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察手記|「他是怎麼想的?」不如先問自己是怎麼想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我想知道他是怎麼想的?」
這是關係矛盾時,常被提及的話題。

▫️為什麼想知道對方怎麼想?

這篇文章想淺淺地討論:為什麼我們需要知道對方想什麼?知道為什麼後,可以怎麼面對這份膠著與焦慮?對方想什麼真的那麼重要嗎?我將這個話題分成3個部分,來淺嚐這個衝動:
  1. 「想知道」的心理動機?
  2. 如何面對這份膠著與焦慮?
  3. 對方想什麼,有什麼影響嗎?
「我想知道他是怎麼想的?」 是關係矛盾淤塞時,常被提及的話題。

〈一〉「想知道」的心理動機?


  • 尋求安全感
    人有追求內心安定的傾向,當自己無法給予自己安全感時,將會向外尋求安全感。此時對方的回覆會成為內心是否平穩的關鍵,在回覆之前內心會動蕩不安。
  • 想確立關係
    在膠著狀態有結果之前,雙方的關係是不明朗的。這種不明朗導致的淤塞感讓人急於得到解脫。得到回覆、知道對方內心想法能夠讓淤塞感疏通暢快。
  • 安放心裡位置
    人怕押錯寶,怕將自以為正確的人事物放錯位置,那種得不償失的挫敗與懊悔,讓人不想承擔自己的判斷。知道對方的想法可以將對方放在「正確」的位置上。

〈二〉如何面對這份膠著與焦慮?


我的建議是:找出你真正的需求。
明白了常見的心理動機後,接下來可以再深入探詢這些動機是為了滿足什麼樣的心理需求?既然是需求就有被滿足的空間,除了「別人」明確的想法外,「自己」也能夠填足這個空間。
那麼,我們可以怎麼自救(滿足心理需求)呢?我建議藉由回答問題來釐清自己真正的想法,【由外而內的自我提問
第一層(外境)
  • 提問:具體來說,我想知道什麼?
    回例:我想知道他到底想不想簽約。
    >> 越具體越好,簽約很具體。
  • 提問:我為什麼需要知道他在想什麼?
    回例:這樣可以不用浪費時間坐等答案。
    >> 不浪費時間是我「需要」的。
  • 提問:浪費時間會怎麼樣嗎?
    回例:可能錯過另一個等待我回覆的投資人。
結論:想知道對方的想法,是因為害怕錯過另一個投資人。
【第二層】(內在)
  • 提問:錯過另一個投資人,代表什麼嗎?
    回例:我會覺得白忙一場,最後什麼都沒有得到。
    >> 擔心自己的等待最後兩頭空。
  • 提問:什麼都沒有得到會怎麼樣嗎?
    回例:我怕那樣我就真的什麼都沒有了啊!我必須得到。
    >>「害怕沒有」代表理想中有想獲得的結果。
  • 提問:我想透過結果得到什麼嗎?
    回例:我想要我的事業成功。
結論:想知道對方的想法是因為想要成功,擔心自己無法達到理想的結果。
【第三層】(需求)
  • 提問:為什麼想要成功呢?
    回例:想擁有更好的生活,想要有能力照顧家人。
    >> 成功代表理想的生活與照顧家人。
  • 提問:什麼是更好的生活、什麼樣算是「照顧」家人呢?
    回例:想要安心舒適的過生活,家人需要什麼我都有能力買給他們。
    >> 想要安心舒適的生活、隨時支應家人。
  • 提問:知道對方的想法,就能讓生活安心舒適、支應家人的需求嗎?這些只存在在對方的決定嗎?
    例1:對,只要對方願意,我就成功了。
    例2:不,對方回覆也不代表安心舒適的生活與支應家人。還有其他方法,只是這是我目前想得到的。
結論:理解自己真正的需求後,會發現自己執著的是第一層「外境」(這裡的例子是:對方想不想簽約),而外境常讓我們誤以為「沒有」就代表毀了、沒了、無法實現,但這些都只是把力量交給他人,讓他人掌控自己的情緒與人生。
⚠️提問可以應用在不同關係中,也能更深入提問(篇幅有限,沒有繼續延伸)。
而外境常讓我們誤以為「沒有」就代表毀了、沒了、無法實現。

〈三〉對方想什麼,真的有影響嗎?


我的結論是:以真實的需求來說,沒有。
就像《目擊能量被奪走的時刻》中提到「把力量拿回來」一樣,如果因為外境而讓自己陷於膠著無助的狀態,只會一直失去力量、坐以待斃!
  • 但我就是想快點知道
無法突破僵局時,淤塞不前的焦慮感伴隨著恐慌,讓我們迫不及待想要有個結果、快點做個了斷。最快塵埃落定的方法就是「知道對方是怎麼想的」,但這樣就等於把掌控權交給對方,而不是回歸自己真實的需求,忘記為什麼會深陷這個處境裡。
  • 我可以怎麼做?
下次迫切地想知道他人想法時,或許向自己提問並且回答問題,檢視自己是不是正把力量交給別人、交給恐懼、交給情緒了?如果最後的結論是「不」,那麼恭喜你,你是有力量重新賦予這場等待或膠著狀態「新的意義」的,你能重新選擇這份淤塞帶給你的心情。
  • 這樣就好了嗎?
重新記起自己為什麼在「等待回覆」、「面對膠著」。回到一開始的目的(目標),不再將注意力放在等待、膠著狀態所產生的焦慮與恐懼,就能將能量放在當下你所能做的其他事情上,而這會讓你始終朝著自己的需求前進。
將能量放在所能做的,讓自己始終朝著需求/目的前進。

▫️總結

理解自己的需求,就像在大地上踩穩步伐。明晰自己的最終追求,不僅減少耗費的時間,也能夠將能量放在真正渴望的地方。最後保持著開放的心,可以隨時備有B計畫、C計畫,讓自己在滿足真正的需求前,不會迷失在遠離目標的執著之中。

整理

「想知道」的心理動機?
  • 尋求安全感
  • 想確立關係
  • 安放心裡位置
如何面對這份膠著與焦慮?
找出自己真正的需求,向自己提問。
  • 第一層:外境
  • 第二層:內在
  • 第三層:需求
對方想什麼,真的影響有嗎?
  • 當你把力量從焦慮、膠著中拿回來
  • 當你可以重新賦予等待與膠著意義
  • 當你始終朝著明晰的自我需求前進
對方想什麼根本與你無關,下定決心從來都只與自己有關。

一個喜歡觀察的閒人
以片段的眼界紀錄小事
👉🏻感謝您閱讀閒人的覺察心得
👉🏻如果能為您提供一點靈感並按下愛心❤️
將會是我持續分享的燃料
🚀
avatar-img
17.7K會員
294內容數
捕捉稍縱即逝的覺察時刻,分享陪伴憂鬱伴侶的日常。不想改變他人價值觀,只期望在生活淤塞不前時提供一點靈感。認為事情是中性的,若能鬆動僵固信念,就能更輕鬆面對關係、自在的活著。☞ 常見主題:陪伴憂鬱伴侶 |自我覺察 |鬆動信念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碎進時間的裂縫 的其他內容
我想那種無法深入交往的感覺 不是出於以牙還牙 而是明顯的界線 我會說那是一道波形的邊界 看不出將你隔閡開來的起點 但也始終找不到相互交融的門前 那看起來是一個友善的包裹 直至交付到手中 它像是「被」交付到你手中 無辜的看著你說:我在你手上喔 它的邊界是波形的 這種自然的無界限感 我形容它是假性開放
伴侶處於憂鬱狀態時,時常難以抽身,挫折感也讓自我認同越沉越深。「我害怕我忘記這種感覺。」伴侶說。「怎麼說呢?」我問。「就有一種:如果連我都忘記了,那還有誰會記得的感覺。」伴侶說。
伴侶突然串起自己過去為什麼時常感到憤怒?我覺得這個細微的發現太重要了!從事件到憤怒情緒的過程有多遠?過程中發生了什麼?是什麼扭開了一道道的情緒門鎖?本篇試圖透過對話整理出事件與情緒之間,血淋淋的關聯性與轉變。所以具體而言,事件是如何帶出情緒的?
伴侶的表情無預警地變得嚴肅。明明氣氛好好的,朋友們相聚也只是閒聊而已,為什麼會突發這樣的轉變呢?「就很不爽啊。」伴侶不假思索地說。「那是什麼感覺?」「就覺得那麼快樂是什麼意思?很像在嘲諷我。」伴侶以身置其中的語氣說。我太好奇他人的快樂與嘲諷間的關聯,因而與伴侶展開一連串的對話。
「嗨~停車順利嗎?」在餐廳的我打電話給伴侶。「嗯,停好了。你們先吃。」她聲音輕微僵硬。「你在附近嗎?平安嗎?」我覺得有點不對勁。我到餐廳巷子裡找到蹲坐在地上的她,確認正在哭泣哽咽的她身體沒有不舒服。
有個故事:我遇到一個很好的人,但最後還是分開了。現在覺得很痛苦,這樣的痛苦來自那個人的美好,很怕失去對方之後,就失去了一個「不管做什麼,都不會想傷害我的人」也失去了一個只專注向自己奔赴的人,害怕曾經這麼愛過自己的人,不再愛著自己了,害怕再也1j不會有人像他一樣愛我。
我想那種無法深入交往的感覺 不是出於以牙還牙 而是明顯的界線 我會說那是一道波形的邊界 看不出將你隔閡開來的起點 但也始終找不到相互交融的門前 那看起來是一個友善的包裹 直至交付到手中 它像是「被」交付到你手中 無辜的看著你說:我在你手上喔 它的邊界是波形的 這種自然的無界限感 我形容它是假性開放
伴侶處於憂鬱狀態時,時常難以抽身,挫折感也讓自我認同越沉越深。「我害怕我忘記這種感覺。」伴侶說。「怎麼說呢?」我問。「就有一種:如果連我都忘記了,那還有誰會記得的感覺。」伴侶說。
伴侶突然串起自己過去為什麼時常感到憤怒?我覺得這個細微的發現太重要了!從事件到憤怒情緒的過程有多遠?過程中發生了什麼?是什麼扭開了一道道的情緒門鎖?本篇試圖透過對話整理出事件與情緒之間,血淋淋的關聯性與轉變。所以具體而言,事件是如何帶出情緒的?
伴侶的表情無預警地變得嚴肅。明明氣氛好好的,朋友們相聚也只是閒聊而已,為什麼會突發這樣的轉變呢?「就很不爽啊。」伴侶不假思索地說。「那是什麼感覺?」「就覺得那麼快樂是什麼意思?很像在嘲諷我。」伴侶以身置其中的語氣說。我太好奇他人的快樂與嘲諷間的關聯,因而與伴侶展開一連串的對話。
「嗨~停車順利嗎?」在餐廳的我打電話給伴侶。「嗯,停好了。你們先吃。」她聲音輕微僵硬。「你在附近嗎?平安嗎?」我覺得有點不對勁。我到餐廳巷子裡找到蹲坐在地上的她,確認正在哭泣哽咽的她身體沒有不舒服。
有個故事:我遇到一個很好的人,但最後還是分開了。現在覺得很痛苦,這樣的痛苦來自那個人的美好,很怕失去對方之後,就失去了一個「不管做什麼,都不會想傷害我的人」也失去了一個只專注向自己奔赴的人,害怕曾經這麼愛過自己的人,不再愛著自己了,害怕再也1j不會有人像他一樣愛我。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曾經建立過關係的他們,都結束關係了嗎?」 「多久呢?」 「為什麼會解除關係?」 ⁡ 我能明白問這些問題的背後,是因為害怕如果擁有後,某一天的失去… ⁡ 於是在與主動與自己接觸並表示自己是理想對象後,一定會詢問:「你真的知道你要的是什麼嗎?」。 - 無論是否在各方面的資訊裡建構了一些
Thumbnail
提出需要是一種愛的邀請,但關鍵在於技巧,需要誠實且溫柔。在溝通中,清晰表達自己的感受、目的、期待與渴望是必不可少的。避免產生誤解,釐清感受並重複關鍵訊息,確保對話真正出自善意。這篇文章提供瞭如何以溫和與善意的方式提出期待的建議。
Thumbnail
一句話就這麼溢出心智的序列,那是一無意識的、關於愛的滿溢。正是因為那是場永遠都在腦海裡的洋流中竄動的情感,所以對於身體外部的公眾領域只能是一種情感能否生存的未知試探。 此次是一次意外的、招致不穩定的未明事件,在短暫而無法確知自己的冒險意圖之前,行動需要被迫使展開,如果說,可以趕在聲音到達前就有機會攔
若想改變、如果詢問別人自己有什麼改進空間,那麼就在被點出問題時好好追問「為什麼這樣覺得」、問對方觀察到些什麼,聽聽對方提出這些背後的理由是什麼,而不是急著回覆一句:「你說的那些我都已經知道了」。 真的知道自己的問題在哪裡也好好思考過原因的話,為何還會想要不斷詢問他人意見、但一被點出問題就產生防衛反應
當我們喜歡一個人,並且在關係中,仍然曖昧不明時,我們的心情經常會隨著彼此互動過程中,所發生的各種小事起伏:
Thumbnail
你在感情中常感到焦慮嗎? 很多人常問另一半到底喜歡自己什麼?有人是單純好奇,有人則是因為焦慮不安,所以想找一個答案來證明自己「值得被喜歡」。
Thumbnail
感情裡常遇見的問題「試探」。 很多客戶,在感情分手後會反映「可是他承諾過會愛我一輩子。」 但,人是自己選的呀,那該如何挑選對象呢?
Thumbnail
分辨對方說話時是開心還是不開心,是判斷內心渴望的最基礎,但人的感情太多樣,經常很難分辨,原則都是希望別人了解自己,即便話沒有直接說出口,也可以從日常的行為觀察。 對方是抱持著什麼心情對你說這些?是想說說而已還是對你有什麼期望,還是有期望但不知道怎滿足。 每個人都希望他人能看見他們內心的需求和
Thumbnail
要先分辨對方說話時是開心還是不開心,看起來是開心的話,是滿足了什麼欲望?不開心的話又是什麼欲望沒滿足? 比如對方說「下個月我全家要出國旅行」但看起來好像沒有很高興,「你看起來不太開心,是因為去的國家沒興趣嗎?」猜對會覺得你真了解我,猜錯也會更深入聊原因。 識破對方的情緒,敏銳的捕捉到這種矛盾
Thumbnail
思維方式不同,是否也是形成溝通過程中的一種障礙?我問著想要清楚回答的問題,想要著一拍兩瞪眼的回答。他繞著圈圈不願正面回答。我是真的不怕失去,而是只要一個明白。然後,又再度進入一樣的迴圈裡,是自己還不願走開,所以願意逗留。而他,是否也還沒想讓我走,所以說著那種不明不白,模稜兩可的回答。每每想討論些什麼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曾經建立過關係的他們,都結束關係了嗎?」 「多久呢?」 「為什麼會解除關係?」 ⁡ 我能明白問這些問題的背後,是因為害怕如果擁有後,某一天的失去… ⁡ 於是在與主動與自己接觸並表示自己是理想對象後,一定會詢問:「你真的知道你要的是什麼嗎?」。 - 無論是否在各方面的資訊裡建構了一些
Thumbnail
提出需要是一種愛的邀請,但關鍵在於技巧,需要誠實且溫柔。在溝通中,清晰表達自己的感受、目的、期待與渴望是必不可少的。避免產生誤解,釐清感受並重複關鍵訊息,確保對話真正出自善意。這篇文章提供瞭如何以溫和與善意的方式提出期待的建議。
Thumbnail
一句話就這麼溢出心智的序列,那是一無意識的、關於愛的滿溢。正是因為那是場永遠都在腦海裡的洋流中竄動的情感,所以對於身體外部的公眾領域只能是一種情感能否生存的未知試探。 此次是一次意外的、招致不穩定的未明事件,在短暫而無法確知自己的冒險意圖之前,行動需要被迫使展開,如果說,可以趕在聲音到達前就有機會攔
若想改變、如果詢問別人自己有什麼改進空間,那麼就在被點出問題時好好追問「為什麼這樣覺得」、問對方觀察到些什麼,聽聽對方提出這些背後的理由是什麼,而不是急著回覆一句:「你說的那些我都已經知道了」。 真的知道自己的問題在哪裡也好好思考過原因的話,為何還會想要不斷詢問他人意見、但一被點出問題就產生防衛反應
當我們喜歡一個人,並且在關係中,仍然曖昧不明時,我們的心情經常會隨著彼此互動過程中,所發生的各種小事起伏:
Thumbnail
你在感情中常感到焦慮嗎? 很多人常問另一半到底喜歡自己什麼?有人是單純好奇,有人則是因為焦慮不安,所以想找一個答案來證明自己「值得被喜歡」。
Thumbnail
感情裡常遇見的問題「試探」。 很多客戶,在感情分手後會反映「可是他承諾過會愛我一輩子。」 但,人是自己選的呀,那該如何挑選對象呢?
Thumbnail
分辨對方說話時是開心還是不開心,是判斷內心渴望的最基礎,但人的感情太多樣,經常很難分辨,原則都是希望別人了解自己,即便話沒有直接說出口,也可以從日常的行為觀察。 對方是抱持著什麼心情對你說這些?是想說說而已還是對你有什麼期望,還是有期望但不知道怎滿足。 每個人都希望他人能看見他們內心的需求和
Thumbnail
要先分辨對方說話時是開心還是不開心,看起來是開心的話,是滿足了什麼欲望?不開心的話又是什麼欲望沒滿足? 比如對方說「下個月我全家要出國旅行」但看起來好像沒有很高興,「你看起來不太開心,是因為去的國家沒興趣嗎?」猜對會覺得你真了解我,猜錯也會更深入聊原因。 識破對方的情緒,敏銳的捕捉到這種矛盾
Thumbnail
思維方式不同,是否也是形成溝通過程中的一種障礙?我問著想要清楚回答的問題,想要著一拍兩瞪眼的回答。他繞著圈圈不願正面回答。我是真的不怕失去,而是只要一個明白。然後,又再度進入一樣的迴圈裡,是自己還不願走開,所以願意逗留。而他,是否也還沒想讓我走,所以說著那種不明不白,模稜兩可的回答。每每想討論些什麼