
「 我們都在一起這麼久了!他應該要懂我吧!」和一位老友久違的見面,她一坐下來便氣呼呼的說著。 五分鐘前,剛和男友鬧得不愉快,我在來的路上,聽他在通訊軟體上說了一點。 大致上是覺得,對方的思考邏輯跟自己不一樣,同樣的問題,對方怎麼會得出,她完全不理解的結論? 跟她想要的,背道而馳。 我問了問:「那你不
Thumbnail
1.觀察但不評論,了解是誰的需求。 2.分享感受,回應需求。 3.邀請探索,用好奇心展開對話。 4.同理回應,設身處地表達建議。
Thumbnail
1.觀察但不評論,了解是誰的需求。 2.分享感受,回應需求。 3.邀請探索,用好奇心展開對話。 4.同理回應,設身處地表達建議。
Thumbnail
在談一段戀情的過程中,是增進了解自己的好機會,也是增進自己情商的好機會。 沒有什麼比在關係感情中歷練,更難看清楚自己的樣子。 如果你在感情中,時常害怕被對方背叛,時常帶有這樣的恐懼,因而影響你想偷看對方的訊息,或是不斷確認對方在做什麼,那麼你的心,就是在不信任的基礎上運轉。 可是,不信任就是不好嗎?
Thumbnail
在談一段戀情的過程中,是增進了解自己的好機會,也是增進自己情商的好機會。 沒有什麼比在關係感情中歷練,更難看清楚自己的樣子。 如果你在感情中,時常害怕被對方背叛,時常帶有這樣的恐懼,因而影響你想偷看對方的訊息,或是不斷確認對方在做什麼,那麼你的心,就是在不信任的基礎上運轉。 可是,不信任就是不好嗎?
Thumbnail
會想進行心理諮商的人,大多是對探索自己的內在有興趣,或是想藉由探索自己一內在,形成定向,解決問題。 可說到底一個人的內在是指什麼呢?意識、潛意識?或是更深而隱晦不可得的層面嗎? 探索內在,有個重要的目的要達成,在於讓自己的想法趨於一致。趨於一致的意思是,有時人會有多樣的需求,而在這些需求之間是矛盾衝
Thumbnail
會想進行心理諮商的人,大多是對探索自己的內在有興趣,或是想藉由探索自己一內在,形成定向,解決問題。 可說到底一個人的內在是指什麼呢?意識、潛意識?或是更深而隱晦不可得的層面嗎? 探索內在,有個重要的目的要達成,在於讓自己的想法趨於一致。趨於一致的意思是,有時人會有多樣的需求,而在這些需求之間是矛盾衝
Thumbnail
爭吵,源自於兩人在期望上的分歧。 當他在無助的時候, 想得到你的一個擁抱, 而你卻是擔心的詢問前因後果。 當你難過的時候, 希望他可以陪你去旅遊, 但他卻跟你說:睡一覺吧!醒來會好的。
Thumbnail
爭吵,源自於兩人在期望上的分歧。 當他在無助的時候, 想得到你的一個擁抱, 而你卻是擔心的詢問前因後果。 當你難過的時候, 希望他可以陪你去旅遊, 但他卻跟你說:睡一覺吧!醒來會好的。
Thumbnail
「我想知道他是怎麼想的?」在關係矛盾時,傾訴者最常提出這個疑問。 對方想什麼,究竟影響了「什麼」呢? 這篇文章想要淺淺的討論,為什麼我們需要知道對方想什麼?知道為什麼後,可以怎麼面對這份膠著與焦慮?我將分成三個部分來淺嚐這個衝動: 「想知道」的心理動機? 如何面對這份膠著與焦慮?
Thumbnail
「我想知道他是怎麼想的?」在關係矛盾時,傾訴者最常提出這個疑問。 對方想什麼,究竟影響了「什麼」呢? 這篇文章想要淺淺的討論,為什麼我們需要知道對方想什麼?知道為什麼後,可以怎麼面對這份膠著與焦慮?我將分成三個部分來淺嚐這個衝動: 「想知道」的心理動機? 如何面對這份膠著與焦慮?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